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⑧“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里一段有名的话,对神话起源,作了唯物主义的阐述。茅盾在《神话杂论•自然界的神话》里说:“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可以说是原始人或野蛮民族的科学。”也是这个意思。古代人们看见日月星辰向西北方的天空移动,大江小河的水往东南方的大地灌注,不了解这种自然现象,便造作神话说,这是共工头触不周山,折断了天柱,使“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造成的结果。如此等等,固然是神话幻想,但也未尝不可以将它看做一种古代人们的科学假说。虽然这类假说永远也不会通过科学研究而证实,不过基于求知这一点,神话和科学有共通的精神,人们终归还是会从神话幻想逐步走向科学的创造发明。 ⑨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中谈到神话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时,曾经这么说: ⑩神话是一种虚构。虚构就是从既定的现实总体中抽出它的意义,而且用神话体现出来,——这样我们就有了现实主义。但是,如果在既定现实中所抽出的意义上面再加上——依据假想的逻辑加以推想——所愿望的,可能的东西,这样来补充形象,——那么我们就有了浪漫主义,这种浪漫主义是神话的基础,而且它是极其有益的,因为它帮助激起对现实革命的态度,即实际地改变世界的态度。 ⑪这段话使我们理解到,神话虽是一种虚构,但却不是虚妄,不是谎言,而是基于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积极的浪漫主义。这种浪漫主义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对现实采取“革命的态度”,使幻想的事物有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事物,从而“实际地改变世界”。 (摘编自袁珂《中国神话传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话和科学,看起来是两个极端,但不能说是誓不两立的,有些神话已经被今天的科学实现。 B. 作者认为,我国“鲁班制木鹤”“奇肱民制飞车”的神话传说胜于西方的“飞毯”和“快靴”。 C. 与如今登月的伟大科学壮举相比,能在两千多年以前做出“嫦娥奔月”的幻想,是同样伟大的。 D. 作者认为,神话虽是虚构,却是基于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第2段的内容可以说明,科学的创造发明代替了神话的天真幻想,作为原始宗教信仰,这些神话中的神人理应消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B. 从第6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今天科学发明中的某些药物和医疗器械可能已经达到神话中的疗效了,神话可谓是“科学的预言”。 C. 从第8段的内容可以见到,原始人类造作神话解释自然现象,实在含有强烈的求知意味,这可看作是科学的萌芽。 D. 从第10段的内容可以得出,神话的虚构特性可以帮助人们找寻事件的现实意义,并去探寻和改变人们所希望的未知世界。 3. 下列神话未体现“实际地改变世界”的一项是( ) A. 大禹治水传说中,有“禹治洪水,通辕山,化为熊”的记载。 B. 七仙女传说中,傅员外百般刁难,七仙女一夜之间织成十匹云锦。 C. 黄帝与蚩尤大战中,有“蚩尤请雨,黄帝乃下天女止雨”的记载。 D. 夔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常见的神兽,传说其“一足,踔而行”。 4. 本文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反问句,且取得了相应的表达效果,请列举两句予以说明。 5. 作者认为神话对于科学发展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A 3. D 4. 示例: 句子一:“神话不知不觉地走向了科学——这难道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吗?”表达效果:①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②强调神话走向科学的观点。 句子二:自然,这些不过都是神话的幻想,可是这些幻想,不是都已经被今天的科学实现了吗?今天的飞机、火车、电动织布机、住房快速施工法等,不是都已经代替了远古时代神话中的幻想了吗?表达效果:①强调神话是幻想的科学;②引发读者思考神话和科学的联系。 句子三:“科学固然伟大,然而,在两千多年以前,让人们作“嫦娥奔月”幻想,让人们通过幻想预见到今天科学现实的神话,岂不也同样伟大么?”表达效果:①强调神话能预见到今天科学现实的伟大;②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神话的自豪之情。 5. ①神话中的想象部分对科学的创造发明有启迪作用。 ②神话中与科学共通的求知精神,使神话幻想走向科学发明。 ③神话是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引导人们推动科学发展。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神话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指出神话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们往往包含了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对未来的预见。文章通过引用马克思、高尔基等人的观点,结合中外神话实例,论证了神话对科学的启迪作用。作者认为,神话不仅是古代人类对自然的幻想,更是科学萌芽的体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逻辑清晰,论据丰富,展示了神话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胜于”错误。由原文“说明我国人民至少在一千五六百年以前,已通过神话幻想对飞行作了科学预见的描绘,其准确程度,当然又胜于像‘飞毯’那样原始性的简单设想,实在令人惊讶”可知,原文是说在对“科学预见的描绘的准确程度”上,又胜于像“飞毯”那样原始性的简单设想。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不再有存在的必要”错误。由原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可知,马克思的这句话是说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但是并没有说神话没有存在的必要,“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无中生有。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