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  2023-11-20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此段首言不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达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道。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始正而未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
(摘编自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材料二: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


浏览完整试题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
《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有感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联想到许多大国的民众都没有这般对礼乐的喜好,而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却能如此成功地化民成俗,其实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子游回答:“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上述内容,不是围绕“义理”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如“朝闻道,夕可死矣”运用夸张的手法凸显了孔子对道的追求。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之道,用亲切的反问语气道出了学习不但要勤奋,而且要多加练习的道理。
C. 儒家注重人伦教化,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
D.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精辟而富有哲理的排句,其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契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的很多思想在当代仍能给人们深刻启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言简意赅地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B. “学而时习之”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的循循善诱,故被置于《论语》卷首。
C. 《阳货》篇中,孔子听到弦歌先“莞尔而笑”,后听子游的对答后,转而正色道歉。前后的转变,体现了他对“治国安邦”的敬畏。
D. 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巧言令色,鲜矣仁。 B.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D. 民无信不立。
4. 两则材料都提到《论语》开篇《学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5. 《论语》是如何表现文学性的?请综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A 3. D
4. ①材料一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分析其中的文学笔法,证明《论语》处处隐含内的文学意味。
②材料二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说明《论语》相比《中庸》《大学》,传递的内容更加具有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
5. ①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如借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②讲究遣词用句,常用结构精巧而又精辟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运用对句说明了“质”与“文”的关系,③注重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简约的神态描写来呈现“氛围感”和戏剧感。如《阳货》篇中对孔子的描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视自己与众生一体”错,与原文“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的说法不符。“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论语》的内容大多叙述平凡人和常见事,而选项的主语是儒家作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故被置于《论语》卷首”错,强加因果,原文信息是“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可见“学而时习之”三句置于卷首,是因为这三句是气脉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所以被弟子置于卷首。
C.“转而正色道歉”错,原文“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中没有体现“道歉”的意思。
D.“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错,原文信息是“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可见选项表述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详细的神态描写”错,原文说的是“《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论点和论据关系的能力。
材料一强调的重点是孔子注重文学性。
A.注重描写,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
B.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也能体现文学性;
C.直接提出语言要注重文学性。
D.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没有体现语言的文学性。
ABC均出自《论语》,且强调文学性,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比较材料异同的能力。
由材料一结尾三段“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得出答案①材料一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分析其中的文学笔法,证明《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
由材料二开头段“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得出答案②材料二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说明《论语》相比《中庸》《大学》,传递的内容更加具有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概括归纳要点的能力。
①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如材料一第一段“言必信,行必果”使用了对偶,材料一第二段“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材料一第三段“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②讲究遣词用句,常用结构精巧而又精辟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材料二第二段“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③注重在不同 情景中运用简约的神态描写来呈现“氛围感”和戏剧感。如“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阳货》篇中对孔子的描述,“《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跪何人
阎秀丽
戏台空落落的,早已不复初时盛况。几面褪色的小旗子,哗啦啦地翻卷着老刘的记忆。
戏台是依场地斜坡露天搭建的土台。老刘想起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壁虎般趴在戏台前,仰脖看台上大人精彩纷呈地唱戏,有时不慎会被踢起的尘土眯了眼。
老刘往四周看了看,寂静无人,便走到戏台上,嘴里哐切切哐切切地打着节拍,从一侧提甲出场,云手、踢脚、跨腿、整袖、正冠,凭着记忆,却也把一套“起霸”做得如行云流水。没想到骑马蹲裆时,老刘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在戏台上。老刘怔了一下,总感觉差点儿意思,遂清清嗓子,将中指和食指并拢,指着台下,厉声道:“呔,来将通名!”
没有回音,哗啦啦的小旗子倒也增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老刘瞬间有了大敌当前、披甲上阵的英雄气概,便很想唱两句。老刘歪着脖子想了好久,唱点儿什么呢?小时候老爹教的那些唱段,什么时候忘得这么干净了呢?
那时候的老刘叫小刘,他爹才是老刘。
老刘会唱戏,是小戏团的团长。团长没有工资,义务奉献,并且还身兼多职——导演、演员、指导、打杂的、采购……用老刘媳妇的话说:“就没有你不能干的,不知道图啥!”
“嘿嘿,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哪个人不是在唱戏?活得心安愉悦便可。你呀,妇人之见!”老刘字正腔圆地来了一段念白,一甩袖子,把目光转向小刘,“儿啊,你又会是戏中何人?”
小刘把长长的鼻涕猛一下吸回鼻腔,看着老刘的手指点在他的额头上。
“懒得管你!”媳妇冲着老刘翻白眼。
老刘哈哈一笑,跑了出去。到了晚上,锣鼓声一响,老刘往台上一站,唱得真个是金声玉振、气吞山河。小刘听不懂,只知道看热闹,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哼。
哼的啥?不知道。
等到小刘成了老刘,依旧喜欢唱戏,走路说话也常如戏中人,却还是记不住唱词,只是哼哼。媳妇问:“病了?一天到晚哼哼,也不知道哼哼的是啥!”
