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9  2024-04-14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
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海淀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高三语文
2024.04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八定律又名“80/20法则”,是一种基于“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则的量化标准。该原理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他发现20%的产品或活动通常带来了80%的收益。在管理学中,二八定律通常用于识别和优化关键的20%因素,以获得80%的成果,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应用效益。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总体呈现出这样的统计规律,但占比不一定恰好是20%和80%。
长尾效应最早由美国的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常用于解释在线商业和经济模型,指销量较小或不被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由于种类繁多,总销量庞大,累计总收入超过了主流热门产品的收入。从曲线的形状来看,除了较短的头部,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1所示)随着互联网和产品信息化的发展,数字产品存储成本的压力逐渐降低甚至抵消,消费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长尾理论的应用蓬勃发展。

图1
在经济学领域,二八定律早已成为重要的商业法则。企业通过重点关注核心客户、大客户和热门产品、畅销产品等,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二八定律阐释的是稀缺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资源稀缺”,即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较为缺乏,企业没有足够的货架空间为每一个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每一类产品,也无力承担滞销产品所占有的生产成本。在此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盈利,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采用标准化服务战略,通过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生产,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促使产品快速流通,避免长期占用货架和生产成本。
长尾理论阐释的是丰饶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丰饶世界”。这里所说的“稀缺”和“丰饶”,主要是指消费者的选择权。长尾理论关注的是如何从单纯依靠规模经济逐步转向范围经济,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推动需求分布曲线逐渐从头部向尾部移动长尾理论具有小众化、去中心化等特点,消费者的选择权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保障,传统的规模经济无法实现的按需定制、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取材于杨晓宏、周效章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在推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可借鉴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来提升服务效益。
据对山东某公共图书馆一年内图书借阅记录的统计,发现16.1%大类的图书的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81.1%,借阅册数分布、图书大类分布等大部分数据基本吻合二八定律的特征。目前情况下,纸质图书仍是图书馆主要馆藏,二八定律是图书馆纸质传统资源采购的主要指导方针。对于图书馆无法采购的需求量少的文献,可以采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帮助读者寻找资源。面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多层次、复杂的信息需求,以降低成本、共享资源为宗旨的图书馆联盟的出现,突破了成员图书馆之间存在的数据异构异源和平台建设差异,实现了优势互补。
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设置在县级以上行政区,根据人口密度,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特征,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在此背景下,各种社会力量纷纷在边远地区、贫困乡村、人口密集的城市社区建立各种形式的图书馆、社区书屋等,在此统称为民间图书馆。从“长尾理论”来看,公共图书馆是头部,民间图书馆是那根长长的尾巴,依靠众多细小的力量满足广泛的阅读需求。


