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7  2024-03-15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一词起源于劳动实践中的耕种、生产、手工、技艺等。劳动是实现人从自然性走向文化性的必经之路,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而言,劳动是教育、文化、精神的来源,而劳动教育更是能够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形成双重引领,使人直面生产、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人在传承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文化知识,以此进行文化的启蒙和教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促进个体沉浸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完成对个人身体机能、工艺技能、知识水平的提升,并对个体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力量予以完善,从而使其得到更高的精神文化浸润。当前,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的多种劳动教育活动和课程,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浸润和传承创设了情境,建构了场域,丰富了载体,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劳动是人特有的发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交互作用的活动,因此劳动不能脱离“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即文化;而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生产、传播和影响,即文化实践。从对象物的属性来说,劳动教育就是文化实践的本体,劳动教育通过切实的劳动实践提高人的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们生产劳动的组织方式和制度,推动人类物质文化的进步,进而推进了文化实践的深入与革新。同时,劳动教育又是文化实践的载体,文化融入是当前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将从远古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忘来时路,为文化实践提供“源头活水”,不断铸就新的文化辉煌。
劳动教育蕴含着劳动创造美的智慧,无论是田园种植、印染工艺、纸扇泥塑、裁衣织布的传统工艺,日常生活家务劳动的实践,还是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都是对文明与智慧的追溯,也唯有通过广泛蕴藏于生产生活的劳动实践,才能进一步启迪大众的文化创造力,让文化自觉与超越深入每个人的内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面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人们只有成为劳动实践的主体,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生产的主体,才能在面对各类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时,建构更为科学、稳定的思想认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摘编自马慧子 马梅《劳动教育独具的文化价值》)
材料二:
自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后,“中小学生学做饭”成为热点话题。但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增加家务劳动,而应充分考虑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让学生不仅能劳动、会劳动,更要愿劳动、爱劳动。


浏览完整试题劳动教育要重视“劳育结合”,避免“以劳代育”现象。劳动教育不同于单纯的劳动训练,不仅是为了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更要通过劳动过程实现提升精神面貌和确立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在劳动教育中做好方案设计,让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劳动体验中,领悟辛勤劳动的价值,珍惜劳动成果,体现“以劳守义”的劳动教育价值。
劳动教育要落实“劳以致用”,防止“本末倒置”情形。在劳动教育中,一方面要采取符合具体劳动条件和普遍教育规律的劳动方式,以现实可行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跳出“削足适履”的刻板模式;另一方面要超越以劳动成果评比为主的考核方式,明晰作业任务只是劳动教育的底线考核,注重劳动的过程性收获,防止落入“见物不见人”的评价陷阱。
