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9  2023-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
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关系,指明了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历史延续,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引。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绵延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有着独特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民族积淀的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是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延续至今的精神纽带。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和生产生活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历史根基;中华民族创造的物质、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文明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丰厚养分。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是不断创新、持续进步的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中华民族涌现出孔子、老子等享誉世界的思想巨匠,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修建了长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等伟大工程,为中华文明树立了独具特色的标识,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品格,体现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优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只有立足五千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科学内涵,走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摘编自刘仓《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大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浏览完整试题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它们植根于中国人民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坚定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赋予当代中国独特的发展优势,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中华文明,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面貌,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立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能够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启示。
(摘编自黄一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故成为人类历史上绵延至今的灿烂文明。
B. 我国的孔子、老子等思想巨匠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标识。
C. 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是由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所决定的。
D. 不断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真正实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城、都江堰等伟大工程,是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的标识,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
B. 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
C.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更新的结果,原因之一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从未中断过。
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的现代化和文明发展的根基。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论述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B. 材料一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
C. 材料二先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多方面对这一中心论点进行分析,思路清晰。
D. 材料二画横线处运用排比,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作用,增强了论证气势。
4.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加以分析。
5. 光明中学组织同学到市科技馆参观“3D光雕数字技术”“水下洛神”等科技产品,领队老师讲解道,科技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中华文明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A 2. B
3. A 4. 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的深厚滋养。
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守正创新的精神品格。
③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凝聚力。
5. ①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②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③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二者之间因果关系不成立。材料一第二段是“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绵延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有着独特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独特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是中华文明的特点,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理解错误,张冠李戴,原文第四段为“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可见是“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材料一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分析错误,材料一第一段首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讲话,指出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第二、三、四段分别从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绵延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有着独特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是不断创新、持续进步的文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优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华民族的特征;最后再总结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可见,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和生产生活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历史根基;中华民族创造的物质、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文明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丰厚养分”可知,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体现在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的深厚滋养。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可知,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体现在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守正创新的精神品格。


展开余下试题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可知,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体现在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凝聚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可知,中华文明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根据材料二第三段“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面貌,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可知,中华文明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根据材料二第四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 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可知,中华文明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会说话的茶壶
司玉笙
那时候,坑塘边有一棵大柳树,绿叶垂下时营造出一片阴凉。日午晴朗之际,这里就成了饭场。赶到饭点,①三三两两的海碗或馍筐子就晃到这里。用餐者或蹲或坐,围成大半圈儿,口齿一启,吞进去的是软米硬馍,喷出来的是笑话俚语。大到国际热点小到狗咬人猫抓鼠,还有插科打诨无不涉及。
这饭场谁蹲坐哪儿都是有记号的,如同排好了座次。比如说那半截砖是良头的,那脚印子深的是二怪的,等等。人多嘴杂,时间长了,免不了生出一些口角来。吵闹罢,捏着空碗筷子各回各家。上工时相逢一笑,权当啥事儿也没有发生。不过有一次事可闹大了,事端是由二怪挑起来的。这主儿老是瞅着良头的饭菜,冷不丁地就将筷子伸到人家碗碟里抄一刀。次数多了良头就烦了,把背侧转过去,刚好护住自己的饭食。不料那二怪起身半蹙,仍不罢手。良头胳膊一架,顶翻了二怪手中的大碗。
二怪恼了,还了一手。两个人便眼对眼地扭扯到一起,就像公鸡斗架,青筋鼓暴的脖子上汗滴子四溅。抹着嘴,饭场上所有人都站起,有人过来劝架,可越劝两人的气性越大,拉都拉不开。近旁的老妇女小媳妇也出门瞧,吵吵闹闹的像是在往旺火里添干柴。
此时,一个人出现,饭场内外的人都住了声,眼光都被引到此人掂的那把青瓷茶壶上。这茶壶是老式的,六棱直筒,上釉几个古代顽童嬉戏的图案,憨态可掬。他一手提茶壶,一手背在身后,把个嘴角翘得老高。
累了吧,渴了吧?他径直走到两个斗殴者身边,从背后闪出两只粗瓷碗。
两个斗殴者愣了一下,悻悻地松开了对方。
这人是村小学的代课教师,与社员一样拿工分。头一遭见他来到饭场,打架的和看热闹的都感到稀奇,即刻将兴趣转移到这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身上。
胡老师,您吃过了?旁边一声问候。
喝茶,喝茶!
