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  2023-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
新疆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喀什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阶段性质量检测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科目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主持人:您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问您,是什么促使您从事这项研究的呢?
袁隆平:我们现在13亿人口,人均大概一亩三分地;到2030年可能达到16亿人口,人均就只一亩地。我们要修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要扩大,还要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可是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这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主持人:30多年前,您还是一个偏僻农村的教师,后来,正是您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想,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
袁隆平:唉,几十年了,其间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败,真是一言难尽!我的工作地点主要在试验,常常要到田里去察看,打雷、刮风、下雨时我也去,去观察稻子倒伏不倒伏,观察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这很重要哩!
主持人:听说,您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去稻田观察,从1979年至今,已经骑坏了八九辆车。除了能吃苦以外,搞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
袁隆平:我认为,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
(摘编自《袁隆平访谈录》)
材料二:
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在他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种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蕊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甚至有著名学者断言这“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很清楚他拥有的有利条件是其他国家科学家少有的:进行这项研究,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直到今天,袁隆平都对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绝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成果。


浏览完整试题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袖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两年后,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和实现途径,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节选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材料三:
沙漠能长水稻?日前,袁隆平带领技术团队,运用“四维改良”技术,在迪拜热带沙漠种植中国杂交水稻初获成功,让天方夜谭变成现实,作出改善沙漠生态环境、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又一项中国贡献。
挑战“不可能”,体现的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近年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从“天眼”探空到复兴号疾驰,从页岩气勘探到“海翼”号深海滑翔,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中国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宽广大道。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正如袁隆平所说,常常是“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要是不能续跳,早晚要落在别人后面”。敢于挑战“不可能”,失志不移自主创新,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就会牢牢掌捏在我们自己手中。
(节选自《人民日》社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隆平对研究初衷的回答体现出其前瞻性和远大格局,他考虑到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会使耕地减少,所以认为水稻产量尤为重要。
B. 材料一的语言风格不同于材料二、三,材料一语言质朴、口语化,平易通俗,是因为访谈可能需要平易近人,可拉近主持人和访谈对象的距离。
C. 袁隆平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攻关方向时,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这说明中国的科研一直比较落后。
D. 正是因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勇于攻坚克难,才有了“天眼”探空等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也让我国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宽广大道。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经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科学研究除了要有敢于吃苦的精神外,还要勇于创新。
B. 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除了自身具备的优良品质外,还离不开中国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我国践行的社会主义制度。
C. 袁隆平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挑战‘不可能’”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的体现,将会激励以后的科研工作者。
D. 袁隆平在沙漠种植杂交水稻初获成功,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又一项中国贡献,而中国的粮食安全也因此高枕无忧。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叙述了袁隆平由中国地少人多的严峻现实产生了责任感,虽然历经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凭着创新精神终于取得伟大的成就。
B. 材料二体现了袁隆平非凡的胆识和眼光,面对前人失败的先例,他顶看权威的指责和别人的嘲笑,最终使杂交水稻的培育获得成功。
C. 材料三由袁隆平在沙漠种植杂交水稻初获成功的事例引出观点,对中国各领域的创新精神表达赞叹并发出“矢忘不移自主创新”的号召。
D. 三则材料均叙述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相关事迹,但各有侧重,材料一侧重概括过程,材料二侧重分析详细环节,材料三则侧重讲述意义。
