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乐嘉藻《中国建筑史》,有删改) 材料三: 在一座中国房屋中,花园以及人工景色是基于与所有建筑根本不相同的原则。我们曾经指出过中国的思想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双重影响。这种相反的二重性清楚地表现在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关系上。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明,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的形制。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种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即使规模不大,中国的园林都在追求唤起对原始自然的联想,以由此而引导出来的原则来模塑园林的风格:避免笔直的、一览无遗的园径和视线,尽量不致千篇一律。园林成为一种成功的事物,它就是游山玩水经验的反映和模拟的创作。当人置身其境时有如在最荒寒的山水画中,其间差不多常常都有一些人物、茅舍、山径和小桥。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 (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府第大门是家族权势的象征,《红楼梦》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丧事皆不由正门出灵,可见正门庄严性不容破坏。 B. 人类建筑一为生活必需,如平屋宫室;二为娱乐所设,如苑囿园林。在春秋战国之际,已有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 C. 传统宅第房子里外之门不闭,缺乏个人私密性,故常设门帘、屏风等引人“依礼举止”,确保个人实质的私密空间。 D. 中国的房屋和城市,规则、对称,讲究传统的人为形制;花园和风景,不规则、不对称,讲究起伏和曲折的形状。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严格的等级制度推动了“门”概念化意义的生成,在严格区隔生活界限的同时,“门”也彰显了制度的力量。 B. 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的人,积久生厌,都会返求自然,将居处由宫室变化至于园林,以求安慰。 C. 贾宝玉逃出儒家正统,尝试探索自我心性,这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需大观园来成就。 D. 位序分明的传统住宅遵循着儒家的礼仪规范,因地相宜的园林设计却处处透着道家“道法自然”的意味。 3. 根据材料三,下列写古代建筑的句子不能反映“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的一项是( ) A.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B.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C. 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D. 重廊曲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 4.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传统宅第和园林的特点。 5. 结合上面的材料并联系《红楼梦》的相关内容,对“潇湘馆”之于林黛玉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B 3. D 4. ①传统宅第:端庄明朗、秩序井然、理性无私密性。②园林:朴素自然、幽深自在、感性有私密性。 5. ①为林黛玉营造了一个不同于宁、荣二府的私密、自由的空间,为充分展现人物个性提供了可能;②让林黛玉在自然中得到安慰,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③潇湘馆有千竿翠竹(湘妃竹),象征林黛玉的高洁不屈、清雅脱俗的品质,暗示了林黛玉的命运。 【解析】 【导语】这三篇材料分别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红楼梦》中的体现。材料一通过《红楼梦》中的府第和园林,揭示了家族权势和个人心性探索的空间对比。材料二从历史角度分析了建筑和园林的功能演变,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追求。材料三则从儒道两家的思想对比,阐述了中国房屋和园林的设计原则。这些材料共同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的深厚文化底蕴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C.