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第一是景中藏情式。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全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一点也没有透露出对友人的态度。但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李白的《月下独酌》《行路难》,陆游的《示儿》等名篇,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了意境。 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欢畅明快,一气流贯:先是诗人为收复蓟北的消息激动得老泪纵横,接着见老妻都消失了愁容,才觉自己激动过分而失态了。于是漫卷诗书欢喜若狂,实际上又失态了。但诗人于狂欢之中放歌纵酒,手舞足蹈,畅想回家的路线,浑然不知自己已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境生动自然。 (摘编自《文学意境的特征之情景交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审美理想集中体现的意境,首次出现于王昌龄的《诗格》。 B. 刘勰、钟嵘、王昌龄、刘禹锡等人拓展生发使意境论确立了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 C. 王昌龄认为一味写景和一味言情都“无味”,唯景情融合才“得其真矣”。 D. 意境的概念主要由于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内容变得丰富而复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简明清晰地追溯了意境的理论发展历程,并重点与表意更为宽泛的“境界”相区分。 B. 材料二全文采用并列式结构,作者先提出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再分析三种具体类型。 C. 两则材料都多次采用引用论证,材料一以引用文论为主,材料二以引用古诗为主。 D. 材料一将古代文论放在今人的视野中加以审视,材料二为古代文学阐释提供了具体路径。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二“景中藏情”表现方式的是( ) A.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C.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D.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4. 请结合第一则材料,给“意境”下一个定义。 5. 王国维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沁园春•长沙》一词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C 2. D 3. A 4. 意境是以情景交融创造的审美想象空间为表现特征的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概念。 5.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指出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作者情思,这句话强调了情思通过写景表现出来。 ②《沁园春•长沙》上阕着重写景,但处处可见作者情思。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仅是枫林如火的写照,也抒发了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词人以此景表达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首次出现”错,依据“王昌龄……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可知并不是首次出现; B.“拓展生发”错,依据“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可知文学意境论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只是“已见端倪”,而不是“拓展生发”; D.“主要由于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内容变得丰富而复杂”错,依据“由于意境概念历经了千余年的沿革变化,更由于南宋以后意境与境界概念的混用,其内容更为丰富复杂”可知不能判断“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是“内容变得丰富而复杂”的主要原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并重点与表意更为宽泛的‘境界’相区分”错,依据“我们主张以意境创立时的基本意义为准,……从而区分‘意境’与‘境界’的不同”可知与境界的区分只在材料一末尾提了一下,且并未对意境和境界进行区分; B.“全文采用并列式结构”错,依据“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可知材料先提出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依据“第一是景中藏情式。”“第二是情中见景式。”“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可知材料再分析三种具体类型,这是“总分式”结构; C.“材料二以引用古诗为主”错,依据“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李白的《月下独酌》《行路难》,陆游的《示儿》等名篇,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了意境”“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境生动自然”可知材料二并未以引用古诗为主,古诗是作为例证出现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含义的能力。 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意思是: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再依据“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可知内容为直接抒情,这是情中见景式。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这是景中藏情式。 C.“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意思是: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以景结情,余音袅袅,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神思绵绵,更耐人寻味。这是景中藏情式。 D.“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意思是: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此句借用草、絮、雨的意象和特点,描绘出江南暮春烟雨之景,景色迷蒙,色调昏暗,表现出词人无限的愁怀恨绪。这是景中藏情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