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3  2024-04-17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4.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关注“启望教育”公众号查询个人成绩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历史是对过去的认知,这是一条再简单不过的常识。对于克罗齐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和“现在”再无法脱开干系;而对于柯林或德来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和哲学要实现同一、历史学家不是要知道人们都做了些什么,而是要了解他们都想了些什么。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了对思想的思想,成了一种反思,这就与哲学达成了同一。所有反思都需要目的,目的引导着行动。目的决定方法,而非相反。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可以只作为历史学的方法论存在。不仅如此,哲学经常陷入空谈,而历史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样,历史学就完成了对哲学的理所当然的吞并。历史学才是真实的人类认知。
我们现在将问题归拢到了“目的”上,而历史学和科学的目的何在?目的就在于认知本身,作为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历史学不缺少科学的一切优点。它们的工作方式也是相似的,“科学家责问大自然,用实验来折磨地,向她索取他自己的问题的答案”;“历史学把他的权威放在证人席上”,“通过反复盘问而从他们那里榨取出来在他们的原始陈述中所隐瞒了的情报”(《历史的观念》,234页)。它们都不迷信权威,都要求知识的内在一致,它们的推论都有强制性。
而历史学可以宣称它比科学更优越。因为科学中“事实”的认定依赖于历史学,因为“自然科学本身,也建立在感觉、观察和试验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历史地确立了的事实上”(《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17页)。什么是“事实”?不经过历史的肯定,我们无法拥有对“事实”的认知。而没有“事实”,我们无从拥有科学。
历史学对科学的优越远不止此。科学还有一个更加隐秘的缺陷:它很难反省到自己之伪。历史学对此却天生免疫,它对自己的人类认知本质始终十分清醒。人类认知终究是人类认知,不是上帝认知。历史学从不扮演上帝,科学却常常由于太过自信而越界了。越界必受惩罚,但科学窥探上帝之心不死,它愈挫愈勇,屡败屡战。历史学绝不这么折腾。它非常自律,它述而不作,它知道最好的认知竟是承受。
科学追求在某一类事件中探究永恒的、反复出现的特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科学家甚至“总能在他自己的眼前重行制造那些事实”,比如重复试验对豚鼠注射一种培养基,使它产生强直性的痉挛(《历史的观念》,133页)。站在历史学的立场上未看,历史学是在认知“既存”的历史事实:而科学在此已大大越界了,因为它不是在认知“既存”的历史事实,相反,它是在“创作”历史事实。换句话说,这已不是在查案,而简直是在犯罪。罪犯的认知怎能是终极真理呢?
历史学对科学还拥有最后的致命一击:历史学的目光从未离开过“人”的整体,而科学既不关心人也从未完整过,它反其道而行之。科学先是流连于人类外部的世界,又将之千刀万剐。在科学的严刑拷打之下,人心陪同世界一起碎入渣尘。历史学从不否认作为人类精神的“自由”,它知道“知识本身就是自由的一种功能”,“知识是可能的,只是国为精神的活动是绝对自发的”(《历史的观念》,184页)。科学当然亦诞生于人类的自由,但它却经常忘记自己的出身。科学像一个沉迷游戏的顽童,他筋疲力尽之后回到家,发现历史始终在等着他。


浏览完整试题(选自王小超《“知以藏往”与历史哲学》)
材料二:
作为我国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从来都不缺乏“新闻”。最新的进展是,考古人在洹河北岸发现一条东西走向、西低东高的道路,发掘长度达80米、两端均延伸至发掘区以外、最宽处达14米。更重要的是,它和此前发现的另一条东西向大道均与一条南北向大道交又,构成了类似“街区”的布局形态。
1899年,因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沉睡三千载的商文明走入公众视野。从1928年10月董作宾第一次到安阳小屯开始进行殷墟考古算起,90多年过去了,经过几代考古人持续不断的发掘研究,我们对这座商代的都城终于有了丰富的了解。对此,考古真的居功至伟。
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这些3000年前的文字讲述着商王朝晚期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又通过考古得到了全方位的揭示。新中国成立伊始,1950年春,曾多次参与殷墟发掘的郭宝钧先生就赶赴殷墟重启发掘。以中国科学院(1977年后改隶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安阳队为主的考古机构,承担了殷墟主要的发掘工作,年复一年,直到今天。安志敏、马得志、周永珍、高广仁、郑振香、陈志达、杨锡璋、杨宝成、刘一曼等考古学家的名字,并不为大众熟悉,一代代技师、修复师也都是幕后的默默奉献者。一代代考古学家在殷墟这个摇篮成长起来。我们不能忘记,是他们将殷墟考古的时空范围空前扩大,踏遍每一个角落,拾捡每一片陶片,建立起殷墟考古的时空框架。
