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进入近代,经世致用成为主导性思想导向,实事求是思想方法也随时代发展而获得了新的意义和内容。其中,曾国藩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很有代表性。他继承了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合理性内涵,同时又把经世致用的追求融合到实事求是思想方法之中,把主体所探索的各种外在事物和主观现象都看作“事”,人们在对这些“事”的不断求索中,获得“是”。曾国藩对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解,对近现代中国人进一步升华实事求是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金民卿《实事求是的思想史渊源及其创造性提升》)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从总体上看,当前我们党能够执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不同领域和战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很多新的经验,展示了共产党人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形象。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和干部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上还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例如,有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和工作明显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有的机关作风严重,长期待在办公室,不愿下基层,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不接“地气”;有的固守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思维方式,只唯上、唯书,就是不唯实;有的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满嘴假话、空话、大话,甚至弄虚作假;有的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不愿意择善而从、承认和改正错误;有的明哲保身,怕担风险,对错误的东西听之任之;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甚至蛮干、瞎干。凡此种种,都严重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要求,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和克服。 (摘编自汪信砚《习近平的实事求是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其萌芽可以追溯到《诗经•国风》等早期文化典籍中。 B. 王充和朱熹都强调事实的重要性,但朱熹还提出用实践检验知识的观点,更加重视实践的重要性。 C. 曾国藩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理论的合理部分,又倡导经世致用,为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D. 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熹、王夫之未能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曾国藩对实事求是有新的理解,这都和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相关。 B. 毛泽东同志曾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和我国古代实事求是的思想观点有相似之处。 C. 对中国共产党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全面分析,既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不足。 D. 材料二中,以“总体上看”“很多”等词语进行限制,用词准确;使用“必须”等词语表明态度,用词得体。 3.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中所论述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一项是( ) A.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B.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 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 材料二运用了排比,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 请根据材料一,填写下列表格中①②③处的内容。 我国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历程 时期 相关学者 主要观点 意义 春秋战国 孔子、荀子、韩非 ① 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早期形态 汉、宋两代 王充、朱熹 强调“实知”“效验”;强调“格物致知” ② 明清之际 王夫之 坚持人的认识首先来自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强调从事实和经验出发,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得到真理性的知识;强调“知行合一”的知行观 ③ 【答案】1. B 2. A 3. D 4. ①通过排比,列举了违背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方法的种种现象,突出了严重性,令人警醒。 ②通过排比,语气一贯而下,不容辩驳,增强了气势,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 ①强调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言论必须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具有现实功用 ②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得到丰富和充实 ③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获得了重大突破 【解析】 【导语】这两则材料分别从历史与现代视角探讨了“实事求是”思想在中国的演变与实际应用。材料一回顾了从《诗经》到明清期间,中国哲学家对于实事求是思想发展的贡献,着重强调其从事实出发、经实践检验的精髓。材料二则分析了当前中国共产党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状况,指出其在指导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这两个材料体现了实事求是在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交汇。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B.“朱熹……更加重视实践的重要性”错误,材料一第四段中王充提出了“实知”“效验”思想,强调“得出符合实际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这说明王充也是重视实践的;至于谁更重视实践,原文没有这方面的比较。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A.“王夫之未能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错误,材料一倒数第二段是说“王夫之改变宋明以来的哲学走向,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深入研究知识论问题”,可见,王夫之摆脱了唯心主义的窠臼。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