劳动教育要强调“以劳促全”,纠正“劳动负担”的观点。过去劳动教育被错置于与学习对立的位置,其原因在于对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错判,导致参加劳动被视为耗费时间精力的负担,出现劳动教育在“学校中缺位、家庭中疲软、社会中淡漠”的现象。尤其在“双减”政策下,要引导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方面的综合育人价值,避免出现“代为劳动”“摆拍表演”。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的质量决定了新时代劳动人才的培养成效,关系到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建设水平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程度。做好劳动教育,真正形成以学校劳动为主渠道、家庭劳动为基础、社会劳动为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鲁明川 应腾《劳动教育:重在“育”,不可止于“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文化和劳动密切相关,劳动是人成长中精神的来源,劳动教育让人通过传承知识技能得到文化的启蒙和教化。
B. 材料一谈到劳动教育是文化实践的本体和载体,这和材料二中强调的劳动教育要落实“劳以致用”的原则是一致的。
C. 材料二指出劳动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新时代劳动人才的培养成效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程度都是由劳动决定的。
D. 材料二提到劳动教育要重视三个层面,以及要防止出现三个错误,号召人们务必要切实做好劳动成果的考核评比。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劳动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动教育能够从身体和精神层面引领个体,帮助个体借助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获得更高的精神文化滋养。
B. 新时代劳动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主动去劳动,发自肺腑地想劳动,而增加家务劳动只是其一个组成部分。
C. 当前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文化融入,其目的是让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新发展。
D.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需要提前进行方案设计,要采用现实可行的方式进行劳动实践,注重劳动的过程性收获。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第二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劳动教育独具的文化价值。
B. 材料二由劳动课引发的热点话题切入,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针对性强。
C. 材料一指出传统工艺、日常生活劳动、科技应用等的实质,旨在论证劳动创造了美。
D. 材料二中运用对比论证,将过去对劳动教育的误区及现在正确的认识对比,有说服力。
4. 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的论述对象都是劳动教育,二者的论证角度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开展“播种绿色,美化家园”盆栽种植活动。同学们用文字讲述了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所思所想,将知识融入劳动实践中。这一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劳动种植体验,助力学生培养了热爱劳动、亲近自然的品质。请联系两则材料的观点,谈谈你对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这次活动的认识。
【答案】1. B 2. C
3. C 4. ①材料一是从劳动教育意义的角度,侧重于劳动教育在传承和发展文化上的价值。②材料二是从劳动教育内涵的角度,侧重于劳动教育的本质、方式和成效。
5. ①这一活动让学生于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提升了种植技能,完善了个体的意志品质,得到了更高的精神文化浸润。②这一活动承载了文化实践,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能够让文化自觉与超越深入每位学生的内心。③学校的这一活动重视了劳动和教育的有效结合,落实了“劳以致用”,注重劳动的过程性收获。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劳动教育让人通过传承知识技能得到文化的启蒙和教化”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一第一段“注重培养人在传承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文化知识,以此进行文化的启蒙和教化”可知,应该是:文化的启蒙和教化是通过劳动教育让人在传承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文化知识才达到的。
C.“都是由劳动决定的”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劳动教育的质量决定了新时代劳动人才的培养成效,关系到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建设水平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程度”可知,应该是由“劳动教育的质量”决定的。
