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1 2023-11-13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
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次形成性练习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每小题2分,共26分)
一、(10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遏止(è) 百舸(kě) 憎恶(zèng) 遒劲(qiú)
B. 怒涌(yǒng) 捣破(dǎo) 慰藉(jí) 脂膏(zhǐ)
C. 嚣鸣(xiāo) 锈蚀(shí) 罅隙(xià) 迸涌(bèng)
D. 摈弃(bìng) 包扎(zhā) 颤动(zhàn) 执拗(ni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百舸”的“舸”应读gě;“憎恶”的“憎”应读zēng。
B.“慰藉”的“藉”应读jiè;“脂膏”的“脂”应读zhī。
D.“摈弃”的“摈”应读bìn;“包扎”的“扎”应读 zā;“颤动”的“颤”应读chàn。
故选C。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躯体 耕耘 楔入 万户候
B. 掂量 踌躇 担搁 笑咪咪
C. 皎洁 安祥 撕裂 莫明其妙
D. 忸怩 虔诚 惆怅 书生意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万户候”的“候”书写错误,应写作“侯”。
B.“笑咪咪”的“咪咪”书写错误,应写作“眯眯”。
C.“安祥”的“祥”书写错误,应写作“详”;“莫明其妙”的“明”应为“名”。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是什么?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国”是什么?是个体最大的( ① )。“家国”是什么?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强调修身、齐家、心怀天下的深厚情怀。家给我温暖,国给我力量——无数华夏儿女带着 “家国同构”的使命意识,撑起家,建设国,在人生的漫漫奋斗中,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近年来,党和国家( ② )表彰了一大批时代楷模和卓越功勋,例如“两弹一星”功勋人物、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乐黛云等。
“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相对( ③ )的环境里,他们中的不少人,对要不要奋斗、奋斗有价值吗、该如何去奋斗等人生议题充满了困惑”,在记者王宁看来,没有谁比老人更适合谈人生。立足新起点,走好新征程,《吾家吾国》积极搭建国之大家和年轻人们交流的( ④ ),希望用他们鸟瞰时代的超然视角,用他们沉淀一生的宝贵经验,为晚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进而找到精神的信仰和未来的方向。
3.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依靠 庄重 优秀 通道 B. 倚仗 隆重 优秀 渠道
C. 倚仗 庄重 优渥 渠道 D. 依靠 隆重 优渥 通道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希望为晚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用他们鸟瞰时代的超然视线,用他们沉淀一生的宝贵经验,进而找到精神的信仰和未来的方向。
B. 希望用他们鸟瞰时代的超然视线,用他们积累一生的宝贵经验,为晚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进而找到精神的信仰和未来的方向。
C. 希望用他们鸟瞰时代的超然视角,用他们积累一生的宝贵经验,为晚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进而助其找到精神的信仰和未来的方向。
D. 希望为晚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用他们鸟瞰时代的超然视角,用他们沉淀一生的宝贵经验,进而助其找到精神的信仰和未来的方向。
浏览完整试题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依靠”,指可以作为依托或指望得到其帮助的人或物;“倚仗”,依赖;依靠;仗恃。语境指国家是个人的依托,应选“依靠”。
第二空,“庄重”,多形容言行或举止不轻浮、不随便;“隆重”,则多指仪式、宴会特别盛大。语境修饰“表彰”,应选“隆重”。
第三空,“优渥”,多指环境、条件、待遇非常好;“优秀”,则多用于人的品行、成绩等。语境是说今天的生活环境比较好,应选“优渥”。
第四空,“渠道”,指门路、途径;“通道”,则指来往通畅的道路。语境是说搭建一个国家和年轻人交流的途径,应选“渠道”。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
一是成分残缺,主语残缺,“找到精神的信仰和未来的方向”主语应该是年轻人,没有主语就与前句共用主语,但“为晚辈解答疑惑、指点迷津”主语是前文提到的优秀榜样,所以应在“进而”后面加上“助其”。
二是搭配不当,“沉淀……经验”搭配不当,“沉淀”改为“积累”。
故选C。
5. 结合所学第一单元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运动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B.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长篇小说,从大事入手,反映时代本质。
C. 《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昌耀的诗歌以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沧桑感,以浓烈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情结,显示了西北独特的美。
D.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作者闻一多,提出了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 建筑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属于古典诗词”错误,属于现代诗歌。
B.“长篇小说,从大事入手”错误,短篇小说,从小事入手。
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作者闻一多”错误,作者是郭沫若。
故选C。
二、(6 分)
6. 对下面文字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独立寒秋, 鹰击长空,
湘江北去, 鱼翔浅底,
橘子洲头。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山红遍, 怅寥廓,
层林尽染; 问苍茫大地,
漫江碧透, 谁主沉浮?
