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  2023-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河西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18分, 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素有“诗国”之称,我们的祖先创作的诗歌精品,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是以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负载着深挚情感的有韵律的文学样式。它所抒发的感情比散文更浓烈、更醇厚,讲究 、语近情遥,具有一种简约含蓄之美。古典诗歌要求在限定的字数里,尽可能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文字要最大限度地向内浓缩,而意蕴应最大限度地向外延展。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寥寥数语中,包孕着无穷的意蕴,含而不露 。
由于追求简约含蓄之美,(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所谓诗歌鉴赏,就是要披文入情,含英咀华,反复吟味,用艺术再创造去填补空白、垫平壑谷,真切而深刻地 诗作的意境之美。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 言简意赅 意犹未尽 领会
B. 言之有物 余味绵长 领略
C. 言简意赅 余味绵长 领略
D. 言之有物 意犹未尽 领会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表达题旨
B. 使得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传达题旨
C. 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传达题旨
D. 使得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表达题旨
3. 下列与文段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曲子词、长短句等。豪放派伐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B. 辛弃疾有“词中之龙”之称,被后人赞为“北宋最勇猛的文人、最抒情的将军”。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C. “声声慢”“永遇乐”“念奴娇”均为词牌,它们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D. 《登高》是杜甫的一首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的律诗,属于近体诗。近体诗是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又称今体诗、格律诗。
4.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答案】1. C 2. A 3. B 4.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言简意赅:语言简明而意思完备。言之有物:写文章或讲话不空洞,有实际内容。结合原文“它所抒发的感情比散文更浓烈、更醇厚……语近情遥,具有一种简约含蓄之美”可知,此处是说语言简明而意思完备,故选“言简意赅”。
第二处,余味绵长:形容事物的性情未尽,耐人寻味。意犹未尽:还没有尽兴。结合原文“在寥寥数语中,包孕着无穷的意蕴,含而不露”可知,此处是说诗歌韵味悠长,故选“余味绵长”。


浏览完整试题第三处,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并认识它的意义或对它进行辨别欣赏。领会:领悟了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并对其深有体会。结合原文“真切而深刻……诗作的意境之美”可知,此处是说对诗作的意境之美进行辨别欣赏,故可填“领略”。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根据前文“由于追求简约含蓄之美”和后文“如杜甫的《登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知,此处是说诗人的做法”,“由于”和“使得”造成主语残缺,排除BD;
“传达”和“题旨”搭配不当,排除C。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B.“北宋”错,辛弃疾是南宋词人,被后人赞为“南宋最勇猛的文人、最抒情的将军”。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为比喻,把“诗歌精品”比作“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A.借代,“樯橹”代船。
B.比喻,“樊笼”比喻官场。
C.比喻,“东流水”比喻万事。
D.比喻,“裂帛”比喻四弦齐响的乐声。
故选A。
5. 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芣苢》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先秦称《诗经》为《诗》,因其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思无邪”。
B. 《红烛》的作者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他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理论, 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C. 《百合花》是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创作的一篇以解放战争为背景的小说,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D.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一篇新闻评论,它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既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C.“铁凝”错,《百合花》的作者是茹志娟。
故选C。
6.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却坐促弦弦转急(但是,可是)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
B. 山不厌高(满足)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摘取)
C. 我欲因之梦吴越 (依据) 惟觉时之枕席(醒)
D.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 渚清沙白鸟飞回(盘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 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却:退回。句意:回到原处坐下把琴弦拧紧曲调变得更加急促。
故选A。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上片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在和朋友们一起游历了天姥山之后所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C. 《归园田居(其一)》抒发了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该诗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D. 《短歌行》中,多处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表达心志,比如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对贤才的渴望;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是李白在和朋友们一起游历了天姥山之后所写的”错,这首诗是李白即将由东鲁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
故选B。
8.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优秀的青春读物,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名音乐天才,出身贫寒,他的人生就是在希望与绝望中不断战胜自我的成长历程。这本书将作为学校诗歌朗诵会奖品颁发给获奖的同学,请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最适合写在扉页上的诗句( )
A. 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峨日朵雪峰之侧》)
B.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D.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诗句描写了锈蚀的岩壁中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体现渺小者的不屈与奋斗精神,正好契合《约翰•克利斯朵夫》主人公的生平经历和不屈的精神。
B.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诗句展现了创造一个新世界、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不适合写在小说扉页上。
C.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表现革命者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不适合写在小说扉页上。
D.闻一多《红烛》中的诗句歌颂奉献的精神,不适合写在小说扉页上。
故选A。
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饿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 ③②④⑥⑤① B. ③①②⑤⑥④ C. ④①③②⑤⑥ D. ④③②⑥①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段话的结尾句是“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所给的六句话,只有⑤句是谈绳结与服饰的关系,所以⑤句应与结尾句紧密相连。于是,排除A、B、C三项,只能选D项。具体地分析:④句是总起句,呼应上文,介绍“中国结”的悠久历史,③②⑥①⑤句具体说明“中国结”在历史上的种种作用。答题时要注意“上古时期”“当时”“同时也”“此外”等词语的承递与关联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这些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
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定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
