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广大家长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摘编自张弓、乐中保《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 B.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李大钊、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中几乎都洋溢着青春气息。 C. 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育学生,通过“诗”和“乐”进行审美教育,可见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D. 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 2. 根据上述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建功立业的角度出发,而“五四”文学则是青春性的文学。 B.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标志着两种不同文化的嬗变,而“五四”文学运动与之是息息相关的。 C. 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成为“五四”作家的宗教信仰,体现了朱光潜“美育代宗教”的主张。 D. 社会审美教育只要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就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第二则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 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B. 孔子盛赞《韶》乐尽善尽美,“尽善”指内容上达到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尽美”指艺术上达到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 C. 在西方,古希腊雅典的教育分为体操教育和缪斯教育,都包含着审美教育。 D. 苏武、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上英雄人物光辉的形象被艺术作品所表现,成为了审美艺术形象。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当下应如何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B 3. A 4. ①开头总起,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指出“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②主体部分从“五四”倡导者们以青年为突破口进行青春文化建设、青年是文学创作主体、作品中洋溢着青春气息等角度并列展开论述了“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 5. ①寓教于乐,通过英雄模范人物激发青少年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青少年的心灵深处。②通过家庭审美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让美德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③借助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提高青少年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④充分运用社会审美教育,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青少年在审美愉悦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通过‘诗’和‘乐’进行审美教育”错,材料二第 1 段说的是“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这里将“书”偷换成“诗”。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他们写作常常从建功立业的角度出发”错,在材料一第3段指出“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不是“建功立业”的角度出发,张冠李戴。 C.“‘青春教’成为‘五四’作家的宗教信仰,体现了朱光潜‘美育代宗教’的主张”错,在材料二第1段中说的是“‘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可见“青春教”只是表达一种文学创作上的追求,并非“宗教信仰”,更不能体现“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该选项属曲解文意。 D.“只要……就能……”表述绝对。在材料二第3段最后一句“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指出“审美教育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教育建设”。 A.选项中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显然不能帮助人们形成“健康” 审美观,也不能推进公民道德教育建设。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由原文“一句话,‘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可知,开头总起,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指出“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②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可知,主体部分从“五四”倡导者们以青年为突破口进行青春文化建设、青年是文学创作主体、作品中洋溢着青春气息等角度并列展开论述了“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