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2  2024-10-14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10月联考语文试题
2024学年第一学期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10月联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1955年1月26日)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②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令我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垠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③(1956年2月29日)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需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绝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④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炼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滥情,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
(摘编自傅雷《傅雷家书》)
材料二:
①在中国美学中,“赤子之心”既是指一种婴儿般纯洁无瑕的童心,又具有抗争世俗、坚守素志的赤诚。其通贯于审美与文艺创作领域,在中国美学与文艺发展中生生不息,影响巨大。
②老子最早提出“赤子之心”这一范畴,他指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对他所生活的春秋时期人性异化、大伪盛行的恶浊风气深恶痛绝,从道家的人性价值观提出最高的德性在于“赤子”。赤子也就是婴儿,其特点是童真木凿、精气未散,这种量真是最高的和谐之美。庄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赤子之心”,但是他所追求的自由无待人格境界是与“赤子之心”的内涵相通的。
③儒家孟子正式提出“赤子之心”这一概念,《孟子•离娄下》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里的“赤子之心”指人的本性、初心。孟子认为人皆有善良本性,具体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将比扩而充之,即可达到“充实之谓美”的境界。孟子心中的“美”与人的道德紧密相连,“美”之上还有“大”“圣”“神”等人格境界。所谓的“神”就是将赤子之心发展到极致,不仅自己能够实现道德的自省自律也能感染他人,成为他人精神上的榜样。“赤子之心”可谓儒家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人格写照。由此可见,道家老庄的赤子之心和儒家孟子的赤子之心同名异实。


浏览完整试题④“赤子之心”不仅是人格精神与审美境界,同时也成为文艺批评标准。“赤子之心”所内蕴的“真”的价值尺度为批评标准提出两方面要求:其一要真实合理,毫无伪饰;其二要真情真意,自然直率。这一批评标准贯穿中国美学与艺术发展的始终。真诚无欺的文章才能产生夺人心魄的力量,自古以来,真善美是中国美学与文艺的价值尺度与批评标准,而“真”是最根本的尺度,没有真实,善与美都无从谈起,“赤子之心”正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⑤中国美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表现在它的哲学思想与文艺批评的融会贯通之中。“赤子之心”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范畴,其基本特点是强调人性的自由无待、真诚无伪,它既是人性中最可宝贵的因素,又是审美创造的原初动因,同时也是文艺批评的基本标准。
⑥时至今日,这一范畴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对文学创作与审美理想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审美活动的个体自由日益受到压制,“赤子之心”的保持面临诸多挑战。100多年前,王国维提出“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提出作家应以如婴儿般自然纯真、超越利害的心境来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同时倡导通过美育来洗涤国人内心功利主义倾向。梁启超、陈独秀等同样痛心于国力的衰微、国民的愚昧,为救国救民而奔走呼号,将美学与增进国民道德相结合。百年美学的精神,主要就是“立人为本”的启蒙精神与传统文化中忧患意识的结合。“赤子之心”作为中国美学核心术语贯穿着中国美学发展始终,已然成为中国美学继往开来的人格精神、审美标准与批评尺度。
(摘编自袁济喜《“赤子之心”的美学价值与当代启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雷先生强调的“爱”是一种火热、高尚而又精炼的感情,这是所有艺术家都必须具备的情感。
B. 傅雷先生在两封家书中,对“赤子之心”的理解基本一致,与材料二中文艺批评的观点也相辅相成。
C. 先秦时期“赤子之心”只是一种人格精神的表现,后来发展成为文艺批评标准,最后上升为审美境界。