4. 面对权威学者的否定,袁隆平为什么还能坚持研究杂交水稻?
5. 材料中袁隆平的事迹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结合材料,谈谈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应该具有哪些品质。
【答案】1. C 2. D
3. B 4. ①出于自身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心。
②袁隆平坚信自己观察到的事实,不迷信权威。
③中国具有培育杂交水稻的有利条件。
5. ①心怀家国,为国为民。
②躬身实践,吃苦耐劳。
③勇于创新,不断进步。
④不惧权威,敢于挑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这说明中国的科研一直比较落后”错。由材料二第一段“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在他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可知,材料提及美国、日本的研究没有成功,侧面体现了袁隆平敢于挑战的精神,并非“说明中国的科研一直比较落后”。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而中国的粮食安全也因此高枕无忧”错。由材料三第一段“袁隆平带领技术团队……作出改善沙漠生态环境、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又一项中国贡献”可知,杂交水稻的技术改进与沙漠种植杂交水稻的初获成功,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中国贡献。但这只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条件之一,中国的粮食安全还需要其他诸多条件,不能说中国的粮食安全因此“高枕无忧”。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最终使杂交水稻的培育获得成功”错。材料二写袁隆平最终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植株,并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由材料二最后一段“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和实现途径,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可知,此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还未培育成功。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干考查袁隆平坚持研究杂交水稻的原因,可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①由材料一“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可知,袁隆平将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作为责任和目标,立志要提高粮食产量,正是这样的责任感和坚定的目标,促使他不轻言放弃。
②由材料二“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种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可知,袁隆平基于自己观察到的事实和研究理论,不迷信权威观点,坚信研究杂交水稻是有前途的。


展开余下试题③由材料二“进行这项研究,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可知,中国有众多水稻品种,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有优越的地理条件,还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些都是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有力支撑。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材料”“谈谈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应该具有哪些品质”,故可将袁隆平作为标杆,分析他具有的精神品质。
①由材料一“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可知,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应以家国为根本,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②由材料一“我的工作地点主要在试验田,常常要到田里去察看,打雷、刮风、下雨时我也去,去观察稻子倒伏不倒伏,观察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这很重要哩”可知,像袁隆平一样的优秀科研工作者应具有躬亲实践、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③由材料一“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和材料三“体现的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可知,科研工作者应具有勇于创新的品质。
④由材料二“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可知,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应有自己的主见,不迷信权威,不惧权威。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澄河边上
茹志鹃
这是一九四七年的夏天。解放军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的计划后,作战略性转移。敌人乘机前阻后追。大部队迅速转移了,掉在后面的是二十多个伤、病、弱的同志。临时组成的一个小队,由警卫连副连长周玉兆带领。
周玉兆是领队,一连两个月的恶性疟疾,加上头部又挂了轻花,人瘦落了形,但样子十分剽悍。他搀扶着文工团里的小余,走在队伍前面。
近黄昏的时候,小队来到了澄河边上。①乌云从四面推来,天色越来越昏暗,不一会儿暴雨从天上直泻下来。澄河水在猛涨,已涨到河滩边一排柳树的半腰了。
会议决定,由两个同志出去寻找当地老乡,了解一下哪里有浅滩,并搞些吃的,其余的同志留在河边,用绑腿、用背包带子连接起来,试验拉绳过河。周玉兆带了文工团的小余,就向离河较近的一个村子走去。
忽然,周玉兆停住脚步,他听见有一个声音,便小心地向发出声音的方向走去。
两个人仔细一看,原来他们脚跟前是一片瓜地,在瓜地的那头,有一个老人正光着头,弯着腰,在瓜地里走着。
“同志,你们来啦?”
“是,老大爷。我们……,前面部队过去多少时候了?”
老人向他们打量了一下。“你们要过河是不是?”
周玉兆点点头,把大致的情况说了一遍。
老人听后,沉吟了一会,便说:“不怕,河水再大,一定叫你们今晚过河。”
留在河边的同志拉绳过河没有试成功。这时老人急忙地把他们叫了来,又不知从哪里挖了一篮地瓜,点起火,要大家烤衣服、煮地瓜吃,安排完这一切,老人便不见了。
忽然,河堤那边传来一种古怪的声音,周玉兆凝神听了一会,便和小余加快脚步向河边走去。一会儿,他们望见那位老人站在河堤上,高高地举起锄头,在地上掘着什么东西。周玉兆走近一看,见堤上堆了一堆土,一条刚掘出来的小沟,已从堤的里边快通到河边。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过来,就快步抢过去夺下锄头,喘吁吁地说道:“大爷,你……”
老人不言语,只是把锄头又夺过去,缓和地解释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人在河里淌水走也能过去了。”
“不行。”周玉兆不等他说完,就坚决地说道,口气很硬,毫无商量的余地,而且把锄头又夺过来,把土推进沟里。
老人一看他动手填沟,便暴跳起来,大声吼道:“给我放手。”
周玉兆一听,便回身抱住了老人,含泪说道:“大爷,我们是人民的部队,活着是为了老百姓,死了也是为了老百姓。”
老人不等他说完一挥手说道,你们坐下来听我说:“这澄河向来就是水猛流急,有一年夏天,雨水多,也像今年这样,我下到水里,被河水冲着,命已去了半条。正在这紧要关头,我忽然想起河堤上横生着一棵老树。我一想到这棵树,心里顿时有了指望。你们看,‘指望’这东西,看不见,抓不着,可是有多大的力量。一个人过日子,要是没个指望,那是活不下去的,活着也没有趣。现在,你们就是老百姓的指望。这个道理,你们懂了吧!”
