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4  2024-03-15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这一行为背后的本质是一个人的低自尊。这类人通常会表现出习惯性主动道歉、迎合他人、没有自己的原则、不懂得拒绝、害怕给别人添麻烦、默默承受、内心自卑、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等。
讨好型的孩子通常都是因为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忽视,导致他们从小缺乏自我价值感。因为在家庭成长中无法获得关注和认可,所以他们会对外界和他人的认可有着贪婪的渴求,期望以此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长期的这种自我价值感缺失,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外部人际关系。讨好者一般都会觉得:我必须做些什么,别人才会喜欢我。只有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才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香港科技大学的陈紫嫣在《总是忍不住取悦别人,为什么?》一文中提到:我们产生“讨好”行为的根源,是把对自我的认识和价值,建立在别人身上。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讨好者们最终需要做到的,是摆脱对他人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自主确认自我的价值和需求。
讨好型人格很容易忽视自己的需求,过分迎合他人,导致情绪压抑。这对自我成长不仅没有益处,还会阻碍自我成长。错误的行为,往往是错误的认知衍生出来的。要努力去修正自己的认知,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可以每天不断地来进行心理暗示,跟自己强调尊重自我需求,有意识地肯定自己,来不断提高自我价值认知。一味迎合别人,往往就会没有做人做事的底线。要记住底线就是原则,底线就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善待他人要在保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被践踏的前提下,要时刻记得善待和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
(摘编自《少年抑郁症/真实故事计划》)
材料二:
哲人: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既会有讨厌我的人也会有讨厌你的人,这也是事实。当你被别人讨厌的时候或者感觉可能被人讨厌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
青年:那当然是很痛苦啊,会非常自责并耿耿于怀地冥思苦想:为什么会招人讨厌、自己的言行哪里不对、以后该如何改进待人接物的方式等。
哲人: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康德把这种欲望称作“倾向性”,也就是按照欲望或冲动去生活、像自斜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生活。这是不是“自由”呢?绝对不是!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
青年:从下面向上推?
哲人:石块无力,一旦开始从斜坡上滚落,就一直会按照重力或惯性等自然法则不停滚动。但是,我们并不是石块,是能够抵抗倾向性的存在,可以让滚落的自己停下来并重新爬上斜坡。那么,难道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就要一直从斜坡上滚落下去吗?难道要像滚落的石头一样不断磨损自己,直至失去形状变成浑圆吗?这样产生的球体能叫“真正的自我”吗?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我们都在追求从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但是,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根本不可能。想到这里自然就能明白何谓自由了吧,也就是说“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浏览完整试题青年:什、什么?!
哲人:是你被某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
青年:哎、哎呀,但是……
哲人:的确,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想毫不讨人嫌地活着,想要尽力满足自己的认可欲求。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青年:先生是对我说“要去惹人厌”吗?
哲人:我是说不要害怕被人讨厌,并不是说要去故意惹人讨厌或者是去作恶。这一点请不要误解。
青年:不不,那我换个问题吧。人到底能不能承受自由之重呢?人有那么强大吗?能够自以为是地将错就错,即使被父母讨厌也无所谓吗?
哲人: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如果在我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这两个选择,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也就是想要自由地生活。
青年:先生现在自由吗?
哲人:是的。我很自由。
青年:虽然不想被人讨厌,但即使被人讨厌也没有关系?
哲人:是啊。“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我,我也不能去干涉。如果用刚才介绍过的那个谚语说的话,那就是只做“把马带到水边”的努力,是否喝水是那个人的课题。
青年:那么结论呢?
