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  2025-01-26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2025.1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熊猫,这一在地球上生存超过800万年的珍稀物种,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公众在了解大熊猫保护与研究的过程中,对一些做法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圈养大熊猫?为什么要实行人工繁育?
保护野生动物分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两种形式。就地保护是通过采取保护物种栖息地、维护自然种群等措施,在野生动物的原产地对其实施保护的方式。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首选形式,迁地保护是其重要补充。迁地保护的概念来源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主张:当一个动物种群在整个自然环境中的总数量下降到1000只(头)左右时,就有必要将其转移到适宜、安全、有保障的人工环境中,通过人工圈养、繁育使该动物的人工种群能够自我繁衍与维系。在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进行野化放归,有计划地、科学地重建和复壮野外种群。上世纪80年代,野生大熊猫数量骤降至约1100只,生存前景堪忧。鉴于此,我国迅速开展了大熊猫迁地保护工作。
大熊猫繁育存在诸多困难,科研人员正在努力解决这些困难。以育幼存活难为例,大熊猫生产单胎、双胎的概率各占一半,双胞胎的妈妈一般只选择一只强壮幼崽进行养育。即使生产单胎,头次生产母性不强、产后身体状况不佳的母熊猫,也会出现不带幼崽的情况。这都导致了大熊猫幼崽存活率低。为此,科研人员通过各种训练,帮助熊猫妈妈适应母亲的角色,让它们可以更好地哺育和照顾自己的孩子。科研人员还创造了仿生育幼法,模仿熊猫妈妈给幼崽喂奶、排便,确保幼崽能够健康成长。
历经40余载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的数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6只增长至385只,占全球圈养大熊猫总数的一半以上,成功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这一成就,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事业树立了典范。
(取材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公众号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1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该公园地跨川陕甘三省,纵横岷山、秦岭、邛崃山、大小相岭山系,将数十个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一片,保护着全国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庇护着8000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
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垦种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使大熊猫栖息地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大熊猫面临栖息地破碎化、种群隔离、遗传多样性丧失甚至物种绝迹等诸多问题。再加上野生大熊猫以“隐士”著称,行踪隐秘,警觉性极强,因此它们的身影更加难得一见。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生态走廊逐步建成,使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了一片。绵阳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关键区域,拥有的野生大熊猫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分局积极投入到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恢复建设工作中。如今,在绵阳,看到野生大熊猫已不是一件稀奇事,雪宝顶片区、平武片区等区域的巡护员时时能看到野生大熊猫下河洗澡或下山溜达。
1984年科学家提出了“伞护种”的概念。伞护种是指那些生态环境需求能够涵盖许多其他物种生态环境需求的物种。保护伞护种的同时可以让其他物种得到保护。大熊猫就是典型的伞护种。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分局通过各项保护工作,保护了大熊猫,也使得多种野生动物种群逐渐复壮:在安州,上百只川金丝猴在林中觅食;在北川,斑羚一跃而起,留下矫健的身影;在平武,山脊线上的扭角羚好奇地打量人类……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分局努力践行和谐共生的理念,保护整个生态系统,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浏览完整试题(取材于绵阳熊猫分局公众号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大熊猫的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现在的接近1900只,栖息范围也不断扩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虽然受威胁等级降级,但是我们对大熊猫的保护力度不会降级。未来,我国将持续高水平推动大熊猫保护工作,尤其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多措并举加强栖息地保护建设,持续推进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体系建设,加快大熊猫割裂栖息地的修复与连通,加大野化放归力度,促进野生种群的重建、复壮,推进大熊猫保护高质量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圈养大熊猫遗传管理,促进种群交流,保证圈养大熊猫的种群遗传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大熊猫遗传资源库,确保优质大熊猫遗传资源的可持续长期保存,为大熊猫增加一道永久保护屏障。强化大熊猫重大疾病防治研究,保障大熊猫圈养种群的安全与健康。三是进一步完善大熊猫国际合作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日常健康监测和实地检查评估,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做好旅外大熊猫管理保护工作,同相关国际合作伙伴继续加强大熊猫等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
