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模拟卷

阅读:23  2024-05-04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总复习 学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
《乡土中国》学考专练(二)基础知识落实语文试题
《乡土中国》学考专练(二)
一、【综合判断题,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乡土社会的单位是村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是家。
2.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 和个人的关系上。
3.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种由“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称之为“差序格局”。
5.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就不同于现代,乡土社会是“礼治 ”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而法律与其不同的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政治权力的执行,而礼靠的是无形的传统。
6.法律是靠维持规范的力量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7. 长幼有序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长幼有序原则的重要也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
8. 长老权力是建立在教化作用之上的,教化就是有知教无知。
3.在以自己作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4.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二、【《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判断题】
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中国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原因是:文字不是人们生活的必要媒介;人与人是面对面接触,有语言等传情达意的方式;人的生活是定型的,不需要文字帮助记忆。(  )
2.乡人不识字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所以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  )
3.传统经典源于我们民族的共同经验,我们学习传统经典,可以在社会的世代之间构筑桥梁,实现文化的传承。(  )
4.人类的学习有别于动物,依靠“词”的帮助,通过时间的选择累积,可以从个别的、片刻的情境中获得普遍的、对于未来的认知。(  )
5.在乡土社会里,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经验了。大家口口相传,用不上文字。(  )
6.所谓时间上的阻隔包含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人靠记忆留住过去,打破时
间阻隔;而其他动物因为不存在时间阻隔问题,所以只存在简单记忆。(  )
7.《项脊轩志》中,归有光说他日常接触的都是那些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这说明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即“面对面的社群”。(  )
三、【《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判断题】
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这两章中,作者认为推行“文字下乡”并不十分迫切,因为文字和语言,是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但并非唯一的工具,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也可以通过“眉目”等其他方式来传递情感。(  )
2.在《乡土本色》一章中,作者指出,中国农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有这几个,一是每家农耕面积小,所以聚在一起住,二是合作的需要,三是为了安全,四是有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人口一代代积多故而形成大村落。(  )
3.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是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  )
4.在《差序格局》一章中,作者指出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是如同石头丢在水面一圈一圈向外推出去的涟漪格式,是以自己为中心向外扩展的,且圈子并不固定,这种以“己”为中心的表现可以说是自我主义,亦即所谓的个人主义。(  )


浏览完整试题5.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
6.费孝通认为,中国的乡土社会没有团体,西洋社会是有团体的。(  )
根据《乡土中国》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对应概念的序号。
①团体格局 ②差序格局 ③礼俗社会 ④面对面的社群
(1)书中有一段精彩的比喻:“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这是对乡土社会____的描述。
(2)在乡土社会,人们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熟人能天天见面,能以声气辨人,甚至能凭脚步声辨人,社会学上称这种环境为____。
(3)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这描述的是____。
(4)“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这种“有机的团结”,是对____的定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的经典著作。对于“社会学”这个名词,大家可能有些发怵,其实,①______,而是相对通俗易懂。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讲起,比如写他自己初次出国时,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灶上的泥土塞在他的箱底,嘱咐他水土不服,可以用它来煮一点汤吃。②______,比如用石头击水产生的“波纹”来比喻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读来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再有,作者还通过比较,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比如,在西洋社会,一位朋友说要“带了他的家庭”去做客,③______;而在中国社会,“阖第光临”虽很常见,但很难说清楚“第”究竟有哪些人。
四、【《乡土中国》6-10章】
下面各项中,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乡土社会中每个人以自己为圈子中心,与圈子波及的人发生厚薄不一的联系。(  )
2.“家”在西洋社会中是界限分明的团体,而在我们的传统社会中则是界限不明的概念。 (  )
3.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氏族和部落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  )
4..乡土社会家庭关系的主轴在纵向的父子、婆媳之间,而不是在横向的夫妇之间。(  )
5.不论是对朋友忠信还是忠君,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忠”都超出了私人间的关系。(  )
6.乡土社会中阻碍着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却是个人生理上的差别,永远划分着人的生理差别的是男女两性。(  )
7. 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8.乡土社会过于“礼治”,而忽视了“法治”,很容易使社会陷入“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
9.礼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违背了礼,比违背道德的后果更严重。
10.如果所应付的问题需要团体合作,就一定要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这个力量只能是法律。
11.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
12.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说明“礼治”可以很“野蛮”。
13.《镜花缘》里描绘的君子国,“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这正体现了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文质彬彬,文明慈善。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①______。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②______,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③______,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五、【《乡土中国》11-14章】
下面各项中,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差序格局存在于长幼之间,而在长幼之序不起决定作用的官场秩序中,差序格局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 )
2.社会不可能完全处于不变的状态,因而传统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故而人际矛盾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所以“无讼”的社会只是孔子想象的空中楼阁而已。(  )
3.中国乡土社会是血缘社会,血缘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
4.血缘社会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籍贯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
5.当社会原有的传统文化无法满足人们的欲望时,人们必然会怀疑传统的正确性而暗地里违背传统;长老权力又会为传统加以新的注释以适应社会变动,这种表面无违的结果必然是名实的分离。( × )
6.云南乡下的一种钱会,不找同族亲属入会,以防社会关系折断。这说明血缘关系使各人得以多方面和长期互相依赖的同时,也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 )
7.依儒家的政治构建,克己是奉公的前提,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去影响他人,从而实现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
8.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常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充分地满足我们本性里带来的欲望,社会就会形成一个最好、最融治的秩序。(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在我们客套中互问年龄并不是偶然的,这礼貌正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里①______。长幼之序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在我们亲属称谓中,②______,我们分出兄和弟、姊和妹、伯和叔。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可见,中国人见面客套时问年龄,是一种礼貌,③______,双方才能采取合乎礼俗的方式进行交流。
《乡土中国》学考专练(二)答案
一、【综合判断题,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8全对√
二、【《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判断题】
1.√ 2.√ 3.√ 4.√ 5.√ 6.× 7.√


展开余下试题三、【《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判断题】
1.√ 2.√ 3.√ 4.× 5.√ 6.×(“中国的乡土社会没有团体”错。根据《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章中的“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在他们,‘团体’是生活的前提。可是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可知,中国乡土社会并不是没有团体,而是“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
根据《乡土中国》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对应概念的序号。
答案 (1)②  (2)④  (3)①  (4)③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这本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 ②作者还善于用比喻来讲抽象的道理 ③主人很清楚要来的是哪几个人
解析:第①空,结合前文“大家可能有些发怵,其实”及后文“而是相对通俗易懂”分析可知,此处是承前说明这本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所以可填写“这本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之类的句子。第②空,结合后文“比如用……来比喻……”分析可知,这里说的是作者善于运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简单化。
四、【《乡土中国》6-10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解析:5.“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忠’都超出了私人间的关系”错误。根据《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章中的“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这种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私人间的关系”可知,不论是对朋友忠信还是忠君,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忠”都没有超出私人间的关系。8.是“无政府”,但不并不“混乱”。13.“这正体现了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文质彬彬,文明慈善”理解错误。《礼治秩序》一章说的是“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 ②夫妇两人的合作不能应付时 ③但不论大小差异到什么程度
五、【《乡土中国》11-14章】
1.× 2.√ 3.√ 4.√ 5.× 6.√ 7.√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① 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 ②长幼是称谓分法一个极重要的原则 ③只有了解了对方和自己的长幼关系后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总复习 学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乡土中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