可以说,殷墟是一个支点。由于殷墟发掘,比商王朝更早的夏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序列得以确立,中国古史获得了“由此前推”的已知基础。同样从殷墟出发,看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也有了更为扎实的参照。新世纪以来,以探讨殷墟范围和布局为中心的社会考古学研究也逐渐展开,最有代表的是道路网和水利系统的发现。殷墟宫殿宗庙区南部发现的南北两纵向、东西一横向,修筑规整、车辙印痕清晰的大型道路系统,再现了当年东亚最大都市的繁华盛景。殷墟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作坊的发现与发掘,让我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铜文化……
殷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61年3月,国务院将殷墟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还有很多文明密码深埋地下,等着考古人继续去探寻。
(选自闻白《殷墟为何如此重要》,《人民日报》2022.11.28)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学和科学两者的“目的”相同,都在于认知本身,历史学拥有科学的一切优点。科学家用实验来求取问题的答案,科学和历史学的工作方式相似。
B. 自然科学建立在感觉、观察和试验基础上,它的“事实”,要经过历史的肯定,否则,我们无法拥有对“事实”的认知。
C. 历史学从不扮演上帝,它不像科学那样会太过自信而越界。它是在“创作”历史事实,它非常自律,它述而不作,它知道最好的认知是承受。
D. 股墟考古最新的进展是,在洹河北岸发现一条东西走向、西低东高的道路,它与此前发现的另一条东西向大道和一条南北向大道,构成了类似“街区”的布局形态。
2.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是对过去的认知,历史是一种反思,它与哲学达成了同一。哲学可以只作为历史学的方法论存在;因此,哲学经常陷入空谈,而历史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学才是真实的人类认知。
B. “科学家责问大自然,用实验来折磨它,向她索取他自己 问题的答案”,此句中,“责问”体现的是“不迷信权威”,“用实验来折磨”是要求知识的内在一致,“索取他自己的问题的答案”表明推论具有强制性。
C. 科学不能够反省到自己之伪,这是它的一个更加隐秘的缺陷,在这一点上,历史学却能够做到天生免疫。科学既不关心人也从未完整过,它始终否认作为人类精神的“自由”。
D. 股墟是我国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先后入选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等,它还有很多文明密码等着考古人继续去探寻。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历史学是在认知‘既存’的历史事实”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古建筑在时间流转中或已残缺不全,或已是断壁残垣,古建筑修复师用技艺使它“回春”“驻颜”,为我们留住了文化传衍中的立体记忆。
B.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使我们从中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领悟“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
C. 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说:“把历史提高到对永恒的现在的认识时,历史就凸现出同哲学一体,而哲学不过是永恒的现在的思想。”
D. 一代代考古学家在殷墟这个摇篮成长起来,股墟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作坊的发现与发掘,让我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铜文化。
4. “而历史学可以宣称它比科学更优越”,请结合材料一概述“历史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5. 殷墟为何如此重要?请结合材料二作简要回答。
【答案】1. C2. B3. D
4. ①科学中“事实”的认定依赖于历史学;②自然科学本身,建立在历史地确立了的事实上;③历史学对自己的人类认知本质始终十分清醒;④历史学关心人,从未离开过“人”的整体。
5. ①使沉睡三千载的商文明走入公众视野;②中国古史获得了“由此前推”的已知基础;③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有了更为扎实的参照;④社会考古学研究的新发现,再现了当年东亚最大都市的繁华盛景,让我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铜文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C.“‘创作’历史事实”的不是“历史学”,而是“科学”。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从原文可知,第二句“因此”前后并没有因果关系,历史“与哲学达成了同一”,是柯林武德的看法。