浏览完整试题民间图书馆延长了公共文化服务半径,打通了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城市,形式各异的民间图书馆活跃在社区文化中,为社区群众服务。如徐大伟在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官书院胡同30号发起创建“民间流动图书馆”,读者只需登记姓名、联系方式即可带走选中的图书,但需在读完之后将书转赠他人。湖南杨光勋举全家之力在其老家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创办乡村图书馆“自强图书宬”,藏书近5万册。开办15年来,天天开馆。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北永安村房红霞创办的“农家女书社”与上级资助的农家书屋合并后,举办春节联欢会、母亲节婆媳春游等活动,鼓励读书学习,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并向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申请到了“乡村家庭阅读点”项目,逐步建立了18个家庭阅读点。这些阅读点成为乡村图书馆的“末梢神经”,在当地点燃了荧荧文化火种。
民间图书馆因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适应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填补了服务内容的不足,为我国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了空间,长尾效应正在扩大延伸。
(取材于傅宝珍、张磊、李镜媛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八定律中的20%和80%未必是确数,前者指向产品比重,后者指向收益比重。
B. 长尾理论的广泛应用,与互联网发展、数字产品存储成本降低等因素密切相关。
C. 二八定律的基本假设是,受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的限制,企业追求范围经济。
D. 长尾理论带来了新认识,在二八定律看来不值得投入关注的变得值得投入关注。
2.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体现“二八定律”的一项是( )
A. 许多企业在诸多产品中着力打造能代表品牌形象的“拳头产品”。
B. 人们在工作中用大部分精力解决关键问题,而不是处理琐碎事务。
C. 掌握了3500个常用汉字,基本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汉语读写交流。
D. 小说作者常以“二分写实,八分加工”创造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
3.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人口密度,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分布呈现出由西部到东部越来越多的特点。
B. 民间图书馆打通了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C. “自强图书宬”“农家女书社”促进了社会文明,体现了公共服务的长尾效应。
D. 如同“末梢神经”一样的家庭阅读点,在社会的细微之处发挥着文化影响力。
4. 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入“图2”空缺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头部 民间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 家庭阅读点
B. 短头 家庭阅读点 民间流动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
C. 头部 乡村图书馆 民间图书馆 家庭阅读点
D. 短头 民间流动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 家庭阅读点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回答“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对我国图书馆体系建设有哪些启示。
【答案】1. C 2. D
3. B 4. A
5. ①借鉴二八定律,通过优化关键少数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的原则,公共图书馆要做好借阅量大的大类纸质图书的采购和借阅服务工作。
②借鉴长尾理论,公共图书馆之间可寻求合作,如通过建立联盟等形式实现优势互补,以保证部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服务效益。
③借鉴长尾理论的积小成大,应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种形式的民间图书馆,有针对性地满足广大城乡百姓的需求,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受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的限制,企业追求范围经济”错,依据“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较为缺乏……通过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生产,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促使产品快速流通,避免长期占用货架和生产成本”,可知企业的目的是“避免长期占用货架和生产成本”,而不是“追求范围经济”。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二分写实,八分加工”属于文学创作的理念,即通过“二分写实,八分加工”达到“十分”的效果,依据“二八定律通常用于识别和优化关键的20%因素,以获得80%的成果”,可知“二分写实,八分加工”不属于“优化关键的20%因素,获得80%的成果”的“二八定律”。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错,依据“民间图书馆因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适应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可知民间图书馆是“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而不是“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
