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5  2024-09-06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01(逐题解析)语文试题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1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技术可以使历史文化遗产以全新的方式永久保存,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记忆。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重大基础性工程,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国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等正在建设中。在这些文化数据库中,关于文化遗产将按照一定标准结构化存储于服务器中,实现专业资源分类和系统资源整合,并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与千家万户的连接。届时,无论是单纯地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还是发文创产品,抑或是进行学术研究,都可以通过终端方便地从上述文化数据库中查阅提取素材。
在对文化遗产元素的应用上,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突破各种介质、载体及时空界限,实现文化创意跨载体呈现、跨时空交互,从而为文化产业创造出新业态和新场景,同时也会拓展传统文化传播的边界和想象力。
目前,已有不少机构借助 5G、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了大量数字文化精品。比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用激光与数字光影机械装置,为观众呈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让中国文化的内核得到完美表达。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系列节目,以““5G+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创新交融,让舞蹈国宝梦幻联动,提升了传统文化的穿透力。还有一些机构利用数字技术推出实景游戏体验、博物馆场景角色扮演等项目,给人们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和迭代,深刻地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创新以及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成为激发文化建设活力的关键所在。随着整个国家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人们不再执着于单纯的物质消费,而更加看重文化消费和精神体验,更在乎文化消费品是否具有超出想象的创意性和直抵人心的感染力。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能够为消费注入美学创意、设计创新,助力消费需求从“物质型”向“精神型”转变,而数字技术作为催化剂,能够将文化元素以多元方式导入消费领域,满足人们新的消费偏好、新的消费场景要求,进一步提升消费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积极的。例如,在大众流行文化的快速迭代中,数字经济的“快”与传统文化的“慢”之间形成较大反差,不是所有文化遗产都能幸运地搭上数字技术快车,那些登不上数字技术快车的文化遗产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危机。另外,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文化始终是内核和灵魂,而数字技术只是工具和载体。可是,不少所谓的文化科技产品,虽然外表绚丽,也运用了不少新技术,但没有多少文化内容。文化遗产成为其引流和营销的噱头。
(摘编自黄隽《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带来了什么》)


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二:
追根溯源,数字技术具有天然的优势,利用技术创新使得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速度大大加快。古联公司集合古籍爱好者建设运营古籍整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古籍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繁简转换等技术,不仅能够减轻古籍整理者字字校对的负担,更能将古籍文献的文本内容和图像迅速转换为数字数据,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简体古籍文献,大大缩短了古籍“重获断生”的整理时间。同时,利用数字技术能节约读者阅读繁体古籍文字的时间,拉近古籍与读者的距离。
更进一步而言,数字技术更断了古籍文献的呈现形式。现今,古籍文本的实物展示和整理出版日趋活跃,短视频解读古籍日益火热,古籍数字化教材编写逐步开展。古籍爱好者利用数字技术将古籍转化为数字数据,通过短视频、朗读、音乐、书法等多种吸引读者兴趣的形式动态星现,如此一来,读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灵活了解古籍的深厚思想内容,推动优秀的典籍蕴含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古籍“活”起来不能止步于此,如何更好利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呢?正如古联公司未来所要努力的,在现有古籍数字化的基础上,应当加强多民族古籍文献的数据库建设,更应当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古籍数字化教材编写等工作,建设起集古籍人才培养、资源整理出版、数字化创新于一体的平台,真正做到数字技术“籍合”优秀典籍;此外,还可以将古籍的图文信息通过数字技术制作成文创产品,通过多种样式提供消费者使用。
(摘编自王超《巧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十分重视,将其大数据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建立种文化数据库。
B.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可推动文化产业突破各种介质、载体和时空界限,为文化产业创造出新业态和新场景。