D. 王国维的话是文学创作的时代要求,也是“立人为本”的百年美学精神的体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雷先生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 ”,表明赤子无法理解自己的这种孤独。
B. 孟子学说中的“神”是赤子之心的最高境界,强调自省自律的同时能感染他人。
C. 赤子之心蕴含着“真”,“真”是善美的根本,因此赤子之心是真善美的关键。
D. 梁启超、陈独秀等人将美学与增进国民道德相结合,体现了美学精神的时代要求。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且喜怒哀乐,有感而自然者也。”
B. 东汉王充《论衡》:“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
C. 南朝刘想《文心雕龙》:“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泛滥。”
D.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4. 材料二认为道家和儒家的赤子之心“同名异实”,请说明他们的不同之处。
5. 材料二指出“赤子之心”是文艺批评的标准,材料一第二段傅雷如何运用“赤子之心”的标准来评价傅聪演奏的?请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 B2. A
3. D4. ①道家的赤子之心强调人格的纯真自由,不受世俗的干扰。②儒家的赤子之心突出了它的社会伦理力量,强调人格上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5. ①傅聪 演奏纯真无伪,像罗曼•罗兰和他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他们都是孤独而纯洁的灵魂。②傅聪的演奏充满炽烈真情,自然直率,他把新中国黎明的钟声传遍世界。③傅聪的演奏具有夺人心魄的力量,如奔腾的黄河、长江,气吞牛斗。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主要探讨了“赤子之心”在艺术与美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演化过程。傅雷的家书和相关美学论文均强调赤子之心的核心价值,即纯洁无瑕、真诚热烈的情感对于艺术创作和人生境界的支撑作用。文章引用傅雷对艺术灵魂的解读,结合中国美学的历史脉络,揭示赤子之心在提升文艺创作真实性及美学批评标准中的关键作用,呼应了现代社会对真情实感的追求。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所有艺术家都必须具备”错误。根据材料一第③段“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以及第④段“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可知,傅雷先生强调艺术家除了理智之外还需要有一种热烈的、真诚的、高尚的、精炼的感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艺术家都必须具备这种感情,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C.“后来发展成为文艺批评标准,最后上升为审美境界”错误。根据材料二第①段“‘赤子之心’……其通贯于审美与文艺创作领域,在中国美学与文艺发展中生生不息,影响巨大”,第④段“‘赤子之心’不仅是人格精神与审美境界,同时也成为文艺批评标准”可知,“赤子之心”同时涵盖了人格精神、审美境界和文艺批评标准三个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
D.“也是“立人为本”的百年美学精神的体现”错误。根据材料二第⑥段“百年美学的精神,主要就是‘立人为本’的启蒙精神与传统文化中忧患意识的结合”可知,“立人为本”并不是修饰百年美学精神的,而是与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起构成了百年美学精神的主要内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表明赤子无法理解自己的这种孤独”错误。根据材料一第①段“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可知,傅雷先生的意思是赤子在孤独时会创造一个精神世界,赤子保持心灵的纯洁和丰盈,感受不到孤独,而非无法理解自己的孤独。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
材料二第四段的核心观点是“‘赤子之心’不仅是人格精神与审美境界,同时也成为文艺批评标准。其一要真实合理,毫无伪饰;其二要真情真意,自然直率”,强调为文要真。
A.这句话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和自然流露,与材料二第四段的观点相契合,适合作为论据。


展开余下试题B.这句话强调作者内心的真诚与作品的一致性,强调内外一致的真实性,与材料二第四段的观点相吻合,适合作为论据。
C.这句话区分了情感真实表达与文字华丽泛滥的不同,强调了情感的真实性,与材料二第四段的观点相符,适合作为论据。
D.这句话强调的是诗歌创作中理解和领悟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情感的真实表达,与材料二第四段强调的真实性、真情真意、自然直率的标准关联度较低,因此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的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分析能力。
