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6  2023-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杂交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实用技术。在孟德尔阐述了遗传学原理之后,人类认识到把作物的优秀基因通过杂交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获得更为优秀的后代。道理虽然简单,但很多作物并非那么配合。
水稻是种特别的植物,它们的雌蕊和雄蕊是同时成熟的,一旦开花,所有的雌蕊都会被自家的雄蕊产生的花粉占领。根本轮不到外来的花粉送上去授粉,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杂交的个体出现。这个难题同样困扰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怎样才能高效地制造出杂交水稻的种子呢?可能有朋友会说,直接把一些水稻花的雄蕊去掉,用其他花朵给它们授粉不就好了。如果你看过水稻开花,就会发现这个做法是不可行的,每个稻穗都有几百个雄蕊,要把它们挑拣干净,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水稻育种也就进入了“死胡同”。
就在大家埋头寻找剔除水稻雄蕊的方法的时候,袁隆平先生想到了另一条道路——去寻找那些雄蕊本来就不发育的水稻个体。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先生在稻田中找到了6株。天然的雄蕊不发育的水稻植株,在接受了正常水稻花粉之后,这些雄性不育的水稻结出了稻穗,并且它们的后代里面也有雄蕊不发育的个体。1966年,这个发现被发表在中国科技领域核心期刊《科学通报》上,但是当时这个发现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1968年,袁隆平先生的试验受到了阻挠,初露曙光的杂交水稻之路陷入了黑暗。但是,袁隆平先生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开展研究。大家想要更高更壮的水稻,可是,杂交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社会上出现了“杂交无用论”。袁隆平先生的工作再次陷入了泥沼之中。
为什么杂交后的水稻没有优势呢?主要是因为这些栽培的雄性不育水稻同其他水稻的关系太亲近了。就像人类近亲结婚,有很大的可能会生下有缺陷的后代一样,这些关系亲近的水稻一样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不过,故事并没有这样结束。在海南发现的一棵雄性不育的野生稻,促进了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飞速发展。1976年,全国推广杂交水稻208万亩,增产幅度普遍在20%以上。 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划时代的高度。1977年,袁隆平将之前的实践经验总结整理,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世界农业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到今天,杂交育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工作中。
不过,自然界存在的优秀基因毕竟是有限的,而育种筛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况且在天然植物中并不存在抗除草剂和高效抗虫害的基因。要想极大增加产量,还需要进行有目的的基因编辑。这件看起来只有在人类社会会发生的事,其实在100万年前,大自然就已经在红薯身上操作过了。在15世纪末,哥伦布带着一帮打算去亚洲找胡椒的兄弟误打误撞来到美洲。他们惊异地发现,这里的人不种小麦和大麦,他们的很多食物居然是从土里刨出来的。对于吃这些东西,欧洲殖民者是抵触的,因为小麦和大麦都是向着天空生长的,但是红薯则深深地埋藏在土壤之中。不过,很快,欧洲殖民者的高贵信念就屈服给了肚子,红薯提供的能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同样的土地种红薯,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浏览完整试题再加上红薯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好食物。如今的红薯更是朝着高甜度、好口感的方向发展。这么好的食物却备受质疑:很多朋友都觉得红薯这么软糯甘甜,这么能养活人,特别是还有紫薯这个异类,这都因为红薯是转基因作物。
还真说对了,红薯就是转基因作物,而且在100万年前就已经操作完成了。对,这事并不是我们人类干的,而是大自然的安排。其实,最初红薯的祖先的根并不粗壮,更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沙参和桔梗。然而,就在100万年前,有一个红薯生病了。它的身体被一种叫根癌农杆菌的细菌入侵了,不甘心的红薯并没有屈服,它顽强地挺过了疾病。就好像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获得火眼金睛一样,红薯在这场大病中获得了“膀大腰圆”的基因。
根癌农杆菌是遗传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工具,在这种细菌的体内有一种叫质粒的特殊DNA。质粒更像是基因搬运工,它们能把一些基因“扛”在自己身上,送到被感染的生物基因之上。而在100万年前,质粒就把赤霉素基因强塞给了红薯,正是这个基因的加入,让细瘦的红薯拥有了“发福体质”,被培育成了人类不可或缺的食物。
其实,人类也有被转基因的可能。如果不幸患上艾滋病,那就要经历转基因的过程。因为艾滋病病毒并不是完整的生命体,它们自己不能完成后代生产,必须借助人类的细胞来干这件事。更好玩的是,要完成后代生产这件大事,就必须把自己的基因先整到人类细胞的DNA之中,然后等生产出足够多的病毒复制品的时候,就会把人体细胞搞破裂,然后再去感染其他细胞。然而,有些人体细胞会幸存下来,也就拥有了病毒的DNA。这也是艾滋病病毒可以在人体中潜伏很多年的原因。
人类之所以对艾滋病病毒没办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病毒太不靠谱了,经常复制出错。因为复制出错,病毒就改变了长相,我们的免疫系统刚刚记住“强盗的样子”,结果人家就易容了。这也是艾滋病疫苗难以研发成功的关键原因。
人类以为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其实不过是自然界的小学生而已。我们今天运用的转基因技术,竟然与大自然在100万年前所做的如出一辙。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死胡同”指直接把一些水稻花的雄蕊去掉,用其他花朵来授粉是很难进行实践操作的。
B. “杂交无用论”在文中指杂交后并没有让水稻长得更高更壮的观点。
C. “膀大腰圆”在文中指红薯同根癌农杆菌作斗争后获得的基因转变。
D. “强盗的样子”指艾滋病病毒复制出错后的“长相”,免疫系统难以识别这种“长相”。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孟德尔阐述的遗传学原理,人们可以组合作物的优秀基因来获得更为优秀的作物后代。
B. 袁隆平 杂交水稻研究之路并不平坦,甚至其一些研究成果遭遇过被忽视和质疑等不公正对待。
C. 人类如果对作物进行基因编辑,就一定能够增加该作物的产量,从而加快育种筛选的过程。
D. 转基因作物不一定就是人类制造的,红薯的基因转换就是在100万年前由大自然完成的。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水稻雌蕊和雄蕊同时成熟的特点决定了很难有自然的杂交水稻。
B. 引入“野败”水稻个体打通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这对我国水稻研究事业具有决定作用。
C. 因为红薯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所以欧洲殖民者喜欢吃红薯。
D. 在转基因技术上,我们虽然已经掌握了对抗自然的法则,其实并没有真正超越自然。
4. 做到通俗生动,便于读者理解,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5. 结合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的相关内容,谈谈我们做一项科学研究应具备哪些正确的思想意识。
