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6 2024-10-28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4—2025学年(上)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平衡班)
出卷人:洪莺 审卷人:吴易简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7小题,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噤(jīn) 羞恶之心(wù) 内疚(jiù)
B. 呺然(xiāo) 脊梁(jí) 掊之(pǒu)
C. 强行者有志(qiǎng) 通衢(qú) 累土(léi)
D. 五石之瓠(hù) 淬炼(chuí) 溯源(s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寒噤”的“噤”应读“jìn”;
B..“脊梁”的“脊”应读“jǐ”;
D..“淬炼”的“淬”应读“cuì ”。
故选C。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知者不惑 B. 自知者明
C. 其脆易泮 D.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知”通“智”,智慧。句意:有智慧 人不会被迷惑。
B.无通假字。 句意: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
C.“泮”通“判”,分离。 句意: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
D.“内”通“纳”,与“交”一起意为“结交”。句意:不是为着要来结交这小孩的爹娘。
故选B。
3.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B. 《诗》可以兴:兴起 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
C.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概 自伐者无功:自我夸耀
D.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赠送 故贼人以利其身:伤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君子通晓的是道义。
正确。句意:文采过多,不够质朴,就显得轻浮。
B.“兴”,激发人的感情。句意:《诗》可以使人受到感染。
正确。句意: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C.正确。句意: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
正确。句意:自我吹嘘者没有功劳。
D.正确。句意:梁惠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
正确。句意: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
故选B。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
④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⑤跨者不行
A. ②⑤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内省”,古今同义,自我反省。句意: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②“终身”,古今同义,一生。句意:有没有可以一生奉行的一个字呢?
③“不敏”,古今同义,不够聪敏。句意:我虽不够聪敏。
④“大夫”,古义,卿大夫;今义,医生。句意:即使是卿大夫互相侵扰其封地。
⑤“不行”,古义,行走不稳;今义,不可以。句意:跨步行走的人走不远。
故选C。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见贤思齐焉 ②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③吴王使之将
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⑤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⑥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A. ①⑤/②③/④/⑥ B. ①⑤/②/③④/⑥
C. ①④⑤/②③/⑥ D. ①④⑤/②/③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浏览完整试题
①“贤”,有贤德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句意: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
②“树”,种植,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容得下五石。
③“将”,率领,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吴王派他统率部队。
④“明”,彰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句意: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⑤“大”,大的东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句意: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
⑥“诚”,使……真诚,使动用法。句意: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①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②③名词活用为动词/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⑥使动用法
故选A。
6. 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A.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B.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 请买其方百金 D.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子爱自,不爱父,故亏父而利自。句意: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
A.判断句。句意:没有羞耻心,不是人。
B.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合抱之木,于毫末生。句意: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
C.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请(以)百金买其方。句意: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知人者智,知自者明。句意: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故选D。
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
B. 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庄子》即《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他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C.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和墨家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民贵君轻”“节葬”等主张,与儒家并称“显学”。
