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  2024-10-16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24—2025学年度10月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温馨提示: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脂砚斋有一段评语:“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可卿)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香菱)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梦也。”脂砚斋是有可能谙悉作家本人的创作心态乃至其人生观念的,上述评语道出的,未必不是《红楼梦》藉以诞生的一个心理动因,即作品是曹雪芹屡历幻灭之后“人生如梦”思想的某种程度的折射。
拆解作为全书总纲的前五回,便可洞悉两条重要线索:一条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三回),这是全书现实故事(情事、家事、政事抑或还有国事)的“真正”开端,也是主要人物活动地——贾府——生活的“真正”开始;另一条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第五回),这是全书梦幻故事的“真正”开端,也是以总体预述的方式对众女钗未来命运的第一次(也是最全面的一次)暗示。这两条线,分别是对悲剧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较全面描写,也借助他们的活动分别敲响人间(大观园)现实故事和天上(太虚幻境)神话故事的开场锣。自此,各种矛盾遂陆续展开,各色人等方粉墨登场。在前五回中,作者安排一甄一贾、一僧一道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全面交待两个故事得以产生、发展的环境与背景,其中的僧道更起着连接天上与人间、梦幻与现实的艺术重任。作家着力刻画现实与神话两个世界(其实质为一个世界)的艺术初衷在“总纲”部分已露端倪,神话是现实的前缘,现实是神话的后续,两个世界的并置与交融才是作品的结构主框。这一以神话为起点、支点和终点的结构主框是梦化的、超俗的,因而也是极富有诗意。
“由来同一梦”。《红楼梦》写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梦,不仅量多,而且质胜:有写实之梦,有象征之梦;有主角之梦,有配角之梦;有实记其梦,有醒后说梦;有详写之梦,有略写之梦……应有尽有,不一而足。一部《红楼梦》简直就是一本“梦境大全”!曹雪芹苦心经营的这许多梦境,不但在内容上以别一种素材充实了作品,加深了对题旨的阐发,更是在形式上把纯粹的现实主义描写向着诗意化开掘了一大步。在作品思想层面上,它让我们和人物一起领略到“梦醒了无路可走”的人生悲痛感;而在作品审美层面上,它又引导我们在超越现实世界的诗意化审美境界中进一步体味作品艺术性的高超和作家艺术表现力的精湛!
(摘编自李凤亮《〈红楼梦〉的诗意叙事追求及其美学阀值界定》)
材料二:
叙事的传播速度因时代而异。19世纪时狄更斯的小说都是先在报纸上连载,一些不能及时看到报纸的读者因此心急难耐,美国码头上甚至有人向进港船只询问《老古玩店》中小耐儿的命运如何。20世纪有了无线电通讯技术,麦克卢汉极具慧眼地指出地球人因此进入了一个共同的听觉空间——“地球村”,在这个超级村庄里,人们像“鸡犬之声相闻”时代的村民一样,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台“听”到邻居家的动静。在报纸和无线电发明之前,戏剧是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宋代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一恶僧伤天害理杀人全家,“旁观不平,惟恐其漏网也,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这说明讲故事的人还要考虑怎样将自己的叙事迅速传播出去,效率高的传播渠道可以为叙事插上翩翩扇动的翅膀。