老刘眼睛一翻,说“在唱戏”。他从家里一直哼哼到公司,公司里的人知道他喜欢“哼”戏,便也跟着“哼哼”。
来公司洽谈业务的老总频频竖起大拇指,说:“公司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得很好,是个有深度有底蕴的公司,而您的做派更有西楚霸王的威猛霸气……”说完,便让秘书小虞来了一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老刘连连嗟叹“虞兮虞兮奈若何”,大手一挥,签下了对方久攻不下的合作协议。
酒醒后,老刘仔细看过协议,冷汗直流,瞬间有了愧对江东父老、欲自刎乌江的心情。
焦头烂额之际,老刘回了老家。内心的煎熬让他心力交瘁,他不是霸王,没有自刎于乌江的勇气。
回家后的老刘夜不能寐,总好像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他,便常常跑到戏台上。有些话不能说,唱戏便让他有了宣泄的出口:“包龙图打坐在开封……”
儿子在台下摇头晃脑地看着老爹,觉得爹就是那包龙图,包龙图就是爹。
老爹喜欢唱这段戏,便要教儿子。
孩子娘说:“孩子那么小,教他还能会咋的!”
老爹大手一挥:“一个老娘们儿,懂啥!我不只是教他唱戏,他是教他做人呢。”
儿子不懂:“教做人?像老包那么黑?还是像老包那样做龙图阁直学士?哧,傻不傻!”小刘撇着嘴吃吃地笑,没等老爹大脖溜子扇过来,早已跑得没了影儿。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老刘一嗓子吼出这句话,五脏六腑瞬间通透起来。老刘想起老爹教他唱的时候曾说:“霸王再威猛,终不及包龙图青史留名。为人做到他这份儿上,值!”


展开余下试题老刘正了正衣领,高亢地吼完第一句,下句词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老刘便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地跟老爹学戏。他呆呆地站在戏台上,竟有了刹那间的失神。
“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
气势磅礴的西皮原板在耳边铿锵响起,老刘回头,白亮亮的阳光形成大小不一的光晕在眼前跳跃。朦胧中,老刘看到幕布两端被缓缓地掀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抬着铡刀依次而出。老爹身着蟒袍,腰扎玉带,迈着方步走到老刘面前,俨然是那刚正不阿的包龙图。
老刘一阵晕眩,双腿一软,竟然跪在地上。
堂上的包龙图一拍惊堂木,指着老刘,声音冷峻严厉:
“下跪何人?”
“我……我是你儿子……”
两旁站立的人喊起堂威:“威——武——”
声音互相接应,此起彼伏。
老刘不由得胆战心惊,颤抖着伏在地上,冷汗涔涔而下。
包龙图“啪”地一拍惊堂木,额头上那弯月牙儿射出一道皎洁华光,怒斥道:“你贪赃枉法,罔顾人伦,本府何曾有尔等不肖之子!来人,狗头铡伺候!”
老刘看着那冷森森的铡刀,顿时魂飞胆裂。小虞秘书翘起的兰花指、霸王饮恨乌江的绝望,化成漫天利剑,向他袭来。
老刘大叫一声:“爹!我错了!”旋即晕倒在戏台上。
“醒了?梦到你爹了吧?看你这汗流的哟。”娘在他头顶上一下一下地扇着蒲扇。
老刘忽地起身,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躺在老家炕上,墙上照片里的老爹穿着戏服看着他。老刘恍然想起,老爹已经去世多年了。
看着照片里的爹,老刘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老刘表演戏剧的动作及平时爱“哼哼”的行为,表明老刘对父亲唱戏的印象深刻。
B. 洽谈业务的老总并不是看中了老刘公司的文化底蕴,而是投其所好以便签下合同。
C. 老刘回到老家后内心煎熬、夜不能寐,说明他深知公司所受损失之大,良知尚存。
D.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词直接体现了老刘坚定地要做像包拯一样正直的人。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先写老刘唱戏,再写老刘父亲的故事,倒叙手法的运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情节富有波澜。
B. 小说擅长语言描写,无论是古朴典雅的戏曲唱词,还是通俗易懂的生活口语,都恰到好处地凸显了人物个性。
C. “冷森森的铡刀”“化成漫天利剑,向他袭来”等典型的梦境描写,表现了老刘因犯错后产生的惊惧之感。
D. 小说于结尾处留白,并未明写老刘将会何去何从,而是让读者去想象和推测,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艺术效果。
8. 有评论认为,老刘父亲是文中重要的人物,也是个形象非常鲜明的人物。请简要分析老刘父亲的形象特点。
9. 小说以“下跪何人”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D 7. A