D.“号召人们务必要切实做好劳动成果的考核评比”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二第三段“另一方面要超越以劳动成果评比为主的考核方式,明晰作业任务只是劳动教育的底线考核,注重劳动的过程性收获”可知,是要求人们“要超越以劳动成果评比为主的考核方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主要形式”偷换概念,依据材料一第三段“文化融入是当前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可知,应是“重要形式”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旨在论证劳动创造了美”理解错误,依据材料一第四段“无论是田园种植、印染工艺、纸扇泥塑、裁衣织布的传统工艺,日常生活家务劳动的实践,还是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都是对文明与智慧的追溯,也唯有通过广泛蕴藏于生产生活的劳动实践,才能进一步启迪大众的文化创造力,让文化自觉与超越深入每个人的内心”可知,应是为了论证劳动教育能让文化自觉与超越深入每个人的内心,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
(1)依据材料一第一段“而劳动教育更是能够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形成双重引领,使人直面生产、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人在传承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文化知识,以此进行文化的启蒙和教化”可知,此段主要谈了劳动教育的意义,即“能够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形成双重引领,使人直面生产、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人在传承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文化知识,以此进行文化的启蒙和教化”;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的多种劳动教育活动和课程,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浸润和传承创设了情境,建构了场域,丰富了载体,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可知,也是谈了劳动教育活动和课程的重要意义;依据材料一第三段“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将从远古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忘来时路,为文化实践提供‘源头活水’,不断铸就新的文化辉煌”可知,劳动教育在传承和发展文化上的价值。
(2)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增加家务劳动,而应充分考虑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让学生不仅能劳动、会劳动,更要愿劳动、爱劳动”可知,此段主要介绍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依据第二段“劳动教育要重视‘劳育结合’,避免‘以劳代育’现象”,第三段“劳动教育要落实‘劳以致用’,防止‘本末倒置’情形”,第四段“劳动教育要强调‘以劳促全’,纠正‘劳动负担’的观点”可知,这三段从三个角度主要介绍了劳动教育的本质、方式;依据第五段“劳动教育的质量决定了新时代劳动人才的培养成效,关系到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建设水平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程度”可知,此段谈了劳动教育的成效。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劳动教育促进个体沉浸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完成对个人身体机能、工艺技能、知识水平的提升,并对个体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力量予以完善,从而使其得到更高的精神文化浸润”可知,这一活动对个体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力量予以完善,从而使其得到更高的精神文化浸润。
(2)依据材料一第三段“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将从远古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忘来时路,为文化实践提供‘源头活水’,不断铸就新的文化辉煌”可知,这一活动承载了文化实践,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3)依据材料二第三段“劳动教育要落实‘劳以致用’,防止‘本末倒置’情形……明晰作业任务只是劳动教育的底线考核,注重劳动的过程性收获,防止落入‘见物不见人’的评价陷阱”可知,学校的这一活动将知识融入劳动实践中,落实了“劳以致用”,注重劳动的过程性收获。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夏
乔叶
这天十点来钟时便听得秀梅家那边热闹起来,出门朝她家瞧望,方想起来她家是今日应“好儿”。大英、孟胡子、张大包等一干人都已在门边站着,峻山和秀梅两口子的腮帮子上红艳艳的,也不知被谁给擦的口红还是胭脂。秀梅喊我过去,我便也走过去,随着一干人流水般地进了门。礼桌旁边贴着个小条:收礼不待客。我问张大包,现在都兴这个了?倒是利落。张大包笑道,这个好呀。谁还差一顿饭。省了多少麻烦。
没饭可吃,也不过是贺个喜,瞧瞧家具陈设,再说上几句场面话。两边的大红贺联一看就是孟胡子的手笔:
迎八面春风入院
接四方贵客归家
便冲着这字可劲儿夸。