【答案】1. D 2. C 3. A
4. ①打比方:材料中将根癌农杆菌中的质粒比作基因搬运工,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质粒的作用。
②列数字:材料中列举的“208亩”“普遍在20%以上”等,通过直接使用数字,使得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
③举例子:材料以红薯为例,阐明自然界中早就存在转基因作物,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5. ①袁隆平先生在研究遇到瓶颈时转而寻找那些雄蕊本来就不发育的水稻个体,启发我们在遇到阻碍时,要懂得另辟蹊径。
②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遇到困难时并未选择放弃,最终取得成功,启发我们要能顶住暂时的压力,敢于迎难而上。
③袁隆平先生不惧社会上出现的“杂交无用论”,一直坚持研究杂交水稻,启发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要坚持不懈,不惧质疑。
④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并将之前的实践经验总结整理,发表了重要论文,启发我们要注重实践,善于总结经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指艾滋病病毒复制出错后的‘长相’”错误。“强盗的样子”指的是艾滋病病毒正常复制出来的样子,不是“艾滋病病毒复制出错后的‘长相’”。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就一定能够增加该作物的产量”错误,说法太过绝对。原文说的是“要想极大增加产量,还需要进行有目的的基因编辑”,并不是“就一定能够增加该作物的产量”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这对我国水稻研究事业具有决定作用”错误。由原文“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世界农业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可知,应该是“重要意义”,而非“决定作用”。
C.“……所以欧洲殖民者喜欢吃红薯”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对于吃这些东西,欧洲殖民者是抵触的,因为小麦和大麦都是向着天空生长的,但是红薯则深深地埋藏在土壤之中。不过,很快,欧洲殖民者的高贵信念就屈服给了肚子,红薯提供的能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同样的土地种红薯,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可知,欧洲殖民者吃红薯是为了填饱肚子,并且他们对于吃红薯“是抵触的”,并不是喜欢。


展开余下试题D.“我们虽然已经掌握了对抗自然的法则”错误。由原文“人类以为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其实不过是自然界的小学生而已”可知,“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只是人类的想法,“其实不过是自然界的小学生而已”。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说明方法的能力。
打比方:“根癌农杆菌是遗传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工具,在这种细菌的体内有一种叫质粒的特殊DNA。质粒更像是基因搬运工,它们能把一些基因‘扛’在自己身上,送到被感染的生物基因之上”,材料中将根癌农杆菌中的质粒比作基因搬运工,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质粒的作用。
列数字:“1976年,全国推广杂交水稻208万亩,增产幅度普遍在20%以上 ,”材料中列举的“208亩”“普遍在20%以上”等,通过直接使用数字,使得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
举例子:“还真说对了,红薯就是转基因作物,而且在100万年前就已经操作完成了。对,这事并不是我们人类干的,而是大自然的安排”,材料以红薯为例,阐明自然界中早就存在转基因作物,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根据“就在大家埋头寻找剔除水稻雄蕊的方法的时候,袁隆平先生想到了另一条道路——去寻找那些雄蕊本来就不发育的水稻个体。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先生在稻田中找到了6株。天然的雄蕊不发育的水稻植株,在接受了正常水稻花粉之后,这些雄性不育的水稻结出了稻穗,并且它们的后代里面也有雄蕊不发育的个体”可知,袁隆平先生在研究遇到瓶颈时转而寻找那些雄蕊本来就不发育的水稻个体,启发我们在遇到阻碍时,要懂得另辟蹊径。
根据“1968年,袁隆平先生的试验受到了阻挠,初露曙光的杂交水稻之路陷入了黑暗。但是,袁隆平先生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开展研究”可知,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遇到困难时并未选择放弃,最终取得成功,启发我们要能顶住暂时的压力,敢于迎难而上。
根据“大家想要更高更壮的水稻,可是,杂交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社会上出现了‘杂交无用论’。袁隆平先生的工作再次陷入了泥沼之中”可知,袁隆平先生不惧社会上出现的“杂交无用论”,一直坚持研究杂交水稻,启发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要坚持不懈,不惧质疑。
根据“1976年,全国推广杂交水稻208万亩,增产幅度普遍在20%以上。 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划时代的高度。1977年,袁隆平将之前的实践经验总结整理,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世界农业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可知,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并将之前的实践经验总结整理,发表了重要论文,启发我们要注重实践,善于总结经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的,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跺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那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儿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儿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会安然无恙地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的,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着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他的耳朵听不见。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人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他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的耳朵听不见,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这个人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聋,还不能说话。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他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完的泪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匆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