A.依据“从‘长尾理论’来看,公共图书馆是头部,民间图书馆是那根长长的尾巴,依靠众多细小的力量满足广泛的阅读需求”,可知①是头部的“公共图书馆”,此处填“头部”;②是“民间图书馆是那根长长的尾巴”,此处填“民间图书馆”;③④则是“众多细小的力量”,根据“从大到小”的逻辑次序依次填“乡村图书馆 ,家庭阅读点”。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依据“二八定律通常用于识别和优化关键的20%因素,以获得80%的成果,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应用效益”等内容,可以得出启示:借鉴二八定律,通过优化关键少数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的原则,公共图书馆要做好借阅量大的大类纸质图书的采购和借阅服务工作。
依据“随着互联网和产品信息化的发展,数字产品存储成本的压力逐渐降低甚至抵消,消费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长尾理论的应用蓬勃发展”“长尾理论关注的是如何从单纯依靠规模经济逐步转向范围经济……消费者的选择权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保障”等内容,可以得出启示:借鉴长尾理论,公共图书馆之间可寻求合作,如通过建立联盟等形式实现优势互补,以保证部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服务效益。
依据“对于图书馆无法采购的需求量少的文献,可以采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帮助读者寻找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公共图书馆是头部,民间图书馆是那根长长的尾巴,依靠众多细小的力量满足广泛的阅读需求”等内容,可以得出启示:借鉴长尾理论的积小成大,应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种形式的民间图书馆,有针对性地满足广大城乡百姓的需求,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展开余下试题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仲尼之称管仲曰:“夺伯氏骈邑三百,饭蔬食,没齿无怨言。”又读《蜀志》,其言诸葛孔明迁李平、殛廖立,及孔明既死,而此二人皆哭泣有至死者。臣每读其书至此,未尝不嗟叹古人之不可及,而窃悯今世之不能也。
夫为天下国家,惟刚者能守其法,而公者能以刚服天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者,天子之天下也。赏罚之柄、予夺之事,其出于天子,本无敢言者。惟其不公,故有一人焉,受戮而去,虽其当罪,而亦勃然有不服之心。而上之人虽其甚公于此,而亦畏其不服,而不敢显然明斥其罪。故夫天下之不公,足以败天下之至刚,而天下之不刚,亦足以破天下之至公。二者相与并行,然后可以深服天下之众。
方今海内治安,外无诸侯之虞,而内无执政之患。然臣窃观之于政令刑赏之际,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此其故何也?夫朝廷之臣,无罪而留,有罪而黜,此为臣之常也。故其有罪,以为当黜,则官必削;以为不当黜,则无故而置之外地,犹为不可也。今有罪而推之于外,反从而增其爵秩,是将以为赏耶?为刑耶?是不可得而知也。盖曰:“姑以镇抚其耿耿之意。”彼其失为近臣而去也,虽赐之千金,而犹有所嫌然于其心。且天下之罪人,而皆欲满其所怀,则为天子安可以有所刑戮哉?然而事之所不平者,又非特如此也。黜之者一人,则必有排而辨之者一人,以为黜者之有所不悦乎其辨之者也,而使与之皆黜。夫此二人,其罪果谁在乎?以其言而黜人,亦以其言而黜之,是为黜者报仇耳。是以天下虽无强臣之灾,而臣下窃揣天子之心,皆有所持而邀之,此其弊始于执之不刚,而成于守之不公。
《诗》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唯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御。”夫人惟能不侮鳏寡也,而后能不畏强御。臣故曰:惟公者能以刚服天下,此其势然且夫古之A为君者有所大乐B而今世不知也C曰人君之乐非乐D夫有天下E而乐得与天下去恶而奖善以快吾志。今使天下有不义之臣,诛之不获,又从而尊之。尊之不足以为悦,而又从而黜其所怨,以慰其盛怒。此二事者,夫岂为君之乐哉?
(取材于苏辙《进策•臣事二》)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无诸侯之虞 虞:忧虑
B. 姑以镇抚其耿耿之意 耿耿:忠诚
C. 而犹有所嫌然于其心 嫌然:不满
D. 柔则茹之 茹:吞下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闻仲尼之称管仲曰/然臣窃观之于政令刑赏之际
B. 而上之人虽其甚公于此/虽赐之千金
C. 此其故何也/故其有罪
D. 以其言而黜人/以慰其盛然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言诸葛孔明迁李平、殛廖立/书上记载诸葛孔明贬黜李平、惩罚廖立
B. 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时常好像有所畏惧而不敢坚决执行
C. 而皆欲满其所怀/都想要满足自己的心意
D. 以为黜者之有所不悦乎其辨之者也/认为被贬黜的人心有不悦而为自己分辩
9.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10. 文章最后一段说“惟公者能以刚服天下”。阅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一观点向君主进言的。
