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0  2023-11-20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上期半期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规范粘贴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军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材料二:
(二)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95岁的张富清仍历历在目。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27日夜,他和两名战友匍匐前进,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的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激战。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浏览完整试题“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
(六)
在张富清简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
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孙玉兰说,这是丈夫最心爱的物件。
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
20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这个家整洁而充满生气。阳台上整齐地养着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我们面前的张富清,仿佛不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近几年,他仍然坚持自己下楼买菜,有时还下厨给老伴炒几个菜。透过窗户,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1985年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他特别爱看《半月谈》。
卧室的写字台上,一本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被他翻阅得封皮泛白。
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这不正是共产党员张富清一生的写照吗?
(九)
3月2日,部队派员专程到来凤,探望老战士张富清。
是夜,平素内敛沉默的儿子张健全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眼含热泪,他写下深情的记录——
部队来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澜
面对军装上的军徽
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
缓缓举起右手
庄严地行上军礼
……
(摘编自唐卫彬、杨依军、谭元斌《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材料三: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品评诗词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
先秦儒家有关于“无我”的论述。《论语•子罕》中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法则天地,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这是儒家修身的目的。天地最大的德行是“无私”,正如《礼记•孔子闲居》所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一己私利,在修为上要“大其心”“志于道”。诗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就是典型的儒家“无我”思想。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中,把满腔激情完全投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去,“我”已化在滚滚时代大潮之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既是“有我”的姿态,也是“无我”的境界。
(摘编自肖伟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共产党人最高人生境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习惯性转头看阵地的细节显示了“我”长期战斗生活养成的谨慎性格。
B. 材料一引用蒋介石密电从正面写出长征的艰难,突出了吴起镇战斗的重要性。
C. 材料二通过援引史料、人物口述等形式来记叙永丰战役,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的特点。
D. 材料三引用《礼记•孔子闲居》中的话,是为了说明天地之间最大的德行是“无私”。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使用“嗬”“谁知道”“最后一仗啊”等具有口语色彩语句,符合回忆录的语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B. 材料二写张健全记录张富清行军礼之事,表现出老战士对党和部队的忠诚,也表达出儿子张健全对父亲的深情与敬意。
C. 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下阐释“无我”,论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的深厚底蕴,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涵养。
D. 材料三引经据典,兼论古今,论述了“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标准的观点,分析透辟,体现出新闻评论的特点。
3. 下列事例,不能体现材料三画线处“无我”的一项是( )
A.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在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毅然指挥自己的战舰狠狠地撞向敌舰。
B. 县委书记焦裕禄,投身兰考,心装人民,不畏困难,矢志锁住风沙,制服洪水。
C. 百团大战期间,聂荣臻元帅打破敌我界限,救助抚育日本小女孩,后转交其亲属。
D. 面对突发的疫情,无数白衣天使成为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述特点。
5. 《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优秀人物通讯一等奖,假如你是评委,会给出哪些获奖理由?请结合节选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D 3. C