哲人: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摘编自岸见一雄/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会导致情绪压抑,对自我成长没有益处,会阻碍自我成长。
B. 讨好型人格通常会表现出迎合他人、没有自己的原则、不懂得拒绝等,背后的本质是一个人的低自尊。
C. 讨好型孩子往往因在家庭成长中无法获得关注和认可,所以会对外界和他人的认可有着贪婪的渴求。
D. 讨好者一般都会觉得我必须做些什么别人才会喜欢我,讨好者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
2. 对于材料二中“被讨厌的勇气”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并不是说要去故意惹人讨厌或者是去作恶,而是不害怕被人讨厌,即使被父母讨厌也无所谓。
B. “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让“我”选的话,“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C. 即使有人不喜欢“我”,那也并不是“我”的课题,大家怎么看“我”是大家的事,一定要学会将课题分离。
D. 一旦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也是我们获得幸福的一种勇气。
3. 根据材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别人的要求说出“不”,他会质疑自己太自私了,他对别人的要求总是说“好的”,这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B. 讨好型人格的人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即使受到情感伤害,也总是竭尽全力去避免冲突,甚至自我牺牲。
C. 阿德勒小时候因不幸罹患佝偻病而备受冷嘲热讽,但他从不为各种闲言碎语所动,而是笃定坚持自己的选择。
D.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一个团队里总会有人背地里嫉妒捣鬼,也总是有人会选择冷漠背叛。
4.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5. 员工A遇到很严格的老板,无论怎么努力都被挑毛病。因为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A很困惑,结合以上材料谈谈A要怎么化解这个课题。
【答案】1. D 2. A 3. D
4. ①训练自己摆脱对他人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自主确认自我的价值和需求。②不过分迎合别人,努力修正自己的认知,确立自己的主体性,每天不断进行心理暗示,不断提高自我价值认知。③记住底线就是原则,底线就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时刻记得善待和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④学会课题分离,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课题,不干涉别人的课题,更关心自己的生活。
5. ①分离课题,认真工作是A自己的课题,“老板喜欢A”是老板的课题。②评价A的工作是老板的课题,不要用“应该喜欢我”这类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思维想问题。③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A应该专注自己的课题,努力工作,认真生活。④有自己的底线,善待和保护自己,该跟老板争论的时候也不要回避,不能因为担心老板不喜欢就逃避冲突,甚至一味讨好,况且一个好老板是欢迎员工为了工作和自己争论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获得他人 认可和喜欢”并非最终目的,应该是“期望以此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即使被父母讨厌也无所谓”错,原文“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D.“‘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一个团队里总会有人背地里嫉妒捣鬼,也总是有人会选择冷漠背叛”强加因果关系,也有违常识。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讨好者们最终需要做到的,是摆脱对他人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自主确认自我的价值和需求”,训练自己摆脱对他人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自主确认自我的价值和需求。


展开余下试题“可以每天不断地来进行心理暗示,跟自己强调尊重自我需求,有意识地肯定自己,来不断提高自我价值认知”,不过分迎合别人,努力修正自己的认知,确立自己的主体性,每天不断进行心理暗示,不断提高自我价值认知。
“要记住底线就是原则,底线就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善待他人要在保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被践踏的前提下,要时刻记得善待和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记住底线就是原则,底线就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时刻记得善待和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
“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学会课题分离,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课题,不干涉别人的课题,更关心自己的生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分离课题,认真工作是A自己的课题,“老板喜欢A”是老板的课题。
“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评价A的工作是老板的课题,不要用“应该喜欢我”这类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思维想问题。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A应该专注自己的课题,努力工作,认真生活。
“要记住底线就是原则,底线就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善待他人要在保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被践踏的前提下,要时刻记得善待和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自己的底线,善待和保护自己,该跟老板争论的时候也不要回避,不能因为担心老板不喜欢就逃避冲突,甚至一味讨好,况且一个好老板是欢迎员工为了工作和自己争论的。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骄傲的人总是孤独的
哲贵
父亲六十多岁就去世了。父亲每顿能喝一斤白酒,连感冒药也没有吃过,怎么可能跟死亡发生联系?在梅巴丹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是满头银丝。她觉得父亲生来就是个“白头翁”,父亲这个形象是永恒的,如他的作品一样不朽,她以此为荣。对于梅巴丹来说,父亲突然弃世是个分界线,她的人生由此划分为两段。
父亲一直是沉默的。父亲像一块巨大的木头,对,是一块巨大的木头。虽然父亲像木头一样沉默,但梅巴丹不怵他。梅巴丹从他的眼神看出来,他看她的眼神是柔和而温暖的。
他们家在信河街丁字桥巷,有个独立小院子,人称梅宅。后院有个仓库,堆满从山上搜来的各种各样的木头。仓库出来有一个工作间,工作间也堆满木头,但跟仓库里的木头已大不一样、这些木头已被锯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木块。工作间有一张大工作台,占了工作间一半位置。那些木料、半成品和成品大多散摆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上还有各类雕刻工具,有锯、尺子、敲槌、垫布、方凿、圆凿、斜凿、三角凿、针凿等等。工作间边上是陈列室,陈列室有两排大柜子,隔成大小不一的格子,每个格子里摆着雕刻好的人物、有关公、张飞、刘备、诸葛亮、苏东坡;也有观音菩萨、弥勒佛、南极仙翁、钟馗;还有一类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如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江上的渔夫、晚归的农人、浣衣的妇人等等等等。
梅巴丹从小在工作间玩,她见父亲雕木头,也拿凿子在木头上乱凿,父亲雕什么,她便凿什么。她将凿出形状的木头递给父亲看,父亲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
一年之中,父亲会带她出一趟远门,去一个叫神农架的地方。父亲带着她,转了一趟又一趟车,最后,没车可转,他们便下去步行。
他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峰。梅巴丹问父亲:“我们去哪里?”