展开余下试题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灰蒙蒙的环境为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又烘托出伍原此刻找不到方向又不见人迹的迷茫无助的心情。
B. 为了把战友的档案和受伤战友的消息及时送给部队,八路军战士伍原虽然在行进途中迷路了,但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
C. 伍原看到了一个老乡,迫不及待地想伸手拉住,老乡却“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这使小说的情节有了波澜。
D. 老乡虽然既听不见又不会说话,但内心明亮,当他知道了伍原的身份,最终为伍原指引了部队前进的方向。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叙述聋哑“老乡”为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伍原指路的故事,《百合花》叙述小通讯员和“我”向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二者都刻画了小人物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B. 小说开头“没有”一词反复出现,强调了没有任何“路标”的迹象出现,这与标题形成反差,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本文与《百合花》都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小通讯员“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D. 本文与《百合花》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均以故事情节取胜,笔调简明朴实,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体现茹志鹃小说散文化的写作风格。
8. 本文标题与《百合花》的标题均有象征作用,试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9. 小说中多次写伍原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答案】6. B 7. D
8. ①“路标”象征指引伍原前行的勇气和希望。
②“百合花”象征军民纯洁的情谊和美好的人性。
9. 分析:
①开端部分,伍原因为迷路,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
②等发现了灯火,他流下了激动的泪;
③聋哑“老乡”的误解,他又流下了委屈而无奈的泪。
效果:
①眼泪展现了伍原的心境,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②眼泪串起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③流泪情节丰富主题,引发读者共鸣。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但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错误。他并不是“始终”毫无畏惧,如“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可见他此时是有畏惧心理的。“伍原狠狠地跺了跺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见,他此时并非信念坚定。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均以故事情节取胜”“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错误。本文伍原是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送给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聋哑“老乡”为八路军战士伍原指路。《百合花》叙述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并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只是通过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写人与人的相处,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从全文内容来看,本文语言并未充满“诗情画意”。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本文是围绕伍原寻找部队展开的,文章开篇写到“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可见路标本指部队行进时沿路留下的痕迹。文章的最后写到伍原遇到老乡,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告诉伍原部队前进的方向,而当伍原走上大路时,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所以这灯光就像路标一样,指引伍原前进的方向,让他有了找到部队的希望,所以路标本指部队行进时沿路留下的痕迹,在文中它既用来指引主人公伍原前进的方向,又象征着这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找到部队的勇气和希望。
百合花图案 被子是一条线索,联系着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文章的细节描写。没有它小说中的三个人不会聚在一起,更不会发生下面的故事。小通讯员为救战友牺牲在包扎所,新媳妇给通讯员盖被子、献被子,军民鱼水情依赖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而白色的百合花象征了纯洁与感情,是通讯员和新媳妇美的化身,象征了他们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些品质和他们的心就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无瑕。百合花的清丽、纯洁、淡雅等特点,既可以象征新媳妇的纯真、善良与友善,也能象征小通讯员的淳朴、真诚和高尚,还可以象征纯洁的军民鱼水情,仍能够象征舍己救人的人性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中典型动作细节的作用。
分析:第一次流泪:是小说开端部分,“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伍原因为迷路,处于绝望无助甚至窒息的状态,他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是人物绝望无助的心境的直接表露。
第二次流泪:等发现了灯火,他流下了激动的泪,“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这次的眼泪是他绝处逢生的激动心情的表露,他发现了灯光,就有了希望和方向。
第三次流泪:但是因为聋哑“老乡”的误解,“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他又流下了委屈而无奈的泪。写出了人物刚看到希望却遭到误解,因委屈而无奈而着急的心境。
效果:眼泪展现人物心境,伍原从因为迷路而流下绝望的泪,到发现灯火时流下激动的泪,再到因“老乡”误解而流下无奈的泪,最后止住眼泪,眼泪蕴涵丰富心境,丰富人物形象。
眼泪串起故事情节,伍原流泪的情节使故事发展跌宕起伏,使情节结构紧密完整,推动情节发展。
反复流泪的伍原牵动读者的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并深化小说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安能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诫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齐”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