4. ①论证思路:文章首先以习近平同志的谈话引出“无我”;然后指出“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重点阐述儒家“无我”思想的内涵;最后以论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最高的人生境界来深化主题②论证手法:文章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使得文章具有说服力; ③层进式结构;④论证语言富有文采
5. ①选材典型。选取张富清这一时代英雄人物,颂扬时代英雄,体现时代精神。②多角度展现人物风貌。再现战争真实场面,让读者体会战争的残酷;展现今天朴实生活,尽显其不改初衷的精神品质。③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式。如:细节描写具感染力。如“行军礼”这一细节,尽显一位军人的对党和军队的忠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④标题精当。“英雄无言”是对张富清老人战功显赫,深藏功名高贵品质的高度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B.“引用蒋介石密电从正面写出长征的艰难”错误,由原文“……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可知,此处应该是侧面烘托,也以此突出了吴起镇战斗的重要性。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D.“论述了‘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标准的观点”错误。文本重点在论述“无我”的表现以及倡导共产党人应该做一个具有“‘有我’姿态,‘无我’境界”的人。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救助抚育日本小女孩,后转交其亲属”不能体现“无我”,聂荣臻元帅的举动体现的是人道主义精神。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
①论证思路:第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文章首先以习近平同志的谈话引出“无我”;然后第二段“‘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品评诗词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指出“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第三段“先秦儒家有关于‘无我’的论述”重点阐述儒家“无我”思想的内涵;最后“‘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以论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最高的人生境界来深化主题。
②论证手法:“‘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论语•子罕》中记载……”“正如《礼记•孔子闲居》所云……”文章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使得文章具有说服力。
③层进式结构。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
④论证语言富有文采。“诗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量引用诗文,使语言典雅,富有文采。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依据原文“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选题(选材)典型。张富清,这个伟大的英雄,深藏功名六十年,清于物质,富于精神,处在我们现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在建设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颂扬时代英雄,体现时代精神。
②依据原文“‘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多角度展现人物风貌。既有概括性叙述,精准的评价,更有战争真实场面的真切再现,还有主人公今天朴实生活的显现,尽显其不改初衷的精神品质,让读者在体会战争的残酷的同时,感佩于主人公在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之后的深藏功名,真实可信,真切感人。
③依据原文“部队来人了/老兵心中掀起波澜/面对军装上的军徽/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缓缓举起右手/庄严地行上军礼”,细节描写具感染力。如“行军礼“这一细节,尽显一位军人的对党和军队的忠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④依据原文“《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标题精当。用“英雄无言”高度概括了张富清这位老人、英雄、人民功臣战功显赫但却深藏功名的高贵品质,极为简练而精当。
(二)现代文阅读II(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足迹
王愿坚
拐过那道挂满冰柱的断崖,大雪山的山顶就在眼前了。
就在这时候,山背后突然腾起了雪雾,冷风推送着浓黑的乌云疾速飞来,吹起的积雪,夹着大片雪花,劈头盖脸地打下来。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断崖里,前面队伍刚踩出来的路又模糊不清了。
指导员曾昭良深深吸了口气,搀着病号又吃力地向前走去。
路,越来越难走了。曾昭良觉得自己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几倍,眼前迸散起一串串金星。
两腿好像被积雪吸住了,足有千斤重,每挪一步都要积攒浑身的力气。特别难耐的是胸口,好像塞进了大团棉花,透不出气来,心跳得“砰砰”响,似乎一张口那颗热乎乎的心就会一下子从口里跳出来。这时候,要是能够坐下来歇歇该有多好;可是不行。山顶空气稀薄,在身体衰弱又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只要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被搀扶着的病号倚在曾昭良的肩膀上,喘了几口粗气,仰起脸,乞求到:“同志……把……把我扔下……你……”
“瞎说!”曾昭良生气地打断了他的话,像是为了回答,他加快了脚步。
一步,两步……尽管走得很慢,雪路却终于一尺一尺地移到身后去了。约莫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奋斗,两个红军战士终于走完了这段艰难的路。
可就在这一瞬间,曾昭良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只见在这不大的雪坪上,东一个、西一个地坐着好几个红军战士——他们已精疲力竭了。
曾昭良的心像被揪了一把,又紧又疼,他忙扶着病号站好,指着下山的路,嘱咐几句;然后踉跄地向一个坐着的战士走去,但已经迟了——那个同志的胸口已经和胸前的手榴弹一样冰冷。他把手榴弹袋取下来挂在肩上,又挪向旁边一个年青的司号员。可是,就在他刚刚抓住小司号员肩膀的时候,那个被他扶上山来的病号却噗地坐下了。
曾昭良焦急地跺了跺脚:“怎么办?”
像是回答他的问话似的,一只手伸了过来,挽住了小司号员的另一只胳膊。
曾昭良抹去眼角上的雪水,定睛看了看来人。这人穿一身普通的红军单军衣,只是面容有些特别:连鬓的胡须上挂着冰碴,堆着白雪,浓眉上沾满了雪花,看上去简直是神话里的老人。那双眼睛,那么和善、亲切又充满智慧——这是一双熟悉的眼睛,可是到底在哪里见过,曾昭良却想不起来了。
那人深深地喘息着,显然也在积攒着力气。过了一小会儿,才点头示意:“来!使劲!”