D. 儒家讲求入世,施行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儒家弟子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民贵君轻”错误。“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中华文明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新征程上,我们要守正创新,不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个人进取方面,《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国家治理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国际关系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讲究方法路径。应当认识到,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开放的、包容的、发展的,其内涵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发展: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是随着自身所处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而不断丰富,通过与其他文化交流互鉴而创新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发展科学文化,提倡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视角、更有效的路径。还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与科学文化的思想精髓相结合,增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科学文化也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得到滋养,更好发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功能。
(摘编自《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材料二】
“天妤”,一个沉睡千年的飞天少女,被神秘空间元境唤醒后,回想起千年前之事。当年,洞窟受损,壁画脱落。如今,苏醒过来的她,决定来到人间收集碎片,复原壁画,重佑人间……“天妤”不是玄幻小说中的文学人物,而是一个虚拟数字人。过去一年,“天妤”以收集壁画碎片为线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演绎,持续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在海内外收获了大量青年拥趸。
所谓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数字人陆续涌现,除了“天妤”,还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夭夭”、新华网的“筱竹”、浙江卫视的“谷小雨”、敦煌研究院的“伽瑶”、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福州三坊七巷智慧街区的“小坊”……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摘编自《数字人: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
【材料三】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7月16日在福建福州开幕。15日晚,大会重要活动《寻梦•坊巷》沉浸式演出在福州三坊七巷首次上演,通过世遗大会国际平台,向世界展示闽都文化、讲述福州故事、彰显福州魅力。
世遗大会期间,夜色下的三坊七巷化身梦剧场,这个中国都市仅存的“里坊制度活化石”“活”了——依托最新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采用3D楼体投影营造出或明清、或当代的场景,当观众跨过立于坊巷北口、由数字科技投射出的“大门”后,便如穿越了在历史时空隧道中不断切换的千百年前的三坊七巷。
展开余下试题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本次演出借助三坊七巷的南后街牌坊、风雨廊、宗陶斋、爱心树、光禄吟台和南口等特色地标,加之与福州有关的历史名人表演,采用朗诵、音乐、光影、舞蹈、戏曲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还原了古代里坊制度的运行机制,将闽都民俗、生活场景和商业氛围一一呈现。
(摘编自《传统碰上“黑科技”!》)
8.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彰显出来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个人奋斗进取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B. 近年来,虚拟数字人陆续涌现,他们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这些数字人身上都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特点。
C. 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这也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D. 在《寻梦•坊巷》节目中,“小坊”可以作为演员共同参与表演,这个极具地域特色的节目向世界展示了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9. 下列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一项是( )
A.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人点燃火炬,电子焰火取代传统焰火表演。
B. 英国歌唱家用中文歌唱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赢得场上阵阵喝彩。
C. 将年画与波普艺术、新港风等设计相融合形成独特的产品设计语言。
D. 不少知名艺术家在大型文创节目《国宝》中讲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10. 请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11. 文化遗产是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我们要让文化遗产穿越时光、融入当下,不断“活起来”。请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简要概括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两条途径。
【答案】8. C 9. B
10. 行文思路:开篇提出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的论点,接着从个人、国家的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从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角度进行阐述。
11. 途径:①通过科技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②因地制宜,与当地文化遗产相结合。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材料构成,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及其在新时代的应用。材料一从宏观视角阐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与科学文化的关系,强调了在科技助推下的创新发展路径。材料二和三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和表演艺术使文化遗产活化,数字人技术和沉浸式演出让传统文化以新的方式吸引年轻人和国际观众。整篇文章强调了传承与创新并行,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必要性。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发展科学技术”“说明了”错误。由原文“发展科学文化……也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视角、更有效的路径”可知,不是“发展科学技术”,而是“发展科学文化”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由原文“还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可知,选项中前文不能“说明”后文内容。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我和你”不是传统文化,且并未进行文化创新。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三段:
第一段结尾句写到“新征程上,我们要守正创新,不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所以,第一段提出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的论点。
第二段写到“在个人进取方面……在国家治理方面……在国际关系方面……”,并且说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见这是从个人、国家的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三段写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讲究方法路径”,这是从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角度进行阐述。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材料二说到“天妤”“文夭夭”“筱竹”“谷小雨”“伽瑶”“艾雯雯”“苏东坡数字人”“小坊”这些数字人,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引起年轻人的共鸣。说明要让文化遗产穿越时光、融入当下,不断“活起来”,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材料三以于7月16日在福建福州开幕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例,通过世遗大会国际平台,中国向世界展示了闽都文化、讲述福州故事、彰显福州魅力。说明要让文化遗产穿越时光、融入当下,要因地制宜,与当地文化遗产相结合。
(二)小说阅读(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美)海明威
这家旅馆里只住着两位美国旅人。他们住在二楼,面朝大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和绿色的长凳。意大利人大老远跑来看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青铜铸的。在雨里泛着光。这会儿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出现一汪汪积水。雨水滂沱,海浪裹着雨水像一条长长的线涌上岸,又沿着沙滩滑下去,然后再裹着雨水涌上来。泊在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有个侍者站在咖啡馆门口,正朝着空荡荡的广场张望。
美国人的妻子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外面有只猫刚好蜷缩在他们窗子底下一张滴着雨水的绿桌子下。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
“我要去逮那只猫咪。”妻子说。
“我去。”丈夫躺在床上说。
“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猫咪想在桌子底下躲雨呢。”
丈夫靠在床头的两只枕头上,继续看书。
“别淋湿了。”他说。
他的妻子下楼去了。经过旅馆营业处的时候,店主起身向她哈哈腰。他是个老头儿,个子很高。
“下雨了。”妻子说。
“是啊,是啊,太太,坏天气,真是个坏天气。”
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接到任何投诉时都那么认真的态度;喜欢他的修养,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模样:喜欢他作为店主的那种感觉,喜欢他那张苍老、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大手。她怀着对他的喜欢,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她站在门口还没迈出去,背后有人为她撑开一把伞。原来是负责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
“您可千万别淋湿了。”她面带笑容,用意大利语说道。毫无疑问,是店主派她来的。女侍者撑着伞,美国太太沿着石子路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底下。那张桌子就在这儿,被雨水冲洗得鲜绿鲜绿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大失所望。女侍者望着她。
“您丢东西了吗,太太?”
“刚才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有只猫?”
“对,一只猫。”
“一只猫?”女侍者哈哈一笑,“雨里的猫?”
“对。”她说,“就在这张桌子底下。”她又加了一句。“噢,我可真想要它,我就想要只猫咪。”“来吧,太太。”她说,“我们该回里面去了,要不您会淋湿的。”
“我想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门后,女侍者在外面收了伞。那个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时,店主在写字台那头向她哈哈腰。太太从心里觉得某些东西又渺小又麻烦。这个店主让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却又十分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太重要了。
展开余下试题
她走上楼梯,打开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
“猫逮到了吗?”他放下书问道。
“跑了。”
“奇怪,会跑到哪儿去呢?”他把目光从书上移开,说道。
“我真想要那只猫。”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要它。我就是想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巴巴地淋着雨对一只猫咪来说有点悲惨。”
乔治的目光又挪到了书上。
她站起身,在梳妆台前坐下,拿起镜子左照照右看看,从这一侧看到那一侧,又照照后脑勺和颈窝。
“你觉得我把头发留长好不好?”她一边再次端详自己的侧影,一边问。
乔治抬起头来,看着她的颈窝,她的头发很短,像个男孩儿。
“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样子,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子,真够恼人的。”
乔治的目光就一直停留在她的身上。
“你看上去漂亮极了。”他说。
“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她说,“我真想有只猫咪坐在我的膝头上,我一摸它,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
“是吗?”乔治躺在床上应道。
“我还希望现在就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妆,我要一只猫咪,还要几件新衣裳。”
天很黑了,雨点敲打着棕榈树。
“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一只猫。”她说,“要是我没有长头发,也没什么别的好玩儿的,总能有只猫吧。”
太太又望着窗外,广场上的灯都亮了。
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抬眼望去。
女侍者站在门口,怀里紧紧抱着一只大花斑猫。
“不好意思,打扰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送给太太。”
(有删节)
【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和人物,特别是下雨的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由景入情,从而推动了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
B. 由文中妻子和丈夫的对话可知,妻子十分急切地希望解救那只猫,而丈夫只是言语上应答着,实则躺在床上看书,并没有动身的欲望。
C. 文章的主体情节是发现猫、寻找猫、渴望得到猫、侍女送猫,故事环环相扣;侍女送来的另一只猫满足了妻子的愿望,也凸显了店主的温情。
D. 小说短小精致,语言凝练,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包含了深刻的主题内涵;不同场景蕴含的深层话语内涵,体现了小说的魅力。
13.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处的六处“喜欢”?