浏览完整试题传媒变革每次都为叙事赋能,然而自媒体的兴起,带来的却是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我们将精英叙事与大众叙事形容为浪花与大海,大海有时也不甘屈居于浪花之下——电子通讯手段趋于普及,这相当于人人拥有自己的微型报纸、电台和电视台!讲故事最初是一种“点对面”的人际互动,这种一人讲而众人听的格局,赋予故事讲述人某种特殊地位,如今自媒体却让过去“沉默的大多数”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往只有知识精英才能将故事载之书册,今天普通人的讲述已不那么容易“与时消没”,因为互联网上的一切发布都会留下记录。这意味着精英叙事与大众叙事之间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平衡,后者的“能见度”正变得越来越高。
大众叙事原先诉诸“街谈巷语”和“道听途说”之类的口耳相传,高科技的加持使其传播效率获得极大提升,英语中因此出现了“像病毒般传播”这样的表述。飓风起于青萍之末,这句话用在如今的社交平台上最为合适:互联网上一点动静便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
病毒需要宿主才能实现自我复制,叙事的传播机制与其庶几相似。当今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类“叙事人”,他们像免疫力低下的病毒宿主一样不但对听到的传闻照单全收,还会迫不及待地把它们扩散出去。病毒在传播中变异,叙事在扩散过程中也会发生种种微妙的变化,最终定型为人们希望看到的样子。
叙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像病毒般传播”呢?希勒给出了“名人效应”和“与己有关”这两个相关条件:在每起事件中都有一个故事像病毒般传播,这种传播通常(但并非总是如此)都会借助某个名人效应,这个名人会让叙事更有人情味……当人们感觉自己与故事中的人物存在关联时,故事的传播力会达到最强水平。
(摘编自傅修延《人类是“叙事人”吗?——何谓叙事、叙事何为与叙事学向何处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脂砚斋能道出《红楼梦》得名的由来,是因为脂砚斋谙悉曹雪芹的创作心态乃至人生观念。
B. 《红楼梦》前五回是一书总纲,作为结构主框的现实与梦幻两个世界分两条线索由此展开。
C. 曹雪芹“人生如梦”的思想、“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痛在《红楼梦》人物身上有所折射。
D. 《红楼梦》写许多精彩 梦,不仅是为了充实作品别一种素材,也是为了追求诗意化审美。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的传播速度因时代传媒技术而异,报纸时代的关注度不及无线电通讯时代。
B. 《红楼梦》电视剧比书籍传播速度要快,因为戏剧是最重要的大众传播,传播效率高。
C. 《红楼梦》在自媒体的赋能下,使得有关这本书的大众叙事“能见度”超过精英叙事。
D. 《红楼梦》在互联网时代有条件引发蝴蝶效应,进而产生“像病毒般传播”的影响力。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李少红版《红楼梦》电视剧在人物造型和背景音乐上向曹雪芹时代最盛行 衣着服饰和艺术形式昆曲靠拢,但因与87版《红楼梦》电视剧差距太大,观众普遍不接受。
B. 白居易初至京,以诗谒顾况,况睹姓名,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C. 胡适将《西游记》“第八十一难”改写为唐僧取到经书后梦见西天路上被打杀的妖怪齐来索债,唐僧见状取刀从自己身上割肉剔骨,一片片饲喂这些饿鬼,叙事有人情味。
D. 斯托夫人基于对大量逃亡黑奴的采访而写成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认为引爆了美国南北战争,林肯总统接见她时问道:“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吗?”
