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那么,这种空而灵、虚而实的境界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涉及“简”的问题。简者简约,美学上的简约不同于科学论文或其他实用文体中的省略,而是说寥寥数笔而意趣盎然,也就是说,以极其简化的线条传达极其丰富的意蕴,从而使人想象于无穷。如果一首诗、一幅画中的意象或线条简约而又有无穷的美感发生之力,那么这首诗或画就达到了简约和空灵。李东阳认为王维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二句诗“淡而有味,近而愈远”,恐怕正是因为它们以简约洁净的意象深深地透衬出宁静、闲适、恬淡的心境和意蕴的缘故。王维这首小诗名为《鹿柴》,全诗共四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的首二句以空山之空旷、无人、静寂、幽深作为背景,而活跃跳荡于这个背景之中的则是生命的声音,无人而生机盎然。后二句似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捕捉了一束晶莹透亮的光束,它像金色的线一样穿透深邃茂密的森林,最后栖息于青青的苔藓之上。深邃空幽的绿色丛林中透下这一束光芒四溢的阳光,这是多么空寂而又灵动的境界!“空山”“深林”是空;而“人语”“返景”则是灵了,这两者一旦被天衣无缝地接合起来,就是绝妙的空灵境界。 总之,从美感经验的角度说:空灵和简约是指简化的外形中包蕴着丰盛的美感发生之力,每一意象、线条、色彩、音响都凝聚着旺盛的、生生不息的美感张力。如宗白华先生说的:“中国山水画趋向简淡,然而简淡中包具无穷境界。倪云林画一树一石,千岩万壑不能过之。”而这,不正是抽象艺术超过写实艺术的地方吗? 形简而旨丰,以高度抽象、饱蕴张力的形式传达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艺术理想在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实践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中国的古诗一向以意象简洁称著,而简洁中包含无穷的情感意味。 (摘编自陶东风《空灵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中国艺术更加重视虚的创造,欣赏者通过“虚”能在赏画、读诗、游园时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B. 中国古代美学谈空灵往往表现出一种辩证的眼光,灵实和虚空构成了空灵风格的两个基本点,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C. 当一首诗以极其简约的线条或意象传达出极其丰富的意蕴,给人以无穷的想象,那么我们可以说这首诗达到了空灵。 D. 中国艺术推崇“虚”,追求形简而义丰,每一意象、线条、色彩、音响都凝聚着美感张力,因而优于写实艺术。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材料二采用了不同的论证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空灵”这一话题。 B. 中国园林中溪水、假山等不可替代在于它们引领我们走向一个虚空世界、灵动空间。 C. 材料二将诗画放在一起论证,可以看出在不同艺术形式下的“空灵”存在共通性。 D. 中国戏曲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体现了“空”的艺术特点。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B.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C.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晏几道《临江仙》) D.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4. 结合两则材料,给“空灵”下一个定义。 5. 《红楼梦》中对于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的景致作了如下描写: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青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道:“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这座“怡红院”具有空灵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 D 2. B 3. D 4. 空灵是以虚中有实、空中有灵,用简单的形式包蕴丰富的美感为特征,包括“空”(虚、无、静穆)和“灵”(有、灵气、生命)两个基本点,在中国诗、画、园林等中国艺术中共同追求的崇高境界和重要美学思想。 5. ①大观园中泻于石隙的“清流”创造出一个灵动的空间; ②大观园中“沁芳亭”,能收摄众景于一体,引领出一个虚空的世界; ③大观园中“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等景致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使物象造成距离,创设了“空”的美境。 【解析】 【整体分析】这两则材料共同探讨了中国艺术中的“空灵”美学理念。材料一侧重于从中国画、诗歌和园林艺术的角度,阐述了“空灵”在虚实结合中的重要性,强调虚的创造和欣赏者的想象空间。材料二则从美学理论出发,分析了“空灵”境界的形成条件,强调简约与丰富内涵的辩证关系。两者结合,全面展示了“空灵”作为中国艺术独特美学追求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应用。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因而优于写实艺术”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而这,不正是抽象艺术超过写实艺术的地方吗”可知,材料只对抽象艺术和写实艺术的部分做了比较,并未得出整体上孰优孰劣的判断。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不可替代”错误,材料一只讲到了假山、回廊、小桥等陈设的美学意义和亭“有着独有的地位”,而并不能推出这些是不可替代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空灵即在静穆的氛围、简化的外形中包蕴着丰盛的美感和生命的灵气。 A.意为小草得到雨露的滋润,变得生机勃勃,花儿却遭到春寒侵袭难以绽放。诗歌虽为王维所作,但写于王维晚年,这两句言外之意为花儿尚且有如此遭遇,何况世态炎凉,不说也罢。诗歌表面劝慰友人,实际也表达了王维欲用世而未能的愤激之情,有“金刚怒目”之意。因而此选项重在借花草抒情,与静穆的氛围、空灵的简约感、审美性不相符。 B.通过比喻和工笔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女性的妆容,与空灵对简约的要求不符。 C.以叙述性的语言表情达意,材料二中所指的空灵则侧重于用简约的意象构筑诗歌意境,因而不符合。 D.寥寥几笔,将荷的摇曳多姿、神清骨秀写尽,营造出一种清新恬静的境界,符合材料二的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