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8  2024-03-15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
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考前押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考前押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以和合思想助推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管子》说:“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和合思想强调万事万物顺应天道、和谐合作、包容开放、共存共荣,能够疏导人们心绪,弥合社会裂痕,为化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局面提供思维借鉴。和合思想追求完美圆满的理想目标,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调差异中的互补、矛盾中的统一,确信不同事物可以彼此相处共存,通过整合差异、疏解分歧和矛盾,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以创新精神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的发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精神特质。中华传统制度文化是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思想在政治社会层面汇集与融合的结晶,强调以人为本、爱民便事,在施政管理和制度建设上讲求为政以德、尊时守位、知常达变,讲求因革损益、“顺乎天而应乎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充满活力的中华传统制度文化,在实践中必将自我革新和完善,发挥出其优势和特色,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借鉴。
以大同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男有分,女有归……是谓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强调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人与人、国与国应当平等互助、诚信和睦、和平共处,各尽其力,各得其所。弘扬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有利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各国、各地区、各组织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建设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摘编自戴建兵、赵雪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传承中国智慧》)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和而不同”“义利统一”“天下大同”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


浏览完整试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协和万邦”的政治理念与“亲仁善邻”的价值追求,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彼此影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其他国家独自发展。这就要求国家间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和模式,平等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在一些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上积极沟通、平等协商,构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性发展。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只有以包容和交流的态度去对待本国以外的文明,才能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的是一种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道德情怀和责任担当,它站在全球的高度上,展现了超越国家、民族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既然当今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那么就应该倡导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整体理念。这种理念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表现,是以“天下一家”为核心的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理解、互相促进的道德情怀。“大同社会”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化建构,而是一种值得追求与努力实现的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积极倡导个人、社会和整个世界相互协调与均衡发展的和谐社会,不断推动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关系形成,并逐步打破西方人固有的“修昔底德陷阱”惯性思维的桎梏。这种“大同社会”的理念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基于合作、互利、发展、共赢等理念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获得广泛认同,进而造福于全人类。
(摘编自陈富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建设国家的伟大成就,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
B. 作为文化精髓的和合思想,强调万事万物顺应天道、和谐合作、包容开放、共存共荣。
C. 中华传统制度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革新和完善。
D. 冷战思维和模式不利于各国间的互相平等对待,不利于各国间对彼此核心利益的尊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运用可以促进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和合思想,就能化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局面。
B. 强调天下是大家的天下的大同思想,属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应加以弘扬和践行,助力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C. 习近平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D. “大同社会”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同社会”的理念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论证材料二中画横线部分观点的一项是( )
A. 为丰富深山百姓的文化生活,西铁职工艺术团的成员们深入大滩、燕子砭、阳平关等偏远山区进行慰问演出,送上了精彩的文化盛宴。
B.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既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也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渐成趋势。
C. 从人类文明史进程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观发端于人类早期文明,是人类深刻认识自己、走向大同世界的康庄大道。
D. 顶级扬琴演奏家、跨文化使者刘月宁,曾特邀欧洲扬琴演奏家用中国扬琴和匈牙利扬琴共同演绎《乌苏里船歌》,开启中欧扬琴对话新篇章。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5. 当下,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A 3. D
4. ①总体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第一段总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后三段分别从和合思想、创新精神、大同理念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②多处引用中国文化典籍,名句进行论证,使文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阐述持之有据,且富于文学性。
