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5  2023-11-20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命题:苍南中学 审题:平阳中学
考生须知:
1. 本卷共7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 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儒家经典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与对儒学现代性的研判密切相关,二者差不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何实现批判传承,正是儒家文化的当代使命。
显然,我们不能说儒家思想的所有内容都适合现代社会,其政治思想的许多内容比如汉以后经由儒法互补而形成的“三纲”之说,的确与时代不合,否定“三纲”已经成为多数学者的共识。但是,五伦和五常之道则不同,五伦强调的是五种双向互动的人伦关系,规定了父子、 夫妻、 上下级等关系间彼此的道德义务,与仁、 义、礼、智、信的五常道一样,经过适当修改变通,依然是当代人“不可须臾离也”的伦理法则。否则,人禽之辨的界限将趋于模糊,社会的道德底线将会洞穿,从而将社会置于伦理秩序的危机之中。实际上,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五伦与五常之道的需求,往往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了。所以,牟钟鉴先生主张,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三纲一个都不能要,五常一个都不能少”。“五四”先贤们在批孔的时候,显然对于儒家的一般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之间缺乏必要的分殊,从而在对待传统文化的判断上出现误区,将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混为一谈。比如我和祖父的关系,到底是平等还是不平等? 从政治权利来讲,我们是平等的,祖父不能因为他是祖父就可以比孙子享受更多的公民权。但是,从伦理辈分而言,我们又的确是不平等的,爷爷与孙子不能本末倒置,孝亲敬老是人应尽的伦理义务。
根据学者对近代社会转型的经验调查,儒家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百年来坚持尊孔读经,既没有与共和政体相冲突,也没有与信仰自由相违背。究其原因,是在坚持依法治国的现代理念的同时,将儒家道德限定于家庭和社会伦理,发挥其修身齐家和化民成俗的功效,从而在社会伦理与政治领域之间划分开一道界限。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在一定程度能消除儒家伦理政治化所产生的各种流弊,消除人们对于所谓“政治儒学”的担忧。
同任何一种古老文化思想一样,儒家思想中既包含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内容,也包含与现代社会彼此冲突的元素。其实,一些古代儒家学者早已对此有所洞察,并提出了常和变一对概念,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前者代表儒家的常道,是超越时空的价值准则;后者则是具体时代的产物,只能适合于某个具体时期。对于前者要因,不因不足以续道统;对于后者要革,不革不足以开新命。
(摘自赵法生《轮回与超越:儒家经典教育的百年之变》,有删改)
材料二: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儒学现代化就是要把儒家这些具有民族性精华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有机融合起来,甚至进行现代化的阐释及创造性地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提供精神滋养。
在当下的中国,不仅是中国大陆青年一代对儒家经典、儒家历史已经相当陌生,就连老一代中国人对儒学也是生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儒学现代化,只注意在学理上对儒学现代化进行阐释和思想资源的整合,还是不够的。研习儒家经典,必须在系统、全面、学习研究儒家经典上,先做到“照着讲”。传统儒学的传承有一套完整的教育、考试与选拔制度来保证。儒学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运行的核心要素,从儿童进入学堂那一刻起就开始接触儒学,耳濡目染,他所接触到的儒学是全方位的。近代封建社会的解体,教育制度的改革、科举的废除,儒学失去了制度的依托,儒学逐渐失去了昔日地位及影响,儒学退回学术,除了少数专业学者和有兴趣的人还在学习之外,中国人已经不怎么读儒家典籍了。对一个听起来熟悉,走近陌生的学问,要发展、要创新,首先必须全面地、系统地研习,固本溯源,把握本质,依据古代圣贤的本初意蕴,实现真实性把握和传承。


浏览完整试题当然,研习儒家经典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研习儒家经典,不是对儒家经典的照抄照搬,而是做到“接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儒学现代化要跳出传统儒家经学窠臼,不受它们思想的束缚,打破传统道统论的狭隘眼界,以“六经注我”的气概,立足于新实践,吸收新内容,创造出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儒学。有一部分儒学经典,可能并不完全适用当下的时代,就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社会特性,对其进行批判阐释,努力实现儒学大众化、实用化、现代化地转变。我们有一批数量相当、专业素养高、造诣深厚的儒学研究队伍,在儒学领域也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但这些书斋、大学和研究所的学问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相隔太远,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儒学现代化要着力改变这种局面,要在儒学典籍现代转化、普及化上下功夫,让儒学真正得到继承。
