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7  2024-03-15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
江西省新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东乡一中 都昌一中 丰城中学 赣州中学 景德镇二中上饶中学 上栗中学 新建二中
江西省新八校
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主命题人:上饶中学 林燕芬 副命题人:赣州中学 曾晓婷
考试时长: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真实性是信息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媒体报道的首要原则。真实是信息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媒体的信用所在。失去真实,信息就失去生命,媒体就失去受众。1948年通过的《联合国际新闻信条》第一条就对真实提出要求:“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信息绝对准确,不能任意扭曲事实,也不可以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捍卫媒体信息真实是项永不竣工的工程。
当下社会,信息过载,每天有海量信息生产、发布、传播,信息泛滥不免泥沙俱下,真假混杂。为什么有些媒体报道不想失实却失实了?为什么有些媒体故意说假话、发布失实信息?这就要从信息的生产、传播、受众等多维度、多链条进行考量。从信息生产传播的过程看,主客观因素的叠加造成信息失实。第一,媒体的功能定位影响信息真实。西方有一个颇为流行的新闻定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在这些人看来,只要能带来轰动效应、换来经济效益就是新闻。这种经济至上的新闻观,追求新闻商业化和娱乐化,图的是利而不是新闻真实性,信息失实是自然而然的事;第二,媒体人的主观意志影响信息真实。从采访写作的角度看,新闻是以最快速度对读者感兴趣的事实进行有选择地报道。新闻的这种“选择”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媒体的立场、编辑的好恶,也包括媒体人自己的意见甚至是偏见。在美国新闻学教授汤玛斯•伯纳看来,“新闻是根据事实写的,但本身并不代表真相,不是记者对某件事情的客观描述,尽管记者试图要使他的作品看上去很客观、公正和平衡。”虽然信息产生于客观现实,但媒体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如何选材立意、怎么传播,都带有媒体人的个人主观意志、政治倾向、情绪爱好。所以,对于同一个事件的报道,一个记者一个写法,一家媒体有一家媒体的风格和侧重点。记者在报道中都自觉不自觉地表达对信息的看法意见,流露个人的情感,很容易让“意见”变成新闻事实,让情感控制受众,这就损害了信息的真实性;第三,客观因素影响了信息真实。受客观条件限制,媒体记者没有能力采访到事实的全部真相,不能对事件作全过程、全细节的报道,只能报道事实的局部或者片段。同时,媒体所处地区的舆论环境、文化氛围、幕后商业操作程度、编辑的知识结构、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权力干预、人情左右等诸多因素,都会让信息真实打折扣。
追名逐利的自媒体的泛滥,更让假信息甚嚣尘上。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舆论监管部门对自媒体信息失实行为的监控处理很难做到全覆盖、全天候、零容忍。部分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惜夸大事实、制造谣言,达到“吸粉”的目的,因为越是夸大的、负面的、失实的信息越能带来点击量、转发量、粉丝量、流量,最后变现成现金量,谣言、假信息比真信息传播力更强,更能快速给不良之人带来隐患。媒体传播理论研究显示,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比真信息快6倍,传播力超强,并且假信息被转发的概率要比真信息高70%;假信息的转发量很高,很容易就能达到10万+。


浏览完整试题受众对新闻接纳和理解水平影响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德国社会学家阿多诺说:“从来没有天生的大众,只有被媒体制造出来的大众。”类似的社交媒体也声称“自己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其实受众受媒体的影响很大,媒体通过制造社会的中心议题引导社会舆论。人们通过媒体获得的信息,在头脑里形成的画面,这种画面由于受众的偏见、不关注和无知,往往是扭曲的、不完整的。在收到失实信息或谣言后,一些受众变成传播者,对失实信息进行再度传播。