C.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和迭代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创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着整个国家消费升级的步伐。
D.人工智能对古籍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繁简转换等提供了支持,使得人们整理古籍文献的速度大大加快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第三段运用例证法论证了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所产生的效果。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但二者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C.材料一指出了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影响的正反两面性,使论证更理性,有思辨色彩。
D.古联公司在多民族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做到了数字技术“籍合”优秀典籍。
3.(3分)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利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观点的一项是( )
A.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
B.南京图书馆通过复刻古籍袁枚的(随园食单》并拍成小视频,让古籍在网络上火了一把。
C.退休后的古籍修复师李英没有像其他退休的人那样去赏花踏青,而是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继续文献修复工作。
D.祁县图书馆从《昌黎先生集考异》一书中精选出十八枚印章作为棋子复活古代类游戏《十八子围老虎》。
4.(4分)为什么说“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积极的”?请简要说明。
5.(4分)某地有一批古籍需要进行数字化保护,请根据以上材料提两点建议。
【答案】1.C 2.D 3.B 4.①那些没有搭上数字技术快车道的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风险。 ②一些不注重文化内核的数字技术会让文化遗产处境更加尴尬。 5.示例:①建设运营古籍整理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对古籍进行整理,形成简体古籍文献,让读者的检索更为简便。②利用数字技术更新古籍文献的呈现形式,通过短视频、朗读、音乐、书法等多种形式吸引读者兴趣。③打造集古籍人才培养、资源整理出版、数字化创新于一体的平台,真正做到数字技术“籍合”优秀典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C.“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和迭代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创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深刻地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创新以及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可知只是“深刻影响”而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着整个国家消费升级的步伐”错,由“数字技术作为催化剂”的信息可知,这种说法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D.“古联公司在多民族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错误。根据材料二文中“正如古联公司未来所要努力的。在现有古籍数字化的基础上,应当加强多民族古籍文献的数据库建设……建设起集古籍人才培养、资源整理出版、数字化创新干一体的平台”的信息可知,对多民族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和其人才培养工作是古联公司未来的努力方向。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A.未涉及数字技术利用;
C.只是古籍修复;
D.未涉及数字技术利用。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在大众流行文化的快速迭代中,数字经济的“快”与传统文化的“慢”之间形成较大反差,不是所有文化遗产都能幸运地搭上数字技术快车,那些登不上数字技术快车的文化遗产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危机”,那些没有搭上数字技术快车道的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风险。
②“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文化始终是内核和灵魂,而数字技术只是工具和载体。可是,不少所谓的文化科技产品,虽然外表绚丽,也运用了不少新技术,但没有多少文化内容。文化遗产成为其引流和营销的噱头”,一些不注重文化内核的数字技术会让文化遗产处境更加尴尬。
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探究问题的能力。
①建设运营古籍整理平台“古联公司集合古籍爱好者建设运营古籍整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古籍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繁简转换等技术,不仅能够减轻古籍整理者字字校对的负担,更能将古籍文献的文本内容和图像迅速转换为数字数据,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简体古籍文献,大大缩短了古籍“重获断生”的整理时间。同时,利用数字技术能节约读者阅读繁体古籍文字的时间,拉近古籍与读者的距离”,利用数字技术对古籍进行整理,形成简体古籍文献,让读者的检索更为简便。


展开余下试题②“古籍爱好者利用数字技术将古籍转化为数字数据,通过短视频、朗读、音乐、书法等多种吸引读者兴趣的形式动态呈现”利用数字技术更新古籍文献的呈现形式,通过短视频、朗读、音乐、书法等多种形式吸引读者兴趣。
③“在现有古籍数字化的基础上,应当加强多民族古籍文献的数据库建设,更应当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古籍数字化教材编写等工作,建设起集古籍人才培养、资源整理出版、数字化创新于一体的平台,真正做到数字技术“籍合”优秀典籍”,打造集古籍人才培养、资源整理出版、数字化创新于一体的平台,真正做到数字技术“籍合”优秀典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父亲身高一米八,我该长到一米八五,甚至一米九,才对得起达尔文的进化论。遗憾啊遗憾,我最终只蹿到一米七三,其余二兄一弟,还不如我,两个姐姐,更甭提了。