5. ①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与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不断挖掘、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人类问题继续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②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作为文化精髓”错,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是“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可见,原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不是“文化精髓”。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A.“只要……,就能……”错,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表述是“和合思想……,为化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局面提供思维借鉴”;“促进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错,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可见,选项少了“可以”一词。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体现的是文化深入百姓生活;
B.体现的是非遗和旅游相结合的新趋势;’
C.体现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来源和意义。
D.体现的是中外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互动,符合材料二划线部分的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1)分析论证结构
材料一一共四个自然段,总体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
根据第一段尾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可知,首段总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余下试题再根据 “以和合思想助推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创新精神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的发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以大同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可知,后三段分别从和合思想、创新精神、大同理念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2)分析论证方法
文中多处引用名句进行论证中国文化典籍,如“《管子》说:‘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男有分,女有归……是谓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强调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人与人、国与国应当平等互助、诚信和睦、和平共处,各尽其力,各得其所”,引证法使文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阐述持之有据,且富于文学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充满活力的中华传统制度文化,在实践中必将自我革新和完善,发挥出其优势和特色,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借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积极倡导个人、社会和整个世界相互协调与均衡发展的和谐社会,不断推动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关系形成……这种“大同社会”的理念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基于合作、互利、发展、共赢等理念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获得广泛认同,进而造福于全人类”概括为: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与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不断挖掘、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人类问题继续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2)根据“弘扬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有利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各国、各地区、各组织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建设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彼此影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其他国家独自发展。这就要求国家间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和模式,平等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在一些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上积极沟通、平等协商,构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性发展”“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只有以包容和交流的态度去对待本国以外的文明,才能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概括为: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国]罗曼•罗兰
每天上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克利斯朵夫不得不坐在折磨人的乐器前面,大颗的眼泪顺着脸颊和鼻子流下来,冻得又红又肿的小手,在琴键上东奔西走,生怕弹错了一个音就要挨一戒尺。他自以为恨透了音乐,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和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值得的。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
依照德国的惯例,城里有座戏院,演着歌剧、喜歌剧、轻歌剧、话剧、喜剧、歌舞、杂耍以及一切可以上演的东西。每星期表演三次,从下午六点到九点,老约翰•米希尔每次必到。有一次他带着孙子一起去。好几天以前,他先把情节详细解释了一番。克利斯朵夫一点也不明白,只记得有些可怕的事;他知道剧中要有一场雷雨,他就怕给霹雳打中。他知道剧中有一场战争,他就怕自己会被杀死。①到了上演的日子,他几乎希望祖父有事不能来。可是开演的时间近了而祖父还没到,他又开始发愁。终于老人出现了,他们俩动身了。
他到了那座神秘的屋子,祖父坐在第一排紧靠乐队的地方。他凭着栏杆,立刻和低音提琴手拉不断扯不断地谈起话来。这儿是他的天地了;以他音乐方面的权威,这儿可有人听他说话了。克利斯朵夫以为所有的目光都盯着他一个人,他哆哆嗦嗦地把小鸭舌帽夹在膝盖中间,圆睁着眼睛瞪着那个奇妙的幕。
终于台上敲了三下。祖父擤过鼻子。掏出脚本,那是他一字不肯放过的,有时倒反因之不注意台上的戏文。乐队开始演奏,一听开头几个和弦,克利斯朵夫就安心了。这个音响的世界可是他的世界了;从此以后,不管演的戏多么离奇,他总觉得很自然的。
一开幕便是些纸板糊起来的树,和差不多跟这个一样假的东西。戏剧的情节发生在假想的东方,那是他连一点观念也没有的。诗歌体的台词全是无聊的废话,叫人摸不着头脑。克利斯朵夫什么也看不清,扯着祖父的衣袖提出可笑的问句,证明他全盘不懂。可是他非但不厌烦,倒反看得出神了。他根据这个荒唐的剧本,自己编了一个故事,和台上演的并没有什么关系;台上台下随时会闹矛盾,他就重新来过,这并难不倒他。演员们叫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他从中挑了几个他喜欢的角儿,提心吊胆地注意他们的命运。他尤其为一个美人儿颠倒,金黄的长发,大得有点过分的眼睛,光着脚。不近情理的怪场面并没使他觉得刺眼。儿童尖锐的眼睛对这些都没有注意到。他好似一个动了爱情的人,看不见爱人的真面目。孩子生来就有奇妙的幻想力,②不等不愉快的感觉接近,就先下手点石成金了。
这些奇迹原是音乐促成的。它把所有的东西罩上一层薄雾,使一切都显得高尚,美丽,动人。小克利斯朵夫脸一忽儿红一忽儿白,脑门上全是汗。歌剧到第四幕,照例有桩不可避免的祸事要临到一对爱人头上,让男主角与女主角有个尖声大叫的机会,但那时孩子觉得要闭过气去了。他喉咙像着了凉一样的难过,双手掐着脖子,连口水都咽不下了;他胀饱了泪水。幸而祖父感动的程度也和他不相上下,他装作若无其事地轻轻咳嗽,遮掩心中的激动;克利斯朵夫看得很清楚,觉得很高兴。他一心一意地想着:“希望它不要完呀!……”
可是,突然之间一切都完了,幕一闭,心荡神驰的境界给打断了。
一老一小的两个孩子在夜里回去。③多美的夜!多恬静的月光!他们俩一声不出,翻来覆去想着他们的回忆。终于老人问道:“你快活吗?”
