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6  2024-03-21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改造我们的学习》课后练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课后练习
【基础演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粗枝大叶 自以为是 一知半解 引人入胜
B.漆黑一团 责无旁贷 发号施令 言简意该
C.弥天大罪 旁证博引 微不足道 文过饰非
D.主观臆断 革命气概 误人不浅 实是求事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    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 
②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    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 
③    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④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    漆黑一团。 
A.就是  不妨  只要  还是 B.而是  或者  只有  还是
C.而是  不妨  只要  而是 D.就是  或者  只有  而是
3.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高等教育改革要想取得实效,就需要实实在在地下一番功夫,若满足于浅尝辄止的喧闹,或将陷入华而不实、喧宾夺主的误区。
②许多先烈为了赶走侵略者,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他们那种为祖国慷慨赴死的豪情气壮山河。
③他讲课很少带讲稿,即使带了也决不打开,两个学时一百分钟,滔滔不绝如江河直泻,夸夸其谈如行云流水。
④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⑤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⑥随着《中国好声音》节目的越来越火,加在各个学员身上的谣言也开始风生水起横行网络,对此节目组表示将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A. ①②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4.对“‘钦差大臣’满天飞”一句所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喻  拟物  反语 B. 比喻  拟人  反语
C. 借代  拟人  夸张 D. 借代  拟物  夸张
5.将下列各句重新排列成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他的诗词雄视千古、包蕴天地,撼五岳、荡四海。
②毛泽东诗词的魅力,首先来自作品的思想性和他的人格魅力。
③但凡品读过毛泽东诗词的人,都会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为其诗词那“横空出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所感染。
④由此,在他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家的深邃、革命家的气魄、政治家的雄才、军事家的胆略,以及真挚的激情与横溢的才气。
⑤同时也来自其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架构起的诗词意象的新颖与独到。
A.②⑤④①③    B.③②⑤①④ C.②⑤④③① D.③②⑤④①
课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浏览完整试题1.给本段加上标题,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
A.改造学习的重要性 B.回顾进步
C.今昔认识差距 D.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
2.下列各句与选段内容相符的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中,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最终结合在一起了。
B.没有中国共产党获得马列主义这个武器,以前的优秀人物的摸索毫无意义。
C.中国革命的历史是马列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逐渐结合的历史。
D.到抗战时期为止,我们对现状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对历史的研究刚刚才开始。
3.“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中的“日益”能否去掉?为什么?


4.“肤浅”和“贫乏”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去评价“认识”的?它们的反义词各是什么?


5.“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句中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能否调换顺序?说说你的理由。


6.阅读选文,划分段内层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材料二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材料三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态度。


展开余下试题C.只要具备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D.“科学的结论”指立足事实,占有材料,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得出的正确结论。
2.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表现的一项是(  )
A.不要割断历史,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
B.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
C.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
D.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3..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用三个“在这种态度下”,分别从三个方面加以揭示,气势连贯,揭露深刻。
B.本语段指出了主观主义态度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
C.从结构上看,语段最后引用的对联起呼应材料二对这副对联的引用的作用。
D.用生动的比喻和浅显的语言,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重要意义。
4..材料二中“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三、《改造我们的学习》分为四部分,请给每一部分加一小标题。


四、《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从语言上看,生动性是其一大特点。作者是怎样使自己的
语言富有生动性的?