百舸争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节选
A. 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看到了红叶绿水、船只、蓝天、雄鹰、游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
B. 在“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渲染了浓艳鲜明的色彩,表现出山红水绿的静态美。
C. “争”“击”“翔”等词运用,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息,生动地刻画出了百舸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以及万里长空中飞鹰的矫健和清澈见底的江水中游鱼的欢愉自在,体现了事物的动态美。
D. 选文描写湘江边美丽壮观的秋景与诗人面对大好河山时的感受,并在感慨中以设问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襟、气魄以及对革命前途的担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手法和语言的能力。
D项,“以及对革命前途的担忧”错。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故选D。
【点睛】
7. 对下面文字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红烛啊!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不误,不误!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然后才放光出?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闻一多《红烛》节选
A. 诗歌用设问句式,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讴歌了红烛自我牺牲的精神。
B.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两句采用借代修辞手法,以蜡代躯体,以火代灵魂。
C. “一误再误”“矛盾!冲突!”和“不误,不误!”两种截然相反 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D. 诗人对红烛奉献精神的思考、理解与赞美,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赏析诗句”是一个意义很宽泛的术语,内容表现的角度、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的特色、语言表达的风格、修辞手法等均涵盖其中,解答时应学会结合具体的文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B.“借代”错,应是比喻。“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两句中,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诗人认为,躯体和灵魂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诗人认为这真“矛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诗人终于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上一节说“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下一节说“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烈地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故选B。
8. 对下面文字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展开余下试题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峨日朵雪峰之侧》
A. 这首诗取题为“峨日朵雪峰之侧”而不是“之顶”“之巅”,是因为诗人描写的景象不是自上而下,而是从山壁的一侧看过去。
B.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旨在表明作者面对俄日多雪峰的恐惧之感。
C. 作者描绘了远处的太阳和无穷的山海,写出了太阳照耀下的迷幻之景,也展现了山海的浩瀚无垠。
D. 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登上了高山。它与诗人渴望的雄鹰和雪豹形成鲜明对比,更展现了蜘蛛的谦卑与坚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恐惧之感”错误,应该是“欣喜之情”。
故选B。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画皮
太原王生,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生导之与同归书斋。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过数日生微告妻。妻陈氏,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 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曰:“君身邪气萦绕,何所遇?”生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生以其言异,颇疑女。
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逾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采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长跪乞救。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
夜半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 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来?”答曰:“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道士曰:“即是物矣。”
