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4  2024-09-06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5届高三年级摸底联考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们很早就发现,把金鸡纳树的树皮磨成粉末冲水喝,就可以治疗疟疾。金鸡纳树原产于南美高原,19世纪中期,英国学者把金鸡纳树引种到了印度尼西亚。但是金鸡纳树只适合生长在海拔800~3000米的山地,这导致天然原料非常稀缺。1820年,法国化学家佩尔蒂埃从金鸡纳树皮里提炼出了奎宁,这才真正找到金鸡纳树治疗疟疾的奥秘。在此后的一百年间,奎宁一直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这一成果也为后来人工合成奎宁打下了基础。
“二战”爆发后,世界陷入战乱,天然奎宁更加供不应求,而频繁的野外作战,加剧了疟疾的肆虐。1944年4月10日,有机化学家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人工合成奎宁的实验成功。这条消息大大鼓舞了士气,帮助在疟疾肆虐中作战的士兵摆脱了心理阴影。但是伍德沃德却在此后的60多年间一直饱受质疑,因为许多人重复他的实验步骤,却怎么也成功不了。合成奎宁失败的原因让人哭笑不得:实验室太干净。后来的人用的都是新鲜铝粉,而要想成功合成奎宁,则需要让新鲜铝粉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充分氧化。直到2008年,美国的罗伯特•威廉斯和亚伦•史密斯按照伍德沃德的方法,完全还原当时的实验条件,才在实验室中合成了奎宁。
由于合成技术过于复杂,人工奎宁并没有完全取代天然奎宁。但人们在探索合成奎宁中用到的方法和理论,促进了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伍德沃德后来合成了更多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誉为“现代合成化学之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然而,奎宁有很多毒副作用,当疟疾对奎宁产生耐药性后,奎宁副作用多的缺点就更加凸显,它逐渐被氯喹替代。氯喹的副作用相对少见,但由于它的作用机制和奎宁相似,疟疾对它也逐渐产生了耐药性。到了20世纪80年代,耐氯喹的疟疾开始横行全球,人类急需新的良药。
(摘编自张文宏《张文宏说传染》)
材料二:
1967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一个旨在援外备战的紧急军事项目启动了,项目以启动日期5月23日定为“523任务”。这是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1969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疾药研究任务,组建了以屠呦呦为组长的抗疟药科研组。
屠呦呦科研组在1969年5月至1970年8月期间以鼠疟动物为模型对200多种方药(包括胡椒、辣椒、锑制剂、黄花蒿)进行筛选,但是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实验一度陷入僵局。在第一轮药物筛选实验中黄花蒿提取物的抗疟效率只有68%。但是屠呦呦没有放弃,她遍查典籍、多方分析,直到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原来青蒿的青蒿汁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是绞汁而非煎服。屠呦呦意识到温度可能是提取的关键。1971年10月,研究团队首次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60℃进行提取,第191号样品获得了成功。实验结果验证了科研设想,制备出的黄花蒿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疟效果,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为100%。


浏览完整试题全国“523”办公室立即要求中医研究院验证青蒿粗提物的临床疗效,同时加紧分离有效成分。在临床观察疗效前,首先要对健康志愿者进行安全性实验。屠呦呦不惜以身试药,试服青蒿粗提物,没有发生明显的人体不良反应。1972年屠呦呦等赴海南岛进行初期临床试验,用青蒿粗提物治疗了20例疟疾患者,发现该提取物能使患者退烧,大幅度杀灭疟原虫至转阴,疗效优于氯喹。在北京302医院的9例患者中也观察到了青蒿提取物良好的疗效。1972年11月终于得到3种晶体,鼠疟实验证明其中的“结晶Ⅱ”即后来的青蒿素是唯一有效的抗疟单体物质。1973年3月,国家权威科研机构开展了青蒿素结构鉴定的工作,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将从黄花蒿中提取的化合物命名为青蒿素。
从1967年开始立项到1980年结束,“523”项目经历了13年的艰苦奋战。我国数百名科学家坚持不懈从生药、中药提取物、方剂、奎宁类衍生物、新合成化合物、针灸等六个大方向寻求突破口,最终青蒿素脱颖而出。青蒿素是全球抗疟药物发展史上继奎宁、氯喹等之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科学资源而取得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青蒿素类药物的面世是全国多部门、多学科尽心协作和相互配合的重大成果,而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她是第一个把黄花蒿带入“523项目”的人,是第一个提取出100%抑制率青蒿素的人,也是第一个做临床试验证明青蒿素在人体内具有抗疟活性的人。
