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  2024-02-07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
《老子》四章课后练习
《老子》四章课后练习
【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其无,有车之用  无:指车毂的中空处 B.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C.其安易持 持:持守 D.慎终如始 慎:慎重对待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有道者不处       处:为,做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泮:同“判”,判断
D.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4.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B.《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
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六十岁。
D.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见。
6.下列对《<老子>四章》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子》第十一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
B.在《老子》第二十四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做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这些做法是不足取的。
C.《老子》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进行对比,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道理。
D.老子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在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老子以“ , ”为喻,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2)《〈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 , ”。
(3)《老子》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夸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   ,   ”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
(4)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老子〉四章》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子〉四章》中,指出真正强大的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还要能战胜自己的两句是“ , ”。
(6)《〈老子〉四章》中指出知足的人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的句子是“ , ”。
(7)《〈老子〉四章》中,告诉我们不失去为人之根本的人能长久,死而不朽的人能长寿的句子是“ , ”。
(8)《<老子>四章》中“       ,       ”指,一个对自己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价值万古长存。  


浏览完整试题(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 ,   ”。 
(10)《<老子>四章》中以高台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        ,        ”。 
【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第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倾:依靠
B.当其无,有车之用 当:当作
C.埏埴以为器 埏:揉和
D.自矜者不长 矜:夸耀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为:动词,是
B.前后相随,恒也 也:语气词,表判断
C.跨者不行 者:代词,……的人
D.不失其所者久 其:指示代词,那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第二章》,有删节)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有删节)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七十六章》)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倾:依靠 B.图难于其易 图:反复考虑
C.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D.其死也坚强 坚强:坚固
2.下列句中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前后相随,恒也 也:语气词,表判断
C.为之于未有 于:介词,在
D.其安易持 其:指示代词,那些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夫大国,难测也 B.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为之于未有
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
C.“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老子重要的处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预见,要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
D.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勇敢坚强的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凡是柔弱的都是有生命力的。因此,他认为人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善,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展开余下试题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修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然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修道德 修:修饰
B.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盛:高尚
C.因家于齐焉 家:安家,居住
D.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 绌:排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B.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C.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D.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字”。
B.罔,本义是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义是天网、法网,也指结网等。“学而不思则罔”的“罔”即此意。
C.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
D.老莱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二十四孝人物之一。道家的代表人物,道教认为老莱子是老子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化身。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他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B.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就像是一条龙,自己不能了解他,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C.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
D.《史记》上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
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6.选文中,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语言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带着读者认识天地、刍狗、器皿、车子、屋室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他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并非总在    。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    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论述了“有”与“无”——实在之物与虚空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    。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    出来。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屋室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器、室带给人的便利。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如果没有虚空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盛装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同理,房屋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可见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弄虚作假 实有 觉察 显现 B.弄虚作假 实用 观察 展示
C.故弄玄虚 实有 觉察 展示 D.故弄玄虚 实用 观察 显现
2.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阿然——”他对着在海里冲浪的女朋友大喊道。
B.“人生中总有些事悔不当初——你看微博上那个热搜没有?”她对着同学悄声说道。
C.迷雾散开,一个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的人——苏伏跳了进来。
D.“亲爱的罗曼·罗兰,你不知道我多么爱你。——还有你笔下的人物,约翰·克利斯朵夫!”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二、请你从下面所述四个“是”字句中任选一句作为段首句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这一学派思想的理解。要求:①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②不超过80字。
北大哲学系著名教授王博在《心灵的四季》讲座中指出,可以用四季作为道具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墨、道、法这四种“和而不同”的心灵,即儒家是心灵之春,墨家是心灵之夏,道家是心灵之秋,法家是心灵之冬。


【微写作】
一、《老子》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一段话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对老子的说法你有怎样的看法,借鉴文段的表达特色,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材料一 《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为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首倡“敢为天下先”的口号,积极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事业。这一口号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前赴后继。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于1912年诞生了。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赢得了“中华民国国父”之称。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老子》四章”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