父亲抬头看了看四周,伸手朝天上一朵白云指了指,说:“去那里。”
梅巴丹看了看那朵白云说:“白云飞得那么高,我们上得去吗?”
父亲没有回答。
梅巴丹走不动了,脚底磨出两个水泡,双腿发酸,不停颤抖。父亲背着她继续翻山越岭。梅巴丹趴在他背上,虽然脚上的水泡还在发热发痒,她心里甚至突然喜欢起它们来。她用手箍住父亲的脖子,温暖从父亲身上传来,弥漫她的身体,让她忘记了身体的存在。她喜欢这种感觉,身体越来越轻,越飞越高,飘到云朵上去了。而父亲如一只大鸟,在天地间飞行。
梅巴丹大学毕业后,在信河街文化馆当馆员,具体工作是收集和整理信河街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她很快明白,信河街非遗项目多得像夏天的蚊子,有黄杨木雕、渔鼓、布袋戏、舞龙、做酒、吹打,甚至有哭丧等等等等。根本弄不清楚嘛。梅巴丹兴趣索然。就是嘛,物以稀为贵,你弄得遍地都是,谁稀罕?梅巴丹所在的办公室每天有人找上门,自称是非遗传承人,打草鞋的,修篾的,剃头的,做圆木的,也有做豆腐的,都想报,一旦评上,每月会有一定补助资金。这当然是好事,为什么不报呢。梅巴丹不管这些事,她只负责收集材料。她不愿意坐办公室,有时去露个脸,有时连个脸也不露。
梅巴丹突然“决定”跟父亲学黄杨木雕。她没有将这个“决定”告诉父亲。这是她的事。她从懂事起,便拿着凿刀跟随父亲乱划乱刻,父亲从没有指点过她,可是,她哪里需要父亲的指点呀,对她来说,雕刻这些木头如吃饭喝水睡觉一样自然,日常生活而已,木雕就像她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与生俱来。
当梅巴丹整个人沉浸到黄杨木雕里,才发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结构不同,纹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更是不同。这么说吧,如果说世界是圆形的,人生和社会也是由一个个圆搭建而成,那么,黄杨木雕就是一个方形。它是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它不与外部世界为伍,不人云亦云,即使沉默,也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声音。
瓯江江堤上的塑胶跑道上多了一个身影。每天东方透出第一缕亮光,梅巴丹便一身轻装从家里出发。街道上几乎没有人,显得空旷又萧条。所有人都像死一般地睡着。梅巴丹跑过马路,跑过一条街道,来到了瓯江边。梅巴丹调整了一下呼吸,撒开了步伐,身体笔直,微微前倾,手臂有序摆动,向东方飞驰而去。三公里之后,她忘记了身体的存在,只听见脚步声。再过不久,脚步声也消失了,只剩下呼吸声。再跑下去,潮水声悄然退去,也不是退去,而是那声音变成了无边无际的气流,这气流将她托起来,使她飘浮在上面。她飞翔了起来,世界又重新出现了,却变得很小很小,如一颗尘埃。她要忘了这颗尘埃,也要忘记了自己。她这时只有一个念头:一直跑下去,一直跑到海的尽头。她不愿意就此停下来,她要继续飞翔,飞翔到遥远的不可知的地方。可是,她每一次都是在塑胶跑道的尽头落回到现实世界,无可奈何地返身往回跑。
半年之后,梅巴丹出现在了人来人往的望江路,她开的是一辆用黄杨木做成的小汽车。最后,小汽车被交警拦住了,交警让她出示行驶证,梅巴丹也没有。交警扣留了小汽车,让她去交警队处理。梅巴丹什么话也没有说,离开小汽车,转身回家,再也没有出来。
又过了半年,梅巴丹骑着一匹黄杨木做的木马出现在望江路。木马精神极了,浑身上下散发出七彩光芒,特别是它的眼睛,只要与它对视一下,魂魄立即被吸走。它有一股非凡的魅力,不像人世间应该有的。梅巴丹骑着她的木马,走上了江堤,在江堤上奔驰。半路上,又被上次那个交警拦下了,交警告诉梅巴丹,城市里不准骑马。


展开余下试题半年后,梅巴丹用黄杨木造了一条小木舟,她坐着这条小木舟,顺着瓯江水一路向东,刚刚进入东海,被一个浪头掀翻了。幸好有一条渔轮经过,将她捞起来。小木舟一沉下水,了无影踪。
半年以后,一天早晨,天微微明,有人看见梅巴丹骑着一只黄杨木做的大鸟,从家里翩然飞出,那大鸟有桑塔纳汽车那么大,两只翅膀像飞机一样张开来,像老鹰在空中飞翔。看见的人说,那一天,梅巴丹一身白衣,骑在大鸟上,绕信河街上空一圈,然后朝东飞去,再也没有回来。