8. ①痴迷戏剧,老刘父亲将戏剧唱得金声玉振、气吞山河。②为人豁达,他免费担任小戏团的团长,义务奉献,什么活都干,活得心安愉悦。③正直无私,他言传身教,教育儿子“霸王再威猛,终不及包龙图”,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9. ①从读者角度看,小说以问题作为标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从小说情节内容上看,“下跪何人”是老刘梦中父亲扮演的包龙图的一句问话,小说写老刘从小爱看戏,父亲以戏教他做人道理,在公司哼戏被蒙骗错签合同,又因梦境中极具震撼力的问话幡然醒悟,小说标题与情节相呼应,形象可感。③从主题上看,老刘因戏明理,戏词让他认识到自己错误,勇于承担责任,改正错误,以“下跪何人”为题,揭示了人要勇于承担错误、改正错误的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直接体现了老刘坚定地要做像包拯一样正直的人”分析不当,唱词体现了老刘良心未泯,他因犯了错而想到包拯。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倒叙手法的运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中“倒叙”分析不当,这是在正常的叙述中插入过去的内容,应是插叙。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 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文中“到了晚上,锣鼓声一响,老刘往台上一站,唱得真个是金声玉振,气吞山河”可知,老刘父亲痴迷戏剧,将戏剧唱得金声玉振、气吞山河。
从文中“老刘会唱戏,是小戏团的团长。团长没有工资,义务奉献,并且还身兼多职——导演、演员、指导,打杂的、采购员……”“嘿嘿,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哪个人不是在唱戏?活得心安愉悦便可”等内容可知,老刘父亲为人豁达,他免费担任小戏团的团长,义务奉献,什么活都干,活得心安愉悦。
从文中“‘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老刘一嗓子吼出这句话,五脏六腑瞬间通透起来。老刘想起老爹教他唱的时候曾说:‘霸王再威猛,终不及包龙图,青史留名。为人做到他这份儿上,值!’”可知,老刘父亲正直无私,他言传身教,教育儿子“霸王再威猛,终不及包龙图”,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
(1)从读者角度看
“下跪何人”是一个问句,作者以“下跪何人”这一问题作为小说的标题,读者一定项知道到底何人因何下跪,所以,该标题起到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2)从小说情节内容上看
根据“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壁虎般趴在戏台前,仰脖看台上大人精彩纷呈地唱戏,有时不慎会被踢起的尘土眯了眼”“老刘连连嗟叹“虞兮虞兮奈若何”,大手一挥,签下了对方久攻不下的合作协议。酒醒后,老刘仔细看过协议,冷汗直流,瞬间有了愧对江东父老、欲自刎乌江的心情”“焦头烂额之际,老刘回了老家。内心的煎熬让他心力交瘁,他不是霸王,没有自刎于乌江的勇气”“朦胧中,老刘看到幕布两端被缓缓地掀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抬着铡刀依次而出。老爹身着蟒袍,腰扎玉带,迈着方步走到老刘面前,俨然是那刚正不阿的包龙图。老刘一阵晕眩,双腿一软,竟然跪在地上。堂上的包龙图一拍惊堂木,指着老刘,声音冷峻严厉:‘下跪何人’”“包龙图‘啪’地一拍惊堂木,额头上那弯月牙儿射出一道皎洁华光,怒斥道:‘你贪赃枉法,罔顾人伦,本府何曾有尔等不肖之子!来人,狗头铡伺候!’老刘看着那冷森森的铡刀,顿时魂飞胆裂。小虞秘书翘起的兰花指、霸王饮恨乌江的绝望,化成漫天利剑,向他袭来。老刘大叫一声:‘爹!我错了!’旋即晕倒在戏台上”分析,“下跪何人”是老刘梦中父亲扮演的包龙图的一句问话,小说写老刘从小爱看戏,父亲以戏教他做人道理,在公司哼戏被蒙骗错签合同,又因梦境中极具震撼力的问话幡然醒悟,小说标题与情节相呼应,形象可感。
(3)从主题上看
根据“老刘一阵晕眩,双腿一软,竟然跪在地上。堂上的包龙图一拍惊堂木,指着老刘,声音冷峻严厉:‘下跪何人’”“包龙图‘啪’地一拍惊堂木,额头上那弯月牙儿射出一道皎洁华光,怒斥道:‘你贪赃枉法,罔顾人伦,本府何曾有尔等不肖之子!来人,狗头铡伺候!’老刘看着那冷森森的铡刀,顿时魂飞胆裂。小虞秘书翘起的兰花指、霸王饮恨乌江的绝望,化成漫天利剑,向他袭来。老刘大叫一声:‘爹!我错了’”分析,老刘因戏明理,戏词让他认识到自己错误,勇于承担责任,改正错误,以“下跪何人”为题,揭示了人要勇于承担错误、改正错误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武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