4. 材料一、二中,使用的论据有哪些类型,并分别论证了什么?请举例简要作答。
5. 在自媒体时代,如何提升《红楼梦》故事的传播效率?请结合下面这段话以及材料一、二,谈谈你的看法。
《红楼梦》是“无材补天”的顽石在人世间的“传记”。这块顽石幻化为贾宝玉,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子的不幸人生,体验了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巨变,从而对社会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摘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
【答案】1. A 2. D
3. B 4. ①材料一使用常识与事实(答“举例论证”,应酌情扣分,因为论据不是论证)证明《红楼梦》写梦幻故事是追求诗意叙事的观点。《红楼梦》前五回作为全书总纲,写了梦幻故事,是事实;梦是超现实的,故而有诗意化,是常识。②材料一使用数据证明了《红楼梦》是一本“梦境大全”的观点。如“《红楼梦》写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梦”是数据。③材料一、二使用权威意见证明观点。材料一“由来同一梦”是引用权威意见,材料二引用名言“飓风起于青萍之末”证明科技提升大众叙事传播效率的观点。(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5. ①增加现代传媒方式,可以将小说《红楼梦》改写为戏剧或影视作品等大众传媒,扩大传播;②利用大众叙事,将精英叙事与大众叙事结合,通过普通人对《红楼梦》的各种讲述,提高其“能见度”;③利用“名人效应”原则,借助某个名人把《红楼梦》故事讲得更有人情味;④利用“与己有关”原则,使《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十二钗的不幸人生相关叙事与读者共情共鸣。⑤将《红楼梦》写顽石幻化的别一种的素材用好,开掘其在诗意审美及对社会人生独特感悟方面的当代价值。(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对《红楼梦》及其传播方式的分析,揭示了作品的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结构特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材料一详细探讨了《红楼梦》的梦境描写及其诗意化的叙事手法,材料二则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叙事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效率及其影响。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既有文学分析的深度,又有传播学视角的广度,全面展示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和传播特点。


展开余下试题【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是因为脂砚斋谙悉曹雪芹的创作心态乃至人生观念”错,原文“脂砚斋是有可能谙悉作家本人的创作心态乃至其人生观念的”,注意“有可能”的表述。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推断 能力。
A.“报纸时代的关注度不及无线电通讯时代”错,原文只是说“叙事的传播速度因时代而异”,是就转播速度而言的,不能推出关注度的比较;
B.“戏剧是最重要的大众传播”错,原文是“在报纸和无线电发明之前,戏剧是最重要的大众传播”,选项缺少了前提条件“在报纸和无线电发明之前”;
C.“‘能见度’超过精英叙事”错,原文“以往只有知识精英才能将故事载之书册,今天普通人的讲述已不那么容易‘与时消没’,因为互联网上的一切发布都会留下记录。这意味着精英叙事与大众叙事之间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平衡,后者的‘能见度’正变得越来越高”,大众叙事“能见度”变高,但文中没有“超过精英叙事”的说法。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是:叙事会“像病毒般传播”需要有“名人效应”和“与己有关”这两个相关条件。
A.只有“名人效应”,缺少“与己有关”这个条件;
B.顾况为名人,白居易能够从普通人成为知名人物,这与大众的“己”有关,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观点;
C.只有“名人效应”,缺少“与己有关”这个条件;
D.小说引发战争,强调的是巨大影响,而不是“像病毒般传播”。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据的类型通常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道理论据是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进行证明的材料。