青蒿素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抗疟特效药,与其他抗疟药物相比具有药效强、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的优点。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作为治疗致死型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向所有恶性疟疾流行的国家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据统计,6.63亿人口因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而避免了罹患疟疾,其中22%受益于青蒿素复方疗法的使用,青蒿素联合疗法挽救了80个国家100多万人的生命。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把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这是中国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又一实例。
(摘编自钱秀萍等《药物的发现:品读药物背后的人和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佩尔蒂埃从金鸡纳树中提炼出的奎宁对治疗疟疾功不可没,而伍德沃德因人工合成奎宁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B. 我国“523”项目开始时带有军事性质,是集中全国科技力量 大项目,它的主要科研内容是研发抗疟新药。
C. 至鼠疟实验证明“结晶Ⅱ”是唯一有效的抗疟单体物质,青蒿素便正式从临床实验阶段走向实际应用阶段。
D. 青蒿素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它投入使用后,挽救了世界100多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然金鸡纳树非常稀缺,这是促使科学家进行人工合成奎宁的一个重要原因。
B. 作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和氯喹的毒副作用很多,被新药取代是必然的。
C. “523”项目从立项到结束,最终制备出抗疟特效药,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D. 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她做出的科学贡献可圈可点。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关于“二战”爆发后疟疾在军队肆虐的介绍,为讲述伍德沃德成功人工合成奎宁提供了特定的时代背景。
B. 材料一中将美国两位科学家与伍德沃德进行对比,突出了前者在时隔60多年后再次成功人工合成奎宁的意义。
C. 材料二中直接引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彰显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创造性转化的价值。
D. 从材料一的奎宁、氯喹,到材料二与之具有同等里程碑意义的青蒿素,可以看出人类在战胜疟疾中的不懈努力。
4. 请根据材料内容,填写下面的图表。
名称
内容 人工奎宁 青蒿素
合成或制备的特点 ① ②
治疗疟疾的效果及副作用 ③ ④
5.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对我们将来从事科研活动有什么启示?
【答案】1. D 2. B
3. A 4. ①需要特殊合成环境,合成技术复杂。②使用绞汁法,控制合理温度。③曾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但副作用较多。④目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药效强,见效快,不良反应小。
5. ①调动团队力量,发挥团队作用。②不怕失败,永不放弃。③善于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④要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解析】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两段材料详细介绍了奎宁和青蒿素在抗疟疾药物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材料一讲述了奎宁从天然提取到人工合成的过程,突显了科学家在艰难条件下的创新精神。材料二则聚焦于中国“523”项目,特别是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发现中的关键作用,展示了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巨大潜力。文章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既有历史背景,又有科学探索,体现了人类在抗击疟疾中的不懈努力和智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伍德沃德因人工合成奎宁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错,材料一说的是“伍德沃德后来合成了更多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选项曲解文意 。