【拓展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湖南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1915年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冲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1917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了160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节选自金冲《毛泽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毛泽东认为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反映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
B.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因为毛泽东不喜欢数学、图画课程。
C.湖南一师的老师们在修身方面的谆谆教诲、做学问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指导和改造社会方面的释疑解惑对毛泽东产生了影响。
D.本文选取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修学储能,表现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毛泽东也看重立志,但他反对对前人中有成就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他认为,应当首先寻找真理,并将其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才是真正的立志。
B.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子、集著作,并开列了推荐书目77种。
C.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学士风的全部特征,这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D.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游学”,这两次“游学”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
3.从三、四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展开余下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漫谈说理文
朱光潜
“摆事实,讲道理”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广泛、愈重要的社会活动。开会讨论要说理,作报告要说理,写社论要说理,写教科书要说理,发动群众要说理……总之,凡是需要开动脑筋的地方,凡是要辩护自己,说服旁人的地方,没有不需要说理的。近几年来我们对于诗歌、小说、剧本的写作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至于说理文怎样写,就很少有人过问,尽管这个问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论著里三番五次地郑重地提出过。文学界对这问题谈得少,是否说明说理文容易写,有理自然说得出,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呢?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写过四十多年的说理文,也费过一些摸索,尝过一些甘苦,至今还不能写出一篇称心如意的文字,所以我可以说,写说理文对于我并不是一件易事。
写说理文究竟难在哪里?在推理还是在行文?问题的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它假定了理在文先,第一道手续是把理想清楚,第二道手续才用语言把理表达出来。这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对的,但也不完全对。
据我个人的经验,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在多数场合,我并不打什么腹稿,只是对要说的道理先有些零星片段的想法,也许经过了一番组织,有一个大致不差的粗轮廓,一切都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新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不免发生矛盾,这个意思和那个意思也许接不上头,原来自以为明确的东西也还是紊乱的模糊的乃至于错误的。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主从的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像出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还乱”,思路好像走入一条死胡同,这是难产的痛苦,也是一个考验的时刻。
所以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不想就不能写,不写也就很难想得明确周全。我发现不但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有的准备,而写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我认为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提法还是片面的。
就我从阅读中所体会到的来说,说理文的写作和文艺创作在道理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有时我甚至想到理论文也还是可以提高到文艺创作的地位。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如对准确、鲜明和生动的要求也适用于说理文。修辞学家们说,在各种文章风格之中,有所谓“零度风格”,就是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不表现说话人,仿佛也不理睬听众的那么一种风格。据说这种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我认为这种论调对于说理文不但是一种歪曲,而且简直是一种侮辱。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服,如果能做到感动,那就会更有效地达到说服的效果。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又怎能叫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选自《朱光潜全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理文有说理文的特殊规律,对它谈得少,研究得不够,并不意味着它就容易写。
B.传统的写作观念认为“理在文先、意在笔先”,作者认为这与实际的写作不够吻合。
C.说理文的裁剪主要是裁剪语言,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这样就能使说理透彻。
D.关于“零度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的论调,作者认为是对说理文写作的一种歪曲。
2.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写作思路。


3.关于怎样写好说理文,作者主要阐述了哪些看法?请概述。


【语言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朋友就是我可以与其    的人;在他面前,我可以    。终于,我来到了这样一个人面前,他是如此真诚、无私,以至于我竟然可以抛开遮掩、客套和    ;我们之间的相处那样简单、纯粹,仿佛一个化学原子遇到了另一个化学原子。真诚就像王冠和权杖一样,是最高尚的情感才可以享用的奢侈品;只要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才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和遵从的了。 
  对待友谊的态度应该是虔诚的。我们经常谈论如何选择朋友,但友谊其实都是顺其自然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尊敬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把朋友当作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道风景。他的许多优点当然是你所不具备的,如果你偏要    地依附于他,你就无法尊重那些优点;(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坦诚相对 推心置腹 冥思苦想 寸步不离
B.坦诚相对 畅所欲言 深思熟虑 如影随形
C.肝胆相照 畅所欲言 冥思苦想 如影随形
D.肝胆相照 推心置腹 深思熟虑 寸步不离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只有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才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和遵从的了。
B.只要拥有这种情感的人就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或遵从的了。
C.只有拥有这种情感的人才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或遵从的了。
D.只要拥有这种情感的人就可以讲真话,因为在此之上再没有什么可追求和遵从的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要站开一些,给这些优点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们能够得到升华与扩展
B.给这些优点足够的生存空间,要站开一些,让它们能够得到升华与扩展
C.要站开一些,给这些优点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们能够得到扩展与升华
D.给这些优点足够的生存空间,要站开一些,让它们能够得到扩展与升华
【微写作】
请仿照课文《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部分的结构,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方法”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300字左右。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改造我们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