①材料一“‘游幻境指迷十二钗’(第五回),这是全书梦幻故事的‘真正’开端,也是以总体预述的方式对众女钗未来命运的第一次(也是最全面的一次)暗示”,《红楼梦》前五回作为全书总纲,写了梦幻故事,是事实;“一部《红楼梦》简直就是一本‘梦境大全’”“它又引导我们在超越现实世界的诗意化审美境界中进一步体味作品艺术性的高超和作家艺术表现力的精湛”,梦是超现实的,故而有诗意化,是常识;从而论证了《红楼梦》写梦幻故事是追求诗意叙事的观点。据此总结:材料一使用常识与事实证明《红楼梦》写梦幻故事是追求诗意叙事的观点。
②材料一“《红楼梦》写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梦”,证明了“一部《红楼梦》简直就是一本‘梦境大全’”。据此总结:使用数据证明了《红楼梦》是一本“梦境大全”的观点。
③材料一“由来同一梦”,是引用权威意见;材料二“飓风起于青萍之末,这句话用在如今的社交平台上最为合适”中引用名言“飓风起于青萍之末”证明“高科技的加持使其传播效率获得极大提升”,科技提升大众叙事传播效率的观点。据此总结:材料一、二使用权威意见证明观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根据“效率高的传播渠道可以为叙事插上翩翩扇动的翅膀”“在报纸和无线电发明之前,戏剧是最重要的大众传播”“传媒变革每次都为叙事赋能”可知,增加现代传媒方式,可以将小说《红楼梦》改写为戏剧或影视作品等大众传媒,扩大传播;
②根据“精英叙事与大众叙事之间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平衡,后者的‘能见度’正变得越来越高”可知,利用大众叙事,将精英叙事与大众叙事结合,通过普通人对《红楼梦》的各种讲述,提高其“能见度”;
③根据“在每起事件中都有一个故事像病毒般传播,这种传播通常(但并非总是如此)都会借助某个名人效应,这个名人会让叙事更有人情味”可知,利用“名人效应”原则,借助某个名人把《红楼梦》故事讲得更有人情味;
④根据“当人们感觉自己与故事中的人物存在关联时,故事的传播力会达到最强水平”可知,利用“与己有关”原则,使《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十二钗的不幸人生相关叙事与读者共情共鸣。
⑤根据“曹雪芹苦心经营的这许多梦境,不但在内容上以别一种素材充实了作品,加深了对题旨的阐发……它让我们和人物一起领略到‘梦醒了无路可走’的人生悲痛感;而在作品审美层面上,它又引导我们在超越现实世界的诗意化审美境界中进一步体味作品艺术性的高超和作家艺术表现力的精湛”可知,将《红楼梦》写顽石幻化的别一种的素材用好,开掘其在诗意审美及对社会人生独特感悟方面的当代价值。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奔月(节选)
鲁迅
过了一夜就是第二天。
羿①忽然睁开眼睛,只见一道阳光斜射在西壁上,知道时候不早了;①看看嫦娥,兀自摊开了四肢沉睡着。他悄悄地披上衣服,爬下豹皮榻,躄出堂前,一面洗脸,一面叫女庚去吩咐王升备马。
女乙将五个炊饼,五株葱和一包辣酱都放在网兜里,并弓箭一齐替他系在腰间。他将腰带紧了一紧,轻轻地跨出堂外面,一面告诉那正从对面进来的女庚道——
“我今天打算到远地方去寻食物去,回来也许晚一些。看太太醒后,用过早点心,有些高兴的时候,你便去禀告,说晚饭请她等一等,对不起得很。记得么?你说:对不起得很。”
他快步出门,跨上马,加上两鞭,一径飞奔前去,一气就跑了六十里上下,望见前面有一簇很茂盛的树林,马也喘气不迭,浑身流汗,自然慢下去了。大约又走了十多里,这才接近树林,然而②满眼是胡蜂,粉蝶,蚂蚁,蚱蜢,那里有一点禽兽的踪迹。他望见这一块新地方时,本以为至少总可以有一两匹狐儿兔儿的,现在才知道又是梦想。他只得绕出树林,看那后面却又是碧绿的高粱田,远处散点着几间小小的土屋。风和日暖,鸦雀无声。
“倒楣!”他尽量地大叫了一声,出出闷气。
但再前行了十多步,他即刻心花怒放了,远远地望见一间土屋外面的平地上,的确停着一匹飞禽,一步一啄,像是很大的鸽子。他慌忙拈弓搭箭,引满弦,将手一放,那箭便流星般出去了。
这是无须迟疑的,向来有发必中;他只要策马跟着箭路飞跑前去,便可以拾得猎物。谁知道他将要临近,却已有一个老婆子捧着带箭的大鸽子,大声嚷着,正对着他的马头抢过来。
“你是谁哪?怎么把我家的顶好的黑母鸡射死了?你的手怎的有这么闲哪?……”
羿的心不觉跳了一跳,赶紧勒住马。
“阿呀!鸡么?我只道是一只鹁鸪。”他惶恐地说。
“瞎了你的眼睛!看你也有四十多岁了罢。”
“是的。老太太。我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
“你真是枉长白大!连母鸡也不认识,会当作鹁鸪!你究竟是谁哪?”
“我就是夷羿。”他说着,看看自己所射的箭,是正贯了母鸡的心,当然死了,③末后的两个字便说得不大响亮;一面从马上跨下来。
“夷羿?……谁呢?我不知道。”她看着他的脸,说。
“有些人是一听就知道的。尧爷的时候,我曾经射死过几匹野猪,几条蛇……。”
“哈哈,骗子!那是逢蒙②老爷和别人合伙射死的。也许有你在内罢;但你倒说是你自己了,好不识羞!”