B.“它的主要科研内容是研发抗疟新药”错,从材料二“这是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这句看,该项目科研内容单一,没有主要次要之别。
C.整体表述有误,青蒿素经过国家权威科研机构的鉴定才被命名为“青蒿素”,然后才是应用环节。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推理的能力。
B.“奎宁和氯喹的毒副作用很多,被新药取代是必然的”错误,由材料一“氯喹的副作用相对少见,但由于它的作用机制和奎宁相似,疟疾对它也逐渐产生了耐药性。到了20世纪80年代,耐氯喹的疟疾开始横行全球,人类急需新的良药”可知,氯喹的副作用“相对少见”,另外,它们被新药取代是因为疟疾对它们产生了耐药性。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B.“将美国两位科学家与伍德沃德进行对比,突出了……”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美国的罗伯特•威廉斯和亚伦•史密斯按照伍德沃德的方法,完全还原当时的实验条件,才在实验室中合成了奎宁”,美国两位科学家与伍德沃德之间不存在对比,则突出的内容也为无中生有。


展开余下试题C.“彰显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创造性转化的价值”大而无当,直接引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是为了表明屠呦呦从古代典籍中找到了“绞汁法”。
D. “与之具有同等里程碑意义的青蒿素”不准确,原文表述为“青蒿素是全球抗疟药物发展史上继奎宁、氯喹等之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原文没有“同等”的限制。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合成或制备的特点:
①结合“完全还原当时的实验条件,才在实验室中合成了奎宁……合成技术过于复杂”可知,需要特殊合成环境,合成技术复杂。
②结合“绞汁……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60℃进行提取”可知,使用绞汁法,控制合理温度。
治疗疟疾的效果及副作用:
③结合“奎宁一直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有很多毒副作用”可知,曾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但副作用较多。
④结合“青蒿素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抗疟特效药,与其他抗疟药物相比具有药效强、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可知,目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药效强,见效快,不良反应小。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原文有“研究团队首次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60℃进行提取,第191号样品获得了成功”“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把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这是中国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又一实例”,青蒿素的研制成功离不开团队协作,可知从事科研活动要调动团队力量,发挥团队作用。
②原文有“1969年5月至1970年8月期间……实验一度陷入僵局”“但是屠呦呦没有放弃”“1971年10月,研究团队首次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60℃进行提取,第191号样品获得了成功”“从1967年开始立项到1980年结束,‘523’项目经历了13年的艰苦奋战”,历时十几年,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其间艰难可想而知,但屠呦呦团队坚持到底,最终取得了成功,可知从事科研活动要不怕失败,永不放弃。
③原文有“她遍查典籍、多方分析……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屠呦呦教授从医药经典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示,最终以此为切入点才成功提取青蒿素,可知从事科研活动要善于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④原文有“屠呦呦不惜以身试药,试服青蒿粗提物”在副作用不明的情况下,屠呦呦不惧危险,敢于拿自己当实验品,勇于为科学事业献身,精神实是可嘉,可知从事科研活动要要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的呐喊
陈彦
截至目前,我还没有发现哪一门艺术能如此酣畅淋漓地表达一个人的生命激情,如此热血奔涌地呼喊一个人的生命渴望,如此深入腠理地宣泄一个人的生命悲苦——它就是秦腔。