门头匾还用红绸子蒙着,不一刻,赵先儿吆喝着吉时已到,大英和孟胡子便被请过来给门头匾剪彩。赵先儿又说了几句吉利话,便领喊众人一起倒数三个数,两人各扯着红绸子的一端,使劲儿一拽,黑底金字的“山明水秀”牌匾便露出整个儿真容,众人一片喝彩。鞭炮随即炸裂裂地响起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见是一挂接一挂,衔接紧密。
便在这声音里看房子。一楼熟,二楼我还是第一次上。主屋和两边厢房是客房,实木的桌柜床架都只刷了一层清漆,虽显简单却也清爽。临街是餐厅,装着大落地窗,安放着几套餐桌椅。秀梅说是孟哥设计的,让游客边吃边看景。孟胡子道,不是有两句诗嘛——地老师你准知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就是这个意思。客看着外面是景,外面看着客也是景。客在这上面吃着饭,就是一幅活广告。隔锅饭香嘛,里头吃饭的人越多,外头想进来吃的就越多。大英道,鸦飞旺枝,猪吃抢食,也是这个意思。孟胡子道,意思是这个意思,话不是这个话。以后客多,咱们张嘴前都得思思想想,不能像她这样太随心随意。大英道,一不小心叫老孟揪住了辫子,咋还成了反面教材。笑了一番,也便散了。
我和孟胡子前后脚出门,迎头碰到豆嫂也来随礼,端着一盆豆腐,于是又站住和豆嫂寒暄。豆嫂对孟胡子说她已经盘好了馅儿,要孟胡子中午去她家吃饺子。饺子我也许久没吃,心里一动,我便搭上话,问她给孟老师备的是啥好馅?她说没啥大鱼大肉,就是笨韭冒了头茬,包个韭菜鸡蛋馅饺子,尝个春鲜。哪里来的笨韭?就是在俺门口的菜地里嘛。搭了块塑料薄膜,就拱出得快了些。二月韭,八月藕,男不离韭,女不离藕。这韭说的就是笨韭,对身体可好着哩。那味儿跟山韭可有分别。说着便又把话茬朝向孟胡子,等孟胡子应下来方才顺便邀我,我自是答应。看着她的背影,我问孟胡子该拿着什么分寸的礼,孟胡子说我拎瓶酒,你看着办。我便拐进秀梅超市问秀梅,秀梅问过缘故,笑道,那你就拎壶花生油。这是天天要用的实在东西,村里人不爱虚的。你们俩有酒有油上门,这意思也好,长长久久,越过越有。我便照办。她边结账边说看你这顿素饺子吃的,活活一个肉价钱。
花生油果然很中豆嫂的意,她兴高采烈地接了过去,笑容都显得油光光的。她正在门口跟香梅说话,香梅端着一个不锈钢小盆,装着几块咸菜,笑盈盈地听着。豆嫂说的正是腌芥疙瘩。她说俺这芥疙瘩可不是光寻常地一层一层地撒盐就妥,最费工夫的是倒两回缸。头一回是下盐的隔天,第二回是又七天以后。第二回倒缸时不是腌出来可多咸水儿吗?这些咸水儿不能扔,加了花椒大料香叶啥的熬成老汁儿,末了再熬点儿糖稀倒进老汁儿里再腌回去,这样腌出来的芥疙瘩切成细丝儿,加点儿醋和小磨油拌一拌,孟胡子说要是放到城里,一碟能卖上十块哩。听我也夸,便又对我说,等饭罢了给你拾些。想不到你恁洋气的人,口味倒跟咱们是一厮的。待她讲完这一截,我便问香梅下载抖音了没有,她说下了。我说秀梅一直念叨着叫组队拍点儿啥呢。
饺子还没包完,我便上手帮忙,她不让,说展眼就妥。她擀皮儿真是一把好手,一手拿擀面杖,一手转皮儿,一张皮儿转一圈,擀出来的皮儿中间厚四周薄,包时这薄边儿往里一合,正合适。中间厚的皮儿正裹着饺子馅,是再也不易煮破了的。满满两锅盖饺子包好,豆哥和孟胡子进了门,孟胡子拎着一瓶“怀川醉”,说饺子就酒,越吃越有。豆嫂说这可是好酒,比茅台也差不多吧。豆哥也笃定地说差得一点儿也不多。
酒足饭饱,我和盂胡子便告辞。豆嫂也已将芥菜丝装了两个塑料袋,分送每人一个。虽是满满的,却是小袋子。或者说袋子虽小,却是满满的。
……
进入初夏的山,越来越有看头儿。到处都是喜鹄。黑白两色,修长的尾巴在丛林上空飞划,在枝丫上降落。燕子比喜鹊小一号,喜欢站在单薄的高线上,如在炫技。山色越发往深里酝酿着青绿,灌浆的麦子已经散出了细微且盛大的清香。树上的花迅速地缤纷起来,山楂花雪白,柿子花淡黄,我一直纳闷核桃什么时候开花,被雪梅特意指点了一下才知道它开绿花,粗看去花绿叶绿,可不就像是没开花。仔细去瞧还能分辨得出雌雄花,雌花花头比雄花多了一点点紫红。家户们爱种月季,圆圆的小花小朵,颜色却比平原的更称丽。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乔叶《宝水》,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事在一片热闹声中开始,引出秀梅家民宿吉日剪彩、邻里庆贺的活动,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氛围。
B. 牌匾“山明水秀”,是民宿主人峻山与秀梅两口子名字的巧妙组合,暗示宝水村的自然环境特点。
C. 从餐厅二楼临街布局的设计和解说可见,孟胡子是个兼有经营理念和审美趣味的乡村建设策划师。
D. 小说中“我”问秀梅去豆嫂家该拿什么分寸的礼,表现出“我”对迎合乡村社会世俗人情的无奈。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小说以情节引人入胜,本文用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书写乡村的发展变化,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B. 小说中豆嫂热情大方地给香梅介绍腌制芥疙瘩的详细过程,展示出新农村村民勤劳肯钻研、朴实不藏私的美好品质。
C. 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尤其是人物语言,平实浅近的家常话中蕴藏着乡村人特有的语言智慧,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D. 与鲁迅《故乡》中农民是被启育者的角色定位不同,小说视角独特,讲述了新时代农村人的生存智慧对“我”的震动。
8. 文末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宝水村作为新时代农村的缩影,村民身上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请从文中找三处细节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D 7. A