②其中一个斗殴者最先抓起粗瓷碗,另一个也夺去一个,胡老师便笑眯眯地斟茶,可只倒七分满。
二怪一气喝完,杵过碗来还要喝,胡老师就将茶壶上举。
听听这壶再喝!
二怪将左耳贴紧茶壶听听,好像没听出什么,又换右耳。不料那壶已离他而去,在每个人的面前高高低低地晃悠,出茶。二怪便跟上去。壶高他就高,壶低他就低。终于听出来了,说,还有大半壶!
听明白就好!
胡老师见良头挨近,提起壶也让他听。
里面有树叶子在笑?
好,好。胡老师说,能听出来笑就好。都是筷子缠筷子碗碰碗的,有啥口短舌长的一笑不就过去了,还值当动手?
两个斗气者隔着茶壶面面相觑,相继还了粗瓷碗,回头去寻自己撂在地上的食具。那些看热闹的交头接耳,望着胡老师笑笑,散漫而去。
自那以后,村里谁家两口子生气或邻里吵架,只要胡老师提着茶壶一到场,就像消防车开进一样,人们立马退身让路,当事者瞪眼相视,火气渐消。
听茶,听茶!
话音一落,就会有人上来贴耳,有的听着听着脸上就泛出敬畏之色。
时间久了,村里就有了句口头禅:想心安就听茶。
有了这口头禅,有事没事人们都爱去胡老师家。说是听茶,其实就是借机听胡老师说话。这种事一传开,连外村的也上门求茶。过瘾之后,有的出门时会撂下一句,茶味真醇,咱这一片儿没有这么好的!
几十年过去,粗瓷碗换成了玻璃杯,又换成了细瓷,唯有那把壶没换,上面的几个顽童依然清晰可爱。胡老师也早从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又成为校长。退休后,总是掂着那把壶转悠,最爱去的就是那昔日的饭场。遗憾的是很多人去了遥远的地方,连脚印也没留下……
暖风过耳,人声历历。徜徉在坑塘边,他每每举起壶对着半空喊:听茶,听茶!
如今,新村的文娱室正墙上绘有一幅巨画,再现的就是大柳树下的饭场之景。游客们常见这画下坐着一位老者,守着面前一把老壶和茶具。于是,不由得两腿一迈就过去了。坐看壁画,游客们品茗欢叙,有人就会顺口问,您老气色这么好,敢情是每天茶壶不离口?