【答案】6. B 7. C
8. D 9. BCE
10. 先举管仲、诸葛亮执法公正使人信服的事例,慨叹当今存在不公的问题,提出只有刚与公并行才能使天下人信服的观点;接着分析朝廷存在赏罚不明、执法不公的现象和弊端,指出其原因正是“执之不刚,守之不公”;最后引用《诗经》,强调只有公者能以刚服天下,劝勉君主追求真正的为君之乐。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耿耿”,嫌恨;句意:在他心里还是会有嫌恨。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句意:我听说孔子称赞管仲说。/然而我暗自观察人主在发布政令、实施刑罚赏赐的时候。
B.结构助词,“的”/代词;句意:而上面的人即使在这方面十分公道。/即使赏给他千金。
C.均为“代词”;句意:这是什么缘故呢?/所以认为他有罪应当贬黜。
D.介词,因为/连词,来;句意:因为这辩难之人的言论而贬黜别人。/来使他的愤怒得以宽慰。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而为自己分辩”错误。“乎其辨之者”意思是对与他辩难的人,“乎其辨之者”是“有所不悦”的状语。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况且古代做君主的人,有他极大的快乐,而当今之世,人们不知道。人君的快乐,不是因为占有天下,而是能为天下去除丑恶、奖励善良以顺遂自己的情志。
“古”是“为君”的定语,“古之为君者”的谓语为“有”,宾语为“所大乐”,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乐”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
“今世”的谓语为“不知”,“也”为句末语气词,所以应在“也”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
“人君之乐”的谓语为“非乐”,宾语为“夫有天下”,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下”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开。
所以,应在BCE处断开。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
文章第一段说到“臣闻仲尼之称管仲曰:‘夺伯氏骈邑三百,饭蔬食,没齿无怨言。’又读《蜀志》,其言诸葛孔明迁李平、殛廖立,及孔明既死,而此二人皆哭泣有至死者”,列举了管仲、诸葛亮执法公正使人信服的事例。
第二段说到“故夫天下之不公,足以败天下之至刚,而天下之不刚,亦足以破天下之至公。二者相与并行,然后可以深服天下之众”,提出只有刚与公并行才能使天下人信服的观点。
第三段说到“然臣窃观之于政令刑赏之际,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此其故何也?”,提出了朝廷存在赏罚不明、执法不公的现象和弊端。第三段说到“此其弊始于执之不刚,而成于守之不公”,指出其原因正是“执之不刚,守之不公”。
第四段说到“《诗》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唯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御。’”,引用《诗经》,强调只有公者能以刚服天下,劝勉君主追求真正的为君之乐。
参考译文:
我听说孔子称赞管仲说:“夺了齐大夫伯氏骈地食邑三百户,使他只能吃些粗糙的饭食,他却终身没有怨言。”又读《三国志•蜀志》,那上面记载诸葛孔明贬黜李平、流放廖立,到孔明死后,这二人都悲泣不已,李平还悲痛而死。我常常读书看到这种情况,都要感叹古人不可企及,就暗自哀怜当今之世不能做到这样。
治理天下国家,只有刚强的人能恪守法度,而公道的人能用刚毅使天下服膺。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们肩负重任而且路途遥远。”天下,是天子的天下。奖赏惩罚的权柄,给予或剥夺的事情,出自天子,本没有敢议论的人。就因为不公道,所以有一个人在这时受责罚而离开朝廷,虽然他应当受责罚,却也愤愤然有不服的心气。而上面的人即使十分公道,在这时也害怕他不服气,而不敢理直气壮地斥责他的罪过。所以天下的不公道,足以败坏天下的最刚强,而天下的不刚强,也足以败坏天下的最公道。至刚与至公同时实行,然后才能让天下的人深深地服膺。


展开余下试题如今海内太平安定,外部没有诸侯专权的忧虑,内部也没有执政的祸患。然而我暗自观察人主在发布政令、实施刑罚赏赐的时候,时常好像有所畏惧而不敢一以贯之、坚定执行。这是什么缘故呢?朝廷的臣子,没罪就留在原职,有罪就罢黜,这是对待臣子的常规。所以认为他有罪应当贬黜,那他的官位一定要削减;认为他不应当贬黜,那没有原因而把他放任外地就更加不可以了。如今有罪而把他放逐外地,却增加他的爵禄,这样是要作为赏赐呢,还是作为刑罚呢?这些都无从知晓。大概是在说:“姑且用来安抚他烦躁不安的心吧。”他失去作为近臣的资格而离去,即使赏给他千金,在他心里还是会有嫌恨。况且天下的罪人,都想满足自己的意愿,那作为天子还怎么施行刑戮呢?然而天下不平的事情,又不只像这样。有一个被贬黜的人,就一定有一个排斥并与他辩难的人,国君认为被贬黜的人对与他辩难的人有所不满,而最终使得两人都被贬黜。这两人中,罪责到底在谁身上呢?因为这辩难之人的言论而贬黜别人,又因为他自己的这番言论而被贬,这是给被贬的人报仇罢了。因此天下虽没有擅权之臣的灾祸,而臣下暗自揣测天子的心思,都秉持私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弊病开始于执行时不刚强,而形成于坚守时不公平。
《诗经》说:“人有议论,柔软中听的就吸纳它,刚硬不中听的就吐弃它。只有仲山甫,柔软的不一定就吸纳,刚硬的不一定吐弃,不欺侮鳏寡孤独之人,不害怕强横逞势的人。”人只有不欺侮鳏夫寡妇,才能不害怕强横逞势的人。我所以说:只有无私的人,能用刚毅使天下服膺,这是形势的必然啊。况且古代做君主的人,有他极大的快乐,而当今之世,人们不知道。人君的快乐,不是因为占有天下,而是能为天下去除丑恶、奖励善良以顺遂自己的情志。现在假使天下有不道义的臣子,惩罚他不成,却又接着尊崇他。尊崇他不足以使他喜悦,却又接着贬黜他所怨恨的来使他的愤怒得以宽慰。这二件事,难道是做君主的快乐吗?
