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  2023-11-20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此外,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也可形成视觉层面的“图像之锤”,使受众产生深刻的体悟和持久的印象。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类似“视觉锤”的空间画面感。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中,故事的时间序列被消隐甚至切断,作者视线移动所形成的空间场景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败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个呈现在受众眼前,故事的线性发展被中断,此刻会馆的沉寂与破败强化了“我”当下际遇的无望和艰难。故事场景的再现性描写及建构的空间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语词叙事达到空间立体化效果。
(摘编自李小君、龙迪勇《从图像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
材料二:
我们一直强调图像对文学的冲击和遮蔽,却忽略文学自身的特性。今天,我们要有勇气去挖掘并强调文学功能的异质性,即它在图像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功能。
首先,与二十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个体经验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图像传播的发达使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无障碍化,人人可以借助自媒体分享经历和观点,文学已成为公共领域的个人实践。文学的功能更多地指向敞开自我而非给出意义。比如,属于网络类型小说之一的职场小说,凭着实用好看、贴近草根、展示成功而成为大众的新宠。


浏览完整试题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图像凭着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面对图像时需要认知、筛选和领悟。越是多元就越要强调核心,而这一过程是借助语言完成的。图像时代信息的发达,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
(摘编自刘巍《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
1. 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小说注重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当代小说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获得了一些新的发展。
B. 鲁迅在《示众》中刻画的看客群体,既是围观杀人场景的主体,也作为被审视的客体,成为作者批判的对象。
C. 图像传播的发达对文学产生较大影响,当下文学作品不再局限于历史思考和现实批判,倾向于个人经验的书写。
D. 我们通过阅读图像能更直观地了解、感受世界,但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因此在图像时代我们更需要亲近文字。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图像与文学的不同,都承认图像对文学造成了冲击,也都赞成或倾向于赞成图像与文学间存在合作关系。
B. 我们常用“眼花缭乱”表达对复杂图像的观感,这表明图像虽然直观、形象,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在庞杂、多元的图像信息之中。
C. 《伤逝》中,作者将破窗、方桌、败壁等意象呈现出来,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画面感,弥补了故事的线性发展存在的不足。
D. 劳拉•里斯的“图像之锤”这一比喻,抓住了锤子和图像具有冲击力的特点,形象说明了图像在唤起知性、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某同学在公众号中谈到,观赏仇英的名画《兰亭修禊图》时,他想起学过的课文《兰亭集序》,更觉画作情韵悠长。
B. 中国十大传世绘画名作之一《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依照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创作出来的绝世精品。
C. 魏晋至隋唐时期,诗与画是分离的,题画诗也并非题在画内,虽然画作本身已经不知所踪,但诗歌依然流传至今。
D. 英国学者豪厄尔斯认为在“视觉世界”里,公众离开了图像几乎寸步难行,“按图索骥”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4. 两则材料分别列举鲁迅的《药》和罗中立的《父亲》,请简要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5. 你的朋友不愿意看文学原著,而喜欢观看原著改编的电视剧或视频,请根据材料陈述理由,劝说他多读原著。
【答案】1. D 2. C
3. A 4. ①材料一列举鲁迅先生《药》中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证明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具有强势作用;②材料二列举罗中立的《父亲》,证明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能够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
5. ①文学借鉴图像的叙事策略,同样能带给你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②文字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质方面优势明显,在阅读原著之后再观看电视剧,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验。③图像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因此在图像时代我们更需要亲近文字”错误,“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材料二只是说在图像时代,语言/文字不可或缺。并未说“更需要亲近文字”,选项的前后句不存在因果关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C.“弥补了故事的线性发展存在的不足”错误,根据原文的内容“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类似‘视觉锤’的空间画面感。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中,故事的时间序列被消隐甚至切断……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败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个呈现在受众眼前,故事的线性发展被中断,此刻会馆的沉寂与破败强化了‘我’当下际遇的无望和艰难。故事场景的再现性描写及建构的空间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语词叙事达到空间立体化效果”可知,作者呈现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败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有意将故事的线性发展中断,而非“故事的线性发展存在的不足”。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结合题目《图像时代 文学功能》和文章观点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是“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
A.“想起学过的课文《兰亭集序》,更觉画作情韵悠长”证明了材料二的观点。
B.是说《洛神赋图》的创作依据是《洛神赋》,这并非《洛神赋》“钩沉本质”的功能。
C.“诗与画是分离的”“画作本身已经不知所踪”不能体现图像的功能。
D.“公众离开了图像几乎寸步难行”是强调图像的作用。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依据“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可知,材料一列举鲁迅先生《药》中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证明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具有强势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依据“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可知,材料二列举罗中立的《父亲》,证明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能够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依据“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可见,文学借鉴图像的叙事策略,同样能带给你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
依据“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可见,文字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质方面优势明显,在阅读原著之后再观看电视剧,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验。
