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⑧说理的第三个因素是“情绪”,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存在于听众那里的东西”。逻辑说理是理性论证的主要力量,但单靠这种力量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想的说服效果,还需要动之以情。人们常常凭感情接受说服,并不需要先弄清道理,也不在乎说话者可靠或不可靠。哲学家罗蒂就提出“背弃理论,转向叙述”的说理主张,这是一种诉诸情绪的说理方式,它甚至显得不是在说理,而是在说故事。说故事引导对方想象一种你我他都能感同身受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识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当然,说理中的情绪需要恰当和适度的把握。 ⑨在说理中,逻辑、可信度、动情都是必要的手段,但也都可能被滥用或不当运用。说理者要避免逻辑谬误,建立起正确的逻辑,建立好的信誉和形象,正确使用打动人心的说理方式,从而增强说服力。 (摘编自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理时欢迎他人加入,并用语言对他人作劝说、解释和说明,所以,它是一种最终能说服别人的话语形式。 B. 无理可讲是战争和混乱发生的原因之一,说理形成“讲理”的文明秩序,使人类得以进入文明社会。 C. 对理由是否真的能充分支持结论进行评估是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即使有理由支持,结论也未必就可靠。 D. 一个人即使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不会完全弄不明白“说得通”与“说不通”的区别。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情况最符合公共说理特征的一项是( ) A. 某大学内部的学术工作坊中,学者们各自发表自己近期的学术观点并争相论辩,很多说理着实精彩有力。 B. 汉娜•阿伦特随笔集《过去和未来之间》中的《何为权威》一文,用深入浅出的说理,呼吁人们正确看待“权威”。 C. 社交平台上,某影星“粉丝”公开批评对影星质疑的电影评论人,他们以影星获奖经历为依据,断言影评人言辞不公。 D. 吴老师在分享会上深情回忆自己在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的支教经历,向大家讲述了师生间的感人故事。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⑧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乌合之众》中有句名言:“群体绝不允许旁人对他们的真理有所质疑,也绝不允许旁人持有他们所认为的谬论。这种偏执的情绪根深蒂固,除非用另外一种极端的感情来取代,否则根本难以动摇。” B. “文化大革命”时,四川地主刘文彩的“收租院”是阶级斗争的典型教材。很多人去参观时义愤填膺,激动万分。但事实上,刘文彩的事是编造出来的。 C. 约翰•洛克在《教育片论》中谈到与儿童讲理时说:“他们在懂得别人说话的时候起便懂得道理了,他们还喜欢被人看作理性的动物。我们要尽可能地把这一点变成培育幼童的重要工具。” D. 《烛之武退秦师》中,郑伯请求烛之武帮助时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答应了。 4. “《论语》通篇是老师与弟子、弟子与弟子之间的问答,属于中国社会中早期的说理”,请结合文本和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5.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请根据本文,说说赵高的“公共说理”有哪些错误? 【答案】1. A 2. B 3. C 4.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可见孔子从来没有以“先生”或“权威”的身份自居,搞“一言堂”,不限制他人看法更不威胁他人不准有自己的看法,符合本文的说理;②“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可见孔子平等地对待不同意见,不同意见在说理时处于平等地位,未必要说服学生;③“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过程中提出的看法有或然性或者不是绝对确定的结论,可以再说理,也符合说理特征。 5. ①不是基于理性的交流,没有通过说明和协商,而是占领了话语阵地,对持不同意见的人打击报复,以强权压制众人说出真相;②只有结论,没有理由支持,没有提出任何证据来证明是鹿还是马;③违背逻辑。为试探秦二世和群臣的态度,实现篡权的野心,故意违背事实,混淆是非。 【解析】 【导语】本文探讨了公共生活中“说理”的重要性与方式。通过分析伊索寓言和希腊哲学家的观点,说明了说理在解决冲突,建立文明秩序中的作用。文章指出,逻辑、信誉、情绪是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谨防滥用。这几方面相辅相成,强调了说理不仅是表达意见,还需合理、有效地劝说与沟通。尤其在现代社会中,正确的说理方式更显得至关重要。文本结构清晰,论证有力,对公共说理实践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所以,它是一种最终能说服别人的话语形式”错误。根据第①段“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可知,说理的话语形式可能对别人有说服作用,但并没有说“最终能说服别人”,选项将可能表述成了必然,同时存在因果关系的错误。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根据第④段“说理面向所有公众,说的是社会群体中的许多人,而不只是专业小圈子里的专家们所能听得懂的道理”可知,学术工作坊中的学者们发表的学术观点,是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可能并非面向所有公众,不一定符合公共说理的特征。 B.根据第⑤段至第⑧段的论述,公共说理需要包含逻辑、信誉和情绪三个要素,同时面向所有公众,且需要平等、理性地对待不同意见。汉娜•阿伦特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中的《何为权威》一文,用深入浅出的说理,呼吁人们正确看待“权威”,既面向公众,又包含了逻辑、信誉和情绪三个要素,符合公共说理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