11.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及链接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②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
链接材料:
[1]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孔安国语)
[2]为人者,凭誉以显扬;为己者,因心以会道。(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后汉书》)
[3]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颜之推《颜氏家训》)
[4]孔门不薄为人之学,惟必以为己之学树其本,未有不能为己而能为人者。(钱穆《论语新解》)
(1)根据链接材料中的[1][2],用自己的话解释①中“为己”和“为人”的意思。
(2)有些学者对“为人”作出了新的诠释,认为“为人”与“为己”未必截然对立。请根据②和链接材料中的[3][4],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答案】(1)为己:用心领会道义(道理),并付诸实践。
为人:只空谈道理不能践行,学习是为了追求名声。
(2)“为己”是自我修身,提高修养,“为人”是践行道义,造福社会(让百姓安乐)。提升修养让自己恭敬谨慎,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让百姓安乐。“为己”是根本,先做到“为己”而后才能“为人”。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由原文“为己者,因心以会道”可知,学习为了自己就是用心领会道义。由原文“为己,履而行之”可知,要将自己领会的道义付诸实践。所以,“为己”,用心领会道义(道理),并付诸实践。
由原文“为人,徒能言之”可知,学习为了别人就是只空谈道理。由原文“为人者,凭誉以显扬”可知,学习是为了追求名声。所以,“为人”,只空谈道理不能践行,学习是为了追求名声。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可知,“为己”是自我修身,提高修养。由原文“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可知,“为人”是践行道义,造福社会(让百姓安乐)。
由原文“惟必以为己之学树其本,未有不能为己而能为人者”可知,“为己”是根本,先做到“为己”而后才能“为人”。
所以,我们要提升修养让自己恭敬谨慎,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让百姓安乐。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
②子路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使百姓都安乐,尧、舜大概都担心很难完全做到吧!”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多景楼落成[1]
李演
笛叫东风起。弄尊前、杨花小扇,燕毛初紫。万点淮峰[2]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又婉娩[3]、一番春意。歌舞相缪愁自猛,卷长波、一洗空人世。闲热我,醉时耳。
绿芜[4]冷叶瓜州[5]市。最怜予、洞箫声尽,阑干独倚。落落东南墙一角,谁护山河万里!问人在、玉关归未?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6]。歌哽咽,事如水。
注释:[1]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北临长江,为天下名楼。南宋淳祐年间,镇江知府重建此楼,落成后设宴庆贺。[2]淮峰:淮水边的山峰,位于宋金边界。[3]婉娩:天气和暖。[4]绿芜:杂草丛生。[5]瓜州:镇江对面的军事重镇。[6]新亭泪:晋室南渡,士大夫每于景物佳美日游宴新亭(位于今南京),名士周颤感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泪。
12.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弄尊前”二句,写美酒盈樽,状如小扇的杨花轻落,毛色刚刚变紫的乳燕飞过。
B. “阑干独倚”与陆游的“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抒发了相似的情感。
C. “问人”句中的“玉关”代指边关,此句与“谁护”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D. 全词最后两句,写南渡的士大夫们聚在新亭长歌当哭,感叹世事如水、山河相异。
13. 本词注重炼字,用词讲究。下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叫”字用得很响亮,巧妙引出春风到来的画面。
B. “惊”字使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夕阳的绮丽动人。
C. “缪”即“缠绵”意,形象地表现出宴会上歌舞相伴的情景。
D. “洗”与“卷”相承,强烈表达了词人对现状的不满、愤懑。
14. 有评论说,本词的多重反差蕴含着词人的不平之气。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2. D 13. B
14. 从景物特点如微小柔美与高远雄阔,景情关系如乐景衬托哀情,语言风格如缠绵悱恻与慷慨悲壮等角度,答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个人壮志难酬的无奈、对世风不振朝廷偏安一隅的批评等。可答不同角度下的三重反差,也可答同一角度下的三重反差。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南渡的士大夫们聚在新亭”错。由注释可知“漫洒新亭泪”是用的晋室南渡的典故,“歌哽咽,事如水”写往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4届北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