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朱启臻《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材料二: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在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往的乡村文化建设,可能存在着认识不足、主客不明、措施不当的一些问题。 B. 乡村手艺像木匠、石匠、篾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反映了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C. 乡村的空间形态不仅是乡村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也承载着教育功能。 D. 中国人乡土性延展极广,连远到西伯利亚的中国居民也离不开土地,要在冻土里种庄稼。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弄清乡村文化的类别、内涵以及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 B. 如今,乡村文化建设中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的理念,与农耕文明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相符。 C. 我们要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好村落,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 D. 从某个角度看,我们的民族和土地分不开,“土”是生存资本,也是一种束缚,传统的乡土生活已失去时代价值。 3. 下列行为不可以视为建设乡村文化的积极、有效举措的一项是( ) A. 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也为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某地方大面积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城市边缘另划地块,建起现代化小区,让农民住上漂亮、整齐的单元楼。 B. 某乡村在建设“乡村记忆馆”时听取村里老工匠建议,就地取材,收集村民造房子剩下 红砖,并以当地黄泥墙工艺作为建筑外表皮,门窗由木匠现场制作。 C. 某乡村将原来脏乱差的农贸市场改造一新,每天清晨,这里成为村民一天生活的起点,也是村民们交易和交流的场所,他们在这里自由买卖农作物和牲畜,交换货品。 D. 某村同宗同姓,婚嫁、寿诞、乔迁时,全村人随礼赴宴,为了方便村民,村里建造了一座经济、美观的可同时容纳数百人就餐的乡宴厅,供村民申请使用。 4. 材料一是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材料二中费孝通所说“土气”即“乡土本色”。现有某地要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如以“乡村文化建设要接‘土气’”为主题发表看法,你觉得应该强调哪几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 C 2. B 3. A 4. ①乡村文化建设应突出乡土特色,优化居住空间、景观等; ②要尊重乡村内涵,传承并创新生产、生活方式,融入农政思想; ③要以农民为主体,提供农民之所需,尊重农民的创造; ④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解析】 【导语】材料一强调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指出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根植性,并提出以农民为主体、保护村落为原则的发展路径。这种保护和建设对于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材料二通过生动描绘乡村与泥土的密切关系,强调乡土经济的根本特性。两则材料共同展现乡村文化的珍贵与复杂性,提示我们在乡村复兴中需要尊重传统、深入理解乡土文化,对保持“乡土本色”的重要性要有清醒认知。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乡村的空间形态……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也承载着教育功能”错误。结合材料一“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可知,后半句偷换概念,是村落空间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也承载着教育功能,而不是“乡村的空间形态”。 故选 C 。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A.“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乡村文化建设”错误,结合材料一“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可知,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不是前提;且后半句的“首要任务”原文并没有提及。 C.“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好村落,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错误。结合材料一“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因此,要尊重农民的创造……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可知,前半句“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好村落,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是原则,理解乡村文化内涵才是基础;且前后两句逻辑不清,语序颠倒。 D.“传统 乡土生活早已失去了时代价值”错误。结合材料二“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可见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中信息的能力。 A.该项后半句“在城市边缘另划地块,建起现代化小区,让农民住上漂亮、整齐的单元楼”不能完全视为建设乡村文化的积极、有效举措。由材料一第四段到第六段“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和第六段“这正是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重要原因”可知,“在城市边缘另划地块,建起现代化小区,让农民住上漂亮、整齐的单元楼”违背了“保护好村落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