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8  2024-09-06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暑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语文试题
东台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暑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过去三四十年,整个世界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一定是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格局带来冲击。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格局是由美国创造和维护的,作为一个体量巨大、政治制度不同的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形成挑战。美国现在处于焦虑、愤怒的阶段,会有一些非常不理性的反应。
在说到中国崛起的时候,有人把中国和印度、日本进行对比。而所谓印度的崛起还言之过早,印度人均GDP只有中国的1/5。也有人把中国比作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认为中国目前房地产下行和日本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很相似。哈佛大学前校长说,20世纪60年代有人预言苏联要超越美国,20世纪80年代有人预言日本要超越美国,结果都没有出现,看来所谓中国超越美国也是一个神话。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日本人口只有美国的1/3多一点,如果日本GDP总量超越美国的话,日本人均GDP就是美国的3倍,这几乎不可能;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只要人均GDP达到美国的1/4,中国就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相对比较容易实现。客观上来看,中国现在相当于日本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水平。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我们生活在中国,对于中国的变化,有时候没有外国人感受强烈。而且由于经历过高速增长,在减速之后我们很不适应。但是要看到,即使过去10年有所减速,中国经济仍然是增长比较快的,世界上其他国家能感受到这个冲击。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占全世界的2%,人均收入比印度低1/4,是菲律宾的1/5,现在我国名义GDP 占全世界的18%(如图所示),人均GDP是菲律宾的将近3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世界的30%,是排在后面三个国家(美国、德国、日本)的总和。2020年,我国的世界500强公司数量超过美国。同时,中国从受援国变成数一数二的外援大国。

图4-11960-2020年我国GDP占全世界的比重 资料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世界发展指标(WDI)。
中国的崛起对美国主导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巨大挑战。在亚太地区,从以前的“欢迎美国在亚太的存在”到今天的“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纳中美两个大国”,这是一个变化,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是一致的。美国所谓行情自由的霸权行为要受到约束,这对美国构成挑战,当然对中国也是一个挑战,要考虑如何管理与美国之间的地缘关系。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第一次由中国提出一个国际议题,美国不得不做出反应。中国还积极参与区域性组织/贸易协议,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战略性的举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把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纳入其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性银行;新开发银行(NDB)总部设在上海;马来西亚提议由中国牵头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目前还在酝酿中。
中国的崛起挑战了历史终结论。日裔美籍政治学者弗朗西•福山是“历史终结论”的缔造者。他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提出“历史将终结于自由主义民主”。但是中国的实践告诉他,世界并没有所谓的终结。他后来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中开始探讨政治秩序,不再讲自由主义民主。中国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体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自己的正当性哲学基础,在自由主义民主之外还存在其他正当的国家治理模式。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姚洋《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取得历史性进展。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加了一倍多。