遂与俱往。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魅!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浓烟,道士出 一葫芦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囊之,乃别欲去。
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不能。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浅, 诚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
二郎与之俱往,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行而前,陈告之故。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摩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 “食之!”陈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停结胸间。乞人大笑起行曰:“佳人爱我!”遂起行,终不顾。
陈惭恨而归。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极声嘶,顿欲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恰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裂缯帛急束之。天明,竟活。为言:“恍惚若梦,但觉腹隐痛耳。”视破处, 痂结如钱,寻愈。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9.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偶适市 到……去 B. 过数日生微告妻 无,没有
C. 举向陈吻曰 嘴 D. 小生所舍 住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振衣状,披于身 至于负者歌于途
B. 但觉腹隐痛耳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 道士以木剑枭其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陈膝行而前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逾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B. 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逾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C. 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逾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D. 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逾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12. 下列内容中都能暗示王生遇到的并非普通人的一项是( )
①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 ②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
③劝遣之,生不听 ④君身邪气萦绕
⑤门内杜不得入 ⑥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1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管王生嘴上不肯承认道士所说的话,但是还是对自己书斋中所藏的女子起了疑心。
B. 道士一开始并未打算救王生,所以只将一把蝇拂挂在书斋门口,想借此吓唬鬼物。
C. 鬼可以通过在人皮上画画的方式随意变换自己的模样,然后借机靠近猎物,伺机吃掉他们。
D. 道士推荐的乞丐的确法术高强,真的救活了王生。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
(2)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
【答案】9. B 10. C 11. C 12. C 13. B
14. (1)道士就把手中拂尘交给王生,要他悬挂在卧室门上。
(2)看见一个正在路上唱歌的乞丐,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简直不能接近。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微:暗中。句意:几天后,王生暗中告诉妻子。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都是介词,在。句意:像抖衣去尘一样,将人皮披上身。/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
B.都是副词,只。 句意:只觉得肚子隐隐作痛。/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 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
C.介词,用;/介词,因为。句意:道士用木剑砍下它的头。/不因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感到或喜或悲。
D.都是连词,表修饰。句意:陈氏跪行走过去。/ (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走到书斋,门拴着,不得进去,就翻墙而入,悄悄走到窗下偷看,果见一恶鬼,脸碧绿色,牙齿象锯。
“门内杜”与“不得入”是两个表意完整且结构独立的句子,中间断开,排除D;
“不得”是修饰“入”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逾垝垣”是动宾结构,结构完整,后面断开,排除B。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是说所遇女子美丽,与暗示无关;
⑥说明王生已经发现此女的异常,不属于暗示。
排除①⑥。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道士一开始并未打算救王生”错误。道士让王生把蝇拂挂在书斋门口,就是想震慑女鬼,是在救王生。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乃”,于是,就;“以”,把;“授”,交给;“令挂寝门”,省略句,令(之)挂(于)寝门。
(2)“乞人之颠歌道上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颠歌道上之乞人”;“秽”,污秽;“近”,接近。
