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6  2023-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山东省泰安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泰安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甲骨文是指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迄今为止,共发掘出土154600余片,有4600多个单字。在这4600多个单字中,经考释而公认的有1700个左右,仍有2900个左右的单字不识。研究证实,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公认现存最古老而自成体系的文字。
然而,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德经,他将汉字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比后认为,中国文字是受古埃及文字的启发而形成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着其独特的异彩之处:
中国文字出现的历史当属世界领先。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不断的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虽然夏朝有没有文字还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河南登封王城岗刻画符号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不仅如此,在河南省舞阳县费湖遗址发现了17个距今7000多年的刻画符号,也为研究中国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由甲骨文肇源的中国汉字具有连续性和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四世纪随着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五世纪也灭绝了,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以致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它与后世的文字传承关系十分密切。
从文字结构看,甲骨文不仅完全具备后来方块汉字的特点,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这些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因此,可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具有严密规律的文字,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由甲骨文、商周金文,到春秋战国的大篆、小篆,汉魏的隶书及以后的行书、楷书,汉字的嬗变轨迹清晰可见。
中国汉字还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文献记载,中国汉字在秦汉年间传入越南,越南长期使用汉字,至十三世纪才有本国文字——字喃,直到十五世纪时,字喃才完全取代了汉字。汉代初年汉字传到朝鲜,直到李朝初期,朝鲜人依据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朝鲜文字,并于公元1443年公布使用,这时朝鲜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语中常用的汉字仍有1945个。而其他早期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由于绝迹较早,其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无从谈起。
(摘编自李雪山《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和更好地传承发展。


浏览完整试题习近平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正式实施,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组织的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启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破解文字释读瓶颈,这标志着甲骨文研究进入了政府推动下的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的新阶段。
(摘编自澎湃新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骨文因文字被刻于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是汉字 源头,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B. 中国考古取得的新发现表明,早在夏代中国已出现了汉字,而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发现会将这一时间继续提前。
C. 甲骨文具有严密规律,从它发端一直到后世的行书、楷书,中国汉字演变发展轨迹清晰可见,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D. 甲骨文研究是冷门学科,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科人才很好地传承发展了甲骨文,取得了显著成就。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甲骨文与中华文明传承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材料一中多处列举相关数字,表现出准确严谨的语言特征,说明了甲骨文研究的现状。
C. 因从象形文字的角度来分析,所以中国文字由埃及传入这一不实说法在西方学术界长期得到流行。
D. 古巴比伦、古埃及文字的消亡,中国汉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都说明甲骨文的魅力更强。
3. 下列选项,不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2000年以后,学者集中力量对各单位所藏甲骨进行精细化再整理,出版了一批照片、拓本、摹本“三位一体”并更臻完善的甲骨著录。
B. 首都师范大学黄天树教授带头的甲骨文研究中心是目前做甲骨缀合的机构之一,从2010年至今,团队的拼缀成果——《甲骨拼合集》已经出版五集。
C. 1901年,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甲骨学奠基者罗振玉初见甲骨实物时说:“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
D. 2011年春节,中国邮政官方发行《甲骨文吉祥成语》系列贺年明信片,分别为“太平有象、歌舞升平、鱼跃龙门、风调雨顺”,画面中的图形元素皆为甲骨文字构成。
4. 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在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举办“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证古泽今”的理解。
5. 如何更好地做好甲骨文研究和传承工作?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B 2. D 3. C
4. ①“证古”即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证明了中国文字出现历史在世界领先,中国历史的源头更早,中国汉字对周边国家影响重大;②“泽今”即甲骨文在当今的研究,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能够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能够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5. ①要认识到甲骨文独特之处,不能被西方不实观点左右认知;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统筹下做好甲骨文研究的相关工作;③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培养跨学科人才;④确保甲骨文等“绝学”有人做、有传承;⑤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的结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B.“早在夏代中国已出现了汉字”错误,偷换概念,原文是由“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可知,是出现了文字的萌芽,不是出现了汉字。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D.“都说明甲骨文的魅力更强”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中国汉字还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其他早期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由于绝迹较早,其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无从谈起”,不能由此推断出谁的魅力更强。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材料二的论点是: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和更好地传承发展。
A.是新时代甲骨文研究及传承的事例。
B.是新时代甲骨文研究及传承的事例。
C.是在旧时代,表现的是当时知识分子对甲骨文研究的使命担当。
D.是新时代甲骨文研究及传承的事例。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和文本内容的能力。
“证古”即研究古代的事物,证明古代的事物。由“而随着中国考古不断的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河南登封王城岗刻画符号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中国汉字还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等可知,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证明了中国文字出现历史在世界领先,中国历史的源头更早,中国汉字对周边国家影响重大。即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实现“证古”。
