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5  2025-01-04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
2025届广西名校高考模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广西名校高考模拟试卷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儒墨同显,一致百虑,对立互补,相反相成。墨子先学儒,后觉察儒学缺点,自创墨学,非儒反儒,补充改造儒学,提出兼爱等人文学的重要原理。墨子肯定孔学有“当而不可易”(正确而不能改变)的真理成分。墨家是先秦唯一堪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学派。
孟子推崇墨子兼爱的人格精神魅力。《孟子•尽心上》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子提倡全人类兼爱交利,即使从头到脚,被磨成粉末,只要对天下有利,都甘愿付出,这种损己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突显了墨子追求真善美理想的高贵品格。孟子对墨子精神的赞扬,影响深远。
西晋鲁胜《墨辩注序》说:“孟子非墨子,其辩言正辞则与墨同。”孟子非墨辟墨,但其思维表达方式,承自墨子,酷似墨子,辩论模仿墨子惯用的归谬反驳法。《孟子•告子上》说:“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不知类”是墨子应用归谬反驳法的标志词、惯用语,曾被墨子用来说服鲁班与楚王,止楚攻宋,孟子出色地加以传承发扬。《孟子•梁惠王上》说:“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归谬辩辞,比喻生动,脍炙人口,众所周知,是世人普遍效法的思维表达范例。
儒墨之学,各有所长,舍短取长,有助于把握全面真理和治国良方,是司马迁和班固等史学思想家对儒墨学关系的标准定性,是今日认知判断儒墨关系的正确指引。
秦汉学界,儒墨对举,孔墨并提;汉后至清,墨学衰竭。
作为墨子“兼爱”理想深刻理论基础的全人类共同人性论,“兼爱”理想,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超越性的善良愿望和理论假设。
儒家“爱有差等”,适应宗法等级制要求,随血缘亲疏远近,施爱厚薄不同,其人性论的理论基础和灵魂,是“亲亲尊尊”的“血统论”,是“中世纪”漫长宗法等级制社会的主流统治思想。墨子坚决反对儒家“亲亲尊尊”的“血统论”,主张“可学而能”的共同人性论,是科学的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由后天学习得来。《尚贤下》说:“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只凭血统高贵治理国家,不通过学习获得智能,“此譬犹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就像叫哑巴当外交官,聋人当乐队指挥,必然越治越乱。
孟子辟墨,攻击墨学“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辟”即驱除、屏除、排除。宋陆游《杂兴•孟子辟杨墨》诗说:“孟子辟杨墨,吾道方粲然。”“伐木当伐根,攻敌当攻坚。”孟子辟墨,孔孟之道才能鲜亮发光。


浏览完整试题孟子攻击墨子,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被视为对墨子的政治结论和人格定性定位,绝无一丝可能翻案平反的条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之中,儒学界把孟子辟墨奉为金科玉律、真理标准,是典型“以权威为据”和“以众取证”的谬误,是充斥心理相关型和论据空缺型的诡辩。
在当今不同文明互补互鉴的全新时代,辨识墨子兼爱学说的精义,吸取孟子不当辟墨的历史教训,探寻墨学中绝的动因,推进儒墨学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是历史赋予当代学人的重要使命。儒墨学界应携起手来,努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儒学研究和墨学研究交流合作,开辟儒墨学兼容创新的新局面。
(孙中原《儒与墨:一个常新的话题》,有删改)
材料二
儒家“仁爱”主张“爱有差等”,即根据亲疏贵贱而施予不同的爱。从维护“君臣父子”的纲常出发,儒家主张在施行爱的过程中以自己为起点,逐渐扩大至他人,即“立爱自亲始”。
墨家“兼爱”是围绕“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基本论点展开的。《吕氏春秋》说:“墨翟贵兼。”“兼”的本义是一只手拿着两颗稻谷,引申为同时顾及事物的几个方面。在《墨经》中,“兼”表示“整体”“全部”的意思。因此,“兼爱”主要强调的是“兼爱天下之人”。在墨子看来,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无论出身是高贵还是低贱,只要是人,都是被爱的对象,这个爱的对象的范围应该是“天下之人”,也就是整个人类,也即“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墨家“兼爱”认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却又要求别人不分差别地彼此相爱,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潭之中。与“兼相爱”紧密相连的是墨家的“交相利”的实利主义道德原则。在墨家看来,爱就是利,利即为爱。没有实际的“利”,就无从谈“爱”。
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所爱的对象是相同的。儒家坚信在一个秩序和谐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仁爱;而墨家则认为在一个秩序和谐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兼爱,其实这两种理想的人际关系皆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之爱,是人类之爱,爱的对象是整个人类。儒家有“泛爱众”“仁者爱人”,墨家有“兼爱天下”。儒家施行“仁爱”的方法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譬也,可谓仁之方也”,这种方法就是由己及人。“君子之于物,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里的“仁”和“亲”是两个概念。“仁”是对亲人之外的他人的喜爱。“亲”则是对亲人或相熟的人的亲爱。
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都是中国传统思想,都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爱”的关系。我们要在充分理解它们两者产生的那个时代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的特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们,分析、鉴别、取舍、改造,使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当今散发出更大的魅力和光芒。
(高洁《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比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孟子为了本派学说而全盘否定墨学的历史教训,儒墨学说研究者应当平等地交流与合作。
B. 秦汉之前墨家与儒家两大流派对举并提,而汉朝之后至清朝,墨学逐渐衰竭,这跟孟子的“辟墨”有一定的关系。
C. “立爱自亲始”是墨家的主张,是说在施行爱的时候,以自己为起点,再扩大到他人,根据关系的亲疏贵贱而不同。
D. “兼爱”是一种美好的理想,是人类的共同人性论,与宗法等级制不符,这在任何阶段的历史时期都是可以达到的。