展开余下试题C.“不能够”说法绝对化,原文是“很难”;“它始终否认”错误,从“科学当然亦诞生于人类的自由,但它却经常忘记自己的出身”可推知。
D.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不是殷墟,是“甲骨文”。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此例侧重于古建筑修复师用技艺去修复古建筑,为我们留下了对它的记忆,不属于认知“既存”的历史事实。
B.着重阐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
C.克罗齐的话说的是历史对“现在”的认知,这一句话和他在材料一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一致。
D.殷墟的这些考古发现和发掘,是“既存”的事实;“让我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铜文化”是对“既存”的历史事实的认知。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科学中‘事实’的认定依赖于历史学”可知,科学中“事实”的认定依赖于历史学;
②结合“自然科学本身,也建立在感觉、观察和试验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历史地确立了的事实上”可知,自然科学本身,建立在历史地确立了的事实上;
③结合“科学还有一个更加隐秘的缺陷:它很难反省到自己之伪。历史学对此却天生免疫,它对自己的人类认知本质始终十分清醒”可知,历史学对自己的人类认知本质始终十分清醒;
④结合“历史学的目光从未离开过‘人’的整体,而科学既不关心人也从未完整过,它反其道而行之”可知,历史学关心人,从未离开过“人”的整体。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结合“1899年,因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沉睡三千载的商文明走入公众视野”“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可知,使沉睡三千载的商文明走入公众视野;
②结合“由于殷墟发掘,比商王朝更早的夏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序列得以确立,中国古史获得了‘由此前推’的已知基础”可知,中国古史获得了“由此前推”的已知基础;
③结合“从殷墟出发,看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也有了更为扎实的参照”可知,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有了更为扎实的参照;
④结合“殷墟宫殿宗庙区南部发现的南北两纵向、东西一横向,修筑规整、车辙印痕清晰的大型道路系统,再现了当年东亚最大都市的繁华盛景。殷墟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作坊的发现与发掘,让我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铜文化”可知,社会考古学研究的新发现,再现了当年东亚最大都市的繁华盛景,让我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铜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捕蛇者说
朱雅娟
(1)代病怏怏的皇子出家,是我中了状元,做了翰林之后的事。我是唐宣宗时的宰相裴休的第二个儿子,叫裴文德。
(2)在沩山的密印寺,面向长安,我流下了两行热泪。寺是父亲建的,今天用来囚禁他自己的儿子。
(3)落发仪式是主持灵佑禅师亲自进行的,一旁的沙弥用盘子接住我的长发,我侧身望了一眼,宛若一条死去的黑蛇。
(4)死蛇,也是会咬人的。儿时,在宰相府偌大的后花园,我就被一条五步蛇袭击过。那本是已经被护院拦腰砍断的死蛇,两截身子都已经像枯枝。但当我的手抚到它的三角脑袋时,它居然张开嘴咬了我。
(5)差点就死了,还是父亲请来御医,才保住了我的小命。我的胳膊像烂掉的柿子,更像那条黑质白花的毒蛇。自此,我喜欢上了捕蛇,拜了许多捉蛇为生的农民为师。
(6)灵佑禅师替我摩完顶后,沉吟半晌,然后说,从此,你就叫法海吧。
(7)我鲜衣怒马的生活就此戛然而止。云游是我后半生的爱好,我去过许多名山大川,但没有一个地方能留住我。到了镇江,我去了金山。金山有一破寺,但屋漏顶塌,我便到半山崖的石洞内面壁打坐。未几,一股腥风在脑后袭来,我没有回头,兀自诵经。我听到有樵夫扔了柴担大叫着跑开了,蟒,白色巨蟒!
(8)我微微笑了——倘我仍在朝廷为官,我的官衣也应该是白蟒缠身了吧。
(9)那条白蟒静默着,良久,我似乎听到妇人轻微的叹息声。回头看时,白蟒乌亮的眼睛正盯着我,与我的眼神相接,它竟然垂下头。我说,相识即缘,做一个道友如何?它微微一怔,拧身倏然离去。据说它游入长江。
(10)我在金山寺住下了,并开始驱魔捉妖。我捉的最多的就是各种毒蛇,将他们关进笼子里。转眼几百年过去了,再遇到那条白蟒蛇,它已化为人形,和杭州一个药店学徒许仙结为夫妻,他们在河坊街开了一家药店“保和堂”。许仙我并不陌生,他时常会到镇江来求我的毒蛇,特别是五步蛇,因为它是名贵的中药材,是皇家医药贡品。用柳宗元的话来讲:“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11)明明知道蟒无毒,但我还是替许仙捏了一把汗。思忖许久,我先找到了白蛇——那个化名为白素贞的蛇娘子。白素贞的眼睛依旧乌亮,只是,此刻她不是蛇,却是一个已经有孕在身的女人。她长袂飘飘,长发飘飘,肌肤如雪,气若幽兰。一条蛇,她居然可以美丽如斯!