我为什么不能青出于蓝?家人一致认为,首先是先天不足。母亲大人生得过于玲珑,也就一米五出头,正应了俗谚“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我的一米七三已属侥天之幸。其次是后天营养匮乏。正在高速成长的当口,碰上了三年困难时期,果腹都成了头等难题,还长什么长。
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冠高而圆,顶部呈三角形凹陷,底部系以黑色缎带,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听母亲讲是早先闯荡上海时置的,上海人讲究“行头”,出客必须穿戴入时。我懂事后,偶见父亲戴过一次,是去兴化出席二哥婚礼时。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搁在竹棚上。说不清从哪一天起,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宏愿:将来,这顶礼帽归我。
将来是什么时候?喏,就是等我长得和父亲一样高时。小学期间,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那礼帽拿在手里,温如玉,软如绒,阔绰而又帅气。唉唉,可惜帽冠太大,我的脑瓜又太小,往头上一套,帽檐一直滑溜到眼睛,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没关系,我还小,有的是长高长壮的机会。
到了高三,悲哉,我的身高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定格,再次试戴,仍然嫌大。散场敲锣——没戏了。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属于伟岸。
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近似于圆;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逮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
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故作视而不见状,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
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非也。“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事后见了那曾被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的“劣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是“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两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其一,“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官员发现马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后,欲抓农夫治罪。秦穆公不愿因几匹马而伤害百姓,且担心百姓食马肉伤身,让他们喝了酒,放他们回家。后来秦穆公在战场上重伤被围,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其二,“楚客报绝缨”。楚庄王大宴群臣时,有人趁乱酒后失礼,拽了楚庄王爱妃许姬的衣袖。许姬扯断对方的帽缨,以此为证,请求庄王查处。庄王认为情有可原,下令在座者都把帽缨摘下来,尽情欢饮,失礼之人得以逃过一劫。七年后,楚庄王陷入绝境之时,当年那个非礼许姬的楚军副将冲入重围,救出了庄王。
这两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
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说,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我惶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3分)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如玉”“如绒”体现礼帽的昂贵精致,戴上它会显得阔绰帅气,因此我迫切想得到这顶礼帽。
B.父亲寻到晚归的我后只扬起手作吓唬状,对犯错的四弟故意视而不见,这些都能看出父亲的教育智慧。
C.“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是父辈年轻时艰辛生活的真实再现,也激励我在困难惶惑时咬牙支撑。
D.小时候我的外貌与父亲并不相像,晚年却越长越像,是因为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
7.(3分)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部分使用了精确的数字描述自己和父母的身高,流露出“我”对自己不如父亲魁梧、伟岸的遗憾之情。
B.“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用一连串的动词,细致生动地写出四弟被小朋友家长告状后惶恐不安的心理。
C.文章语言既诙谐风趣又庄重典雅。回忆儿时往事时,多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口语;写成年后的经历,多用简洁凝炼的书面语。
D.文章结尾化用余光中《乡愁》的诗句,将情感寄寓在寻常事物中,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与父亲阴阳相隔的痛苦之情。
8.(6分)文章题目为“扁担那头的父亲”,却从父亲的“礼帽”写起,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9.(6分)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文中父亲是如何做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6.B 7.D 8.①礼帽代表了父亲的气派与风度,在儿时作者的心中意味着成年;礼帽吸引着我,包含着我对父亲的仰慕和对成长的向往。②扁担是父辈努力打拼的见证,是家风传承的象征;老一辈人用扁担挑起生活的重担,扁担也指引我,助我渡过困境。③从礼帽写到扁担,层层深入,由外到内呈现父亲在儿子心中的形象,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同时展现我追随父亲不断成长的过程。 9.①父亲慈爱宽容,不发脾气,不打骂孩子,家庭气氛温馨和睦;②父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讲故事教导我要宽容;对人笑颜相对,对曾经与四弟发生矛盾的小朋友好言抚慰;当我遇到苦难时,父亲写信鼓励我咬紧牙关,给我力量。③父亲重视家风传承。家中保留着曾祖父用过的扁担,它见证过父辈的成长与坚持,父亲又用“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鼓励我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因此我迫切想得到这顶礼帽”错误,原文是先想得到礼帽,后来戴上后发现“如玉”“如绒” ,前后颠倒,强加因果。