依据“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可见,图像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乡村教师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挪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这时,窗前走过了几个小小的黑影,在不远的田垄上围成一圈蹲下来。在那圈娃们中间,亮起了几点红色的小火星。在这一片银灰色的月夜背景上,火星的红色格外醒目。他知道娃们是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他用尽了一生在娃们的心中燃起科学和文明的火苗,但他明白,同笼罩着这偏远山村的愚昧和迷信相比,那火苗是多么弱小。
半年前,他拿起一根扁担,和想从校舍取下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远方,在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这是一场几乎波及整个银河系的星际大战,是银河系中碳基和硅基文明之间惨烈的生存竞争,但双方谁都没有料到战争会持续两万银河年!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以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严重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已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得到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全班的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
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题未通过,2号测试题未通过……10号测试题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3C文明测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
“我们险些毁灭了一个碳基文明。”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在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起锄头铁锹,开始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的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一个早已消失的太古文明词汇,很生僻,在一般的古词汇数据库中都查不到。”
当娃们造好那座新坟时,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太阳从山后露出一角,把一抹金辉投进沉睡着的山村。在仍处于阴影中的山谷草地上,露珠闪着晶莹的光,可听到一两声怯生生的鸟鸣。


展开余下试题(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乡村教师指导孩子们学习物理知识,最终间接拯救了地球文明的故事,科幻意味足。
B. 小说开头写李老师的身体状况和过往经历,展现了他的奉献精神与卑微命运,为表现小说的悲剧主题作了铺垫。
C. 村民想从校舍取下椽子修老君庙,并打伤李老师,这既展现了他们的愚昧和迷信,也反衬出李老师的精神世界。
D. 小说的结尾写孩子们安葬了李老师,描写了朝阳下明亮而又充满生机的山村景象,这预示着未来的生机与希望。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事,冷静的叙述中蕴含着叙述者的情感倾向,寄托了对乡村教师的同情与赞美。
B. 小说多处使用象征手法,意蕴丰富,如第三段“几点红色的小火星”象征着乡村孩子们内心对文明的渴望。
C. 小说中间部分画横线的句子通过制造悬念,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感,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D. 小说善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如写李老师教牛顿三大定律,联邦舰队统帅大怒等细节都体现了人物形象。
8.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进行叙事,请分析双线结构的具体表现及其效果。
9. 请结合原文分析,小说后半部分写参议员与舰队统帅的对话有哪些作用?
【答案】6. B 7. B
8. ①表现:小说采取双线结构叙事,一条是乡村教师和学生的故事,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测试3C文明。双线以老师的去世和地球的保全达到艺术交融。②地球与银河系中心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叙述内容,增强小说容量,赋予小说奇幻的色彩,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并引发读者深思。③双线结构突出乡村教师对孩子的教育间接拯救了地球文明,有助于表现乡村教师坚守使命、传承文明的崇高。
9. ①通过写参议员和舰队统帅惊讶于地球文明的发达和传播文明方式的落后,凸显了教师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表达了对乡村教师的赞美。②丰富小说情节,将星际战争与乡村教师为保存地球文明的努力结合起来,增强小说的容量。③两人的对话超越现实,又具人文色彩,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科幻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B.“悲剧主题”错误,小说中的乡村教师虽然病故,但文章的主题是凸显教师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表达了对乡村教师的赞美。并非“悲剧主题”。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象征着乡村孩子们内心对文明的渴望”错误,亮起了几点红色的小火星说孩子们在祭奠老师,并没有象征意义。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本结构的能力。
小说讲述了在贫穷落后的山村里,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山里娃讲授物理知识,最终间接拯救地球文明的故事。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乡村教师和学生的故事,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测试3C文明。双线以老师的去世和地球的保全达到艺术交融。
“地上”的人物是李老师和学生们,文中主要叙述了李老师的老师为救下他被狼咬死后,李老师也留在了贫瘠落后的小山村,做了一名乡村教师;因被人殴打而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身患绝症,李老师放弃了治疗,临终前努力让学生们记住了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学生们在李老师去世后,悲痛地掩埋了老师的遗体。
“天上”的人物是碳基联邦舰队,主要叙述的是舰队将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以免除硅基帝国的威胁,而隔离带中只有已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得到保护。在检测3号行星的时候,发现3号行星上存在5B级文明,进而引发了上尉和舰队统帅之间关于3号行星上的生命在没有记忆遗传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文明创造的对话,最后得出结论,“文明的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是依靠一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教师——来完成的。
地球与银河系中心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叙述内容,增强小说容量,赋予小说奇幻的色彩,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并引发读者深思。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碳基舰队在探测到地球上有3C级以上文明后让炸弹转向的情节,体现了尊重文明的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乡村教师平凡无私,用自己的生命传播文明,乡村教师虽然逝去,但他在学生们心中燃起的“科学和文明的火苗”,给山村带来了新的希望,人类的文明正因为有了教师而代代传承。双线结构突出乡村教师对孩子的教育间接拯救了地球文明,有助于表现乡村教师坚守使命、传承文明的崇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情节或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艺术效果上,首先参议员与舰队统帅为科幻人物,两人的对话超越现实,又具人文色彩,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科幻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内容上,“我们险些毁灭了一个碳基文明”“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教——师?’”等内容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将星际战争与乡村教师为保存地球文明的努力结合起来,增强小说的容量。
主题上,“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但,阁下,确实如此”“‘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教——师?’”,通过写参议员和舰队统帅惊讶于地球文明的发达和传播文明方式的落后,凸显了教师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表达了对乡村教师的赞美。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