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各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我们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以及人体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了,而且相当准确:雨水,草木萌动;立秋,凉风至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
以上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阴历阳历时间制度,各有其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表面上看来似乎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错使用、互为补充,形成了协调并用、多元而统一的时间计算体系。这个多元而统一的时间制度就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有删改)
10. 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 “阴历”也称“农历”“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
B. 从感知、观察物候和气候的变化,到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性的参照物,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方法不断改进。
C. 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以过去千百年以来通行的阴阳合历为依据为确立的,是我们民俗传统的一部分。
D. 二十四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标志,作为一种时间标识制度,它有利于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11. 下列对“时间制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 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共时间制度的实施靠各国特定的历法协调和规范。
B. 历法是时间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参照物的不同,世界上目前普遍分为太阳历或阳历、太阴历或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C. 作为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
D. 时间制度中阴历阳历各有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人合并使用,构成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12. 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 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
B. 阴阳合历是我们确定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
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而制定的。
D. 我国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符合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性变化,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
【答案】10 A 11. C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选项“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混淆范围。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C项偷换概念,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五段,原文为“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首先,并不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而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可能与现在不同;其次,《淮南子》中记载的只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不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
点睛:本题既考查理解概念的能力,又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是天津卷的常考题型。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社科概念含有特定的属性,隐含信息比较丰富,必须准确把握论述类文本阅读 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阅读答案。这类题目的命题手段一般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曲解文章的内容,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所给选项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A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前半部分,B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中间部分,D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通过与原文对比分析,可知这三项都与原文观点一致,C项则改变了原文的表述,偷换了概念。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的是“二十四节气”,不是“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经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展开余下试题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B.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C.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D.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祭酒,汉魏以后学官名。“起为州祭酒”的意思是被起用担任州中的学官。
B. 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解绶去职”指解下官印辞去官职。
C.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四年”属于按照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D. 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 称号,如“靖节先生”。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而率真,清高而自负。
B. 州郡召用陶渊明担任州郡的官职,他不忍官场,弃官回家,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身体瘦弱而患上了疾病。
C. 陶渊明曾经去过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在半路栗里(地名)邀请他。
D. 郡将(官名)曾经来拜访,正赶上陶渊明酿的酒糟熟了,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16. 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答案】13. B 14. D 15. D
16. (1)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嘲(自比,自娱自乐),当时的人认为这本书是真实记录。
(2)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满足之处,总是弹拨一番寄托心意。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
“固请”的宾语为“种粳”,所以应在“粳”后断开,排除AD;
“郡”作“遣”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C。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谥号,……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错误。因为“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其中“评价”或褒或贬,并不只有“褒奖”。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错误。由原文“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可知,语意是“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应为“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不是“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故此项张冠李戴。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尝”,曾经;“自况”,自嘲,自比;“谓”,认为。
(2)“蓄”,储存,保存;“适”,满足,畅快;“辄”,总是,就。
参考译文:
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是真实记录。
家里很穷,孝敬老人,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
后来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地名)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
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到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满足之处,总是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叫做靖节先生。
第Ⅱ卷(共70分)
四、(17分)
17.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 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 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河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