中国人民接受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妇女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中国的这一重大成就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描绘的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取得的成就为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提供了激励。当前,中国在解决相对贫困、减少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正逐步落实各项举措。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信息通信技术、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处于全球前列。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同各方分享中国式现代化机遇,将継为全球发展增添动力。展望未来,中国14忆多人口整体近进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摘编自卡洛斯•马丁内斯《分享中国式现代化机遇》,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均GDP只要达到美国的1/4,就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该观点在材料一中得到了支持。 B.福山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提出的“历史终结论”已被中国的发展实践所证明是错误的。 C.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发展增添了动力,并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D.中国在解决相对贫困、减少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为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和激励。 2.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作为,如参与国际组织和推动区域合作等。 C.中国的崛起挑战了历史终结论,证明了除了自由主义民主之外,还存在其他正当的国家治理模式。 D.两则材料均认为中国发展为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和动力,中国将继续在全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3.下列论据中,哪一项最能支持“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论点?(3分)
A.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际合作。 B.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如5G网络建设和人工智能应用。 C.中国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 D.中国正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4.习近平总书记在旧金山面向美国人民深刻指出,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愿同各国一道,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
5.材料一第四段的论据是如何支持其论点的?请你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五味巷
贾平凹
这巷子,离大街是最远的了,车从未从这里路过,或许就最保守着古老,也因保守的成分最多,便一直未被人注意过,改造过。但居民却看重这地方,住户越来越多,门窗越安越稠。东边木楼,从北向南,一百二十户,西边木楼,从南向北,一百零三户。门上窗上,挂竹帘的、吊门帘的、搭凉棚的、遮雨布的,一入巷口,各人一眼就可以看见自己门窗的标志。楼下的房子,没有一间不阴暗,楼上的房子,没有一间不裂缝;白天人人在巷里忙活,夜里就到每一个门窗去,门窗杂乱无章,却谁也不曾走错过。房间里,布幔拉开三道,三代界线划开;一张木床,妻子,儿子,香甜了一个家庭,屋外再吵再闹,也彻夜酣眠不醒了。
城内大街是少栽柳的,这巷里柳就觉得稀奇。冬天过去,春天几时到来,城里没有山河草林,唯有这巷子最知道。忽有一日,从远远的地方向巷中一望,一巷迷迷的黄绿,忍不住叫一声“春来了!”巷里的人倒觉得来的突然,近看那柳枝,却不见一片绿叶,以为是迷了眼儿。再从远处看,那黄黄的,绿绿的,又弥漫在巷中。这奇观儿曾惹得好多人来,看了就叹,叹了就折,巷中人就有了制度:君子动眼不动手。只有远道的客人难得来了,才折一枝二枝去瓶插。瓶要瓷瓶,水要净水,在茶桌几案上置了,一夜便皮儿全绿,一天便嫩芽暴绽,三天吐出几片绿叶,一直可以长出五指长短,不肯脱落,秀娟如美人的长眉。
逢着一个好日头,家家就忙着打水洗衣,木盆都放在门口,女的揉,男的投,花花彩彩的衣服全在楼窗前用竹杆挑起,层层迭迭,如办展销。凡翻动处,常露出姑娘俊俏俏白脸,立即又不见了,唱几句细声细气的电影插曲,逗起过路人好多遐想。偶而就又有顽童恶作剧,手握一小圆镜,对巷下人一照,看时,头儿早缩了,在木楼里嗤嗤痴笑。
这里每一个家里,都在体现着矛盾的统一:人都肥胖,而楼梯皆瘦,两个人不能并排,提水桶必须双手在前;房间都小,而立柜皆大,向高空发展,乱七八糟东西一股脑全塞进去;工资都少,而开销皆多,上养老,下育小,两个钱顶一个钱花,自由市场的鲜菜吃不起,只好跑远道去国营菜场排队;地位都低,而心性皆高,家家看重孩子学习,巷内有一位老教师,人人器重。
当然没有高干、中干住在这里,小车也不会来的,也就从不见交通警察,也不见一次戒严。他们在外从不管教别人,在家也不受人管教:夫妻平等,男回来早男做饭,女回来早女做饭。他们也谈论别人住水泥楼上的单元,但末了就数说那单元房住了憋气:一进房,门“砰”地关了,一座楼分成几十个世界。也谈论那些后有后院,前有篱笆花园的人家,但末了就又数说那平房住不惯:邻人相见,而不能相遇。他们害怕那种隔离,就越发维护着亲近,有生人找一家,家家都说得清楚:走哪个门,上哪个梯,拐哪个角,穿哪个廊。谁家娶熄妇,鞭炮一响,两边楼上楼下伸头去看,乐事的剪一把彩纸屑,撒下新郎新娘一头喜,夜里去看闹新房,吃一颗喜糖,说十句吉祥。谁说不出谁家大人的小名,谁家小孩的脾性呢?