(摘自郭瑞《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儒学现代化》,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三纲”思想跟时代不合不同,五伦规定了多组人伦关系间的道德义务。对其全面吸收与接纳,反而是当下社会的强烈需求。
B. 因为儒家文化圈的一些国家百年来坚持读经尊孔,没有与国家政体相冲突,所以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应该将儒家限定在家庭和社会伦理的范围内。
C. 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考试制度的改革,儒学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地位和影响,国人不读儒家经典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儒学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儒学典籍现代转化、普及化上下功夫,并努力让儒家经典真正得到继承。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现在依然可以借鉴“常与变” 思想,来思考儒学的现代化转变问题,保留其中超越时空的价值准则,剔除不符合现今时代发展的旧思想。
B. 将儒家道德限定于家庭和社会伦理范围,就能一定程度消除儒学政治化带来的危机,也是儒家文化圈国家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做法经验。
C. 单靠儒学学者对儒学现代化进行阐释和整合,会让儒学现代化停留在学理层面的研究,进而难以推动儒学地转化与普及。
D. 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本身存在许多面向,文化与政治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五四”先贤们显然作了过于简单化处理。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3段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古文经学家认为六经皆史,追求实学,研究经籍中的训诂。
B.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C. 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D. 朱子《大学》改“亲民”为“新民”,对“新民”进行重新阐释。
4. 材料一如何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5. 学习小组在对教材《<论语>十二章》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进行研习时,发现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适用于当代社会。请你运用材料二中提到的“照着讲”与“接着讲”两种研习策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 C 2. B 3. A
4. ①论证结构严谨,围绕如何批判性地继承儒家思想,分别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展开,层层推进。②论证充分,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③语言准确、客观、严谨,如“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往往”等限定词,增加语言的准确性;“根据学者对近代社会转型的经验调查”,表示说法的来源和依据,说明其可靠性与权威性。④论点和论据高度统一,用我国历史上五四时期以及国外儒家圈国家的论据较好地证明了论点。
5. ①“照着讲”就是要固本溯源,把握本质,依据古代圣贤的本初意蕴,实现真实性把握和传承。作为一个士人,必须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是因为自己任务重大,道路遥远。这句名言充分表现了古代读书人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②“接着讲”就是要结合新时代的社会特性,立足于新实践、吸收新内容,对其进行批判阐释,努力实现儒学大众化、实用化、现代化地转变。新时代的读书人,“任重”不再是恢复周礼,除了要强调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之外,还需要把握机会,获取外在的学习资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对其全面吸收与接纳,反而是当下社会的强烈需求”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所言“经过适当修改变通,依然是当代人‘不可须臾离也’的伦理法则”,我们依然要在吸收与接纳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调整;
B.“因为……所以……”因果颠倒,原文为“究其原因,是在坚持依法治国的现代理念的同时,将儒家道德限定于家庭和社会伦理”;
