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协和万邦”的政治理念与“亲仁善邻”的价值追求,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彼此影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其他国家独自发展。这就要求国家间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和模式,平等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在一些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上积极沟通、平等协商,构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性发展。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只有以包容和交流的态度去对待本国以外的文明,才能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的是一种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道德情怀和责任担当,它站在全球的高度上,展现了超越国家、民族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既然当今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那么就应该倡导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整体理念。这种理念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表现,是以“天下一家”为核心的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理解、互相促进的道德情怀。“大同社会”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化建构,而是一种值得追求与努力实现的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积极倡导个人、社会和整个世界相互协调与均衡发展的和谐社会,不断推动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关系形成,并逐步打破西方人固有的“修昔底德陷阱”惯性思维的桎梏。这种“大同社会”的理念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基于合作、互利、发展、共赢等理念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获得广泛认同,进而造福于全人类。 (摘编自陈富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建设国家的伟大成就,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 B. 作为文化精髓的和合思想,强调万事万物顺应天道、和谐合作、包容开放、共存共荣。 C. 中华传统制度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革新和完善。 D. 冷战思维和模式不利于各国间的互相平等对待,不利于各国间对彼此核心利益的尊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运用可以促进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和合思想,就能化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局面。 B. 强调天下是大家的天下的大同思想,属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应加以弘扬和践行,助力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C. 习近平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D. “大同社会”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同社会”的理念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论证材料二中画横线部分观点的一项是( ) A. 为丰富深山百姓的文化生活,西铁职工艺术团的成员们深入大滩、燕子砭、阳平关等偏远山区进行慰问演出,送上了精彩的文化盛宴。 B.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既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也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渐成趋势。 C. 从人类文明史进程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观发端于人类早期文明,是人类深刻认识自己、走向大同世界的康庄大道。 D. 顶级扬琴演奏家、跨文化使者刘月宁,曾特邀欧洲扬琴演奏家用中国扬琴和匈牙利扬琴共同演绎《乌苏里船歌》,开启中欧扬琴对话新篇章。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5. 当下,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A 3. D 4. ①总体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第一段总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后三段分别从和合思想、创新精神、大同理念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②多处引用中国文化典籍,名句进行论证,使文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阐述持之有据,且富于文学性。 5. ①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与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不断挖掘、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人类问题继续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②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作为文化精髓”错,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是“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可见,原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不是“文化精髓”。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A.“只要……,就能……”错,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表述是“和合思想……,为化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局面提供思维借鉴”;“促进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错,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可见,选项少了“可以”一词。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体现的是文化深入百姓生活; B.体现的是非遗和旅游相结合的新趋势;’ C.体现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来源和意义。 D.体现的是中外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互动,符合材料二划线部分的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1)分析论证结构 材料一一共四个自然段,总体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 根据第一段尾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可知,首段总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