③这茶壶会说话……胡老师说。
游客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捧起这茶壶轮换着听。听罢,小心翼翼地放下,都笑了。再看那幅巨画,找到了同样的一把壶,便跷起大拇指点赞。
这时,胡老师就会说,只要用心,你们会听到很多。
④于是,掌声顿起。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描述了一个普通乡村的饭场,这里是人们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的地方,也是小说设置的典型环境。
B. “一笑不就过去了”和“望着胡老师笑笑”,两个“笑”的内涵完全相同,都是指人与人之间友好的笑。
C. 胡老师第一次在饭场上出现,周围看热闲的人都感到很奇怪,连二怪和良头也停止了斗架。
D. 从文章开头的“那时候”到后文的“如今”,几十年的世事变化和诸多人物故事被作者浓缩于一文之中。
7.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中的“海碗”和“馍筐子”是指来饭场吃饭的人,不说人而说吃饭的工具,更具形象感。
B. 句子②中“抓”和“夺”表现出两个斗架的人虽然不再动手,但他们内心的怒气并未完全消失。
C. 句子③中的省略号的用法是表示内容有省略,省略了胡老师对游客述说这个茶壶的历史等内容。
D. 句子④简洁且含意丰富,表明人们看懂了画的内容,也听懂了“茶壶”所说的“话”的深刻含意。
8. 小说标题“会说话的茶壶”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听茶”这一情节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每次“听茶”的作用。
【答案】6. B 7. C


展开余下试题8. ①线索作用。小说始终围绕茶壶“听茶”这件事,从几十年之前写到现在。②设置悬念。茶壶本不会说话,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隐喻象征。“会说话的茶壶”象征着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坚守与弘扬。
9. ①消除邻里纠纷,化解乡人矛盾。②在左邻右舍间传播淳朴民风等传统文化。③将弘扬传统文化推而广之,惠及后代子孙。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B.“两个‘笑’ 内涵完全相同,都是指人与人之间友好的笑”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有啥口短舌长的一笑不就过去了,还值当动手”可知,这里的“笑”是指人与人之间友好的笑;根据原文“那些看热闹的交头接耳,望着胡老师笑笑,散漫而去”可知,这里的“笑”是指人们看到在胡老师的劝说下两人不再斗架,对胡老师表示赞赏,此处的“笑”是赞赏的笑。两者表达的内涵不同。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C.“句子③中的省略号的用法是表示内容有省略”理解错误,句子③中的省略号的用法是表示胡老师欲言又止,根据原文“游客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捧起这茶壶轮换着听”可知,胡老师不想直接说出茶壶中的深刻内涵,而是让人们通过“听”自己体会。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根据原文“听听这壶再喝!”“终于听出来了,说,还有大半壶!”“听明白就好!”“胡老师见良头挨近,提起壶也让他听”“里面有树叶子在笑”和“听茶,听茶!”“话音一落,就会有人上来贴耳,有的听着听着脸上就泛出敬畏之色”“时间久了,村里就有了句口头禅:想心安就听茶”以及“如今,新村的文娱室正墙上绘有一幅巨画,再现的就是大柳树下的饭场之景。游客们常见这画下坐着一位老者,守着面前一把老壶和茶具”“游客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捧起这茶壶轮换着听”可知,小说始终围绕茶壶“听茶”这件事,从几十年之前写到现在,标题起到了线索作用。
读者看到“会说话的茶壶”这个标题,可能会想到茶壶本不会说话,茶壶会说话是作者赋予了茶壶人的能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而小说写了什么内容呢?这样标题就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根据原文“听茶,听茶!”“话音一落,就会有人上来贴耳,有的听着听着脸上就泛出敬畏之色。”“时间久了,村里就有了句口头禅:想心安就听茶”以及“如今,新村的文娱室正墙上绘有一幅巨画,再现的就是大柳树下的饭场之景。