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⑩但是,也有一部分细菌演化出利用氧气的能力,迅速成为地表生物圈的主宰。大约20亿年前,一个古细菌吞下一个好氧细菌,后者没有死,而是在前者身体里安顿下来,成为这个古细菌的寄生虫,这一现象被称为“内共生”。此后,这个好氧细菌逐渐把自己的大部分DNA丢给宿主,自己则摇身一变,成为专门为宿主提供能量的线粒体。而宿主则因为有了能量的保证,逐渐演化出细胞核与复杂的细胞器,变成一个真核细胞。这就是如今所有复杂生物的前身。 ⑪又过了数亿年,一个真核细胞吞下一个蓝细菌,后者同样摇身变成叶绿体,帮助宿主进行光合作用,这就是植物的前身。再后来,一个真核细胞演化成多细胞生物,靠吞吃其他有机体为生,这就是动物的前身。 ⑫从此,地球生命变得多姿多彩,地表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终于成为今天的样貌。 (摘编自袁越《海洋诱惑》) 材料二: 叠层石的出现,或者说蓝细菌的出现和生长,给地球带来了新的变化,将地球引入了新的纪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生了氧气。 氧气不断充满海洋,将海洋中存在的大量铁元素和其他金属元素氧化,这些金属氧化物从海洋中漂浮状态逐渐沉淀到海底,变成铁矿等矿床,成为我们今天能够利用的重要资源。 在元古宙和古生代,叠层石在海洋中几乎没有天敌,一直在肆意生长。这种情况在早古生代奥陶纪时期发生了变化。奥陶纪时期,海洋生物大辐射,出现了海绵、苔藓虫与其他后生动物,它们一起形成了比叠层石更加高级、更加复杂的生物礁灰岩,它们全方位挤占了叠层石原来的稳定优越的环境,叠层石只能在近岸区或台地边缘区盐度、温度存在一定异常的区域继续存活。好在得益于蓝细菌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其对海水深度、盐度、温度的广适性,倒也能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再之后,蛀孔类海洋生物的出现对其也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叠层石的生态位不断被压缩。与此同时,在地球上几亿年以来出现的数次大灭绝事件同样对叠层石也有毁灭性的打击。到了近现代海洋中,叠层石的分布范围已经非常局限了,只在澳大利亚大堡礁鲨鱼湾和巴哈马浅海区有它们的身影。 从元古宙的盛极一时到现在的零落成泥,叠层石大起大落,它曾踏上过生命巅峰,也经历过重大坎坷,现在的它已经坦然面对,过起了与世无争的悠闲生活。尽管它已经远离俗世,但是人群中还依然流传着它的传说,“大地史书”“古生物钟”“地质瑰宝”都是人们对它的敬畏与赞扬。 (摘编自张超 郝彧《层层叠叠是岁月 弯弯曲曲是年华》)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期地球表面绝大部分是海洋,极少部分是由花岗岩组成的岛屿,这些岛屿的遗迹在少数地区至今仍然能被寻觅到。 B. 生活在深海中的早期微生物,有的利用海底热液喷口产生的化学能生活,有的利用热液喷口发出的微光演化出光合作用的能力。 C. 蓝细菌可以在浅海中生活,充足的阳光使之能够分解水分子,并产生氧气,从而改变了地球大气的构成。 D. 由于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原核生物在近20亿年的时间里,只能以最简单的细菌形式存活于世。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的澳大利亚仍存有地球太古时代的遗迹,人们在那里还发现过叠层石化石。 B. 叠层石曾经统治地球生命近30亿年,近现代却只能在远离海岸的深海区存活。 C. 真核细胞是所有植物和动物的前身,演化过程中先出现植物,后出现动物。 D. 叠层石作为地球演化与生命起源的重要角色,如今被人们称为“大地史书”。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第⑨段画线句中“喜”的是( ) A. 在今天的深海无氧环境中依然生活着一些微生物,如深海嗜压菌、深渊细菌等。 B. 氧气在高空形成的臭氧层挡住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部分生命可以在陆地安全生活。 C. 好氧细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有完整的呼吸链,必须在有氧环境下生活。 D. 科学家证明,在有氧环境中,单细胞绿藻莱茵衣藻仅用16个小时就迈向多细胞生命。 4. 从曾经的“地球王者”到现在的“零落成泥”,叠层石的演化体现了“合作”与“竞争”两种生存方式,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 5. 两则材料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B 3. A 4. ①“合作”:蓝细菌必须依靠其他细菌的帮助才能存活,叠层石就是这种合作的结果。 ②“竞争”:从奥陶纪开始,叠层石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比其更高级的生物礁灰岩和蛀孔类海洋生物的挤占。 5. ①科学性,准确运用数字、专业术语,严谨地逻辑推理等,如“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扩张”“蛀孔类海洋生物”“因此”“与此同时”等。 ②文学性,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掘墓人”“摇身一变”“悠闲生活”等; 散文化(诗化)的表达,如“叠层石的疯狂扩张便为自身的覆灭埋下了伏笔”“从元古宙的盛极一时到现在的零落成泥”等。 ③哲理性,如“大自然似乎并不喜欢任何形式的一家独大”“它曾踏上过生命巅峰,也经历过重大坎坷,现在的它已经坦然面对”等语句中蕴含着自然生命的哲思。 【解析】 【导语】这两篇材料通过叙述叠层石及蓝细菌的出现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描绘了地球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历程。材料一主要侧重讲述早期地球生物演化的科学过程,以蓝细菌的光合作用及氧气变化为核心,揭示生物多样性起源。材料二则进一步强调叠层石在地质历史中的重要角色及其盛衰变化,并通过“合作”与“竞争”视角解析生命演化规律。两者语言生动,细节丰富,增强了可读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B.“有的利用热液喷口发出的微光演化出光合作用的能力”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也有少部分微生物演化出光合作用的能力,能够利用热液喷口和荧光生物发出的微光生活,这就是绿硫细菌和紫硫细菌”可知,是“演化出光合作用的能力”后能够“利用热液喷口和荧光生物发出的微光生活”,而不是“利用热液喷口发出的微光演化出光合作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