(摘自郇存瑞《媒体信息“失实症”探因及防治策略》)
材料二:
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特性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基础,符合客观实际,也指新闻报道忠于实际的性质和程度,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新闻真实的具体层面包括三个方面:
(1)具体真实:是新闻真实性的最低要求。指对具体的客观事实作真实的报道,是反映客观事物相对静止意义上的真实,即新闻的六要素要真实。
(2)总体真实:是新闻真实性的较高层次的要求,指的是新闻通过连续不断地报道,反映整个现实情况的真实,又称为整体真实或宏观真实。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做到:①微观上:每一条新闻要舍去偶然的个别,选择足以反映事物总体面貌的事实进行报道。②宏观上:所有关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反映的整体情况是真实的,做到正负总量的平衡。
(3)本质真实: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要透过事实以及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使整个新闻报道与事实发展规律、趋势相符合,与社会生活本质相符。
(摘编自高金萍《新闻学概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实是媒体报道的第一原则,是信息的生命,媒体报道一旦失去真实性,就失去了受众,也失去了信用。
B. 如若媒体秉持经济至上的新闻观,追求新闻商业化和娱乐化,唯利是图,其报道的新闻也不具备真实性。
C. 尽管媒体人试图让新闻报道看上去像客观描述,但受媒体人主观意志的影响,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
D. 当下社会,人人都是自媒体,这给舆论监管部门监控处理自媒体信息失实行为带来极大 困难与挑战。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引用《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内容是为了说明媒体报道信息真实的重要性。
B. 有些媒体报道不想失实却失实是因为信息真假难辨,也有些媒体是故意而为之。
C. 谣言、假信息虽能快速地给追名逐利的自媒体带来实惠,却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D. 无论是新闻的总体真实,还是新闻的本质真实,其要求都高于新闻的具体真实。
3. 下列不属于影响媒体报道真实性的主观因素的是( )
A.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河事件中,部分新闻媒体为了博取流量而过分强化女司机的身份,导致该女司机惨遭声讨。
B. 媒体炮制了“鄂牌车车主因新冠去世未挪车”假新闻,使得受众成为部分自媒体获取“眼球经济”的牺牲品。
C. 由于记者相关素养不足和权威媒体犯常识性错误,疫情期间“双黄连口服液能防病毒”的假新闻引发抢购潮。
D. 在意识形态主导下,西方媒体想方设法唱空抹黑中国:每周一三五鼓吹中国崩溃论,二四六鼓吹中国威胁论。
4. 在新媒体环境下,捍卫、维护新闻真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才能捍卫媒体信息真实。
5. 有人说,我们这样的大国,如果有谁专门收集阴暗面,每天在报纸上登一百条,容易得很!虽然其中每一条可能都是真实的,但如果就此认为中国社会阴暗丑陋,进而得出“社会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论断,那就不真实了。请结合材料二相关论述,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1. B 2. B
3. D 4. (1)从功能定位角度看,媒体要转变经济至上的新闻观,把追求新闻真实性作为媒体报道的首要原则。(2)从采访写作的角度看,媒体人在采访写作过程中,自觉减少主观意志、情绪爱好等个人因素对信息真实性的影响。(3)从舆论监管的角度看,舆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自媒体信息失实行为的监控处理。(4)从受众的角度看,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或提升接纳和理解水平),提高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甄别能力。