克利斯朵夫一时答不上来,他深深叹了口气,声音很轻地回答说:“哦!是的!”
老人笑了笑:“你瞧,做个音乐家多了不起!造出这些奇妙的场面,不是最大的光荣吗?简直跟上帝下凡一样。”
孩子听了大吃一惊,怎么!这是人造出来的?他真没想到。他几乎以为那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天造地设的……原来一个人,一个音乐家,竟能造出这样的作品!哎!他自己有一天也要成为音乐家的!哦!总有一天,哪怕只有一天!而以后呢……以后,随便怎样都不要紧!就是死也不在乎!他问:“祖父,这是谁作的呢?”


展开余下试题祖父告诉他是弗朗索瓦,一个年轻的德国音乐家,住在柏林,④他从前认识他。克利斯朵夫忽然又问:“祖父,你是不是也创作了什么?”“当然。”老爷爷硬起头皮来回答。
这是他一生的憾事。他一直想为剧院作曲,可是灵感老也不来。他的硬纸夹里的确有创作的一两幕乐曲;但他对乐曲的价值不存什么幻想,从不敢拿出来见人。他们两个再也不说一句话,一直走回家里。两个人都睡不着。老爷爷心里不好受,只好从《圣经》中找安慰。克利斯朵夫在床上回想当晚的事情,一点一滴他都记得起来,光脚跑的美女又出现了。当他昏昏欲睡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了一个乐句,清清楚楚,仿佛乐队就在旁边;他高兴得颤抖了;他靠着枕头坐了起来,头脑陶醉在乐声中,心里想道:“总有一天,我也要作曲的。噢!我会写得出吗?”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由练习弹琴、看戏剧、祖孙交谈三部分情节组成,充分展示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对音乐又恨又爱的复杂内心世界。
B. 祖父在引领约翰•克利斯朵夫走向音乐道路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让孙子认识到音乐的伟大、树立了理想。
C. 祖父一直想为剧院作曲,可是灵感总也不来;克利斯朵夫在昏昏欲睡时耳边却响起乐句,这种对比彰显命运的不公。
D. 小说对德国城市演出的剧种和时间的介绍体现出浓郁的社会艺术氛围,这种氛围是引领主人公追寻艺术理想的因素之一。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通过写小克利斯朵夫怕祖父来又希望他来,表现其对歌剧又害怕又期待的心理。
B. 句子②中“先下手点石成金”指的是克利斯朵夫运用想象力将剧情引向愉快的方向。
C. 句子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均用烘托,并且间接说明祖孙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是相同的。
D. 句子④说明祖父以认识优秀创作者为傲,这就越发衬托出他因创作匮乏产生的失落。
8.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请指出小克利斯朵夫类似的表现,概括其精神实质。
9. 文章用大量篇幅写戏剧的荒唐、粗糙、老套,你认为是真的还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请简述理由。
【答案】6. C 7. C
8. 表现:小克利斯朵夫立志要成为音乐家,哪怕只有一天,之后死也不在乎。
实质: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与执着,不惜为艺术牺牲的奉献精神。
9. 示例一:是真的。
①德国的戏院可上演一切能够上演的东西,其中也包括很多艺术水平不高的演出。②老约翰•米希尔每次演出必到,对剧目并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③“不近情理的怪场面”“歌剧到第四幕,照例有桩不可避免的祸事”说明剧情缺乏逻辑、没有新意。
示例二:是小克利斯朵夫 主观感受。
