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  2023-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
上海市回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练习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出卷人:高二备课组 审卷人:高二备课组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 默写。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师说》)
(3)《劝学》中以好马为喻,从反面论述学习需要坚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 韩愈 ④. 骐骥一跃 ⑤. 不能十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以及文学常识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竞、受、骐骥。
2. 按要求选择
(1)《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下面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其论据( )
A. 或作或辍,一曝十寒,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B.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C. 康德曾说:“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那就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D. 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2)下面是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 这次运动会入场表演,在大家群策群力下,我班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C. 小周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了,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D.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答案】2. B 3. B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学习不可以停止。
B.“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论证的是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不适合作为“学不可以已”的论据。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本处的主语是“你们”,运用错误。
C.“见谅”,请对方原谅自己,而不是被原谅的意思,而语境是说小周同学的行为应被原谅,所以不合语境。
D.“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结合“我”分析,敬谦失当。
故选B。
二、阅读(55分)
(一)(17分)
阅读下列文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哦,香雪(节选)
铁凝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谁知没等人家回话,车已经开动了。她追着它跑了好远,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她才停下脚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可笑啊。


浏览完整试题……
三十里,对于火车、汽车真的不算什么,西山口在旅客们闲聊之中就到了。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那就是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徽,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香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
车上,旅客们曾劝她在西山口住一夜再回台儿沟。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香雪并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更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赶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它”摆在桌上。车上的人既不了解火车的呼啸曾经怎样叫她像只受惊的小鹿那样不知所措,更不了解山里的女孩子在大山和黑夜面前到底有多大本事。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3. 根据选段,结合具体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从肖像、行为、心理等方面分析香雪的形象特征。
“香雪” 肖像 行为 走夜路的心理变化
具体分析
眼神清澈如水晶、面庞红润纯洁如婴儿。 ______、被火车带走却坚定地走三十里夜路回家。 从初走夜路的______到心满意足,从对自己换来的铅笔盒的犹豫到对家乡发展、家乡人未来的________。
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
4. 联系课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可从环境心理的关联、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方面入手)
5. 阅读资料链接,完成下列问题:
谈铁凝的《哦,香雪》
孙犁
铁凝同志,
你好!
收到你的信和寄来的《青年文学》。国庆节以后,我先是闹了几天肠炎,紧接着又感冒,咳嗽很厉害,夜晚不能安睡。去年这时,好像也这样闹过一次。人到老年,抵抗力太差了。
刊物一直放在案头上,唯恐叫孩子们拿走。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读完以后,我就退到一个角落里,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享受一次阅读的愉快,我忘记了咳嗽,抽了一支烟。我想:过去,读过什么作品以后,有这种纯净的感觉呢?我第一个想到的,竟是苏东坡的《赤壁赋》。
我也算读过你的一些作品了。我总感觉,你写农村最合适,一写到农村,你的才力便得到充分的发挥,一写到那些女孩子们,你的高尚的纯洁的想象,便如同加上翅膀一样,能往更高处、更远处飞翔。
是的,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我哪里有你写得好!在农村工作时,我确实以很大的注意力,观察了她们,并不惜低声下气地接近她们,结交她们。二十多年里,我确实相信曹雪芹的话: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这些美好的东西,随着她们的年龄增长,随着她们的为生活操劳,随着人生的不可避免的达尔文规律,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我,直到晚年,才深深感到其中的酸苦滋味。
在农村,是文学,是作家的想象力,最能够自由驰骋的地方。我始终这样相信:在接近自然的地方,在空气清新的地方,人的想象才能发生,才能纯净。大城市,因为人口太密,互相碰撞,这种想象难以产生,即使偶然产生,也容易夭折。
你如果居住在一个中小城市,每年有几次机会,到偏远的农村去跑跑,对你的创作,将是很有利的,我希望能经常读到你这种纯净的歌!