秦腔到底生成于什么年代,至今尚无大家都接受的论断,有人在《诗经》里找到了“秦腔”二字,当然那明显不是今天所说的这个“以歌舞演故事”的秦腔;有人说秦腔原创于秦代,可时至今日也无太多史料可供佐证;还有人说秦腔糅成于西汉百戏涌流长安时期,但研究资料缺乏相互支持,似乎也不足为取。倒是秦腔成于盛唐之说,不仅有正史野史考据,而且有唐人评李龟年唱《秦王破阵曲》“调入正宫,音协黄钟,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的说辞,这种演唱特点和方法,也正是秦腔至今都在传承效法的正宗腔调,因此可以说李龟年的“秦王腔”,当是有史可考的早期秦腔。
秦腔至明朝已是比较成熟的形态,不仅盛行于陕甘一带,而且随着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四处征战而流播八方。据载,起义领袖们个个都是秦腔爱好者,有的甚至是高级“票友”,而李自成出身乐户,唱秦腔更是够得上专业水平,因此连军乐都采用了秦腔曲调。到了清朝中叶,秦腔更是登上了中国戏曲的霸主地位,在有名的“花雅之争”中,甚至“打败”(引用典籍语)昆曲、京腔,成为一个时代的戏曲最强音。所谓“花雅之争”就是民间与正统之较量,以秦腔为代表的地方戏曲是花部,而以昆曲为代表的上流戏曲则是雅部。花即旁出、非主流、野路子、下里巴人之意,而雅则是正出、高档、中规中矩、温文尔雅之资质。“花雅之争”其实是民间力量对少数士大夫阶层所固守的“小众文化”的一种潮汐与遮蔽,胜败之说似乎有点过于意气用事。所谓秦腔“打败”昆曲之时,正是洪昇写出《长生殿》和孔尚任写出《桃花扇》的传奇创作巅峰时期,因其思想性与艺术性都达到了至高境地,随之形成了文人雅士更进一步的雕琢之风,终使昆曲成为“花瓶”,而被广大受众抛弃。以秦腔为代表的花部戏曲,则带着与生俱来的生命率性与忠孝节义的恒定思维,使观众重新找到了心理适应,它的“杂乐共作秦声尊”的一时显赫当是事物律动的必然。
时间进入公元20世纪80年代,秦地有一个叫贾平凹的人写了一篇名叫《秦腔》的散文,真实记录了秦腔在秦地的生命不息,繁衍不止,那种对秦腔生命力的通透阐释与肌理把握,要叫我说,代表着这个人散文的最高成就。后来这个人又意犹未尽地写了一部同名长篇小说,但我更喜欢散文《秦腔》的生命概括与直截了当。现在秦腔不仅“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高唱秦腔”,就连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地都弥漫着豪气冲天的大秦之音。
秦腔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具有生命的活性与率性,高亢激越处,从不注重外在的矫饰,只完整呈现着生命呐喊的状态。我曾对一位想了解秦腔的外国记者讲,秦腔酷似美国的西部摇滚,喊起来完全是忘我的情态。那位记者在看演出时,见“黑头”出来一唱他就乐了,直说太像摇滚,只是节奏有些缓慢而已。很快,“黑头”又唱起了“滚白”,节奏之快犹如铁锅崩豆,愤怒之态毫不亚于现代人的愤世嫉俗,他终于对我的“摇滚”说完全信服了。上个世纪末风靡都市的国人摇滚,从某种程度上讲,有点接近秦腔对生命阐释的感觉,但那种呐喊带着太多私人化和情绪化的东西,而缺乏生命的深度,喊一喊就过去了,可秦腔对命运、人性的深层呐喊仍在不惊不乍地继续。
我们有时会想当然地把“老戏”归结为宣扬封建传统那一套,那是实在不了解“戏”之“老”,“老戏”对弱者的同情抚慰、对黑暗官场的指斥批判、对善良的奔走呼号、对邪恶的鞭笞棒喝,从来就不曾下过软蛋,且民间与立场更是货真价实,而非伪饰矫情。
秦腔是不容置疑的民族最古老戏曲剧种,给个中国戏曲“名誉太祖爷”的名分大概不会引起什么纠纷,在沧桑的世事流变中,多少“嫩花香草”婆娑舞动一番便烟消云散,有史记载的三百六十余种剧种而今尚有几多安在哉?可“太祖爷”却始终没有因年事已高而变得声息渐远,相反倒是随着时间推移愈来愈精神矍铄、老当益壮。据不完全统计,仅西北五省(区)就有各类秦腔剧团数千家,甘肃甘谷县人口五十六万,业余秦腔剧团倒有六十五摊,而遍布在这些省区大中城市的秦腔茶园,更是擂台叠加,风起云涌,你方唱罢我方唱,无利熙来也攘往。至于在都市旮旯、校园一隅、乡村背街、田间地头抖动着的秦腔神经,那就更是如繁星眨动,数不胜数。
我以为秦腔让西北人百揉千搓而不弃的根本原因是它的阳刚气质对人的血性补充的绝对需要。若以乾坤而论,秦腔当属乾性,有阳刚之气,饱含冲决之力,而这种力量也正是民族所需之恒常精神,秦腔似大风出关,如长空裂帛,为了一种混沌气象,它甚至死死坚守着“粗糙”之姿,且千年不变,以便有别于过于阴柔的坤性细腻。“精致”的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粗糙”的反倒气血偾张、寿比南山,这便是生命的本质机密。无论怎么活着,我们都需要阳刚,需要大气,需要甚至是带着“毛边”的勃发与冲决,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吼几声秦腔。


展开余下试题(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列举了关于秦腔生成的不同年代的说法,尽管多种说法根据不足,但列举出来,仍能不同程度地说明秦腔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B. 文章写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都爱好秦腔,有的甚至有一定造诣,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非常典型地写出了秦腔在明代的成熟。
C. “而今尚有几多安在哉”套用苏轼《赤壁赋》“而今安在哉”的句式和语气,表达了作者对三百多个剧种艺术生命力之弱的无限感慨。