由“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可知,当今时代研究甲骨文,能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能够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也就是说研究甲骨文可以泽被当代。


展开余下试题【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和提出见解的能力。
认知上,由“长期以来,西方流行 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德经,他将汉字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比后认为,中国文字是受古埃及文字的启发而形成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可知,应当对甲骨文有正确的认知,不能盲目认为西方的观点一定正确,明确了解甲骨文独特之处,不能被西方不实观点左右认知。
国家层面,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正式实施,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组织的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启动……”等可知,研究甲骨文需要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统筹下做好甲骨文研究的相关工作。
人才方面,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可知,研究甲骨文必须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大力培养相关的人才。
传承方面,由“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可知研究甲骨文需要相关后继有人,做好传承。
文化和学风方面,由“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可知,甲骨文对于中国文化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
方法上,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破解文字释读瓶颈,这标志着甲骨文研究进入了政府推动下的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的新阶段”可知,在当代研究甲骨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的结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曹积三
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艾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
⑥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
⑦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
⑧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6.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艾青深受人们 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
B. 诗人艾青命运多舛,其诗集被“禁借”,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
C. 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
D. 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7. 叙述可分为顺叙、插叙、补叙和倒叙,作者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来写自己与艾青的交往?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8. 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
【答案】6. B 7. 倒叙。①作者先由送红玫瑰参加艾青葬礼写起,②接着写自己与艾青的第一次见面,③再由“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过渡,记叙了表现艾青乐观、豁达的性格的两件事,④最后以议论作结。
8. 内涵:①“红玫瑰”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②“红玫瑰”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现。
作用:①结构上:文章由红玫瑰开篇,以红玫瑰贯穿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②内容上:借“红玫瑰”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是对原文第2自然段“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内容的误读,文章说的是艾青先生的人生命运,并非是《大堰河》这首诗激励人奋勇前行。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叙述手法的分析判断能力。
全文共8段。
第1段“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写作者送红玫瑰参加艾青葬礼。
第2段“戴红领巾 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这是过度段,写少年时对艾青仰慕,终于见到了心仪的诗人。
第3段“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 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顺理成章写与艾青的第一次见面;
第4段“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写与艾青交谈的过程。
第5段“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艾老莫属”“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写作者请艾青题字以及艾青右臂骨折,装上了金属假肢。
第6、7段“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写艾青乐观、豁达的性格。
第8段,呼应开头,表达对艾青的敬重、怀念。
纵观全文,由开头参加葬礼,引出关于艾青的回忆,这是倒叙的写法。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物象的内涵及作用的能力。
物象的内涵通常与其特点以及文章中人物的特点及主题有关联;物象的作用可从结构、人物、主题的等方面分析。题目是,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
首先探究“红玫瑰”的内涵。结合第1段“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不难看出,“红玫瑰”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红玫瑰”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现。
然后分析“红玫瑰”的作用。“红玫瑰”出现在开头,由它揭示了艾青的形象和性格一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以下行文写作者与艾青的交往等事件,处处体现了艾青的这种性格和形象。因此,红玫瑰贯穿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而“红玫瑰”象征的正是艾青的性格、精神与气质,是作者歌颂的艾青的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作者借“红玫瑰”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B.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C.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D.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白,李白的字。一般自称用“名”,称人用“字”,“号”是一种别名,又称别号。
B. 长安,唐代都城,十三朝古都,今西安。历史上西安除称长安外,还曾有其他称谓。
C. “亲为调羹”与“因为长句”(《琵琶行(并序)》)两句中“为”字的含义不同。
D. “道寻阳”与“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两句中“道”字的含义相同。
11.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犯罪被流放到西域,后来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 (今四川);李白长大后,隐居在岷山。
B. 李白学习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和吴筠交好,因吴筠被召入京而到了长安。
C. 李白在任翰林院供奉后仍和酒徒一起醉酒,皇帝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无法满足皇帝心愿。
D. 李白晚年爱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他想在谢家青山那里终老。后来范传正拜祭他的坟墓,寻访他的后裔,并给他改葬。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
(2)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13. 苏頲说李白“天才英特”,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李白的才能?请简要说明。
【答案】9. C 10. D 11. C
12. (1)李白曾侍奉皇帝(饮酒),喝醉后,让高力士 (为他)脱鞋,高力士一向高贵,以此为耻。
(2)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
13. 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他是谪居人间的仙人。②唐玄宗召见李白,谈论当世的事情,他奏上一篇赋颂,唐玄宗下诏命他为翰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泰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