D.“首要任务就是在儒学典籍现代转化、普及化上下功夫,并努力让儒家经典真正得到继承”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二段提到“对一个听起来熟悉,走进陌生的学问,要发展、要创新,首先就必须全面地、系统地研习,固本溯源,把握本质”。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将儒家道德限定于家庭和社会伦理范围,就能……也是儒家文化圈国家……”以偏概全,材料一第三段讲得是“儒家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而且材料中提到“是在坚持依法治国的现代理念的同时,将儒家道德限定于家庭和社会伦理”。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三提出对于儒家经典应该做到“接着讲”的观点,即不拘泥于经典的原义,还要对其进行创新。


展开余下试题A.古文经学派,认为“六经皆史”,所以要严谨考据,非常重视名物训诂和考证,是一种保守的诠释观,不符合材料三中的观点。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首先,论证结构严谨,围绕如何批判性地继承儒家思想,分别从提出问题“如何实现批判传承,正是儒家文化的当代使命”,分析问题“如何实现批判传承,正是儒家文化的当代使命……”解决问题“是在坚持依法治国的现代理念的同时,将儒家道德限定于家庭和社会伦理,发挥其修身齐家和化民成俗的功效,从而在社会伦理与政治领域之间划分开一道界限”三个方面展开,层层推进。
其次,论证充分,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如举例论证“比如我和祖父的关系,到底是平等还是不平等”、引用论证“三纲一个都不能要,五常一个都不能少”,对比论证“从政治权利来讲,我们是平等的……但是,从伦理辈分而言,我们又的确是不平等的……”等,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
再次,语言准确、客观、严谨,如“儒家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百年来坚持尊孔读经”中的“一些”,“就在一定程度能消除儒家伦理政治化所产生的各种流弊”中的“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了”中的“往往”等限定词,增加语言的准确性;“根据学者对近代社会转型的经验调查”,表示说法的来源和依据,说明其可靠性与权威性。
最后,论点和论据高度统一,用我国历史上五四时期以及国外儒家圈国家的论据较好地证明了论点,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由“对一个听起来熟悉,走近陌生的学问,要发展、要创新,首先必须全面地、 系统地研习,固本溯源,把握本质,依据古代圣贤的本初意蕴,实现真实性把握和传承”可见,“照着讲”就是要固本溯源,把握本质,依据古代圣贤的本初意蕴,实现真实性把握和传承。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是说作为一个士人,必须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是因为自己任务重大,道路遥远。这句名言充分表现了古代读书人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儒学现代化要跳出传统儒家经学窠臼,不受它们思想的束缚,打破传统道统论的狭隘眼界,以‘六经注我’的气概,立足于新实践,吸收新内容,创造出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儒学”可见,“接着讲”就是要结合新时代的社会特性,立足于新实践、吸收新内容,对其进行批判阐释,努力实现儒学大众化、实用化、现代化地转变。
新时代的读书人,“任重”不再是恢复周礼,除了要强调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之外,还需要把握机会,获取外在的学习资源,如文中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儒学现代化要着力改变这种局面,要在儒学典籍现代转化、普及化上下功夫,让儒学真正得到继承”。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北方的河(节选)
张承志
他出神地凝视着车窗外的黑暗,手指间夹着一支闪着红光的烟。耳朵里还回响着那声惊叫:“快看,黄——河!”他看见高原边缘上一道道沟壑都伸直了, 笔直地跌向那迷朦的巨大峡谷,千千万万黄土的山峁还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他看见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 他吐出一口烟,列车摇晃着,黑暗中的树林、山冈和大地都在玻璃外面成了流动的黑色。原来列车也是一条河,在横贯陇海又猛折向北的河道上奔流,亮着灯光,鸣着号角,掀起着轰隆隆的巨响。列车上的人呢,就是河里的水和浪。他看见玻璃上映着一点烟头的红亮,列车也是一条河啊,他吐出一口烟。这样干地理学可真不错,走向河流,沿着河流,连我自己也像一条河流。他又吸了一口烟,看着乌蒙的玻璃上又亮起一点红光。
那是你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投进一条汹涌的河。他缓缓地吐出烟雾。那时你当然不会吸烟,更不会喝酒、骑马、在阿勒泰山的雪坡上拖走一根粗大的圆木。那时你在这块灰蒙蒙的玻璃里只看见一张娃娃脸,看见一双明亮的闪闪的眼睛。那时你没有和红脸后生交朋友的本事。你只是揣着一颗小兔子般活泼的心,在大千世界的风雨面前坐卧不宁。那时你还是个孩子呢,就不假思索地跳下了这条河。
后来你穿州过府,风尘仆仆地和社会、和政治、和大自然、和那么多复杂的人往来比试。 你敢在人头攒动的会场上大声疾呼,敢在空旷恐怖的荒山里大唱大喊地走夜路。你从马背上栽下来,翻滚的马从你稚嫩的身子上压过去。你不相信道路,用指北针计算着,倔犟地朝挡路的大山攀登。后来你爱上了边疆,就一直跑到准噶尔,跑到阿勒泰,跑到伊犁。你回来时装着一副大人气,鄙夷那些只到过大城市的同学的娇气,你绷着晒脱了皮的黑红的脸,昂着头像一阵风走过他们身旁。你不知道,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有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注)在编着完全不同的故事。你那时不懂得眼泪,不懂得代价,你不知道历史也有它的痛苦。
他看见那扇乌蒙蒙的玻璃上映出一个修长的黑影。他回过头来问道:“还没睡么?”
