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受众对新闻接纳和理解水平影响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德国社会学家阿多诺说:“从来没有天生的大众,只有被媒体制造出来的大众。”类似的社交媒体也声称“自己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其实受众受媒体的影响很大,媒体通过制造社会的中心议题引导社会舆论。人们通过媒体获得的信息,在头脑里形成的画面,这种画面由于受众的偏见、不关注和无知,往往是扭曲的、不完整的。在收到失实信息或谣言后,一些受众变成传播者,对失实信息进行再度传播。 (摘自郇存瑞《媒体信息“失实症”探因及防治策略》) 材料二: 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特性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基础,符合客观实际,也指新闻报道忠于实际的性质和程度,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新闻真实的具体层面包括三个方面: (1)具体真实:是新闻真实性的最低要求。指对具体的客观事实作真实的报道,是反映客观事物相对静止意义上的真实,即新闻的六要素要真实。 (2)总体真实:是新闻真实性的较高层次的要求,指的是新闻通过连续不断地报道,反映整个现实情况的真实,又称为整体真实或宏观真实。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做到:①微观上:每一条新闻要舍去偶然的个别,选择足以反映事物总体面貌的事实进行报道。②宏观上:所有关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反映的整体情况是真实的,做到正负总量的平衡。 (3)本质真实: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要透过事实以及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使整个新闻报道与事实发展规律、趋势相符合,与社会生活本质相符。 (摘编自高金萍《新闻学概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实是媒体报道的第一原则,是信息的生命,媒体报道一旦失去真实性,就失去了受众,也失去了信用。 B. 如若媒体秉持经济至上的新闻观,追求新闻商业化和娱乐化,唯利是图,其报道的新闻也不具备真实性。 C. 尽管媒体人试图让新闻报道看上去像客观描述,但受媒体人主观意志的影响,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 D. 当下社会,人人都是自媒体,这给舆论监管部门监控处理自媒体信息失实行为带来极大 困难与挑战。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引用《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内容是为了说明媒体报道信息真实的重要性。 B. 有些媒体报道不想失实却失实是因为信息真假难辨,也有些媒体是故意而为之。 C. 谣言、假信息虽能快速地给追名逐利的自媒体带来实惠,却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D. 无论是新闻的总体真实,还是新闻的本质真实,其要求都高于新闻的具体真实。 3. 下列不属于影响媒体报道真实性的主观因素的是( ) A.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河事件中,部分新闻媒体为了博取流量而过分强化女司机的身份,导致该女司机惨遭声讨。 B. 媒体炮制了“鄂牌车车主因新冠去世未挪车”假新闻,使得受众成为部分自媒体获取“眼球经济”的牺牲品。 C. 由于记者相关素养不足和权威媒体犯常识性错误,疫情期间“双黄连口服液能防病毒”的假新闻引发抢购潮。 D. 在意识形态主导下,西方媒体想方设法唱空抹黑中国:每周一三五鼓吹中国崩溃论,二四六鼓吹中国威胁论。 4. 在新媒体环境下,捍卫、维护新闻真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才能捍卫媒体信息真实。 5. 有人说,我们这样的大国,如果有谁专门收集阴暗面,每天在报纸上登一百条,容易得很!虽然其中每一条可能都是真实的,但如果就此认为中国社会阴暗丑陋,进而得出“社会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论断,那就不真实了。请结合材料二相关论述,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1. B 2. B 3. D 4. (1)从功能定位角度看,媒体要转变经济至上的新闻观,把追求新闻真实性作为媒体报道的首要原则。(2)从采访写作的角度看,媒体人在采访写作过程中,自觉减少主观意志、情绪爱好等个人因素对信息真实性的影响。(3)从舆论监管的角度看,舆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自媒体信息失实行为的监控处理。(4)从受众的角度看,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或提升接纳和理解水平),提高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甄别能力。 5. 因为该做法符合新闻的具体真实,但不符合新闻要求的总体真实与本质真实。(1)“每一条可能都是真实的”指的是每一条可能都对具体的客观事实作了真实报道,符合新闻的具体真实。(2)“就此认为中国社会阴暗丑陋”不符合新闻的总体真实。“这一百条”是基于“阴暗面”而收集的,它反映的只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面,不足以反映事物总体面貌。(3)透过片面的事实来推论“社会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与事实发展规律、趋势不符,不符合新闻的本质真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其报道的新闻也不具备真实性”错误,原文表述为“图的是利而不是新闻真实性”,意思是“不图新闻的真实性”,不代表他们报道的新闻不具备真实性。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不想失实却失实是因为信息真假难辨”中原因表述以偏概全。“不想失实却失实”的原因论述在后文,即“信息的生产、传播、受众等多维度、多链条”的原因,而非仅仅是信息真假难辨。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根据材料,“主流意识形态”属于客观因素。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媒体的功能定位影响信息真实”“只要能带来轰动效应、换来经济效益就是新闻。这种经济至上的新闻观,追求新闻商业化和娱乐化,图的是利而不是新闻真实性,信息失实是自然而然的事”,从功能定位角度看,媒体要转变经济至上的新闻观,把追求新闻真实性作为媒体报道的首要原则。 (2)“媒体人的主观意志影响信息真实”“新闻的这种‘选择’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媒体的立场、编辑的好恶,也包括媒体人自己的意见甚至是偏见”“虽然信息产生于客观现实,但媒体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如何选材立意、怎么传播,都带有媒体人的个人主观意志、政治倾向、情绪爱好”,从采访写作的角度看,媒体人在采访写作过程中,自觉减少主观意志、情绪爱好等个人因素对信息真实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