游客们常见这画下坐着一位老者,守着面前一把老壶和茶具”“游客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捧起这茶壶轮换着听”可知,“会说话的茶壶”象征着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坚守与弘扬,标题起到了隐喻象征作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原文“听听这壶再喝!”“二怪将左耳贴紧茶壶听听,好像没听出什么,又换右耳。不料那壶已离他而去,在每个人 面前高高低低地晃悠,出茶。二怪便跟上去。壶高他就高,壶低他就低。终于听出来了,说,还有大半壶!”“胡老师见良头挨近,提起壶也让他听”“里面有树叶子在笑?”“好,好。胡老师说,能听出来笑就好。都是筷子缠筷子碗碰碗的,有啥口短舌长的一笑不就过去了,还值当动手?”“两个斗气者隔着茶壶面面相觑,相继还了粗瓷碗,回头去寻自己撂在地上的食具。那些看热闹的交头接耳,望着胡老师笑笑,散漫而去”可知,“听茶”这一情节有消除邻里纠纷,化解乡人矛盾。
根据原文“自那以后,村里谁家两口子生气或邻里吵架,只要胡老师提着茶壶一到场,就像消防车开进一样,人们立马退身让路,当事者瞪眼相视,火气渐消”“听茶,听茶!”“话音一落,就会有人上来贴耳,有的听着听着脸上就泛出敬畏之色”“时间久了,村里就有了句口头禅:想心安就听茶”“有了这口头禅,有事没事人们都爱去胡老师家”“几十年过去,粗瓷碗换成了玻璃杯,又换成了细瓷,唯有那把壶没换,上面的几个顽童依然清晰可爱”可知,“听茶”这一情节有在左邻右舍间传播淳朴民风等传统文化。
根据原文“如今,新村的文娱室正墙上绘有一幅巨画,再现的就是大柳树下的饭场之景。游客们常见这画下坐着一位老者,守着面前一把老壶和茶具”“这茶壶会说话……胡老师说”“游客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捧起这茶壶轮换着听”“再看那幅巨画,找到了同样的一把壶,便跷起大拇指点赞”可知,“听茶”这一情节有将弘扬传统文化推而广之,惠及后代子孙。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训,字道元,历阳人。少好秘学,天文、算历、阴阳、占候无不毕综,尤善风角【注】。孙晧以为奉禁都尉,使其占侯。晧政严酷,训知其必败而不敢言。时钱唐湖开,或言天下当太平,青盖入洛阳。晧以问训,训曰:“臣止能望气,不能达湖之开塞。”退而告其友曰:“青盖入洛,将有舆榇衔璧之事,非吉祥也。”寻而吴亡。训随例内徙,拜谏义大夫。俄而去职还乡。
及陈敏作乱,遣弟宏为历阳太守,训谓邑人曰:“陈家无王气,不久当灭。”宏闻,将斩之。训乡人秦琚为宏参军,乃说宏曰:“训善风角,可试之。如不中,徐斩未晚也。”乃赦之。时宏攻征东参军衡彦于历阳乃问训曰城中有几千人攻之可拔不训登牛渚山望气,曰:“不过五百人。然不可攻,攻之必败。”宏复大怒曰:“何有五千人攻五百人而有不得理?”命将士攻之,果为彦所败,方信训有道术,乃优遇之。
都水参军淮南周亢尝问训以官位,训曰:“君至卯年当剖符近郡,酉年当有曲盖。”亢曰:“脱如来言,当相荐拔。”训曰:“性不好官,惟欲得米耳。”后亢果为义兴太守、金紫将军。时刘聪、王弥寇洛阳,历阳太守武瑕问训曰:“国家人事如何?”训曰:“胡贼三逼,国家当败,天子野死。今尚未也。”其后怀愍二帝果有平阳之酷焉。或问其以明年吉凶者,训曰:“扬州刺史当死,武昌大火,上方节将亦当死。”至时,刘陶、周访皆卒,武昌大火,烧数千家。时甘卓为历阳太守,训私谓所亲曰:“甘侯头低而视仰,相法名为眄刀,又目有赤脉,自外而入,不出十年,必以兵死,不领兵则可以免。”卓果为王敦所害。丞相王导多病,每自忧虑,以问训。训曰:“公耳竖垂肩,必寿,亦大贵,子孙当兴于江东。”咸如其言。训年八十余卒。
【注】风角,古代占卜之法,以五音占四方之风而定吉凶。也指角笛声。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宏攻征东A参军B衡彦于历阳C乃问D训曰E城中有几千人F攻之G可H拔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字,表示谦虚。
B. 善,指擅长,与“以咨淑善道”(《出师表》)句中的“善”词义不同。
C. 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臣下时,剖分信符,各执其一,后成为分封、授官之称。
D. 脱,指如果,与“脱我战时袍”(《木兰诗》)句中的“脱”词义不同。
12.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训在孙皓手下为官时,因为孙皓为政严酷,明知其将会亡而不敢明言,私下告诉其朋友,不久,东吴果然亡国。
B. 陈镦叛乱的时候,陈训认为陈家没有做王的气象,将要灭亡,陈训差点因此而被杀,同乡秦琚为其说情,才得以免死。
C. 武瑕曾拿国家的人事变化来问陈训,陈训预测,国家在外族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新疆兵团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