14. 有人认为,小说若以“不幸的婚姻”为标题,效果会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2. C 13. ①强调了此时妻子对店主的满意态度。②突出了店主的主动热情、优雅以及对工作生活的热爱等优秀品质。③他的行为举止与丈夫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突出了妻子渴望得到关爱与尊重,体现了女性对自我意识的追求。
14. ①不同意这种看法。“不幸的婚姻”这个标题太直白,而且包含的内容太单薄,不丰富。②以“雨中的猫”为标题,高度体现了海明威“冰山理论”的特点,更能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③因为“雨中的猫”不仅是文章出现的一个真实角色,更是故事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全文因猫而起,止于得猫,故事完整生动。④“猫”意蕴丰富,孤独无助的美国太太是在这只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们都孤寂无援,都渴求温暖关爱,这个标题涵括作者所要反映的以男女不平等为中心的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的系列社会问题。
【解析】
【导语】《雨中的猫》通过一个简单的情节,描绘了20世纪初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寻找自身价值的微妙心态。小说中的“猫”象征着女性对温暖和独立的渴望,而与丈夫的冷淡互动则隐喻着她们在婚姻中的孤独感。海明威用精炼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追求自我认同的困境和不安。旅馆店主的温情则突显出女性在真实生活中寻求关注和认同的需求与困惑。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侍女送来的另一只猫满足了妻子的愿望”错误。妻子得到的是店主赠与的猫,这使她的努力化为泡影,结尾突出了妻子的失落。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此处运用了六个“喜欢”,所以六个“喜欢”强调了此时妻子对店主的满意态度。
“喜欢他接到任何投诉时都那么认真的态度”写到店主即使是接到任何投诉也都认真对待,从而突出了店主主动热情、优雅以及对工作生活的热爱等优秀品质。
“喜欢他的修养”写到店主富有修养,而当妻子急切地去解救猫的时候,丈夫只是言语上应答着,实则躺在床上看书,并没有动身的欲望,所以店主的行为举止与丈夫的冷漠形成了鲜明对比。
“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模样:喜欢他作为店主的那种感觉,喜欢他那张苍老、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大手”,之所以会喜欢店主是因为这位美国太太在经过旅馆营业处的时候,店主起身向她哈哈腰,体现了店主对这位女性的尊重,并且很关爱地说“坏天气,真是个坏天气”,所以这三处“喜欢”突出了妻子渴望得到关爱与尊重,体现了女性对自我意识的追求。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不同意这种看法。
①作者并不以含义更直白的“不幸的婚姻”为标题,因惟有原题目,更能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反映以男女不平等为中心的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的系列社会问题,使得内容更丰富。
②《雨中 猫》这一题目高度体现了“冰山原则”的特点,它浓缩了作品的中心思想,映射了女主人公的不幸境遇,海明威从女性的视角细腻地描绘出了她们内心的渴望和苦闷、需求和言行,传达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附属地位和渴望改变处境的强烈愿望,并留有余地,表达更加言简意赅。《雨中的猫》这个标题涵括作者所要反映的以男女不平等为中心的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的系列社会问题。
③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以“猫”为线索展开情节:寻猫、失猫、送猫。女主人公因为不经意地发现了窗外雨中的猫而外出冒雨寻猫,未果失望而归,却意外收到了旅店老板派人送来的猫。全文因猫而起,止于得猫,所以,“雨中的猫”不仅是文章出现的一个真实角色,更是故事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故事完整生动。
④从人物塑造和主旨来看,这个孤独无助的美国少妇并非心血来潮爱上了猫,而是在这只躲在窗下避雨的流浪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和它都是一样的孤寂无援,都渴求温暖关爱;同时,她也想借下楼找猫之机吸引她丈夫的注意力。猫的柔顺弱小的形象,在凄风苦雨中孤寂无援的处境,形象地映射了女主人公的境遇,女人想救雨中的猫,隐喻在男性掌握主导权的世界中拯救自己,从小说的主题来看,结合注释“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思考。
三、古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
上一篇: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福建省宁德”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