两人一齐用力,把小司号员搀了起来。
那人爱抚地扬起袖子,掸了掸司号员脸上、头上的积雪,然后转身,向着山顶上的人们说道:“同志们,革命,需要我们往前走哇!”
声音不高,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顿时,坐下来的人们一齐向这人望过来,那一双双眼睛里都闪出兴奋和喜悦的光彩。人们低声传告着什么,有的在努力站起来,有的已经在别人的帮助下站了起来。人们肩起了枪,挽起了臂膀,结成了一条人的长链,缓缓地向着山下移动了。
一个警卫员模样的人,扶着一个炊事员来到那人身边,低声说:“走吧,您身体不好。”那人轻轻拂去警卫员的手,没有应声。他默默地望望山后,又望望曾昭良。突然,他把一只手搭到曾昭良的肩头上,问道:
“是党员吗?”
“是。”曾昭良回答。
“累了吧?”
曾昭良望着那双亲切的眼睛,点了点头。
“是啊,困难!”那人深深地喘了口气,“可是,要是不困难,要你,要我,要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干什么?”他手抚胸前,喘息了几下,又向曾昭良靠近了些,压低的声音里透着关切,“同志!——你看见了,这里需要留下一个人。”
“是,需要。”曾昭良应了声,思索着这话里的意思。
那人伸手摸了摸曾昭良身上的衣服,然后摸着自己身上,又打量着周围的人。曾昭良明白了:他大概是想给我找一点御寒的东西。


展开余下试题但是警卫员连忙打开皮包,把纸和铅笔递过来。
那人笑了笑,拿起铅笔,向着手上哈了口热气,然后飞快地写着:“不要停下,继续前进!”曾昭良完全明白了自己的任务。他庄严地立正,问道:“这命令……”那人微微一笑,在命令的后面签上了三个大字。曾昭良看着这个所有红军战士都衷心敬爱的名字,浑身的血液都热起来了。
“是!周副主席!”曾昭良激动地接过命令,举手敬礼,并且庄严地复诵着:“不要停下,继续前进!”
“同志!”周副主席点了点头,“我们走的路,还很长很长。这路上,有各种各样的关口,共产党员就要出现在这些关口上!”他紧紧地握住了曾昭良的手,“好,你带走一批之后,把任务交给下一个同志。”
说罢,他搀起了小司号员,向前走去。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关切地嘱咐道:“同志记住!千万不能停下啊!”
风雪更紧了。
曾昭良紧握着命令,深情地望着长征部队走去的方向。只见敬爱的周副主席,搀扶着战士,迎着迷茫的风雪,在大步走着,走着……
在他的身后,在这千年积雪的雪山上,留下了一长串深深的脚印。
(有删改)
文本二:
九时许,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河旁的小路,向夹金山麓进发了。来到山下,气温骤降,脚下的路冻得梆硬,木棍着地发出“咯咯”的响声。我们一鼓作气,爬上山腰。山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象被无数把尖刀刮着。我们浑身哆嗦,牙齿打战,就是把所有能披的东西都披在身上,也无济于事。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人们头晕腿酸,一步一停,一步一喘。这时候,要是有谁停步坐下,就会永远起不来。因此,每人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同残酷无情的大自然搏斗。
节选自《杨成武回忆录》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用“突然”“急速”“劈头盖脸”等急骤的笔触描写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旨在暗示社会环境的残酷性。
B. “揪”“紧”“疼”三个动词笔墨集中,既体现了曾昭良对恶劣环境的敏感性,更生动形象表现了同呼吸、共命运的战友情。
C. 文中各种各样的关口,指的是革命道路上众多的关键之处,尤其是小说中故事发生地——大雪山顶的雪坪。
D. 从思索“这里需要留下一个人”的意思到完全明白自己的任务,曾昭良的共产党员形象愈发鲜明清晰起来。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搀起了小司号员,向前走去”、再次叮嘱曾昭良不要停下,运用动作、语言描写,便周副主席的形象更加丰满。
B. 病号“仰起脸,乞求”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再现了战士们极度衰弱、生命垂危的情形,更是自我牺牲精神的写照。
C. 小说通过描写周副主席的眼睛“那么和善、亲切又充满智慧”,表现出周副主席睿智又平易近人的形象特点。
D. “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这一细节体现了命令的重要性,也暗示出周副主席担心曾昭良无法完成艰巨的任务。
8. “不要停下”这句话在文本一中多次出现,结合文本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
9. 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相应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有差异。请分析两篇文本的文体及其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之处。
【答案】6. A 7. D