(12)突然想起,几百年前我高中状元时,打马夸官,意气风发,身旁缺少的就是这么一位美丽大方、贤良淑德的女子。
(13)我劝诫她,还是去修行吧,或者,我还可以帮你。
(14)但她坚定地摇摇头。
(15)只有让许仙知道她是一个蛇精,他才会离开她,而她才可能会做我的道友。我不奢望她每天陪着我,我只求可以某天在西天佛祖讲经的圣坛上邂逅。
(16)一壶雄黄酒,终于让许仙看到了他的蛇娘子。许仙死了,却又活了,是白素贞冒着生命危险盗来了灵芝仙草,医活了他。
(17)他们的爱情甜美,我却站在他们的爱情之外。
(18)不得不行我调虎离山之计,我强行带许仙上了金山寺,让他做了和尚。或者,这种方式,可以成全我们三个,有一天都可以位列仙班。失去丈夫的白素贞发了蛇性,她和她情同姐妹的小青蛇一起施法水漫金山,淹没了良田,淹死了百姓,我的袈裟孤独地盖在金山寺,将洪水抵挡在寺门外边。
(19)小沙弥放跑了许仙,我没有去追,我听任许仙和白蛇的幸福肆虐,因为在白蛇生下儿子许仕文后,我将奉天命把这个涂炭生灵的妖孽拿下。产子之后的白蛇被我用金钵捉住了,并压在了西湖雷峰塔下。塔,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我镇她于塔下,就是想让她能够潜心修佛,和我一样逃离人世间的纷纷扰扰。
(20)那天,西湖上雷电交加,大雨滂沱。陡然忆起,许多年前,我被父亲强行送入佛门的一幕。十八年后,小青蛇学成法术,推倒了雷峰塔。而高中状元的儿子许仕文和父亲许仙一起接回了白蛇。看着他们一家团圆,我突然无地自容,在我眼中世俗的爱情竟然如此不可抵挡。
(21)我躲进了螃蟹的壳里,在壳里,千年沉寂。
(选自《有故事的石榴》)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有父亲建寺囚子,后有法海镇白蛇于塔下,其本质都是强权对正常人性的摧残,对世俗情感的压迫。
B. 法海是白蛇许仙悲剧的制造者,他反对二人在一起,但是却也羡慕他们爱情的甜美,这其中充满了矛盾。
C. 白蛇水漫金山时,法海 袈裟“孤独地盖在金山寺”,这里孤独的不仅是袈裟,更是被隔绝在尘世之外的法海。
D. 面对白蛇一家团圆的场面,法海无地自容,最终选择躲进螃蟹的壳里沉寂千年,这是其逃避现实的懦弱表现。
7. 文中多次写到“我”高中状元、在朝为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中状元、在朝为官”代表 是世俗的生活,与“我”遁入空门的世外生活形成对照。


展开余下试题B. 法海多次回忆当年意气风发的生活,看似云淡风轻,实则难掩心中的不平和不甘。
C. 法海明明自己贪恋红尘,却还要强迫白蛇潜心修佛,表现了他的虚伪和自私。
D. 法海由美丽的白蛇想到当年身边缺少这样的女子,暗含了法海对世俗情感的渴望。
8. 请简要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9. 民间传说《白蛇传》的主角是白蛇和许仙,本文却将主角设置成法海,这一改变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D7. C
8. ①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真实自然,让人更有代入感;
②运用插叙手法(回忆),使故事更加丰富完整;
③注重心理描写,用细致的笔触展现法海的心理活动,细腻动人。
④叙述语言冷静克制又暗含波涛,符合法海作为一名难忘世俗的出家人的复杂矛盾身份。
9. ①从人物上看,以法海为主角,使法海一改原传说冷酷无情的扁平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立体;
②从情节上看,以法海为主角的故事,是基于传统的创新,充满新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③从主旨上看,借法海被迫入空门以及劝诫白蛇修行的历程,表达了对何为真正修行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真挚情感的赞美。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这是其逃避现实的懦弱表现”错误,结尾写法海无地自容,最终选择躲进螃蟹的壳里沉寂千年,是想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谓修行不是拒绝红尘,而是身在红尘的济世慈悲心。并不是法海“逃避现实的懦弱表现”。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C.“贪恋”“虚伪和自私”错误。文中多次写到法海高中状元、在朝为官,这种回忆表现的是法海对世俗情感的渴望,而非“贪恋”;法海强迫白蛇潜心修佛,表现了法海作为一名难忘世俗的出家人的复杂矛盾心情,表述成“虚伪自私”程度太重。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