展开余下试题他们没有两家是乡党的,汉,回,满,各种风俗。也没有说一种方言的,北京,上海,河南,陕西,南腔北调。人最杂,语言丰富,孩子从小就会说几种话,各家都会炒几种风味菜,除了外国人,哪儿的来人都能交谈,哪儿来的剧团,都要去看。坐在巷中,眼不能看四方,耳却能听八面,城内哪个商场办展销,哪个工厂办技术夜校,哪个书店卖高考复习资料?只要一家知道,家家便知道。北京开了什么会,他们要议论,某个球队出国得了冠军,他们要欢呼,哪个高干搞走私,他们要咒骂。议完了,笑完了,骂完了,就各自回家去安排各家的事情,因为房小钱少,夫妻也有吵的,孩子也有哭的。但一阵雷鸣电闪,立即风平浪静,妻子依旧是乳,丈夫依旧是水,水乳交融,谁都是谁的俘虏;一个不笑,一个不走,两个笑了,孩子就乐,出来给人说:爸叫妈是冤家,妈叫爸是对头。
早上,是这个巷子最忙的时候。男的去买菜,排了豆腐队,又排萝卜队,女的给孩子穿衣喂奶,去炉子上烧水做饭。一家人匆匆吃了,但收拾打扮却费老长时间:女的头发要油光松软,裤子要线楞不倒,男子要领齐帽端,鞋光袜净,夫妻各自是对方的镜子,一切满意了,一溜一行自行车扛下楼,一声叮铃,千声呼应,头尾相接,出巷去了。中午巷中人少,孩子可以隔巷道打羽毛球。黄昏来了,巷中就一派悠闲:老头去喂鸟儿,小伙去养鱼,女人最喜育花。鸟笼就挂满楼窗和柳丫上,鱼缸是放在走廊、台阶上,花盆却苦于没处放,就用铁丝木板在窗外凌空吊一个凉台。
我由郊外移居城内,天天上下班,都要路过这巷子,总是带了油盐酱醋瓶,去那巷头四间门面捎带,吃醋椒是酸辣,尝盐碱是咸苦。进了巷口,一直往南走,短短小巷,却用去我好多时间。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步,千缕思绪,万般感想。出了南巷口,见孩子们又拥在甘蔗铺前啃甘蔗,吃得有滋有味,小孩吃,大人也吃。我便不禁两耳下陷坑,满口生津,走去也买一根,果然水分最多,糖分最浓,且甜味最长。
(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味巷远离大街,僻远简陋,“但居民却看重这地方”,因为这里保留着传统习俗和每家人的个性。
B.巷子里的人家“屋外再吵再闹,也彻夜酣眠不醒”,因为巷子里嘈杂却很安全,房间逼仄却充满温馨。
C.对柳树“君子动眼不动手”的制度,表明人们对陋巷环境的珍惜;折柳插瓶,表现出陋巷生活的诗意。
D.“地位都低,而心性皆高”,表达了对居民乐观坚韧精神的赞美,但也有为他们生存状态鸣不平之意。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巷中柳树“迷迷的黄绿”、楼窗前衣服的“花花彩彩”,以色彩为点缀,为陋巷增添了亮色。
B.“人都肥胖,而楼梯皆瘦”“房间都小,而立柜皆大”等,强烈的对比,滑稽的场景,落笔有辛酸。
C.描写人们收拾打扮“裤子要线楞不倒”“男子要领齐帽端”,生动的细节让日常的生活蕴满滋味。
D.文章语言质朴平实,如“上哪个梯,拐哪个角,穿哪个廊”等,与叙写的接地气的生活相协调。
8.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五味巷简陋杂乱,这里生存局促却不乏生活之美。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有哪些类型的生活之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中男[A]壮大者[B]乃奸民[C]诈妄[D]以避[E]征役[F]取之[G]何害[H]而卿[I]固执[J]至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深夜方寝”中的“或”指有时,与《师说》中“或师焉,或不焉”的“或”意思相同。
B.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C.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
D.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指地方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
B.魏征认为,要无敌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壮实的“中男”入伍。
C.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调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
D.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4分)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4分)

1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展开余下试题和曹东谷韵 谢枋得①
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 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 此日识公知有道,何时与我咏游仙。 不为苏武即龚胜②,万一因行拜杜鹃③。
[注]①谢枋得:南宋末年爱国诗人。②龚胜:汉哀帝时光禄大夫,王莽篡汉后,拒不应聘,绝食而死。③拜杜鹃:表示对国家、君主的忠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表明“纲常”在作者心中占有重要地位,此“纲常”可指爱国情怀、民族气节。
B.颔联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同唱一曲正气歌。
C.根据颈联的内容及酬和诗的特点,可推测出诗人朋友曹东谷可能是游仙论道的高人。