5. 因为该做法符合新闻的具体真实,但不符合新闻要求的总体真实与本质真实。(1)“每一条可能都是真实的”指的是每一条可能都对具体的客观事实作了真实报道,符合新闻的具体真实。(2)“就此认为中国社会阴暗丑陋”不符合新闻的总体真实。“这一百条”是基于“阴暗面”而收集的,它反映的只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面,不足以反映事物总体面貌。(3)透过片面的事实来推论“社会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与事实发展规律、趋势不符,不符合新闻的本质真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其报道的新闻也不具备真实性”错误,原文表述为“图的是利而不是新闻真实性”,意思是“不图新闻的真实性”,不代表他们报道的新闻不具备真实性。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不想失实却失实是因为信息真假难辨”中原因表述以偏概全。“不想失实却失实”的原因论述在后文,即“信息的生产、传播、受众等多维度、多链条”的原因,而非仅仅是信息真假难辨。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根据材料,“主流意识形态”属于客观因素。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媒体的功能定位影响信息真实”“只要能带来轰动效应、换来经济效益就是新闻。这种经济至上的新闻观,追求新闻商业化和娱乐化,图的是利而不是新闻真实性,信息失实是自然而然的事”,从功能定位角度看,媒体要转变经济至上的新闻观,把追求新闻真实性作为媒体报道的首要原则。
(2)“媒体人的主观意志影响信息真实”“新闻的这种‘选择’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媒体的立场、编辑的好恶,也包括媒体人自己的意见甚至是偏见”“虽然信息产生于客观现实,但媒体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如何选材立意、怎么传播,都带有媒体人的个人主观意志、政治倾向、情绪爱好”,从采访写作的角度看,媒体人在采访写作过程中,自觉减少主观意志、情绪爱好等个人因素对信息真实性的影响。


展开余下试题(3)“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舆论监管部门对自媒体信息失实行为的监控处理很难做到全覆盖、全天候、零容忍”,从舆论监管的角度看,舆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自媒体信息失实行为的监控处理。
(4)“受众对新闻接纳和理解水平影响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人们通过媒体获得的信息,在头脑里形成的画面,这种画面由于受众的偏见、不关注和无知,往往是扭曲的、不完整的”,从受众的角度看,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或提升接纳和理解水平),提高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甄别能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新闻真实的具体层面包括三个方面:具体真实、总体真实、本质真实。题干中做法符合新闻的具体真实,但不符合新闻要求的总体真实与本质真实。
(1)“具体真实”“指对具体的客观事实作真实的报道,是反映客观事物相对静止意义上的真实,即新闻的六要素要真实”,“每一条可能都是真实的”指的是每一条可能都对具体的客观事实作了真实报道,符合新闻的具体真实。
(2)“总体真实”“指的是新闻通过连续不断地报道,反映整个现实情况的真实,又称为整体真实或宏观真实”“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做到:①微观上:每一条新闻要舍去偶然的个别,选择足以反映事物总体面貌的事实进行报道。②宏观上:所有关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反映的整体情况是真实的,做到正负总量的平衡”。而“专门收集阴暗面,每天在报纸上登一百条”“就此认为中国社会阴暗丑陋”不符合新闻的总体真实。“这一百条”是基于“阴暗面”而收集的,它反映的只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面,不足以反映事物总体面貌。