①祖父带小克利斯朵夫看这场戏并提前介绍剧情,说明这场戏剧值得一看。②祖父在音乐界有身份、有水平,他能受到这场戏剧的感染,说明戏剧水平不低。③祖父介绍为戏剧作曲的是德国音乐家,也能证明戏剧的水平不错。④小克利斯朵夫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看不懂剧情很正常。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这种对比彰显命运的不公”错误。克利斯朵夫在昏昏欲睡时耳边却响起乐句只是表现音乐带给克利斯朵夫深刻的影响,没有形成对比也没有彰显命运对爷孙的不公。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C.“说明祖孙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是相同的”错误。结合“幸而祖父感动的程度也和他不相上下”可知,二人对歌剧的理解和感受差不多,但并不相同。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原文“哎!他自己有一天也要成为音乐家的!哦!总有一天,哪怕只有一天!而以后呢……以后,随便怎样都不要紧!就是死也不在乎”表明小克利斯朵夫立志要成为音乐家,哪怕只有一天,之后死也不在乎,他的强烈愿望体现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观点。
从小克利斯朵夫想成为音乐家非常强烈,就算“死也不在乎”的想法,实质上是他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与执着,和他不惜为艺术牺牲的奉献精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因此既可以认为戏剧的荒唐、粗糙、老套是真的,也可以认为这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是真的。
原文说“依照德国的惯例,城里有座戏院,演着歌剧、喜歌剧、轻歌剧、话剧、喜剧、歌舞、杂耍以及一切可以上演的东西”,从德国剧院上演的剧种来看,很可能其中也包括很多艺术水平不高的演出,给人以荒唐、粗糙、老套之感。
原文说“每星期表演三次,从下午六点到九点,老约翰•米希尔每次必到”,可见老约翰•米希尔只是对戏剧有热爱,有痴迷,但是他对剧目并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因此,文章提到的戏剧很有可能是真的荒唐、粗糙、老套。
原文“他根据这个荒唐的剧本,自己编了一个故事”“不近情理的怪场面并没使他觉得刺眼”“歌剧到第四幕,照例有桩不可避免的祸事要临到一对爱人头上,让男主角与女主角有个尖声大叫的机会”这些文字中,表现了他们所观看的歌剧缺乏逻辑和新意,是真的荒唐、粗糙、老套。
示例二: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
原文说“好几天以前,他先把情节详细解释了一番”,可见在老约翰•米希尔这个热爱音乐的人眼中,这些歌剧是有吸引和价值的,值得一看,而对于孩子来讲“一点也不明白,只记得有些可怕的事;他知道剧中要有一场雷雨,他就怕给霹雳打中。他知道剧中有一场战争,他就怕自己会被杀死”,由于孩子认知的差异,造成在他眼中,上演的歌剧可能是荒唐、粗糙、老套的。
原文说“以他音乐方面 权威,这儿可有人听他说话了”“他胀饱了泪水。幸而祖父感动的程度也和他不相上下,他装作若无其事地轻轻咳嗽,遮掩心中的激动”,可见祖父在音乐方面很有权威,在观看戏剧时也受到了歌剧深深的触动,可见戏剧荒唐、粗糙、老套的感受只是孩子的感受。
原文说“老人笑了笑:‘你瞧,做个音乐家多了不起!造出这些奇妙的场面,不是最大的光荣吗?简直跟上帝下凡一样’”“祖父告诉他是弗朗索瓦,一个年轻的德国音乐家”,可见为戏剧作曲的是德国音乐家,也能证明戏剧的水平不错,戏剧荒唐、粗糙、老套的感受只是孩子的感受。
从孩子认知特点来看,小克利斯朵夫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看不懂剧情很正常,因此会产生戏剧荒唐、粗糙、老套的感受。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风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苏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