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朱光潜《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材料二: 我常走在前门一带通衢,觉得那样狭隘的一条道路,其间竟能容纳数多时代的器物:也有骆驼轿,也有上贴“借光二哥”的一轮车,也有骡车、马车、人力车、自转车、汽车等,把二十世纪的东西同十五世纪以前的汇在一处,轮蹄轧轧,汽笛呜呜,复杂万状,稍不加意,即遭冲轧。推一轮车的讨厌人力车、马车、汽车,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反说回来,也是一样。新的嫌旧的妨阻,旧的嫌新的危险。仔细想来,全是我们创造的能力缺乏的原故,若能在北京创造一条四通八达的电车轧路,我想那时乘坐驼轿、骡车、人力车等等的人,必都舍却这些笨拙迂腐的器具,来坐迅速捷便的电车,马路上自然绰有余裕,不像那样拥挤了。因此我很盼望我们新青年打起精神,于政治、社会、文学、思想种种方面开辟一条新径路,创造一种新生活,以包容覆载那些残废颓败的老人,不但使他们不妨害文明的进步,且使他们也享享新文明的幸福,尝尝新生活的趣味,就像在北京建造电车轧道,输运从前那些乘驼轿、骡车、人力车的人一般。 (摘编自李大钊《新的!旧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家讲究顺应自然规律办事,无为而治,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是不过多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B. 当我们的青年创造出符合各个阶层需要的新生活,人与人之间就将不再互相憎厌,而且能和谐共助。 C. 西方人侧重社会本位,即使菲薄社会的卢梭和标榜自由的穆勒,也仍不脱社会本位的看法。 D.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少数人的努力往往可以促成社会变化,西方有些学者则认为社会本身有一个常趋转变的大势。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材料一第一段孔子的话可知,儒家不提倡个人主义,所提倡的美德大半含有社会性,但是他们更看重美德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 B. 《红楼梦》中“夤缘复旧职”的贾雨村是朱光潜认为必须鄙弃且不该重用的一类人。 C. 二十世纪初的旧中国新旧杂陈、矛盾丛生,朱光潜、李大钊从各自角度发出吁求,提出解决的思路。 D. 材料一第二段综述了多位西方学者的观点,其目的是证明西方的伦理观是否定个人本位的。 3. 下列选项,不符合中国“由内而外”的伦理观的一项是( ) 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 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D.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之道》 4. 民族复兴,要在青年心理中养成对于个人努力的信任的依据是什么?社会该如何建立这种信任?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新青年”想成为“最勇敢的人”,应具备怎样的品质及能力?请结合两则材料谈一谈。 【答案】1. B 2. D 3. A 4. 依据:我们承认社会本身有一个常趋转变的大势,同时,少数人的努力也往往可以促成、延滞或移转这个大势。要复兴中国民族,必须在青年心理中养成对于个人努力的信任。 建立信任的方法: ①尊敬且维护社会上一切面对环境困难而能挺身奋斗者,摒弃且消灭社会上一切侥幸苟安者、幸进者和频繁因循者、无功受禄者与不才而在高位者。 ②政教当局应注意,不奖励苟且侥幸的心理,不打消艰苦奋斗的精神。 ③改变青年以学校为进身干禄之阶,品格不砥砺,学问浅尝辄止的风气。 5. ①有担当精神,于政治、社会、文学、思想种种方面开辟一条新径路,创造一种新生活,以包容覆载那些残废颓败的老人,使他们不妨害文明的进步,且享新文明的幸福,尝新生活的趣味。 ②有创新精神,创造出符合各个阶层需要的新生活,使社会不再拥挤、矛盾丛生,人与人之间能和谐共助。 ③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在面对侵略者的威胁和压迫时,不畏惧、不妥协,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尊严。 【解析】 【导语】朱光潜的文章探讨了中西方伦理观的差异,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个人本位,注重个人修养,而西方文化则侧重社会本位,强调社会整体的幸福。文章呼吁通过教育和个人努力来改变社会风气,实现民族复兴。李大钊的文章则通过对比新旧交通工具,形象地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期望,呼吁青年人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生活,以推动社会进步。两篇文章都强调了个人和社会的互动,呼吁青年人承担起推动社会变革的责任。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B.“当我们的青年创造出符合各个阶层需要的新生活,人与人之间就将不再互相憎厌”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二“我很盼望我们新青年打起精神,于政治、社会、文学、思想种种方面开辟一条新径路,创造一种新生活,以包容覆载那些残废颓败的老人,不但使他们不妨害文明的进步,且使他们也享享新文明的幸福,尝尝新生活的趣味”可知,“当我们的青年创造出符合各个阶层需要的新生活”不是“人与人之间就将不再互相憎厌”的充分条件。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否定个人本位”于文无据,西方的伦理观侧重社会本位,不等于“否定个人本位”。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强调君主的权威之大,与“由内而外”的伦理观无关。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依据: 结合“我们承认社会本身有一个常趋转变的大势,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少数人的努力也往往可以促成,延滞,或移转这个大势。要复兴中国民族,我们必须在青年心理中养成对于个人努力的信任”可知,我们承认社会本身有一个常趋转变的大势,同时,少数人的努力也往往可以促成、延滞或移转这个大势。要复兴中国民族,必须在青年心理中养成对于个人努力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