C.“父辈年轻时艰辛生活的真实再现”错误,“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是夸张的说法,并非真的一根扁担上睡了三个人,而且原文也无此类描述,望文生义,无中生有。
D.“是因为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错误,原文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选项却说成“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偷换概念,归因错误。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与父亲阴阳相隔的痛苦之情”错误。“阴阳相隔”,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交代父亲已经去世,也并无“痛苦之情”,而是表现了对父亲的思念、感恩与牵挂之情,曲解文意。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结合原文“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冠高而圆,顶部呈三角形凹陷,底部系以黑色缎带,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听母亲讲是早先闯荡上海时置的,上海人讲究‘行头’,出客必须穿戴入时”“说不清从哪一天起,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宏愿:将来,这顶礼帽归我”“小学期间,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那礼帽拿在手里,温如玉,软如绒,阔绰而又帅气”可知,礼帽代表了父亲的气派与风度,在儿时作者的心中意味着成年;礼帽吸引着我,包含着我对父亲的仰慕和对成长的向往。
结合原文“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说,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可知,扁担是父辈努力打拼的见证,是家风传承的象征;老一辈人用扁担挑起生活的重担,扁担也指引我,助我渡过困境。
结合原文“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可知,从礼帽写到扁担,层层深入,由外到内呈现父亲在儿子心中的形象,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同时展现我追随父亲不断成长的过程。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原文“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可知,父亲慈爱宽容,不发脾气,不打骂孩子,家庭气氛温馨和睦;
结合原文“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故作视而不见状,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我惶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可知,父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讲故事教导我要宽容;对人笑颜相对,对曾经与四弟发生矛盾的小朋友好言抚慰;当我遇到苦难时,父亲写信鼓励我咬紧牙关,给我力量。
结合原文“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说,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可知,父亲重视家风传承。家中保留着曾祖父用过的扁担,它见证过父辈的成长与坚持,父亲又用“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鼓励我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江秉之,字玄叔,济阳考城人也,祖逌,晋太常。父纂,给事中。秉之少孤,弟妹七人,并皆幼稚,抚育姻娶,罄其心力。初为刘穆之丹阳前军府参军。高祖督徐州,转主簿,仍为世子中军参军。宋受禅,随例为员外散骑侍郎,补太子詹事丞。少帝即位,入为尚书都官郎,出为永世、乌程令,以善政著名东土。征建康令,为治严察,京邑肃然。殷景仁为领军,请为司马。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宋世唯顾觊之亦以省务著绩,其余虽复刑政修理,而未能简事。以在县有能,迁补新安太守。
元嘉十二年,转在临海,并以简约见称。所得禄秩,悉散之亲故,妻子常饥寒。人有劝其营田,秉之正色曰:“食禄之家,岂可与农人竞利!”在郡作书案一枚,及去官,留以付库。
其后晋寿太守郭启玄亦有清节,卒官。元嘉二十八年,诏曰:“故绥远将军、晋寿太守郭启玄往衔命虏庭,秉意不屈,受任白水,尽勤靡懈,公奉私饩,纤毫弗纳,布衣蔬食,饬躬惟俭。故超授显邦,以甄廉绩。而介诚苦节,终始匪贰,身死之日,妻子冻馁,志操殊俗,良可哀悼。可赐其家谷五百斛。”
史臣曰:夫善政之于民,犹良工之于埴①也,用功寡而成器多。汉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郡县治民,无所横扰,劝赏威刑,事多专断。尺一诏书②,希经邦邑,龚、黄之化③,易以有成。降及晚代,情伪繁起,民减昔时,务多前世,立绩垂风,艰易百倍。若以上古之化,治此世之民,今吏之良,抚前代之俗,则武城弦歌④,将有未暇;淮阳卧治⑤,如或可勉。未必今才陋古,盖化有淳薄也。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二•良吏》
注释:①埴,黏土。②尺一诏书,亦称尺一牍、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所以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③龚、黄之化,西汉著名循吏龚遂、黄霸两人都认为治国以德政教化为先,以刑罚制裁为辅。④武城弦歌,孔子的学生子游出任武城宰,以弦歌礼乐教化百姓。⑤淮阳卧治,汲黯治理淮阳郡,善于抓大事而不究小节,因其老病,汉武帝特许他躺在郡阁中治理。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复出为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4届新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