“确保个人实质的私密空间”错,依据材料一“而是用许多暗示如门帘、屏风等,来引发人‘依礼举止’,希望由人的修养,来达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私密”,可看出睡觉时闭门,设门帘屏风等不是确保有个人私密空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观点态度的能力。 B.“都会返求自然”错,依据材料二“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积久亦遂生厌,故春秋战国之际,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是“有人”,而非“都会”。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原文“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可知,“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是指建筑和自然的结合。 D.只是涉及到建造,没有体现出与自然 契合。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先看传统宅第:由材料一第(一)部分第二段“除了门饰、间数制度之外,平常正门又不开,只留两旁东西角门出入,只有喜丧、年节或迎送高官时,才打开直通到底,这都增加了神秘感及庄严气氛”可知,传统宅第端庄明朗、秩序井然;由材料一第(二)部分第二段“因为传统宅第的房子里外之门通常是不关的,除非要睡觉了。而且所有的主子都有奴婢、小厮‘贴身’侍候。这两项加起来,个人私密性就难得了”可知,传统宅第“理性无私密性”。 再看园林:由材料一第(二)部分第一段“园林的性质比宅第更近于艺术,也因此园林布景更可以供小说作者驰骋想象”和材料三中“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种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可知,园林朴素自然、幽深自在、感性有私密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潇湘馆”之于林黛玉的作用,首先是为林黛玉营造了一个不同于荣宁二府的私密、自由的空间,为充分展现人物个性提供了可能。因为传统房屋是不重视私密性的,“传统宅第的房子里外之门,通常是不关的,除非要睡觉了。而且所有的主子都有奴婢、小厮‘贴身’侍候。这两项加起来,个人私密性就难得了”,而“潇湘馆”作为“园林”中的一部分,让林黛玉“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为充分展现人物个性提供了可能。
展开余下试题②林黛玉同贾宝玉一样“对追求名禄更是不齿,唯一的出路只有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尝试去寻找一些终极的目的与价值。很自然的,此项探索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府内的园子才可以担负起这个责任”,林黛玉也在“潇湘馆”中展开了个人心性的探索。 ③“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潇湘馆”让林黛玉在自然中得到安慰。《红楼梦》书中描写贾政等走到潇湘馆前: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红楼梦》中有许多环境的描写与人物的性格情志达到水乳交融、浑然统一的境界,达到动态的全方位的契合、交流。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交融、叠印。真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象征林黛玉的高洁不屈,清雅脱俗的品质,暗示了林黛玉的命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三儿 范子平 桃花、顺子姊弟俩背了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桃花娘锁了门,钥匙塞砖头下,急匆匆扛起锄头要上工,忽觉脊背发热,一愣怔,马上明白,是金三儿!她回过头来,果然见金三儿隔着矮矮的院墙,贼溜溜地看着她。她说,三儿,又看上了俺家啥东西?金三儿说,说那话!东西在你屋,我看得见吗? 桃花娘没心思跟他打卦聊嘴,想起是钥匙放得不对了。那时候的锁是老式狭长的黄铜锁,钥匙是一根细长铁板儿,头儿弯一点弯儿。一把锁就一把钥匙,为了自家人开锁方便,上地干活都不带钥匙,都是随意放屋门的近处,或门槛里边——那时屋门不开锁也能往里推一大祚深的地方,或鸡窝里,或窗户下的旧鞋里等。但这些地方,金三儿都能寻摸得到。 村里左不过三四百口人,人人都知道金三儿是偷儿。金三儿到地里干活偷地里,到村里游荡偷村里,各家各户偷了个遍。最恶劣的是去下蛋的老母鸡肚下摸鸡蛋——金三儿都懒得煮,随即磕开倒嘴里就生喝了。不过,小偷小摸不算喊,那个时代讲究家庭成分,金三儿往上推三代都贫农,两岁死了爹,娘又跟人跑了没踪影,他一个人过,冷锅冷灶的也可怜,大家伙儿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金三儿偷屋里东西最烦人。