参考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
画皮
太原王生,遇一女郎,见她才十五六岁,很美,不觉艳羡。于是,王生引导她一同回到书斋。女子说:“这里很好,如果你同情我,让我生活下去,须保守秘密,不要泄露。”几天后,王生暗中告诉妻子。妻姓陈,怀疑女子是阔人家的小老婆,劝丈夫送她走,王生不理会。王生偶然去赶集,途中遇见一位道士,那道士打量王生时显出惊愕的神态,道士说:“你身上有邪气萦绕,遇到了什么?”王生竭力为自己辩解。道士就走开了,嘴里却说:“真叫人不可理解。世上还真有死到临头却不醒悟的人!”王生听了道士这番不平常的话,对所遇到的那个女孩产生了怀疑。
走到书斋,门拴着,不得进去,就翻墙而入,悄悄走到窗下偷看,果见一恶鬼,脸碧绿色,牙齿像锯。人皮铺在床上,手里拿着笔正在人皮上描画。不久,把笔抛去,拿起人皮,像抖衣去尘一样,将人皮披上身,顷刻化成女郎。王生吓得要命,像狗样爬到外面。急急忙忙地追赶道士,王久久跪在地上哀求救命。道士就把手中拂尘交给王,要他悬挂卧室门上。
半夜只见女子来了,望着拂尘不敢进屋,站在那咬牙切齿,许久才离开。片时又来,骂道:“道士吓我。我难道要把吞进口的东西吐出来吗!”把拂尘取下毁了,踹开房门进来,径直闯到床边,剖开王生的肚子,抓起心脏就走。丫头进来点烛一照,王生已死,满腔鲜血。
第二天,让王生的弟弟二郎赶去告诉道士。道士发怒说:“我本来可怜这鬼,谁知他敢这样做。”随即同二郎来到王生家。女子已不知去向。道士抬头四望,说:“南院是谁家?”二郎说:“是我家。”道士说:“那鬼在你家。”二郎大惊。道士问:“有生人来过吗?”答说:“清早来一老妇人,想在我家做仆人。”道士说:“正是那家伙。”
于是同去,道士手执木剑,站在庭院中间,叫说:“孽鬼,快还我拂尘来!”老妇人在室内吓得脸色大变,出门想逃。道士追击。妇人往地下一倒,人皮哗地一声脱下,立刻化为厉鬼,躺着作猪叫。道士用木剑砍下它的头,顷刻身体化为烟,道士取出葫芦,放在烟中,飗飗的样子好像嘴巴吸气一样,转瞬间已把烟全吸进。一起看那张人皮时,眼眉手足,无不齐全。道士把人皮纳入口袋,就要告别离去。
王生妻陈氏跪求在门口,哭着请把王生救活。道士推辞说我无此能力,陈哭得更伤心,伏地不起。道士想了想,说:“我的道法不深,确实无力起死回生。我指给你一个人,也许他能。市上有个疯子,常常睡在粪土中,试去哀求他。他如果侮辱你,千万别生气。”
二郎陪着嫂子进城,看见一正在路上唱歌的乞丐,鼻涕有尺多长,满身污秽,简直不能接近。陈氏跪行走过去,陈告诉了恳求他的目的,乞丐说:“太奇怪了!人死了却求我救活,我难道是阎王吗?”说着就生气地用赶狗棍打她,她忍痛承受。乞丐咳痰唾涕成把,举到陈氏口边,说:“吃下去!”陈氏想起道士所说的话,咬一咬牙,吞食下去了。觉得喉咙里有像棉絮一样的东西格格而下,停在胸部不动。乞丐大笑着起来走,说:“美人真的爱我啊!”说完,起身就走,终不回头。
陈氏怀着羞愧回到家里。想到丈夫惨死,自己当着众人,吞食痰液,真是奇耻大辱,伤心至极,陈氏一边抱尸拾肠,一边号啕大哭。声也哑了,突然要作呕,胸膈中停结的东西直往上冲,哇的一声涌出,恰好跌进丈夫的胸腔,非常奇怪,就去看,原来是一颗人心,在胸腔不住地跳动,热气蓬蓬像烟一样。陈氏心中非常奇怪,赶紧用手把胸腔合抱,于是把缯布撕成带子,紧紧捆住。天亮时,尸体竟然活了过来。王生说:“真像做梦,只觉得肚子隐隐作痛。”再看,划破的地方已结痂,不久全愈。
四、(1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B. “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
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D. 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16. 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答案】15. A 16. 最后两句运用了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化抽象的为形象可感,抒发了作者无休无尽、难以挣脱的亡国愁思。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和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A.“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错误。春花秋风最美,诗人竟问“何时了”,心理很反常。联系李煜当时的生活,可知他回忆越多,就越痛苦,故而有此心理。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事,但时过境迁,词人已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是阶下囚,那些美景只会激起作者悲痛的回忆,因此,词人希望它结束。而不是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词句的意思: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运用比喻的修辞,本体为“愁思”,喻体为“一江春水”,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写出了愁思涨溢恣肆,绵绵不绝,表达了词人心中无尽的哀思。这句词还运用了设问的手法,自问自答,抒发了作者无休无尽、难以挣脱的亡国愁思。
17. 默写。
(1)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6)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 ①. 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 怅寥廓 ③. 唯有杜康
④. 青青子衿
⑤. 渚清沙白鸟飞回 ⑥.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⑦. 早生华发 ⑧. 一尊还酹江月 ⑨. 圣心备焉 ⑩. 故不积跬步 ⑪. 须行即骑访名山 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竞、寥、廓、衿、渚、萧、尊、酹、跬、摧。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报复
【法】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拨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
上一篇: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新疆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天津市武清”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