D.本诗意绪慷慨激昂,语言清新淡远,朴直而有韵致,言为心声,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16.《宋史》评价谢枋得“以忠义自任”,请分析这种忠义在此诗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旧唐书•魏徵传》中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 ▲ , ▲ ”这两句。
(2)《劝学》中,“ ▲ , ▲ ”两句以“马”为例,正面论述了坚持不懈会获得成功。
(3)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炉香、一盏茶、一瓶花,宋人崇尚的花事,不同于唐人万人空巷的集体游园花会,而是多了些孤芳自赏的个人特质,风格从庄重、讲排场的宫廷式插花转变成不拘一格、追求自然美的文人插花。 ① ,除了经济的繁荣,家具史上一项颠覆性的变革——桌椅的出现,使得整个室内格局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居室陈设也开始以桌椅为中心。鲜花插瓶顺应人们的审美需要,与香炉一起成为室内陈设的固定组合。瓶花器皿一般在书斋选小瓶,厅堂摆花瓶,搭配线条简洁的花架、案几,使精致的雅趣有了安放之处。
插花的方式, ② ,还有只插一枝或几枝的情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梅花。梅花品行高洁,自古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瓶插梅花追求线条美,与此相关的咏梅诗词不胜枚举。比如,曾几曾在《瓶中梅》中云“小窗水冰青琉璃,梅花横斜三四枝”,陆游的《小雪》中也有“檐飞数片雪、瓶插一枝梅”之句。
受“格物致知”理学观念的影响,宋代文人插花不只追求怡情娱乐, ③ ,因而宋代的插花也被称为“理念花”。宋代文人插花以“清”“疏”的风格著称,表现出作者的品性、修养及审美意趣。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① ▲ ② ▲
19.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宋代插花的特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理解或认识。宋祁《玉楼春》中有一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别抒已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
李渔同时人方中通《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试举‘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之句,谓‘烧’字粗俗,红叶非火,不能烧人,可也。然而句中有眼,非一‘烧’字,不能形容其红之多;犹之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诗词中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也没有把那个“理外之理”讲明白。
宋人常用“闹”字来形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多怪。晏几道《临江仙》:“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黄庭坚《次韵公秉、子由十六夜忆清虚》:“车驰马骤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陈与义《舟抵华容县夜赋》:“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陆游《初夏闲居即事》:“轻风忽起杨花闹,清露初晞药草香。”……①从这些例子证明,②方中通说“闹”字“形容其杏之红”,③还不够确切,④应当说:“形容其花之盛(繁)”。⑤“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⑥仿佛在听觉里获得了视觉的感受。
这类“闹”字的用法,不仅常见于古诗文,也见于后世的白话作品。例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写一个“小媳妇子”左手举着“闹轰轰一大把子通草花儿、花蝴蝶儿”。形容“大把子花”的那“闹”字被“轰轰”两字申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这也足以证明近代白话往往是理解古代文言最好的帮助。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
20.下列句子中的“再”与文中加点的“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色已晚,再不加快速度就赶不上末班车了。
B.在这么多字帖中,没有比这本再适合你的了。
C.他早已有了成见,你跟他再解释也没啥用了。
D.新疆真美,我已做好明年再去一次的打算了。
21.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含标点),请任意指出两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请对李渔、方中通有关“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的见解,分别作出点评。要求句子简洁流畅,每人不超过3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现实中,人们既要正确评价自己,也要理性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对于立身、处世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东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