她微笑着端详着他。天不亮车就要到达北京啦,他就要和我分手,去找他那些地理资料了。“你去睡一会儿吧,研究生。”她说,“我和列车员说好了,卧铺车厢开着门呢。”
“我不去,这儿挺好。”他说。
“去吧,你还能睡几个小时。”她劝道,“一个卧铺,轮着睡嘛。”
“我不想睡,”他说,“这儿凉快。车里又热又闷。”
那么我也不去。和他一块儿再呆几个小时吧,她想,只有几个小时了。天一亮,等他们走出拂晓时的北京车站,这个游黄河的小伙子就要离开她了。唉,人就又要各自东西啦。
“说会儿话吧。”她说着坐了下来,把一本书垫在冰凉的铁踏板上。
他们默默地抱着膝坐着,想着心事。摇晃不停的列车抽动着铁踏板,他们的肩头时而碰在一起。这么近,我这么近地挨着一个男的坐着,她暗自想道,也许这是段挺值得珍惜的友谊呢。而且互相说了那么多,我和他都讲了关于父亲的事,我还亲眼看着他游过了黄河。走廊间的灯突然熄了,他们之间只有那只香烟在一下下明灭。而以前那个。哦,我已经忘记那人的名字啦,她想。那一个和我来往了那么久,也没有这么接近过。
他望着玻璃外面黑黢黢的原野,默默地吸着烟。河流真是神奇的,从那时你就爱上了河。在阿勒泰插队的时候,你总是尽量找和额尔齐斯河有缘分的活儿干。你抢着去沼泽里寻找丢失的马,顺着河岸的土路运送粮食。六月的时候野花开了,你迫不及待地下河游泳。后来你习惯了那冰水般刺骨的激流。你曾经和三个布尔津城来的打鱼人在冰水中拽着一张拖网。打上来一条二十公斤重的大鲇鱼。探亲回北京的时候,你上瘾似的见一条河就横渡一条河。后来——完全是命里注定,你横渡了那条黄河。那时你崇拜勇敢自由的生活,渴望获得击水三千里的经历。你深信着自己在脱胎换骨,茁壮成长,你热切地期望着将由你担承的革命大任。那时你偏执而且自信,你用你的标准划分人类并强烈地对他们或爱或憎。你完全没有想到另一种可能,你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为你修正。
一九八四年
(选自《北方的河》第二章,有删改)
【注】小姑娘与文中的“她”是同一人,小姑娘十二岁时父亲被红卫兵打死,小姑娘独自去为父亲收尸, 而 “我” 当时也是一个红卫兵。 因此,当我听到 “她” 的经历后,决定对“她” 温柔一点,让“她”感到世间的温暖。


展开余下试题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在叙述中融入大量心理描写,细致而深入地展现出“他”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将“他”的形象刻画得真切鲜明。
B. 小说于细微处颇见匠心,如多次出现抽烟的细节,烘托人物心情,还巧妙地连缀了情节,结构上形成照应。
C. 第一、二人称交替使用,丰富了文章的叙述手段,使人物心灵深处的两个自我进行对话交流,表现出自我反省的意味。
D. 小说回忆与现实交织,突破时空的束缚。小说开场的时间是现在,中间不时拉回过去,丰富了文章的叙述手段,有助于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
7. 下列对“她”的作用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的影子”把“他”从回忆中拉回现实,情节由他的心理活动转向现实的对话,再转向“她”的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使内容更丰富。
B. 她在那个时代蒙受的痛苦,引发了“他”的内疚和反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成长,如第三段末句“你那时不懂得眼泪,不懂得代价,你不知道历史也有它的痛苦”。
C. “她”这一角色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在与“她”的交谈中, “他”得知了“她”的身世, 感受到了成长的痛苦,希望自己脱胎换骨,衬托出“他”勇敢担当革命大任的形象。
D. “她”不仅仅是某一个具体人物,而且是那一代人的象征。作者没有给人物姓名,仅以“她”代之,借以增强代表性,反映了在特定的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
8. 请赏析小说第一段划线部分,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河流,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请结合文本分点作答。
【答案】6. C 7. C
8.
①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晋陕峡谷雄浑、壮阔的气势,衬托出黄河的浩浩荡荡;
②大量使用叠词,如千千万万,滚滚而来,浩浩荡荡等,以正面和侧面形象地展现了黄河的雄伟壮阔。
③动词使用精准。“跌” 字展现出黄河急驶而下的壮阔景象,“巡视”体现出黄河气势。
④以主人公的视觉、心理感受写出了黄河的壮美,笔触饱含浓郁的诗情。
9.