“懂了,老大爷。”周玉兆激动地对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对着澄河,对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暗暗地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他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周玉兆站起身,拿起锄头,更用力地去填那条沟。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下子把一条沟填得结结实实。
老人坐在那里,不说话,他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凛然不动。过了一会儿,他站起来说道:“我去看一看。你们在这里等着。”说完,就大步流星地走了。
一度沉寂的枪声,又响了起来,而且很近很激烈。
②河水没有退,而且还在涨,高地上的水,都在汇流入河。两顿饭的工夫,老人就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后面还跟来了两个中年老乡,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肩担。
“好了,好了,我捉了两条‘水鳗’来了。”老人忽然变得又风趣又活泼,长眉毛一耸一耸的,高兴非凡。那两位被叫作“水鳗”的老乡,笑嘻嘻地跟大家打了招呼,也没多说话,就和老人动手绑扎扁担。
东方蒙蒙发白,天快亮了。老人和那两位老乡也把扁担绑扎好了。他们把扁担扎成两个棋盘式的空心筏子,两个老乡一人扛着一只走到水边。
老人送到水边,刚才那副高兴样子,忽然又不见了,神态又变得冷静、严峻。他嘴唇动了一阵,决断地说道:“同志们一路平安,我老了,不能送你们过河去。记住我们的澄河,明年老头子还是种瓜,等同志们来吃……”
周玉兆站在水里,仰面望了望河堤上的老人,在这一刹那间,他忽然感到自己不是在撤退,而是在向前挺进。小队渐走渐远了,他们带着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走远了。河边仍然站着那个人影,佝偻了身子,一动不动……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玉兆即使受伤也要搀扶着小余的情节表现出他对战友的爱护;口气很硬、毫无商量余地地阻止老人挖沟,则表现出他心系百姓的品质。
B. 一棵老树成为老人被河水冲走后求生的指望,解放军队伍则成为老人今后生活的指望,小说以此来讴歌老百姓对解放军必将带来光明的坚定信念。
C. 小说将“枪炮声”与澄河河水的暴涨放在一起进行叙述,这样安排既能构成故事发展的自然背景,又能揭示小队渡河的意外和变故。
D. “河边仍然站着那个人影,佝偻了身子……”小说以此收束全文,凸显了坚定拥护解放军的老人形象,给读者以无限遐思。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运用开阔的全知叙述视角去讲述一个“伤、病、弱”的小队在热心老乡的帮助下功渡澄河的故事,让读者获得通观全局的阅读感受。
B. 小说中老人掘沟、周玉兆暗暗发誓的情节,体现了人民甘愿帮助解放军,解放军全心人民奉献的革命情怀,凸显了军民团结互助的主题。


展开余下试题C. 小说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刻画出老人的形象,如“急忙”“暴跳”“气喘吁吁”“跑”等词句,表现出老人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D. 小说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质朴,人物语言虽浅近平实,却塑造了鲜活灵动、有血有肉的物形象,这是因为文本使用了口语化的语言。
8. 本文和《百合花》都塑造了可敬可亲的战士形象,《百合花》中塑造了一个腼腆、憨厚、英献身的小通讯员形象,请简要分析本文周玉兆的形象特点。
9. 请分别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中景物描写 作用。
【答案】6. C 7. C
8. ①勇敢无畏,危急时带领小余去问路。
②坚定信念,留下来也要打游击;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向前。
③心系百姓,宁可死也不祸害百姓,发誓也要和部队打回来。
9. ①写出环境的恶劣,表现出我军战斗条件的艰苦;为渡河营造一种压抑和紧张的氛围,突出过河难度很大;引出后文老百姓想办法帮助解放军渡河的情节。
②照应前文下暴雨的情节,交代澄河水势更大,暗指过河难度加大,为后文三个老百姓齐心协力帮助解放军渡河做铺垫,更能突出军民鱼水情的主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
C.“构成故事发展的自然背景”错误,“枪炮声”属于故事的社会环境背景。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C.“小说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刻画出老人的形象”错误,“急忙”“暴跳”“气喘吁吁”“跑”等词是对老人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他站起来说道:‘我去看一看。你们在这里等着’”等为语言描写,文中没有对老人的心理描写。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周玉兆是领队……他搀扶着文工团里的小余,走在队伍前面“警卫连副连长周玉兆带了小余,向离河较近的一个村子走去……”可知,周玉兆危急时挺身而出,带领小余去问路,体现了他的勇敢无畏;
从“周玉兆目光深邃的望向夜空,说道,‘小余,应该说,和老百姓在一起,我们什么也不怕。’”“他……暗暗地宣誓:只要有一口气在,他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可知,周玉兆决定留下来也要打游击,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向前。体现了他的信念坚定;
从“‘大爷,我们就是死,也不能祸害老百姓的田地和庄稼。’周玉兆激动得浑身打战” “他……暗暗地宣誓:只要有一口气在,他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可知,周玉兆宁可死也不祸害百姓,发誓要和部队打回来。体现了他心系百姓。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①“乌云”“不一会儿暴雨从天上直泻下来”写出了当前澄湖环境的恶劣,表现出我军战斗条件的艰苦;
“澄河水在猛涨,已涨到河滩边一排柳树的半腰了”为渡河营造一种压抑和紧张的氛围,突出过河难度很大;
从结构上看,该句交代自然环境恶劣,澄湖水势大,引出下文解放军渡河需要当地百姓 帮助,为老百姓想办法帮助解放军渡河的情节作铺垫。
②从结构上看,前文提到澄湖下暴雨,“河水没有退,而且还在涨,高地上的水,都在汇流入河”照应前文下暴雨的情节,交代澄河水势更大,暗指过河难度加大;
后文提到“老人就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后面还跟来了两个中年老乡,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肩担”,因此为后文三个老百姓齐心协力帮助解放军渡河做铺垫,更能突出军民鱼水情的主旨。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 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11.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 《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 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 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 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新疆喀什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