孙犁
1982年12月14日
(1)请找出老作家孙犁对《哦,香雪》的评价的句子。
(2)结合《哦,香雪》的具体内容,请从人物形象、环境氛围、语言风格等方面中任选两个角度印证他的评价。
(3)结合你在第一单元的学习经验,举例谈谈你对划线句“在接近自然的地方,在空气清新的地方,人的想象才能发生,才能纯净。”的理解。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3. ①. 用鸡蛋换取自动铅笔盒/从旅客那里打听外面的世界 ②. 害怕 ③. 坚定 ④. 香雪是一位纯洁美丽、求知向上、勇敢坚定、在追求外界文明的同时不忘家乡的好姑娘。
4. 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营造了山间清幽恬静的氛围,反映出香雪此时内心的满足、坚定、勇敢,为下文她重新审视大山并为家乡而产生自豪的情感作了铺垫。
5. (1)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
(2)①作者塑造了台儿沟里一群渴望外界文明的农村少女,她们性格各异,但都团结友爱,积极进步,这个群体是美好的,作者还给主人公赋予了理想化的形象(形象、气质、品德等),使之成为最美好的人物形象;
②台儿沟在作者笔下的环境也是纯净的,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而活泼;
③作者的语言也是清新动人的,作者所选取的意象营造了诗歌般的意境,并穿插了大量抒情语句,令人陶醉回味。
(3)自然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开阔人的胸襟;民风淳厚、景色优美的台儿庄,是滋补铁凝的创作灵感的上好养分,是激发她想象力的无穷源泉,在这里,作家自由驰骋在艺术的世界里,创作出一曲曲纯净的歌。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结合题干“被火车带走却坚定地走三十里夜路回家”以及原文“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谁知没等人家回话,车已经开动了”“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等处可知,①应为:用鸡蛋换取自动铅笔盒/从旅客那里打听外面的世界。
结合“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可知,初走夜路时,香雪的内心是害怕的。据此得出②为:害怕。
结合“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分析可知,香雪对家乡发展、家乡人未来是“坚定”的。
据以上分析,结合“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可以得出:香雪是一位纯洁美丽、求知向上、勇敢坚定、在追求外界文明的同时不忘家乡的好姑娘。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群山”比作“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把“核桃叶”比作“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风、核桃叶以人的情感,营造了山间清幽恬静的氛围,反映出香雪此时内心的满足、坚定、勇敢,为下文她重新审视大山并为家乡而产生自豪的情感作了铺垫。
【5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可知,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题材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从人物形象来看,由原文“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可知,作者塑造了台儿沟里一群渴望外界文明的农村少女,她们性格各异,但都团结友爱,积极进步,这个群体是美好的,作者还给主人公赋予了理想化的形象(形象、气质、品德等),使之成为最美好的人物形象。
从环境氛围来看,由“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可知,台儿沟在作者笔下的环境也是纯净的,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而活泼。
从语言风格来看,由“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可知,作者的语言也是清新动人的,作者所选取的意象营造了诗歌般的意境,并穿插了大量抒情语句,令人陶醉回味。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由“在农村,是文学,是作家的想象力,最能够自由驰骋的地方。我始终这样相信:在接近自然的地方,在空气清新的地方,人的想象才能发生,才能纯净。大城市,因为人口太密,互相碰撞,这种想象难以产生,即使偶然产生,也容易夭折”可知,自然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开阔人的胸襟;如“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台儿庄虽然落后贫穷,但淳厚的民风、优美的景色成了作者最佳的精神养分。
(二)诗词鉴赏(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枕上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解:本诗写于1921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与新婚妻子杨开慧分离。
6. 《虞美人•枕上》的体裁是 _________。
7. 关于《虞美人•枕上》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阕的“愁”,既有夫妻离别的相思之愁,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
B. “数寒星”三字有奇趣,透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情怀。
C. 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一钩残月更是增添了别离之苦。
D. 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感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


展开余下试题8. 这首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相比,从选取意象,借景抒情的角度看,二者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6. 词 7. A
8. 二者都是借景抒情,但本词选取的景物具有凄清、冷寂的特点,如寒星、残月等,抒发的是哀婉忧伤的思念之苦;而《沁园春》的景物如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等则充满生机,色彩绚丽,抒发了诗人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体裁的把握能力。
《虞美人•枕上》是一首词,“虞美人”是词牌名,“枕上”是题目名。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用词、手法、内容、主旨、情感 理解和把握能力。
A.“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无中生有。上阙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妻子的怀念之情以及不舍在新婚初期就离开爱妻的无奈心情。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能力。
《沁园春•长沙》中上片写景,通过描写山、林、江、舸、鹰、鱼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所描写的山是“万山红遍”,而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而“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则写出了景物的生机勃勃的特征,这也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抒发了词人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虞美人•枕上》写到的景物有“寒星”“残月”,是作者因寂寞难耐,夜不能眠,所以作者披衣坐起数着星星,看着一轮残月向西沉去,所选取的景物具有凄清、冷寂的特点,从而表达出和自己的妻子分别后哀婉忧伤的思念之苦。
(三)文言文阅读一(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节选)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刘开《问说》节选)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跂______ (2)彰______ (3)师______ (4)通______
10.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师说》的作者倡导了古文运动。
B. “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儒家的《易》《书》《诗》《礼》《乐》《春秋》。
C. 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荀子》为其独著之书。
D. 《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劲疾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1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 (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B. 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C. 而耻学于师 耻:使……羞耻
D. 君子不齿 齿:并列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终日而思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蚓无爪牙之利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问说》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君子之学必好问”,接着进一步分析了问与学的关系,以此强调要真学就要勤问。
B. 学与问相辅相成,向“贤于已者”“不如己者”“等于已者”发问都会有所得,同时,“问”也是进德修业的重要条件。
C. 韩愈写《师说》赠李蟠,目的是抨击当时“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倡导尊师重道,其思想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D. 《问说》很多方面有模仿韩愈《师说》的痕迹,两文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向各种人学习,语言风格古朴,论述针对的现象一致。
15.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6. 《劝学》《师说》的节选部分都运用了对比说理,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种方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9. ①. 踮起脚后跟 ②. 清楚 ③. 以……为师 ④. 全面
10. C 11. D
12. C 13. D
14. D 15. (1)借助船只船桨的人,即便不善于游水,但也能横渡江河。(水、绝的词义)
(2)不明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方面要学习,大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到他们的明智之处。(宾语前置、或、小学)
16. 《劝学》将呼唤、招手、渡河使用不同方式后达成效果的截然不同作对比,突出了利用外物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学习可以增强人的能力。《师说》则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为子择师与自身不从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耻于从师,三组对比突出了师道不传的社会现状以及危害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上海市回民”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