8. ①文末描写春末夏初大山深处的飞鸟、麦地和开满枝头的鲜花,描绘出宝水村美丽宜人的乡村田园风光,暗示村民生活的新变化,展示当代乡村在时代潮流中悄然新变的可喜图景。②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作者对宝水村风物人情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9. ①“礼桌旁边贴着个小条:收礼不待客。”体现新农村新风尚,村民之间睦邻友好、礼尚往来,符合新时代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的美好风尚。②通过贺联内容、“主屋和两边厢房是客房”可以看出秀梅家的“好儿”是民宿开张,民宿体现了新农村新的经营模式。③“公众号:三晋高中指南我便问香梅下载抖音了没有,她说下了。”“拍抖音”作为新事物,体现了新农民与时俱进的沟通模式。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无奈”理解有误。从孟胡子带酒可知,去豆嫂家吃饺子带礼物是礼尚往来。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A.“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分析有误,小说以叙述村民日常生活为主,娓娓道来,缓缓展开。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①文末描写宝水村春末夏初大山深处的飞鸟、麦地和开满枝头的鲜花,如“到处都是喜鹊。黑白两色,修长的尾巴在丛林上空飞划,在枝丫上降落。燕子比喜鹊小一号,喜欢站在单薄的高线上,如在炫技”“灌浆的麦子已经散出了细微且盛大的清香。树上的花迅速地缤纷起来,山楂花雪白,柿子花淡黄”,乡村田园风光优美,景色宜人,暗示村民生活的新变化,展示当代乡村的时代发展图景,蕴含着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景物描写生动细腻,如“黑白两色,修长的尾巴在丛林上空飞划,在枝丫上降落”描写喜鹊飞划和降落,语言简练形象;在田园风光中蕴含着作者对宝水村风物人情的喜爱和赞叹之情,如“进入初夏的山,越来越有看头儿”。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细节描写、鉴赏作品的时代特色的能力。
①由“礼桌旁边贴着个小条:收礼不待客”这一细节可知,收礼的习俗在这里改变了,村民之间的交往更有时代感,体现新农村新风尚,村民之间睦邻友好、礼尚往来,符合新时代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的美好风尚。
②由“迎八面春风入院,接四方贵客归家”“主屋和两边厢房是客房”可知,这里有民宿这一农村新的经营模式,经营民宿更富有时代气息。
③由“待她讲完这一截,我便问香梅下载抖音了没有,她说下了”可知,“拍抖音”作为新事物,进入农民的生活,表现村民身上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新农民与时俱进的沟通模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十四年,太宗以高昌平,召侍臣赐宴于两仪殿,谓房玄龄曰:“高昌若不失臣礼,岂至灭亡?朕平此一国,甚怀危惧,惟当戒骄逸以自防,纳忠謇以自正。黜邪佞,用贤良,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以此慎守,庶几于获安也。”魏征进曰:“臣观古来帝王拨乱创业,必自戒慎,采刍荛之议,从忠谠之言。天下既安则恣情肆欲甘乐谄谀恶闻正谏。张子房,汉王计画之臣,及高祖为天子,将废嫡立庶,子房曰:‘今日之事,非口舌所能争也。’终不敢复有开说。况陛下功德之盛,以汉祖方之,彼不足准。即位十有五年,圣德光被,今又平殄高昌。屡以安危系意,方欲纳用忠良,开直言之路,天下幸甚。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饮,桓公谓叔牙曰:‘盍起为寡人寿乎?’叔牙奉觞而起曰:‘愿公无忘出在莒时,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时。’桓公避席而谢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忘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太宗谓征曰:“朕必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黄门侍郎王珪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但使仓庾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
(节选自《道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下A既安B则恣情C肆欲D甘乐E谄谀F恶G闻H正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诏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避席而谢”中的“谢”字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多谢后世人”中的“谢”字意思不同。
B. “则社稷不危矣”中的“危”与《赤能赋》中“正襟危坐而问客”中的“危”意思相同。
C. “避席”是古代一种表示尊敬的行为,当今通常的离座起立以表敬意的礼节就是古代避席之礼的转化。成语“萧曹避席”的意思也与之相同。
D. “黄门侍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诏令,汉代以后沿用此官职,明清时为从二品官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认为能够平定高昌,是因为高昌失掉了作为臣子的礼节,也由此得出了自己在今后治理国家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B. 魏征认为古代帝王在创业之时能做到谦言慎行,察纳雅言,等到天下安定后,则忘乎所以,恣意妄为,
C. 魏征引用齐桓公和鲍叔牙的对话,是希望唐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东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