2. 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本来是学儒学的,因认为儒学有缺点而自创墨学,补充改造儒学,提出“兼爱”等人文学的重要原理,可见春秋战国时儒墨两家地位相当。
B. 墨学从与儒学并举到逐渐衰竭,墨子从与孔子并提到渐去渐远,原因固然与其自身学说有些地方自相矛盾有关,但儒家非墨辟墨是重要因素。
C. 利用儒墨之学的优势,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真理和治理国家,古代史学家的见解,对我们今天研究诸子百家各学派关系仍有指导价值。
D. “伐木当伐根,攻敌当攻坚”,是说办事要先抓主要矛盾,孟子非墨辟墨,攻击墨学“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孔孟之道才能够鲜亮发光。
3. 下列选项,没有运用归谬反驳法 一项是( )
A.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B.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C.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4. 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这两则材料都阐述了儒墨关于“爱”的主张,两家主张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概述。
【答案】1. B 2. B
3. D 4. ①举例论证。文中列举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评论墨子的例子,论证孟子推崇墨子“兼爱”的人格精神魅力。
②引用论证。文中引用宋代陆游《杂兴•孟子辟杨墨》的语句论证孟子辟墨是为了孔孟之道鲜亮发光。
③对比论证。文中将儒家“爱有差等”与墨家的“可学而能”进行对比。
5. 异:儒家主张仁爱,“爱有差等”,出已及人,根据亲疏贵贱而施予不同 爱;墨家提倡全人类兼爱交利,“兼相爱,交相利”“兼爱天下”。
同: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都是我国的传统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之爱;爱的对象是整个人类。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比儒家和墨家 思想,特别是关于“爱”的主张,探讨了两者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材料一强调了儒墨在历史上的对立与互补关系,指出墨子的“兼爱”理想虽难以实现,但其精神值得现代借鉴。材料二则详细比较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异同,指出两者在强调人际关系和谐方面的共同点。文章呼吁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并融合儒墨思想,以促进文化创新。


展开余下试题【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为了本派学说而全盘否定墨学的历史教训”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孟子推崇墨子兼爱的人格精神魅力”和最后一段“吸取孟子不当辟墨的历史教训”等可知,孟子没有“全盘否定墨学”,只是对墨子进行不当的批判。
C.“‘立爱自亲始’是墨家的主张”错误,依据材料二“儒家主张在施行爱的过程中以自己为起点,逐渐扩大至他人,即‘立爱自亲始’”可知这是儒家的主张。
D.“这在任何阶段的历史时期都是可以达到的”错误,依据材料一“‘兼爱’理想,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超越性的善良愿望和理论假设”可知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达到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B.“原因固然与其自身学说有些地方自相矛盾有关,但儒家非墨辟墨是重要因素”错误,依据“墨家‘兼爱’认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却又要求别人不分差别地彼此相爱,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潭之中”可知其自身学说有些地方自相矛盾、有些观点不合时宜才是重要因素。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归谬反驳法是一种逻辑论证方法,旨在通过假定对方观点成立,然后引出矛盾或荒谬之处,从而否定该观点,证明自己立场的正确性。
A.句意:楚国有卖盾与矛的人,称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得没有东西能够刺穿它。”又称赞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得没有东西不能刺穿。”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这个人无法回答。以“自相矛盾”的方式指出盾和矛不可并存,体现归谬反驳法。
B.句意:现在有人每天偷邻居的鸡。其他人劝告他说:“这样做不是君子之道。”他说:“我会减少偷鸡的次数,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完全停止。”如果知道不义,就应该立即停止,为什么还等到明年?以“月攘一鸡”推理出其不合义,体现归谬反驳法。
C.句意:孟子说:“大王喜好打仗,那么我以打仗来打个比方。战鼓震天,兵刃相交,但很快有些人丢盔弃甲仓皇逃窜。有些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有些跑了五十步。五十步的人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如何?”回答说:“不对,只是逃跑的距离不同罢了,这也是逃跑。”孟子接着说:“既然您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会比邻国更多。”用五十步笑百步类比国君的错误,体现归谬反驳法。
D.句意:孟子问:“不愿做与不能做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回答:“让人扛着泰山横跨北海,说‘我不能’,这是真的不能。但如果是扶一位长者折一根树枝,说‘我不能’,那么是因为不愿做,不是真的不能。所以大王不实行仁政,不是如扛泰山渡北海那样办不到,而是如扶长者折枝这般可以做到却不愿意。”这是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并未假设对方观点成立,而通过对“不能”与“不为”的具体分析进行区分,未体现归谬反驳法。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举例论证。依据“孟子推崇墨子兼爱的人格精神魅力。《孟子•尽心上》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可知文中列举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评论墨子的例子,论证孟子推崇墨子“兼爱”的人格精神魅力。
②引用论证。依据“宋陆游《杂兴•孟子辟杨墨》诗说:‘孟子辟杨墨,吾道方粲然。’‘伐木当伐根,攻敌当攻坚。’孟子辟墨,孔孟之道才能鲜亮发光”可知文中引用宋代陆游《杂兴•孟子辟杨墨》的语句论证孟子辟墨是为了孔孟之道鲜亮发光。
③对比论证。依据“儒家‘爱有差等’,适应宗法等级制要求,……漫长宗法等级制社会的主流统治思想。墨子……主张‘可学而能’的共同人性论,是科学的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由后天学习得来”可知文中将儒家“爱有差等”与墨家的“可学而能”进行对比。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异:依据“儒家‘爱有差等’,适应宗法等级制要求,随血缘亲疏远近,施爱厚薄不同”可知儒家主张仁爱,“爱有差等”,出已及人,根据亲疏贵贱而施予不同的爱;依据“墨家‘兼爱’是围绕‘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基本论点展开的。……‘兼爱’主要强调的是‘兼爱天下之人’”可知墨家提倡全人类兼爱交利,“兼相爱,交相利”“兼爱天下”。
