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高水平的治理能力和高质量的治理效果。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虽然极大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囿于某些历史与现实因素,总体上讲,目前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尚未达至很高程度,距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仍有差距。国家治理的改进有必要切实将主体性与公共性原则贯彻其中。一方面,全体社会成员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治理,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自觉主动地担当作为。不同于君权神授的君主制,民主制的实质与精神不仅在于“一人一票”平等地投票选举,更在于人民实际地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更为充分地实现了这一主体性原则。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让整个国家成为一个有机而有力的整体。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治理,需要的当然不是“机械团结”,而是“有机团结”;不是“虚假的共同体”,而是“真正的共同体”。 当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突出地要求并展开对发展不平衡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发展平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然而实际情况正如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的那样,我国发展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这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概言之,在城乡、区域和领域等向度上,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大城市的资源、机会和收益较中小城市和农村丰厚得多,“虹吸效应”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中西部及边疆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明显,某些方面甚至有加剧的趋势。领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经济和科技领域发展较快,成就有目共睹,而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发展则相对较缓。这些向度的发展不平衡共同造成整个社会发展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严重妨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 社会发展不平衡内在而深层地制约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国强”和“民强”的统一。在某种意义上,人的发展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维度。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构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在总体上有了很大的跃升,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经济生活方面,大多数群众面临居住、医疗、教育、养老等一系列大型开支,可支配收入还不是很宽裕;在政治生活方面,一些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没能很好地参与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伟大进程中;在文化生活方面,许多群众还没有生成丰富的高层次文化需要,一些群众甚至仍旧停留在较低层次的文化需要上。除此之外,生态方面的问题亦不容忽视。可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使其通达幸福美好的生活,依旧任重道远。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中,上述几个问题具有综合性、方向性和关键性。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而言,它们的根本解决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意义。 (摘编自刘志洪《中国式现代化:特质、意涵与发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式现代化不会走模仿先发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路子,它不是模仿型的,因而它具有中国特色。 B.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要比“改革开放之初”所取得的成就更为突出。 C. 西方现代化是在资本逻辑主宰下的现代化,物质主义泛滥,中国式现代化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一痼疾。 D. 材料中提到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具有关键性,从根本上解决它们,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成。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都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话题展开,材料一侧重于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中国特色,材料二则侧重于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B. 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我们党才在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C. 目前,我们在国家治理上没有将主体性与公共性原则贯彻其中,因此,我们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在国家治理上作出改进。 D. 如果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能够得到快速发展,那么离我们解决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又更近了一步。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涉及责任与风险时,一些社会成员容易出现不担当、不作为乃至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 B. 人们争相涌入大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因为大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收入。 C.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D. 许多百姓不同程度地承受着环境破坏、生态不佳带来的后果,而且往往为了满足其他方面的需要而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方面的需要。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应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C 3. C 4. ①首先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模仿型的,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这一观点; ②接着从立足国情、深受中华文明滋养、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进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 ③最后强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两个结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 5. ①立足国情,把握中国国情这个根本依据和基本立足点,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②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理念融入中国式现代化。 ③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④解决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贯彻主体性与公共性原则,提高社会成员的主体性,让国家成为一个有机而有力的整体。 ⑤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包括城乡、区域和领域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 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解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面临的问题。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及问题展开论述。材料一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立足于中国国情和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领导作用。材料二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及改善人民生活等关键问题,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