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同时,鲁迅和沈从文分别代表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史上的两种不同倾向。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上承五四初期作家对农村疾苦的反映,下启三四十年代的作家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力图再现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面貌,写出“乡间的死生”和“泥土的气息”,力图表现中国农村的凋敝,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中国农村的景象。而沈从文则是相反,属于乡土小说中的浪漫派,表现的是中国农村的田园式的景象和理想化的生活。所以,沈从文的小说是把美和爱推向极至,浸透在每篇小说中,这是他审美观念的核心。 (节选自《民俗视角下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比较》,有删改) 1. 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因此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 B. 鲁迅选择乡土农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内容集中在以批判眼光审视乡土中国沉重的封建意识。 C. 鲁迅对于乡村世界有清醒认识,提出农民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命题。 D. 沈从文特异的“湘西世界”体现了“乡下人”的道德状态与人格气质,也寄托了作家的希望。 2. 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对《祝福》和《边城》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祝福》中描写鲁镇人们准备年终大典,迎接福神,是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再现中国农村的景象。 B. 祥林嫂因为嫁过两次,希望“捐门槛”为自己“赎罪”,体现出主体性缺乏、生命意识盲目的特征。 C. 《边城》中渡船老人勤劳、善良、敦厚,拥有几乎全部的传统美德,虽然也有人生困境,却不为物累。 D. “湘西世界”的自然景致、生活景观、传统习俗都是原始的、未开化的,人们举止自然、率性粗鄙。 3. 下列不是对“沉默的国民的魂灵”进行刻画的一项是( ) A.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B. “站着说!不要跪!”长衫人物都吆喝说。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 C. 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D.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4. 两篇材料都对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作了比较研究,请简要概括它们比较的内容和比较的目的。 5. 下面是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的节选片段,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 (甲)薄暮的空气极其温柔,微风摇荡大气中,有稻草香味,有烂熟了的山果香味,有甲虫类气味,有泥土气味。一切在成熟,在开始结束一个夏天阳光雨露所及长养生成的一切。一切光景具有一种节日的欢乐情调。 ——沈从文《月下小景》 (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鲁迅《药》 【答案】1. D 2. D 3. D 4. 内容:材料一比较鲁迅和沈从文的创作目的(鲁迅从事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立足点是对于大众启蒙的自觉承担;沈从文把民族出路的探索和变革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对完美人生形式的再造上);材料二比较两人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创作风格。 目的:材料一通过比较异中求同,论证鲁迅和沈从文的终极目标都是如何使我们的民族强盛起来;材料二通过比较同中求异,阐述他们乡土小说的创作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风貌。 5. 甲段文字偏重于浪漫主义,表现主观感受,充满抒情色彩。如“空气极其温柔”“有稻草香味,有烂熟了的山果香味,有甲虫类气味,有泥土气味”,通过气味描写表现出对于乡村生活极为温柔的眷恋,对于地方风俗充满温馨的欣赏与陶醉(或表现中国农村的田园式的景象和理想化的生活); 乙段文字具有现实主义特点,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阴暗、冷寂、肃杀的氛围,“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揭示当时乡村社会混沌死寂的现状。 【解析】 【整体分析】两则材料通过对比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揭示了两位作家在创作风格和主题上的差异。鲁迅的作品以批判现实、启蒙大众为主,描绘了农民的悲惨命运和封建意识的沉重,强调改造国民性。而沈从文则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湘西世界的自然美景和纯朴人性,寄托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两者虽表现方式不同,但都旨在探索民族的出路和希望,最终目标是使民族强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因此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将自己的全副心灵投向了广袤的乡村大地”可知,两人“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与“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无因果关系。 B.“内容集中在以批判眼光审视乡土中国沉重的封建意识”错误。原文是“一方面忠实记录了生活在贫困凋敝的乡村中的农民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乡土中国沉重的封建意识”,可见鲁迅作品包含两方面内容,选项表述有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