(有改动)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之所以让梅巴丹从懂事起就跟着自己乱划乱刻,是因为想让梅巴丹能够继承自己的手艺。
B. 父亲生性孤独,住的是独立小院,连带女儿出趟门,都要选择路途遥远、人迹罕至的神农架。
C. 父亲一直是沉默的,梅巴丹在沉浸到黄杨木雕里之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父亲沉默的原因。
D. 梅巴丹青出于蓝,技艺胜过父亲,她能用黄杨木做成汽车、木马、木舟以及载人飞翔的大鸟。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内容上多有呼应。后文写梅巴丹决定学黄杨木雕时,“哪里需要父亲的指点”,其实前文已有相关交代。
B. 文章写到梅巴丹在信河街文化馆当馆员的内容,这增加了叙事的宽度,同时,也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 小汽车被扣,木马被拦,小木舟被掀,反复写梅巴丹的失败,更好地体现了梅巴丹意志的笃定,态度的决绝。
D. 全篇按时间顺序来写人叙事,表现了梅巴丹的成长,塑造了一个用行走和飞翔的方式来反抗孤独的人物形象。
8.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父亲形象的。
9. 文章题目为“骄傲的人总是孤独的”。请从梅巴丹的角度谈一谈你对本文中“骄傲”和“孤独”的理解。
【答案】6. C 7. D
8. (1)通过描写父亲像木头一样的神态,表现父亲沉默寡言的性格。(2)通过不厌其烦地列举工具和木雕的名称,表明父亲的身份和高超的技艺。(3)通过对父亲与梅巴丹的眼神、言行描写,表现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4)通过写梅巴丹对黄杨木雕世界的感悟,表现父亲不合世俗、独立坚守的精神状态。
9. (1)梅巴丹的骄傲在于技艺精湛的父亲给予自己的关爱以及赋予自己的艺术天赋。(或答:骄傲于自己的清醒,不被别的东西牵着走,能及时调整人生方向;或答:骄傲于可以超然世外, 在心灵上、灵魂上、精神上,有着逃避俗世的意识和动力。)(2)梅巴丹的孤独在于立志学习木雕之后, 进入到一个独立于社会的世界,独来独往,难以被世人接纳,意欲超脱世外。(3)梅巴丹身上的骄傲和孤独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它们共同成就了与众不同的梅巴丹,是她身上独特的勋章和荣耀。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文中两处提到梅巴丹跟着父亲玩的时候父亲的反应,“她将凿出形状的木头递给父亲看,父亲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父亲从没有指点过她”,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无意传承给女儿。
B.父亲之所以带女儿去神农架,从第三段推出,可能是去找原材料之类,不是因为孤独特意远行。
D.“她能用黄杨木做成汽车、木马、木舟以及载人飞翔的大鸟”错,后面是浪漫主义写法,不是真的做出了能跑的车船和能飞的鸟。青出于蓝,文中无据,并没有将父女俩的作品进行对照。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全篇按时间顺序来写人叙事”错,文章下笔即写父亲的突然弃世,没有按时间顺序写人叙事,表述有误。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无非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父亲一直是沉默的。父亲像一块巨大的木头,对,是一块巨大的木头”,这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表现父亲沉默寡言的性格。