不过那时都穷,屋里也都没啥值钱东西,再说金三儿偷屋里也算有节制,都是趁没人,寻摸到屋门钥匙,开了门进去拿块饼,或弄个烤红薯等,别的他也不拿。为此金三儿挨过骂,挨过打,但坏习惯改不了。今年中秋节前,在贵州煤矿当工人的桃花姑父过来,带来两包月饼。一包四块,桃花娘要给桃花的姥姥送一包。剩下一包,家里四口人,夫妻俩加桃花和顺子,正好每人一块。桃花娘先是去了桃花姥姥家。剩余的一包桃花娘放馍篮里,高高地挂起来。 可还是遭了贼手——那贼百分之百是金三儿。其实那天下午,桃花娘也是见到金三儿隔了墙斜眼看她。她当时就一惊,但想这次钥匙放屋门上搁板里,金三儿个子低够不着,就放心扛着锄头往地里走了。到晚上全家吃月饼时,桃花娘傻眼了。包裹纸还有上边红盖头都好好的,可拆开里边,四块月饼每一块都被刀子切过,每块月饼去掉五分之一,篮子里还有些许月饼屑末。看来是就着篮子当场就进肚里了。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今天又被金三儿盯上,桃花娘心里烦躁。想钥匙放到哪里都能被金三儿寻到,这次不能着了他的道儿,桃花爹被队里派到外地挖渠做工,桃花和顺子放学晚,那干脆就把钥匙带身上吧,但从没在身边带过,搁大口袋里也沉沉的,不时得摸它一下恐怕丢失。 男的女的一众社员在西北麦田里点豆饼,大家嘻嘻哈哈的。桃花娘由于身上带了个一排长的铁钥匙,一弯腰就硌得慌,心里就不高兴,平日里的开朗活泼不见了,她只是不住气地暗暗骂金三儿。后半晌,一辆绿色的自行车疾驰而来,是邮局送信的,经常从村里村外过,大家都认得他。喜梅想给他来一句笑话。送信的却严肃地吆喝起来,咱这儿谁是桃花娘?人们都一愣。桃花娘赶紧说,就是俺,咋的啦?送信的说,我走出您村时,听到有人吆喝桃花家失火了,回头看村东头有冒烟,还有人追着我车子喊,让过来给你捎个信呢! 桃花娘啥也顾不上了,起来就往家跑,跑得丧魂失魄像逃兵一样。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自己家从不富足,那五间房是十几年口挪肚攒才盖起来的,一柱栋檩一根橡木一块砖瓦都是自家的血汗,再说,房子烧毁了,去哪里弄钱再搭窝呢?还有屋里的方桌柳椅,床第铺盖,要说都不值钱,可再去购置,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拿出这笔钱的!她又想,好好的咋就失火了呢?想起来了,昨晚洗的单子没有晾干,早晨把它折叠了放在竹熥笼上去通,熥笼放在煤火口,留的煤眼儿大了,大约火焰蹿上来了,把单子燃着了…… 家里的方向还冒着黑烟,桃花娘一气儿跑进院子,腿都软了,一头栽倒在地上。有人把她拉起来,一院子人呢,都在看她。她抬起头看家里,屋门被端掉了,锁扣搭连着一扇门斜挂一边。喂牲口的大伯王增说,桃花娘呀,你要感谢人家金三儿呀,他跟我正在牲口棚里铡草,看到你家院子冒黑烟,连说不好了,去大街上喊“救火了——”,又抢先挑起水桶往你家跑。来了好多人,可都进不去门呀,金三儿窝下腰把你家门硬端掉一扇,大家都去泼水,还算及时,没过太大会儿就扑灭了火。桃花娘强撑着精神进屋看,遍地浊水横流,煤火上熥笼连单子早烧成灰了,灶火前木头窗户烧没了,墙壁也黑一大片,房顶也有烟熏的痕迹,要不是及时救下火,后果不堪设想,想着想着目光就不由自主地寻金三儿。 金三儿其实就在她身后,头发都烧没了,满脸黑乎乎的,额头带着伤;棉袄烧掉半拉,裸露的胳膊也带着伤。金三儿看桃花娘目光往他身上扫描,嘶哑着喉咙喊,桃花娘,天地良心,你家的锁我可没打开,事儿太急,真没找到钥匙呀! 桃花娘感慨万千,嘴里喃喃着:“金三儿呀,金三儿呀——”她喊道:“老少爷们儿,我谢谢咱了,再帮点忙,赶紧把咱金三儿送医院救治吧!” (节选自《北京文学》2024年07期,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娘锁门后,她藏钥匙的地方,邻居金三儿“都能寻摸得到”,这处表述为下文桃花娘带钥匙去西北麦田里点豆饼做了铺垫。 B. 文章画线部分和鲁迅的《祝福》中“头上扎着白头绳”“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润的”都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C. 桃花娘将剩下的那包月饼放在馍篮里挂了起来,但她依然心中忐忑,害怕被偷,结果晚上发现每个月饼还是被人偷吃了一部分。 D. 从金三儿看到桃花娘看他之时,“嘶哑着喉咙喊”的这一部分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为自己辩解的急切之情和做贼心虚。 7. 关于桃花娘听到家中失火之后往家跑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像逃兵一样”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娘当时的丧魂失魄与内心纠结。 B. 文段强调了房子对桃花娘一家的重要性,这样就更显出后文桃花娘对金三儿的感激之真切。 C. 本段使用了大量的口语,贴近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增添故事的真实性。 D. 本段结尾部分运用了心理描写,交代了桃花娘家失火的原因,这样使情节更完整。 8. 文章中桃花娘对金三儿的态度为什么产生了巨大转变? 9. 有人认为“桃花娘的家中失火一事是行文过程中的巧妙之笔”,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