8. ①“不能停下”既是指在过雪山山顶时不能停止,更是指革命道路上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
②“不要停下”反复出现,凸显了周副主席在过雪山的长征途中,率领并激励红军战士战胜困难奋勇前进的光辉形象。
③周副主席在那极度艰难的环境中,号召人们“不要停下,继续前进”,给人以无穷的前进力量,周副主席的行动和语言,体现了红军战士的卓越品质和革命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9. 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
②文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了周副主席、曾昭良这样的艺术形象;文本二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杨成武等红军战士爬雪山的真实经历。
③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旨在暗示社会环境的残酷性”错。此处并不涉及社会环境,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旨在表现战士的坚强不屈。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也暗示出周副主席担心曾昭良无法完成艰巨 任务”错误。此处细节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慈祥、与战士同呼吸共命运的党的领导人形象,并非对他担心。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
①文本二“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人们头晕腿酸,一步一停,一步一喘。这时候,要是有谁停步坐下,就会永远起不来”,文本一“我们走的路,还很长很长。这路上,有各种各样的关口,共产党员就要出现在这些关口上”。据此看出,“不要停下”既是指在过雪山山顶时不能停止,更是指革命道路上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
②文本一“那人笑了笑,拿起铅笔,向着手上哈了口热气,然后飞快地写着:‘不要停下,继续前进!’”“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关切地嘱咐道:‘同志记住!千万不能停下啊!’”据此看出,“不要停下”反复出现,凸显了周副主席在过雪山的长征途中,率领并激励红军战士战胜困难奋勇前进的光辉形象。
③文本一“曾昭良激动地接过命令,举手敬礼,并且庄严地复诵着:‘不要停下,继续前进!’”“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关切地嘱咐道:“同志记住!千万不能停下啊!’”“曾昭良紧握着命令,深情地望着长征部队走去的方向。只见敬爱的周副主席,搀扶着战士,迎着迷茫的风雪,在大步走着,走着……在他的身后,在这千年积雪的雪山上,留下了一长串深深的脚印”。据此看出,周副主席在那极度艰难的环境中,号召人们“不要停下,继续前进”,给人以无穷的前进力量,周副主席的行动和语言,体现了红军战士的卓越品质和革命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①文本一“就在这时候,山背后突然腾起了雪雾,冷风推送着浓黑的乌云疾速飞来,吹起的积雪,夹着大片雪花,劈头盖脸地打下来。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断崖里,前面队伍刚踩出来的路又模糊不清了”“这时候,要是能够坐下来歇歇该有多好;可是不行。山顶空气稀薄,在身体衰弱又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只要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通过想象对环境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和代入式心理描写等;文本二“九时许,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河旁的小路,向夹金山麓进发了。来到山下,气温骤降,脚下的路冻得梆硬,木棍着地发出‘咯咯’的响声。我们一鼓作气,爬上山腰。山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介绍了当时行军的时间、地点的转换、强调当时爬雪山的实际状况。据此看出,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
②文本一场景描写,如“人们低声传告着什么,有的在努力站起来,有的已经在别人的帮助下站了起来。人们肩起了枪,挽起了臂膀,结成了一条人的长链,缓缓地向着山下移动了”;刻画周副主席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如“这人穿一身普通的红军单军衣,只是面容有些特别:连鬓的胡须上挂着冰碴,堆着白雪,浓眉上沾满了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成都市外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