(2)侧面描写,“后院有个仓库,堆满从山上搜来的各种各样的木头。仓库出来有一个工作间”“工作台上还有各类雕刻工具,有锯、尺子、敲槌、垫布、方凿、圆凿、斜凿、三角凿、针凿等等”“每个格子里摆着雕刻好的人物、有关公、张飞、刘备、诸葛亮、苏东坡;也有观音菩萨、弥勒佛、南极仙翁、钟馗;还有一类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如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江上的渔夫、晚归的农人、浣衣的妇人等等等等”,通过不厌其烦地列举工具和木雕的名称、作品,表明父亲的身份,是个木材雕刻者,也表明了他高超的技艺。
(3)正面描写,“梅巴丹从他的眼神看出来,他看她的眼神是柔和而温暖的”“一年之中,父亲会带她出一趟远门,去一个叫神农架的地方。父亲带着她,转了一趟又一趟车,最后,没车可转,他们便下去步行。他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峰。梅巴丹问父亲:‘我们去哪里?’父亲抬头看了看四周,伸手朝天上一朵白云指了指,说:‘去那里。’”“梅巴丹走不动了,脚底磨出两个水泡,双腿发酸,不停颤抖。父亲背着她继续翻山越岭”,通过对父亲与梅巴丹的眼神、言行描写,表现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4)侧面描写,“梅巴丹突然‘决定’跟父亲学黄杨木雕。她没有将这个‘决定’告诉父亲。这是她的事”“当梅巴丹整个人沉浸到黄杨木雕里,才发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结构不同,纹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更是不同”“它是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它不与外部世界为伍,不人云亦云,即使沉默,也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声音”,通过写梅巴丹对黄杨木雕世界的感悟,表现父亲不合世俗、独立坚守的精神状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1)先理解“骄傲”。从父亲的眼神“梅巴丹从他的眼神看出来,他看她的眼神是柔和而温暖的”,以及父亲的言行“父亲抬头看了看四周,伸手朝天上一朵白云指了指,说:‘去那里。’”“梅巴丹走不动了,脚底磨出两个水泡,双腿发酸,不停颤抖。父亲背着她继续翻山越岭”可以感觉到父亲对梅巴丹的爱,这是她的“骄傲”;“对她来说,雕刻这些木头如吃饭喝水睡觉一样自然,日常生活而已,木雕就像她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与生俱来”,父亲遗传给她艺术天赋,这是梅巴丹的骄傲。
或答:梅巴丹原本在文化馆当官员,但她对这件事“兴趣索然”,后来“梅巴丹突然‘决定’跟父亲学黄杨木雕”,并且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可见她骄傲于自己的清醒,不被别的东西牵着走,能及时调整人生方向;
或答:文章写梅巴丹的心灵感悟,“如果说世界是圆形的,人生和社会也是由一个个圆搭建而成,那么,黄杨木雕就是一个方形。它是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它不与外部世界为伍,不人云亦云,即使沉默,也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声音”“她这时只有一个念头:一直跑下去,一直跑到海的尽头。她不愿意就此停下来,她要继续飞翔,飞翔到遥远的不可知的地方”,后来她真的坐着自己制作的“大鸟”飞走了,“看见的人说,那一天,梅巴丹一身白衣,骑在大鸟上,绕信河街上空一圈,然后朝东飞去,再也没有回来”,可见她骄傲于可以超然世外, 在心灵上、灵魂上、精神上,有着逃避俗世的意识和动力。
(2)再理解“孤独”。“如果说世界是圆形的,人生和社会也是由一个个圆搭建而成,那么,黄杨木雕就是一个方形。它是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它不与外部世界为伍,不人云亦云,即使沉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长沙”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