(3)“本质真实”“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要透过事实以及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使整个新闻报道与事实发展规律、趋势相符合,与社会生活本质相符”,透过片面的事实来推论“社会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与事实发展规律、趋势不符,不符合新闻的本质真实。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码头(节选)
红日
那天早晨,老麻在市亭里吃了一碗“猪红”。猪血随着老麻的一声咳嗽从食管里倒灌出来了。走向码头,来到船上,老麻安慰自己,这是一声很自然的咳嗽,几滴很正常的猪血,并非什么凶兆。当老麻刚刚做通自己的思想工作,稳定了情绪,对岸有人用本地话喊了一声:开船!这个充满磁性的男声,音域宽阔音调高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不但老麻听见了,估计河两岸的人也都听见了,老麻心头的火苗连同嘴上的烟头燃起。老麻划了一辈子的船,从未有人喊他“开船”,并且这样大声地喊叫。对岸的人以为老麻耳背,再喊一声:开船!老麻骂了一句,吐掉嘴上的烟屁股,“哗啦”一声将铁链拴到铁桩上,望也不望对岸就扬长而去。
破天荒喊了这声“开船”的是“眼镜”。“眼镜”是乡政府新来的乡长,那天他履新大吉,从县城来报到。当时“眼镜”双手叉腰,放眼宽阔的红水河面,满脸春风,底气很足地朝对岸停泊的木船,响亮地喊了这么一声,既是发号施令,也是正常提示。过渡嘛,自然要开船。“眼镜”不知道这一声“开船”犯了禁忌,坏了码头的规矩。在这个码头过渡的人是绝对不能喊“开船”的,本地话“开船”反过来讲,是叫他“麻子”,这就等于是骂老麻了。你只能默默地等船,然后上船。上了船也不能催促他开快一些,方言“开快一些”反过来讲,也是揭他老人家的短。乡政府干部也要管好自己的嘴。乡政府干部上了老麻的船,就和吊在水里的桨橹一样攥在老麻的手里了。也有人招呼老麻一两声的,招呼的词语是“过渡”。“过渡”确实更胜“开船”一筹,避开敏感的因素不说,单从词义来理解就不一样,“开船”带有命令的口吻,“过渡”则是请示或者报告。前者居高临下,后者低三下四。
老麻上岸,将“眼镜”滞留在河右岸。老麻的目的很明确,不能让此人坏了这个规矩。“眼镜”那天过不了河,并导致两岸的渡客都过不了河,酿成了码头有史以来的停渡事件。
老麻停渡一连停了三天,停了一个圩日的时间。直到三天后的下个圩日,老麻才回到船上。累积了三天的渡客,将码头挤得水泄不通。大伙都默不作声。沉默是当前最好的姿态,绝不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你爆发看看,除非你不想过渡了。停渡三天,让渡客们醒悟到,在这个码头上,也要知晓红线、守住底线、不踩高压线。
渡了三批次渡客后,老麻泊了船上岸去找老潘。老潘一见到老麻,指着他塌陷的鼻梁道:你这回是彻底地坏脸了。老潘说:你知道过河的人是谁吗?是新来的乡长。老麻的脸颊变了颜色,由猪肝色变成核桃色。他喃喃地说:只要人在岸上,总要上船的……
老麻像断奶一样戒了“猪红”,自此,老麻早早就来到码头,比以往足足提前了半个小时。从不会正眼看一个人的老麻开始格外留心观察每一位渡客,这从他斜眼睨视别人的细节可以看得出来,老麻将目标锁定为戴眼镜的。
一个月过去了,老麻没发现一个陌生的“眼镜”渡客上他的船。连续有两个星期,乡政府干部倾巢而出,频繁过渡,甚至有几个晚上也要渡河。老麻知道,这是要开展重要的活动。在此之前,老麻曾经有个预感或者危机:在不久的将来,码头就会出现另一艘渡船。一乡之长被滞留,那还得了!岂能容他老麻这样霸道,想摆渡就摆渡,想停渡就停渡。
老潘亲自将消息送达到码头上。消息不是参考消息,而是切实可靠的消息。乡政府要在河上架起一座铁索桥。老麻听得心跳加速,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关于这河上的桥,已不再是天方夜谭。
关于桥,关于这河上的桥,老麻不是没听说过,都是渡客们说的,似乎专门或者存心说给老麻听。渡客们说:这河面上要是有一座桥就好了。老麻心里说:那敢情好啊!但这可能吗?这河两岸多少人,架这么一座桥得多少钱,合算不合算?这不是你们想架就能架的。最后老麻给出一个结论,四个字:天方夜谭。老麻却不当面反驳,他默默地记录高谈阔论架桥的渡客,时不时给他们一个冷板凳。
危机如同汛期终于来临,铁索桥一旦架起来,这码头就不存在了,渡口也不存在了。老麻的船当然可以存在,但已不是渡船,是一只孤舟了。老麻一下子回到唐朝,和他的船成为柳宗元笔下的绝句,后面两句好像是这么说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渡船上的渡客肆无忌惮地谈论架桥,他们不再规避这个敏感的话题。他们说:打死我们都想不到,一声“开船”竟然开出一座铁索桥来。老麻恨不得立马掉转船头,送他们回到原地继续感叹,无奈船到码头车到站,如同他触手可及的命运已经无法扭转或者拐弯。
架桥大功告成的当夜,老麻病倒在船舱里,第三天老麻挣扎着要爬起来,老伴按住他:没人喊你“开船”了。老麻一愣,心底像一盆熄灭了的炭火,一丝火气也没有,反而平静了。是的,码头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规矩。老麻憋足力气,伸长脖子朝着空阔的河面吼道:开船!