①大河象征了主人公。主人公在大河的滋养下成长,他热爱大河,具有大河不断向前、拼搏进取的气质。
②大河象征了社会。文中“列车就是一条河”,这条河由人构成,是复杂的社会的河流,展示了一代青年青春奔放、流逝的悲壮的历史过程。
③大河象征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这种人生如河流奔流不息,勇敢向前,主人公虽然背负历史的重负仍投身河流,乐观自信。
④大河是大自然的象征。主人公横渡大河是和自然的一种对抗,体现出对自我的一种展示和超越,对青春与生命力量的价值追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使人物心灵深处的两个自我进行对话交流,表现出自我反省的意味”错误,第一、二人称交替使用并未体现出人物心灵深处的两个自我在对话交流与自我反省的意味。后半部分第二人称是指“他”,第一人称是指“她”。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他’得知了“她”的身世,感受到了成长的痛苦,希望自己脱胎换骨,衬托出‘他’勇敢担当革命大任的形象”错。“他”希望自己蜕变是“那时”之事,“他”从“她”的身世中感受到了痛苦,是当下之事,是为了引发了“他”当时的内疚和反思。。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高原边缘上一道道沟壑都伸直了,笔直地跌向那迷朦的巨大峡谷”,把“沟壑”说成是“伸直了”“跌向”前方的峡谷,运用拟人修辞;“千千万万的黄土山峁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把“千千万万的黄土山峁”比作“浪头”,运用比喻修辞。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晋陕峡谷雄浑、壮阔的气势,衬托出黄河的浩浩荡荡。雄浑的黄河是本文抒情描写的客体,此处写“他”眼前看到的黄河浩浩荡荡从天尽头蜿蜒而来的场景。
用“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正面描写,用“千千万万黄土的山峁还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侧面衬托,“浩浩荡荡”“千千万万”“滚滚”等叠词的使用,描摹出了黄河雄伟的气势,在字里行间表达出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崇敬之情。
“跌”“巡视”等动词的准确运用行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黄河急驶而下的壮阔景象,体现出黄河气势。让读者感受到黄河的宏伟壮阔,画面感极强,仿佛身临其境。
连续运用了三个“他看见”强化了黄河在作者视觉上的形象特点,在每个视觉之后表述自己对“看见”的形象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感受,视觉、心理感受两者结合起来,表现出了黄河的壮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中重要物象的意蕴的能力。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河流具有丰富的象征。
①从“后来你穿州过府,风尘仆仆地和社会、和政治、和大自然、和那么多复杂的人往来比试。你敢在人头攒动的会场上大声疾呼,敢在空旷恐怖的荒山里大唱大喊地走夜路。你从马背上栽下来,翻滚的马从你稚嫩的身子上压过去。你不相信道路,用指北针计算着,倔犟地朝挡路的大山攀登。后来你爱上了边疆,就一直跑到准噶尔,跑到阿勒泰,跑到伊犁。你回来时装着一副大人气,鄙夷那些只到过大城市的同学的娇气,你绷着晒脱了皮的黑红的脸,昂着头像一阵风走过他们身旁”分析可知,在大河身上,我们看到一个热爱大河,如河流不断向前、勇敢倔强的人物形象。所以,大河象征了主人公“他”。
②从“原来列车也是一条河,在横贯陇海又猛折向北的河道上奔流,亮着灯光,鸣着号角,掀起着轰隆隆的巨响。列车上的人呢,就是河里的水和浪……列车也是一条河啊”分析可知,文中“列车就是一条河”,这条河由人构成,是复杂的社会的河流。所以,大河象征了社会。
③从“河流真是神奇的,从那时你就爱上了河。在阿勒泰插队的时候,你总是尽量找和额尔齐斯河有缘分的活儿干。你抢着去沼泽里寻找丢失的马,顺着河岸的土路运送粮食。六月的时候野花开了,你迫不及待地下河游泳。后来你习惯了那冰水般刺骨的激流。你曾经和三个布尔津城来的打鱼人在冰水中拽着一张拖网。打上来一条二十公斤重的大鲇鱼。……你横渡了那条黄河。那时你崇拜勇敢自由的生活,渴望获得击水三千里的经历。你深信着自己在脱胎换骨,茁壮成长,你热切地期望着将由你担承的革命大任。那时你偏执而且自信,你用你的标准划分人类并强烈地对他们或爱或憎”分析可知,人生如河流奔流不息,勇敢向前。所以,大河象征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
④从“那时你还是个孩子呢,就不假思索地跳下了这条河”,表现出了主人公敢于对抗自然,想超越自我,在自己的身上寻找青春的力量和价值的精神和追求,展现了一个不断向前勇敢倔强的主人公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温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