“阿阿,老太太。逢蒙那人,不过近几年时常到我那里来走走,我并没有和他合伙,全不相干的。”
“说诳。近来常有人说,我一月就听到四五回。”


展开余下试题“那也好。我们且谈正经事罢。这鸡怎么办呢?”
“赔。这是我家最好的母鸡,天天生蛋。你得赔我两柄锄头,三个纺锤。”
“老太太,你瞧我这模样,是不耕不织的,那里来的锄头和纺锤。我身边又没有钱,只有五个炊饼,倒是白面做的,就拿来赔了你的鸡,还添上五株葱和一包甜辣酱。你以为怎样?……”他一只手去网兜里掏炊饼,伸出那一只手去取鸡。
老婆子看见白面的炊饼,倒有些愿意了,但是定要十五个。磋商的结果,好容易才定为十个,约好至迟明天正午送到,就用那射鸡的箭作抵押。羿这时才放了心,将死鸡塞进网兜里,跨上鞍轿,回马就走,虽然肚饿,心里却很喜欢,他们不喝鸡汤实在已经有一年多了。
他绕出树林时,还是下午,于是赶紧加鞭向家里走;但是马力乏了,已是黄昏时候。只见对面远处有人影子一闪,接着就有一枝箭忽地向他飞来。
羿并不勒住马,任它跑着,一面却也拈弓搭箭,只一发,只听得铮的一声,箭尖正触着箭尖,在空中发出几点火花,两枝箭便向上挤成一个“人”字,又翻身落在地上了。第一箭刚刚相触,两面立刻又来了第二箭,还是铮的一声,相触在半空中。那样地射了九箭,羿的箭都用尽了;但他这时已经看清逢蒙得意地站在对面,却还有一枝箭搭在弦上正在瞄准他的咽喉。
“哈哈,我以为他早到海边摸鱼去了,原来还在这些地方干这些勾当,怪不得那老婆子有那些话……。”羿想。
那时快,对面是弓如满月,箭似流星。飕的一声,径向羿的咽喉飞过来。也许是瞄准差了一点了,却正中了他的嘴;一个筋斗,他带箭掉下马去了,马也就站住。
逢蒙见羿已死,便慢慢地躄过来,微笑着去看他的死脸,当作喝一杯胜利的白干。
刚在定睛看时,只见羿张开眼,忽然直坐起来。
“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
“即以其人之道,反诸其人之身……。”④胜者低声说。
“哈哈哈!”他一面大笑,一面站了起来,“又是引经据典。但这些话你只可以哄哄老婆子,本人面前捣什么鬼?俺向来就只是打猎,没有弄过你似的剪径的玩艺儿……。”他说着,又看看网兜里的母鸡,倒并没有压坏,便跨上马,径自走了。
“……你打了丧钟!……”远远地还送来叫骂。
“真不料有这样没出息。青青年纪,倒学会了诅咒,怪不得那老婆子会那么相信他。”羿想着,不觉在马上绝望地摇了摇头。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作
【注】①羿:亦称夷羿,我国古代传说中善射的英雄,关于羿,有后羿射日、羿射封豕长蛇,以及羿为妻子嫦娥“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等传说。②逢蒙:我国古代善射的人,相传他是羿的弟子。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豹皮榻”“堂前”“女庚”“王升”“女乙”等信息,反映出羿作为曾经的英雄拥有比较富贵的身份和地位。
B. 从羿出门打猎前对女庚交代的话语看,羿交代细致,考虑周全,陪着许多小心,可见他对妻子嫦娥有深深的爱。
C. 老婆子不知道夷羿是谁,甚至认为封豕长蛇是逢蒙射杀 ,这反映出老百姓在封建礼教长期毒害下的愚昧无知。
D. 羿的箭正贯鸡心的细节,与逢蒙精准对射的场景,以及其“啮镞法”的绝招,都突出了羿之善射,彰显英雄气。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处这一细节,有消解“崇高”的意味,既显出英雄在家中地位低下,也使小说诙谐有趣而可读。
B. ②处通过列举渲染昆虫繁多,与没“一点禽兽的踪迹”形成比对,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郁闷张本。
C. ③处写出羿为自己射杀母鸡有辱英雄名声的羞愧,与前文自报家门以为天下闻名的自信形成呼应。
D. ④处以“胜者”称呼逢蒙,运用反语,既表达对加害英雄的小人的讽刺,也暗含英雄落魄的悲哀。
8. 小说末尾写羿“绝望地摇了摇头”,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绝望”的原因。