道家的赤子之心强调人格的纯真自由,不受世俗的干扰。根据材料二第②段“老子对他所生活的春秋时期人性异化、大伪盛行的恶浊风气深恶痛绝……”“但是他所追求的自由无待人格境界是与‘赤子之心’的内涵相通的”可知,道家的赤子之心侧重于个人内在的纯净和自然状态,主张远离世俗的虚伪和纷扰,保持内心的原始纯真和自由无拘。
儒家的赤子之心突出了它的社会伦理力量,强调人格上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根据材料二第③段“儒家孟子正式提出‘赤子之心’这一概念,……孟子认为人皆有善良本性,具体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将此扩而充之,即可达到‘充实之谓美’的境界”可知,儒家的赤子之心不仅关注个人的内在纯真,更注重将这种纯真转化为社会伦理行为,强调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体现了儒家的仁爱、礼义、智信等伦理价值。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傅聪 演奏纯真无伪,正如傅雷在信中所言:“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令我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这表明傅聪的演奏风格如同罗曼•罗兰笔下孤独而纯洁的灵魂——约翰•克里斯朵夫,展现了与赤子之心相契合的纯真无邪和自然流淌的情感,正如罗曼•罗兰和他作品中的角色一样,拥有孤独而纯洁的灵魂特质。
傅聪的演奏充满炽烈真情,自然直率,正如傅雷在信中描述的那样:“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这意味着傅聪的演奏不仅传达了新中国诞生的喜悦和希望,而且是以一种炽烈的、真诚的、自然直率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正如赤子之心所要求的那样,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他的演奏就像黎明的钟声,唤醒了人们对新中国的憧憬和向往。
傅聪的演奏具有夺人心魄的力量,正如傅雷在信中所说的:“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傅雷用中国著名的河流黄河和长江来形容傅聪演奏的气势磅礴,这不仅体现了演奏的力度和激情,也反映出演奏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自豪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行车(节选)
李娟
多年来我总是沦陷于同一个梦境——坐在飞驰的夜行车上,苦苦忍耐,等待天亮,等待终点。除了等待,什么也不能做。我讨厌远行,讨厌坐长途车。我嫉妒所有一上车就立刻呼呼大睡的人。他们用睡眠轻松对抗漫漫旅途,对抗一切枯燥和身体的不适。而我,我总是一上车就焦虑又激动,睡不着,怎么也睡不着。
我曾在深夜坐过完全陌生的人的顺风车。
那一次实在是急着回家,又实在是买不到车票了。台阶票都买不到。只好在客运站四处打听,黑车的价格令我迟疑。这时,有人看出了我的窘迫。他给了我一个电话,说,正好这两个小伙子的车要去富蕴县,你去找他们吧。他们的车便宜。
我不认识那个人,更没法了解他所说的那两个小伙子。但还是打出了电话。对方是维吾尔族,汉话说得不太清楚,我们好容易才完成沟通。他让我某时去某处等他。我答应了。
但挂了电话又后悔了。
实在不敢。那时我还年轻,单独一个人,女性,又是深夜的出行,几百公里的路程,怀揣现金。这种情况下无论谁都没法相信陌生的人吧。
但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对方打来了电话,问我为什么还没到。又说他等不了我太久,那个地方不让停大车了。不知为什么,这通电话让我选择了信任。我赶了过去。
真的是完全的陌生——陌生人介绍的陌生人,走的路也完全是陌生的,在我印象里从来没走过。
天色越来越暗,道路越来越偏僻。荒郊野岭的,我越来越不安。无数次想问旁边两个人:“为什么要走这条路?为什么不走大路?”但都拼命忍住了。因为我知道他的问答。他必然会说,这条路不收费。
不能让他们看出我的怀疑和不安。如果什么事也不会发生,这种怀疑就是对别人的伤害。如果真发生了什么事,这种怀疑屁用也没有。把一切捅开了闹大了之后我还能怎样呢?难不成跳车吗?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让我选择继续信任,他俩和所有年轻的少数民族货车司机一样,也拧开最大音量播放着本民族流行音乐。这让我有了一种奇异的安心,觉得他俩真的就只是普通的年轻人。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性情……明明难以信任别人,又总是在替别人的合理性寻找依据。遇到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往往不是逃避,而是不断说服自己不用逃避。感到害怕时,又努力伪装成不害怕。
我心怀惧意,高度清醒,异常疲惫。我不知道那两人是否感受到了我的情绪。他们始终在激烈的音乐声中平静地交谈,似乎从来不在意我的存在和我的感受。
虽然是深夜,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车辆的行驶方向不对。确实不对。我们应该笔直往北走,可他们一直往东开。开了好几个小时也没拐弯。
终于,在凌晨两点,我忍不住了,装作刚睡醒的样子,问出自己的疑惑:“我们现在去哪里?”司机说:“先去另一个地方办点事。”却再没有别的解释了。口吻依然那么平静,神态看上去好像也没觉得我这个问题有什么突兀的。我接着问:“哪个地方?”他说出一个我从来没听说过的名字。
我一路以来的怀疑和恐惧终于达到了顶点。但是,在这辆奔驰的夜行车上,在无尽的黑夜中,无边的荒野上,面对两个年轻的男人……如果真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丝毫无从抵抗,无法自保。于是我还是咬牙选择相信,强迫自己继续相信。
总不能跳车吧?