同:依据“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都是中国传统思想”“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所爱的对象是相同的……是人类之爱,爱的对象是整个人类”可知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都是我国的传统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之爱;爱的对象是整个人类。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地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展开余下试题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地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牵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地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剥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厉害,有飞机坦克!咱们……”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铁啦?”
“铁啦!”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第四章,有删改)
【注】1937年7月,在七七事变的第22天后,北平彻底沦陷。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强调北平自然环境的美好,既反衬日寇的侵略暴行,又反映了北平沦陷后大家内心的惨淡。
B. 北平陷落后,瑞宣万分焦急,十分想要为国尽力,却陷入“尽孝”和“尽忠”的两难境地,终未成行。
C. 老二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却扬言要“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D. 文中画线句子突出了北平城底蕴深厚,北平人淳朴温和,更是为了突显瑞宣等人对北平城的喜爱之情。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表现的是“宏大主题”,但老舍对文章的叙事内容作了微观化的处理,收到了艺术化的效果。
B. 小说叙事讲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老三后来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结局在文中早有多处伏笔。
C. 小说运用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瑞宣的形象,突出表现了他的形象特征。
D. 小说多处使用反复手法,如“不能!不能!”加强了语势和情感,能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8. 老舍的小说语言特色非常鲜明,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小说有哪些语言特色。
9. 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请结合文本分析文本中“感时忧国”的特点。
【答案】6. D 7. C
8. ①整体上通俗易懂,小说描绘市井生活,用语自然质朴。②富有地域特色。比如“将将”“轱辘石头”“叼住”“合算”“四大爷”等词语颇具京味。③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比如“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一句刻画出了老三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一句刻画了瑞宣的矛盾心理。
9. ①反映社会现实。创作的背景是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彻底沦陷,写的是战争爆发之后的中国社会。②关注人民悲欢。小说写小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存境况、弱小无力,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③关心国家命运。小说蕴含着作者鲜明的态度,作者笔下的小人物在国难之际表现出坚定的信念,作者以此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解析】
【导语】老舍的《四世同堂》节选描绘了北平沦陷后,瑞宣一家在国难当头时的内心挣扎与矛盾。通过瑞宣在“尽忠”与“尽孝”之间的两难选择,小说深刻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与无奈。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环境刻画,展现了北平的美丽与沦陷后的惨淡,揭示了侵略战争对普通家庭的深重影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是为了突显瑞宣等人对北平城的喜爱之情”理解不正确,应该是暗含着北平被敌人占领后的痛惜之感。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行动描写”错误,由原文“‘对!”瑞宣点了点头,‘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等信息可知,小说在塑造瑞宣这一形象时,语言描写极为突出,并没有使用行动描写。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
解答时,可以从文本的整体风格、地域特色、人物语言等角度鉴赏评价。
①由原文“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以及“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大哥,咱们一同走!’”等信息可知,老舍的语言非常接地气,常常使用口语化的表达,使得人物对话真实自然,小说描绘市井生活,用语自然质朴,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②由原文“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日本人能叼住北平”“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可知,“将将”,意思是“刚好、仅仅”没有多余的钱;“轱辘石头”,意思是“向下滚石头”;“叼住”意思是“占领”;“合算”意思是“有利”;“四大爷”可见北京人称呼常带一个“爷”字,这些词语颇具京味,富有地域特色,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地方色彩,也使人物对话更加生动真实。
③比如“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一句刻画出了老三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符合老三积极爱国的形象;“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一句刻画了瑞宣的矛盾心理,老舍擅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5届广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