这是老麻平生第一次自己对自己下达的指令,是最后的呐喊,类似于溺水者绝望的求救。遗憾的是,喊声一发出即被咆哮的涛声淹没。要是往昔,这个声音就是一块巨石,会激起千层浪的。但眼前滚滚波涛与老麻的喊声无关,他白白地喊了这一声。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来的乡长“眼镜”不知过渡禁忌,无意间冒犯了老麻,老麻认为“眼镜”坏了码头规矩,于是选择“停摆”来维护自己的权威。
B. 本文和沈从文《边城》都塑造了老船夫的形象,人物形象却有很大不同,《边城》重在表现人性美,本文意在突出人物的守旧性。


展开余下试题C. “眼镜”乡长虽只在开头露了一次面,却与主人公老麻如影相随,他在文中俨然是一个符号式人物,象征着官僚主义和体制强权。
D. 小说以特定的历史时代情境为写作背景,反映了老麻这样的小人物在剧烈的大变革时代里的守旧、焦虑、得失与悲欢。
7. 下列对文本语言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运用“圩日”“坏脸”“合算”等方言词语,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颇有韵味,也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B. 小说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具体可感,使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既生活化,又形象化。
C. 文中引用鲁迅、柳宗元的文字,小词大用,谐词庄用。借此调侃文中人事,颇具诙谐意味,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
D. 文章语言既朴素自然又庄重典雅。文中既使用了大众化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又使用了简洁凝练的书面语。
8. 老麻的心理活动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梳理概括。
9. 文学中的留白是指在作品中留下省略、空白之处,在小说创作中被广泛运用于人物塑造、情节叙述、语言表达等方面。请找出文中的“留白”并加以分析。
【答案】6. C 7. C
8. ①听到有人喊“开船”,老麻极度不满和气愤,想借停渡来维护码头“规矩”。
②得知拒渡的人是新乡长,老麻惊慌忐忑,试图找机会借过渡与新乡长和解。
③听说乡政府要在河上架铁索桥,老麻心跳加速,感受到了危机,害怕担忧。
④铁索桥建成,取代了渡船,“规矩”不在,老麻内心悲伤失落却又无可奈何。
9. ①人物语言留白:“他喃喃地说:只要人在岸上,总要上船的……”,语言留白,促使读者思考探究老麻的所思所想,增添了文章的含蓄韵味。
②情节发展留白:建铁索桥具体的来龙去脉,新乡长过渡失败与建铁索桥的关联,均未明确交代,使主体叙事更加集中,同时也激发读者兴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③人物形象塑造留白:用“眼镜”指代新乡长,除小说开篇的文字叙述,后文没有过多笔墨描写交代。有意留白,给新乡长增添了神秘色彩。
④小说结尾留白:小说结尾在老麻的“开船”吼声中戛然而止,看似结尾是则留有空白,如铁索桥取代渡船,老麻该何去何从?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象征着官僚主义和体制强权”错,本文并没有写新乡长以权势压人的官老爷作风,“一乡之长被滞留,那还得了!岂能容他老麻这样霸道,想摆渡就摆渡,想停渡就停渡”也只是老麻的臆想,因此,选项说新乡长象征着官僚主义和体制强权,属无中生有。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C.“小词大用,谐词庄用”错。鲁迅先生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用来唤醒民众反抗黑暗的语意;柳宗元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写渔翁寒江独钓,显出一种苍凉、脱俗的意境,刻画出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用在这里,应该是“大词小用,庄词谐用”。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从文中找到描写老麻的情节,体会其心理活动,逐步进行分析。
“那天早晨”,老麻因为咳嗽将吃的猪血从食管里倒灌了出来,心里不爽,刚安慰完自己稳定了情绪,就听到有人喊“开船”,“老麻心头的火苗连同嘴上的烟头燃起。老麻划了一辈子的船,从未有人喊他‘开船’,并且这样大声地喊叫”,可知老麻极度不满和气愤。“对岸的人以为老麻耳背,再喊一声:开船!老麻骂了一句,吐掉嘴上的烟屁股,‘哗啦’一声将铁链拴到铁桩上,望也不望对岸就扬长而去”,这是气愤之下选择离开,毫不顾忌,没有犹豫。由后文“老麻上岸,将“眼镜”滞留在河右岸。老麻的目的很明确,不能让此人坏了这个规矩”,可知当时老麻的心理:正心情不好,划了一辈子船都没遇到过有人喊“开船”,而且那么大声,生气!停渡!借停渡维护码头“规矩”!