果然,半小时后车辆驶入了一个黑乎乎的村庄。没有路灯也没有月亮,车在村子里七拐八拐,最后在一家人的院门前停下来,熄火。
两人招呼我一起下车,然后大力拍打院门,呼喊主人。
我毫无办法,别无选择,和他们一起站在黑暗中。逃都没处逃,这个陌生的地方,哪边有墙哪边有路都搞不清楚。恐惧感和坚决要求信任这一切的意念在身体里激烈对撞。我想要更理智一些,但最终发现,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可能是最理智的。
不久男主人过来开了门。他手持手电筒,披着外套,看得出刚刚从床上爬起。三个男人在门口寒暄了几句,然后招呼我一起走进去。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家庭。女主人一边系外套扣子一边从内室走出。不停地向两人繁琐地问好了全套的问候的礼仪。最后又看向我,多问了几句。我不懂维吾尔语,但是关于我的这几句话恰好都听懂了。因为和哈萨克语很像。
女主人问:“她是谁?”
司机说:“搭车的。”
“她去哪里?”
“哦丹。”
“哦丹”就是富蕴县。
至此,像是终于得到了最大的保证,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虽然已是深夜,但女主人还是架锅烧水揉面,给我们准备起食物来。三个男人坐在旁边的床榻上商议事情。我如同梦游一般,帮着女主人添柴烧火。在这个不知何时的深夜里,不知何处的小村庄深处,毫不相识的一个家庭,毫无关系的四个人——想想都觉得神奇。


展开余下试题直到那会儿才终于感到疲惫。并且终于感到了平静。
大家在昏暗的光线里吃完一顿简单的餐食。男人们又往车上装了些大件的东西后和主人告别。
这回车辆调头笔直向北。仍然是音乐声震天,仍然是长夜漫漫。我靠着座位,终于渐渐有了睡意。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买不到票,黑车价格又太贵,“我”才在陌生人的建议下联系了两个小伙子。
B. “我”不敢相信陌生人,但他们打来的电话让“我”选择了信任,于是赶了过去。
C. 开车的小伙子们非常热爱生活,所以大音量播放流行音乐,“我”也因此而安心。
D. 司机和女主人的问答终于使“我”放下心来,“我”竟然对眼前的一切感到神奇。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交代“我”上车就睡不着,最后又写“渐渐有了睡意”,前后反差表明这次夜行对“我”个人成长有重要意义。
B. 女主人深夜起床,用全套的礼仪欢迎客人,生火做饭招待客人,对她美好形象的刻画强化了文章对美好人性的表达。
C. 心理描写贯穿全文:“我”先是没有办法而无奈搭车,然后觉察方向不对而焦虑恐惧,最后听懂他们的对话而释然。
D. 黑暗是文章环境描写的主色调,天色越来越暗,村庄黑乎乎的,农家屋子的光线昏暗等都衬托出“我”内心的恐惧。
8. “我”为什么觉得“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可能是最理智的”?