D. “我还没有发现”“我更喜欢”“我以为”等表述,不但表明了作者的立场,而且还明确了作者的态度倾向,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7. 关于文中“花雅之争”这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发生“花雅之争”的清中叶,秦腔登上中国戏曲的霸主地位,成为一个时代的戏曲最强音。
B. 作者使用“打败”一词时,特意用括号注明“引用典籍语”,以强调其历史客观性。
C. 《长生殿》和《桃花扇》因表现文人雅士的雕琢之风,而被富有活力的秦腔“打败”。
D. 作者认为昆曲并不是真的被“打败”,只不过是此消彼长,有为昆曲鸣不平的意思。
8. 文章写贾平凹创作《秦腔》和写摇滚分别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
9. 为什么说秦腔是“生命的呐喊”?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A
8. ①写贾平凹创作《秦腔》,借此呈现秦腔在现代社会的特质和生存状态。②写摇滚,借此衬托秦腔具有生命的活性与率性,完整呈现生命呐喊状态的特点。
9. ①秦腔具有生命的活性与率性品质,高亢激越。②秦腔有忠孝节义的恒定思维,有对善良的奔走呼号,有对邪恶的鞭笞棒喝。③秦腔富有阳刚之气,饱含冲决之力,这是民族所需的恒常精神。
【解析】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秦腔历史、艺术特点、文化意义和现代影响的详细分析,深刻揭示了秦腔作为“生命的呐喊”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情感充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以小见大”错,原文有“秦腔至明朝已是比较成熟的形态,不仅盛行于陕甘一带,而且随着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四处征战而流播”,李自成的将领热爱秦腔只是秦腔传播历史上的一个节点,引出后文秦腔的发展变化,应为“以点带面”。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能力。
B.“以强调其历史客观性”错,作者认为 “打败”只是对“小众文化”的一种潮汐与遮蔽,“打败”是不符合历史客观性的。
C.整体表述有误,文中说“随之形成了文人雅士更进一步的雕琢之风,终使昆曲成为‘花瓶’”,雕琢之风是随着《长生殿》和《桃花扇》形成的,被“打败”的应是成为“花瓶”的昆曲。
D.“有为昆曲鸣不平的意思”错,作者指出昆曲被秦腔“遮蔽”的现实,从而给予秦腔充分肯定,并无为昆曲鸣不平之意。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
①写贾平凹创作《秦腔》,原文相关内容为“时间进入公元20世纪80年代,秦地有一个叫贾平凹的人写了一篇名叫《秦腔》的散文,真实记录了秦腔在秦地的生命不息,繁衍不止”,具有“生命概括与直截了当”的特点,这是借其作品呈现秦腔在现代社会的特质和生存状态。
②写摇滚,是对文中观点“秦腔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具有生命的活性与率性,高亢激越处,从不注重外在的矫饰,只完整呈现着生命呐喊的状态”的具体阐释,衬托的是秦腔的特点:具有生命的活性与率性,完整呈现生命呐喊状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理解分析文章意蕴 能力。
“呐喊”就是大声喊叫,“生命的呐喊”则应是生命的表达与宣泄,是昂扬激越、淋漓尽致的,不平则鸣的。据此围绕文中“生命的呐喊”的相关内容筛选整合秦腔的特点即可。
①文中有“秦腔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具有生命的活性与率性,高亢激越”,秦腔具有生命的活性与率性品质,高亢激越。
②文中有“以秦腔为代表的花部戏曲,则带着与生俱来的生命率性与忠孝节义的恒定思维”,是“对弱者的同情抚慰、对黑暗官场的指斥批判、对善良的奔走呼号、对邪恶的鞭笞棒喝”,秦腔有忠孝节义的恒定思维,有对善良的奔走呼号,有对邪恶的鞭笞棒喝。
③文中有“以乾坤而论,秦腔当属乾性,有阳刚之气,饱含冲决之力,而这种力量也正是民族所需之恒常精神”,秦腔富有阳刚之气,饱含冲决之力,这是民族所需的恒常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一》)
材料二:
汉王之入秦宫而有艳心,见不及此。樊哙曰:“将欲为富家翁邪?”英达之君而见不及哙者多矣。范增曰:“此其志不在小。”岂徒一时取天下之雄略乎!以垂训后嗣,而文、景之治,至于尽免天下田租而国不忧贫,数百年君民交裕之略,定于此矣。
天子而斤斤然以积聚贻子孙,则贫必在国;士大夫斤斤然以积聚贻子孙,则败必在家;庶人斤斤然以积聚贻子孙,则后世必饥寒以死。周有大赉,散之唯恐不速,故延及三十世而亡之日上无覆宗之惨民亦无冻馁攘夺之伤。后之王者,闻樊哙富翁之诮,尚知惩乎!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A延及三十世B而亡C之日D上无E覆宗之惨F民亦无G冻馁攘夺之伤。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音shǔ,计算,与《与妻书》“不可数计”的“数”音、义均不相同。
B. 利,使动用法,使……有利,与《劝学》“非利足也”的“利”用法相同。
C. 约束,名词,规约,与现代汉语中表示限制、管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承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