“渡了三批次渡客后”,老潘与老麻说过河的人是新来的乡长。“老麻的脸颊变了颜色,由猪肝色变成核桃色。他喃喃地说:只要人在岸上,总要上船的……”,而且“老麻像断奶一样戒了‘猪红’,自此,老麻早早就来到码头,比以往足足提前了半个小时”“从不会正眼看一个人的老麻开始格外留心观察每一位渡客,这从他斜眼睨视别人的细节可以看得出来,老麻将目标锁定为戴眼镜的”,由此可推知,得知拒渡的人是新乡长,老麻惊慌忐忑,试图找机会借过渡与新乡长和解。
“一个月过去了”,由“老麻知道,这是要开展重要的活动。在此之前,老麻曾经有个预感或者危机:在不久的将来,码头就会出现另一艘渡船。一乡之长被滞留,那还得了!岂能容他老麻这样霸道,想摆渡就摆渡,想停渡就停渡”“老麻听得心跳加速,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关于这河上的桥,已不再是天方夜谭”可知,听说乡政府要在河上架铁索桥,老麻心跳加速,感受到了危机,有了害怕担忧。
“架桥大功告成的当夜”,“老麻一愣,心底像一盆熄灭了的炭火,一丝火气也没有,反而平静了”“这是老麻平生第一次自己对自己下达的指令,是最后的呐喊,类似于溺水者绝望的求救”,可知,铁索桥建成,取代了渡船,“规矩”不在,老麻内心悲伤失落却又无可奈何。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文学中的留白是指在作品中留下省略、空白之处,在小说创作中被广泛运用于人物塑造、情节叙述、语言表达等方面”,解说是给的提示,做题时,根据留白特点从文本中找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人物语言方面,文中“他喃喃地说:只要人在岸上,总要上船的……”后面用了省略号,可知这处语言描写做了留白处理,促使读者思考探究老麻的所思所想,体会他不了解“眼睛”的身份拒渡“眼睛”后的担忧和恐慌,增添了文章的含蓄韵味。
情节叙述方面,从全文找相关内容做分析。比如“一个月过去了,老麻没发现一个陌生的‘眼镜’渡客上他的船”“一乡之长被滞留,那还得了!”那“眼睛”到底有什么反应呢,文中并没有交代,引发读者想象。“架桥大功告成的当夜,老麻病倒在船舱里”,这里是写大桥的建成,但是怎么建的,建桥与“眼睛”乡长被拒渡有没有关联,仍留由读者去想。
人物塑造方面,听见有人喊“开船”,声音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以为老麻耳背听不见,再喊一声,在这个情节交代中,已然做了留白,引导读者思考,喊开船的是谁?为什么用本地话却不懂码头的规矩?这是留白。第二段开头破天荒喊了这声“开船”的是“眼镜”,“眼镜”是乡政府新来的乡长,那天他履新大吉,从县城来报到。在老麻上岸,将“眼镜”滞留在河右岸后,对于乡长的反应,文中没直接提及,而且乡长在后文一直没有正式出现,这也是留白。写乡长,没有过多笔墨描写交代。有意留白,给新乡长增添了神秘色彩。
小说结尾处,“老麻病倒在船舱里,第三天老麻挣扎着要爬起来”“老麻憋足力气,伸长脖子朝着空阔的河面吼道:开船!”“但眼前滚滚波涛与老麻的喊声无关,他白白地喊了这一声”,那老麻最后怎么样了?桥建成了,渡口也就不存在了,那划了一辈子渡船的老麻该何去何从?结尾的留白处理,耐人寻味,给读者一种看似结尾又似没有结尾的感觉,引发了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突出了小说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新八”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