9. 《奔月》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与其出自小说集《彷徨》的《祝福》相比,《奔月(节选)》有不少“新”处,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案】6. C 7. A
8. ①自己所教的学生没有出息,残酷加害自己;②百姓受学生的蛊惑,愚昧无知而不知真相;③自己英雄落魄,得不到尊重。
9. ①《祝福》直接书写时代现实,有更强的真实性;《奔月》通过解构夷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故事,借古观今,反映时代现实,富有历史韵味。②《祝福》是以“我”为视角,“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参与者与见证者,更容易呈现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真实与深刻;《奔月》以第三称的全知视角叙述,更侧重对英雄落魄遭际的全面刻画。③《祝福》的情节采用倒叙手法,以现实与回忆交织的方式展开,在比照中叙述祥林嫂的悲剧;《奔月》只是书写夷羿的现实生活,而暗含与其英雄往昔的比对。④《祝福》文风是深刻冷隽而细腻,细节真实;《奔月》文风幽默诙谐,在轻松中蕴含深刻严肃,虚构情节与细节,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⑤《祝福》揭示礼教吃人的主题,针对的是社会中腐朽的传统文化思想与制度;《奔月》侧重观照的是个人遭遇,书写英雄被陷害和漠视的悲哀。
【解析】
【导语】鲁迅的《奔月》通过对古代传说的改编,赋予了传统故事新的视角和现代意义。文章描绘了英雄羿在日常生活中的窘境和无奈,揭示了英雄在现实中的落魄与无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鲁迅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多面。小说以诙谐的笔调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英雄光环背后的真实与无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这反映出老百姓在封建礼教长期毒害下的愚昧无知”错误,原文有“我以为他早到海边摸鱼去了,原来还在这些地方干这些勾当,怪不得那老婆子有那些话……”,可知是夷羿的功绩被弟子逢蒙冒领,逢蒙造谣蛊惑民众,老太太所代表的民众的相关认知也被误导。体现了老太太的人云亦云,也一定程度折射了当时民众的无知。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有消解‘崇高’的意味,既显出英雄在家中地位低下”错误,①处细节并没有消解“崇高”的意味,而是表现了夷羿的日常生活,体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概括信息的能力。
①“真不料有这样没出息。青青年纪,倒学会了诅咒”,自己所教的学生忘恩负义,没有出息,诅咒并残酷加害自己;
②“那是逢蒙老爷和别人合伙射死的。也许有你在内罢;但你倒说是你自己了,好不识羞!”“怪不得那老婆子会那么相信他”,百姓受自己学生逢蒙的蛊惑,认定逢蒙才是射日的英雄,愚昧无知而不知真相;
③“瞎了你的眼睛!看你也有四十多岁了罢。”“你倒说是你自己了,好不识羞!”,由于弟子造谣,没人再认识夷羿,夷羿英雄落魄,得不到尊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文章艺术特点的能力。
①《祝福》直接书写时代现实,叙述了祥林嫂连遭不幸的几段人生经历,从初到鲁镇做工,到被劫掠被卖,到丧夫丧子后重回鲁镇,一直到最后悲惨地死去,有更强的真实性;《奔月》是鲁迅依据《淮南子•览冥训》里的一段关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的记载,生发开来。作者把取材于“夷羿射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