本文的主角是法海,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使故事娓娓道来,可谓道尽了法海的前世今生、因果佛缘,这样叙述使文章真实自然,让人更有代入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突然想起,几百年前我高中状元时,打马夸官,意气风发,身旁缺少的就是这么一位美丽大方、贤良淑德的女子”“陡然忆起,许多年前,我被父亲强行送入佛门的一幕”,文章运用插叙手法回忆往事,使前后情节更加连贯,使故事更加丰富完整,主题更加鲜明。
作品以白蛇传的故事为范本基础,侧重表现了法海的情感和心理世界,抑或说讲述的是法海遁入空门后的修行心路。文章注重心理描写,如“倘我仍在朝廷为官,我的官衣也应该是白蟒缠身了吧”“突然想起,几百年前我高中状元时,打马夸官……”,文章用细致的笔触展现法海的心理活动,细腻动人,使法海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
本文叙述语言冷静克制而又暗含波涛,叙述了法海的前世今生以及对待白蛇和许仙爱情故事的态度,法海其实是白蛇与许仙悲欢离合爱情的见证者,说反对他们的爱情,还不如说羡慕他们的甜蜜,法海对于白蛇和许仙的一再施压和阻拦,颇有借佛门戒律疗伤之嫌,文章语言符合法海作为一名难忘世俗的出家人的复杂矛盾身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
人物上,以法海为主角,法海是白蛇和许仙爱情故事的见证者,他既反对二人的爱情,又羡慕二人感情的深厚,这种描述方式使法海一改原传说冷酷无情的扁平形象,使其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丰满。
情节上,民间传说《白蛇传》的主角是白蛇和许仙,而本文以法海为主角叙述故事,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充满新意,这样叙述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主旨上,文章将主角设置成法海,法海记忆深处被父亲强行送入佛门的一幕,已然成为了法海修行过程中难易逾越的一个坎,纵是身在佛门无非也是人间寺院,一道山门岂能轻易阻断红尘的纷扰。法海既反对白蛇和许仙的爱情,又羡慕他们爱情的甜蜜,文章叙述了法海作为一名出家人的对世俗的难忘的情感,借法海被迫入空门以及劝诫白蛇修行的历程,表达了对何为真正修行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真挚情感的赞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乙)
帝在朝城,召诸将会议。李绍宏等皆以为郓州城门之外皆为寇境,东远难守,有之不如无之,请以易卫州及黎阳于栗,与之约和,以河为境。帝不悦,独召郭崇韬问之。对曰:“陛下不栉沐,不解甲,十五余年,其志欲以雪家国之仇耻也。今已正尊号,始得郓州尺寸之地,不能守而弃之,安能尽有中原乎!臣恐将士解体,将来食尽众散,虽画河为境,谁为陛下守之!臣度已料彼,成败之机决在今岁。若非陛下决志,大功何由可成!帝王应运,必有天命,在陛下勿疑耳。”帝曰:“此正合朕志。丈夫得则为王,失则为虏,吾行决矣!”冬,十月,辛未朔,遣魏国夫人刘氏、皇子继岌归兴唐,与之诀曰:“事之成败,在此一决。若其不济,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
壬申,帝以大军自杨刘济河,癸酉,至耶州,中夜,进军逾汶,以李嗣源为前锋,甲戌旦,遇梁兵,一战败之,追至中都,围其城。少顷,梁兵溃围出,追击,破之。于是诸将称贺,帝谓诸将曰:“段凝犹在河上,进退之计,宜何向而可?”康延孝固请亟取大梁。李嗣源曰:“兵责神速。延孝之言是也,请陛下以大军徐进,臣愿以千骑前驱。”帝从之。是夕,嗣源帅前军倍道趣大梁。乙亥,帝发中都。丁丑,至曹州,梁守将降。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麟逆弑梁主,因自杀。已卯旦,李嗣源军至大梁,攻封丘门,王瓒开门出降。是日,帝入自梁门,手引嗣源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命求梁主,顷之,或以其首献。庚辰,梁百官复待罪于朝堂。辛已,诏王瓒收未友贞尸,殡于佛寺,漆其首,函之,藏于太社。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B. 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C. 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D. 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在文中则是指一般属官。
B. “少牢”的“牢”,是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9+1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