9. 在文章的其他章节,作者将乘车夜行分为四步:离别、忍耐、抵达、回想。你认为作者将“回想”列入乘车夜行的步骤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6. C7. D
8. ①“我”处在恐惧之中,如果他们真是坏人,“我”没有任何反抗和逃脱的可能,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济于事;②“我”又选择相信他们是好人,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他们的怀疑和伤害。
9. ①回想是情感的释放和延续,作者在回想中再次感受到当时夜行车上的焦虑和恐惧,以至于讨厌远行,讨厌坐长途车。②回想是旅程的提炼和升华,作者回想的不只是一次夜行的经历,而是融入了更为复杂的人性思考。③回想是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这次夜行的经历成为了作者宝贵的经验,让她更加从容地应对人生中的不确定性。
【解析】
【导语】李娟的《夜行车》通过细腻的心理活动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陌生环境中的焦虑与克服不安的过程。文章以时间和空间交替推进,描绘了深夜搭乘顺风车的惊险与多疑,对人性的矛盾进行深入探讨。借助音乐、夜色等外部环境烘托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并通过与农民家庭短暂相处后的释然,体现对人性善良的信任。由始至终的心理转变突显了作者对于陌生与信任主题的深刻探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开车的小伙子们非常热爱生活,所以大音量播放流行音乐”错误。根据原文“这让我有了一种奇异的安心,觉得他俩真的就只是普通的年轻人”可知,“我”之所以感到安心,并非是因为认为他们热爱生活,而是因为他们播放音乐的行为让“我”觉得他们只是普通的年轻人,与“热爱生活”无关。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
D.“都衬托出‘我’内心的恐惧”错误。根据原文“天色越来越暗,道路越来越偏僻。荒郊野岭的,我越来越不安”“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家庭。……不停地向两人繁琐地问好了全套的问候的礼仪。最后又看向我,多问了几句”等可知,在女主人家时,“我”已经放下了戒备,此时的黑暗并没有衬托出“我”内心的恐惧,反而衬托出“我”内心的平静和对奇妙经历的感受。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自我保护的考量:在面对潜在的危险时,“我”意识到任何形式的反抗或逃脱尝试都可能激怒对方,从而增加自身受到伤害的风险。在这种力量悬殊、环境未知的情况下,保持沉默和不动声色成为了“我”保护自己安全的策略。任何言语或行动上的反抗都可能被解读为挑衅,导致情况恶化,因此“我”选择了不作为以避免刺激对方,减少可能的威胁。
维护信任与尊重:尽管内心充满怀疑和恐惧,“我”还是试图维持对这两个陌生人的信任。说出心中的怀疑不仅不会改变现状,反而可能伤害到对方,破坏这份脆弱的信任。在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对方有恶意的情况下,“我”选择相信他们是无辜的,通过沉默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
情感的释放与延续:“回想”不仅仅是对过往经历的简单回忆,它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与延续。在夜行的旅程中,作者经历了从焦虑到恐惧,再到信任与平静的复杂情感变化。通过“回想”,这些情感得以在时间的长河中再次流淌,让作者能够重新体验和理解当时的感受。正如文中所言,“我”对那次夜行的记忆如此深刻,以至于“讨厌远行,讨厌坐长途车”,这表明“回想”不仅让情感得到了释放,还将其转化为一种持久的情感印记,影响着作者后续的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
旅程的提炼与升华:“回想”不仅仅是对事件本身的复述,它更是对旅程意义的提炼与升华。在“回想”中,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夜行经历的表面叙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这次经历背后更为复杂的人性思考。例如,面对陌生人的信任与怀疑、在不确定环境中寻求安全感的努力、以及在极度压力下对自我保护与他人尊重之间的权衡,这些都是“回想”过程中得到提炼的主题。通过“回想”,作者得以从更高层面审视自己的经历,从中汲取更深层次的人生启示。
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回想”还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它使作者能够从夜行经历中学习和成长。这次特殊的夜行之旅,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但通过“回想”,作者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如何在信任与怀疑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如何在面对未知时保持坚韧与乐观。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成为了作者日后面对人生中各种不确定性时的重要支撑,使她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范雎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白起伴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24-2025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