浏览完整试题再加上红薯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好食物。如今的红薯更是朝着高甜度、好口感的方向发展。这么好的食物却备受质疑:很多朋友都觉得红薯这么软糯甘甜,这么能养活人,特别是还有紫薯这个异类,这都因为红薯是转基因作物。 还真说对了,红薯就是转基因作物,而且在100万年前就已经操作完成了。对,这事并不是我们人类干的,而是大自然的安排。其实,最初红薯的祖先的根并不粗壮,更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沙参和桔梗。然而,就在100万年前,有一个红薯生病了。它的身体被一种叫根癌农杆菌的细菌入侵了,不甘心的红薯并没有屈服,它顽强地挺过了疾病。就好像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获得火眼金睛一样,红薯在这场大病中获得了“膀大腰圆”的基因。 根癌农杆菌是遗传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工具,在这种细菌的体内有一种叫质粒的特殊DNA。质粒更像是基因搬运工,它们能把一些基因“扛”在自己身上,送到被感染的生物基因之上。而在100万年前,质粒就把赤霉素基因强塞给了红薯,正是这个基因的加入,让细瘦的红薯拥有了“发福体质”,被培育成了人类不可或缺的食物。 其实,人类也有被转基因的可能。如果不幸患上艾滋病,那就要经历转基因的过程。因为艾滋病病毒并不是完整的生命体,它们自己不能完成后代生产,必须借助人类的细胞来干这件事。更好玩的是,要完成后代生产这件大事,就必须把自己的基因先整到人类细胞的DNA之中,然后等生产出足够多的病毒复制品的时候,就会把人体细胞搞破裂,然后再去感染其他细胞。然而,有些人体细胞会幸存下来,也就拥有了病毒的DNA。这也是艾滋病病毒可以在人体中潜伏很多年的原因。 人类之所以对艾滋病病毒没办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病毒太不靠谱了,经常复制出错。因为复制出错,病毒就改变了长相,我们的免疫系统刚刚记住“强盗的样子”,结果人家就易容了。这也是艾滋病疫苗难以研发成功的关键原因。 人类以为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其实不过是自然界的小学生而已。我们今天运用的转基因技术,竟然与大自然在100万年前所做的如出一辙。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死胡同”指直接把一些水稻花的雄蕊去掉,用其他花朵来授粉是很难进行实践操作的。 B. “杂交无用论”在文中指杂交后并没有让水稻长得更高更壮的观点。 C. “膀大腰圆”在文中指红薯同根癌农杆菌作斗争后获得的基因转变。 D. “强盗的样子”指艾滋病病毒复制出错后的“长相”,免疫系统难以识别这种“长相”。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孟德尔阐述的遗传学原理,人们可以组合作物的优秀基因来获得更为优秀的作物后代。 B. 袁隆平 杂交水稻研究之路并不平坦,甚至其一些研究成果遭遇过被忽视和质疑等不公正对待。 C. 人类如果对作物进行基因编辑,就一定能够增加该作物的产量,从而加快育种筛选的过程。 D. 转基因作物不一定就是人类制造的,红薯的基因转换就是在100万年前由大自然完成的。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水稻雌蕊和雄蕊同时成熟的特点决定了很难有自然的杂交水稻。 B. 引入“野败”水稻个体打通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这对我国水稻研究事业具有决定作用。 C. 因为红薯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所以欧洲殖民者喜欢吃红薯。 D. 在转基因技术上,我们虽然已经掌握了对抗自然的法则,其实并没有真正超越自然。 4. 做到通俗生动,便于读者理解,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5. 结合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的相关内容,谈谈我们做一项科学研究应具备哪些正确的思想意识。 【答案】1. D 2. C 3. A 4. ①打比方:材料中将根癌农杆菌中的质粒比作基因搬运工,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质粒的作用。 ②列数字:材料中列举的“208亩”“普遍在20%以上”等,通过直接使用数字,使得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 ③举例子:材料以红薯为例,阐明自然界中早就存在转基因作物,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5. ①袁隆平先生在研究遇到瓶颈时转而寻找那些雄蕊本来就不发育的水稻个体,启发我们在遇到阻碍时,要懂得另辟蹊径。 ②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遇到困难时并未选择放弃,最终取得成功,启发我们要能顶住暂时的压力,敢于迎难而上。 ③袁隆平先生不惧社会上出现的“杂交无用论”,一直坚持研究杂交水稻,启发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要坚持不懈,不惧质疑。 ④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并将之前的实践经验总结整理,发表了重要论文,启发我们要注重实践,善于总结经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指艾滋病病毒复制出错后的‘长相’”错误。“强盗的样子”指的是艾滋病病毒正常复制出来的样子,不是“艾滋病病毒复制出错后的‘长相’”。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就一定能够增加该作物的产量”错误,说法太过绝对。原文说的是“要想极大增加产量,还需要进行有目的的基因编辑”,并不是“就一定能够增加该作物的产量”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这对我国水稻研究事业具有决定作用”错误。由原文“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世界农业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可知,应该是“重要意义”,而非“决定作用”。 C.“……所以欧洲殖民者喜欢吃红薯”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对于吃这些东西,欧洲殖民者是抵触的,因为小麦和大麦都是向着天空生长的,但是红薯则深深地埋藏在土壤之中。不过,很快,欧洲殖民者的高贵信念就屈服给了肚子,红薯提供的能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同样的土地种红薯,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可知,欧洲殖民者吃红薯是为了填饱肚子,并且他们对于吃红薯“是抵触的”,并不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