(取材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众号的相关文章)
【链接材料】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国家科研机构。职能包括大熊猫人工饲养、繁育和科普教育、宣传、大熊猫文化建设等。
绵阳熊猫分局,指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绵阳分局。负责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地区的管理、协调、宣传等工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属于自然资源部管理的国家局。负责拟订林业和草原及其生态保护修复的政策、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等诸多工作。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就地保护必须有迁地保护的补充才能发挥效用。
B. 迁地保护可使大熊猫人工种群自我繁衍与维系。
C. 生双胞胎的大熊猫比生单胎的大熊猫母性更强。
D. 大熊猫哺育和照顾幼崽的能力完全靠后天习得。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野生大熊猫数量很少、行踪隐秘,因而人们很难见到。
B. 川金丝猴、斑羚和扭角羚等物种都是大熊猫的伞护种。
C. 建设遗传资源库目的在于长期保存优质大熊猫遗传资源。
D. 保障大熊猫圈养种群的安全需要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
3.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对大熊猫实施就地保护
B 占地面积广,且物种丰富
C. 是为了使大熊猫成为伞护种而设立的
D. 是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体系的组成部分
4.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存在时间长,大熊猫被选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B. 野生动物保护形式的选择与物种现存数量息息相关。
C. 现今,我国野生大熊猫大多生活在大熊猫国家公园。
D. 圈养大熊猫的数量与40年前比有明显增加,但仍低于野生数量。
5. 三个公众号发布的关于大熊猫保护的文章内容上各有侧重,主要由于信息发布者有各自不同的立场和目的。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链接材料,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内容 目的
材料一 大熊猫圈养和人工繁育的①__及成就 ②__
材料二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在绵阳地区取得的进展 ③__
材料三 我国对大熊猫保护的态度及④__ 指明相关工作方向
【答案】1. B 2. B
3. C 4. A
5. ①. 原因 ②. 解答公众疑问,普及科学知识 ③. 宣传本单位相关工作成果 ④. 未来工作重点
【解析】
【导语】三则材料从不同视角展现了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成效与意义。材料一侧重人工圈养与繁育的科学探索和重要成果,体现对濒危物种保护的技术助力;材料二聚焦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展示其在栖息地修复和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材料三则强调国家保护政策的持续性与未来方向,凸显大熊猫保护的战略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就地保护必须有迁地保护的补充才能发挥效用”错,根据“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首选形式,迁地保护是其重要补充”可知,迁地保护只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并未表明就地保护必须有迁地保护的补充才能发挥效用。
C.“生双胞胎的大熊猫比生单胎的大熊猫母性更强”错,根据“双胞胎的妈妈一般只选择一只强壮幼崽进行养育”可知,大熊猫在生育双胞胎时偏好养育强壮的幼崽生,故生双胞胎的大熊猫母性并不比生单胎的更强。
D.“大熊猫哺育和照顾幼崽的能力完全靠后天习得”错,材料一中提到科研人员通过各种训练帮助熊猫妈妈适应母亲角色,这体现了后天训练在大熊猫母性行为培养中的作用,但并不能表明大熊猫哺育和照顾幼崽的能力完全靠后天习得,这一推断忽略了动物本能和天生行为在哺育幼崽中的作用。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能力。
B“川金丝猴、斑羚和扭角羚等物种都是大熊猫的伞护种”错,根据“伞护种是指那些生态环境需求能够涵盖许多其他物种生态环境需求的物种。保护伞护种的同时可以让其他物种得到保护。大熊猫就是典型的伞护种”可知,保护伞护种的同时可以让其他物种得到保护,但并未表明川金丝猴、斑羚和扭角羚等物种是大熊猫的伞护种,而是这些物种因大熊猫的保护而得到保护。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是为了使大熊猫成为伞护种而设立的”错,强加因果,材料二提到“大熊猫就是典型的伞护种”,并说明保护大熊猫可以保护其他物种,但并未表明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为了使大熊猫成为伞护种而设立的。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存在时间长,大熊猫被选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错,强加因果,材料一提到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但并未表明其被选为旗舰物种是因为存在时间长,而是因为其珍稀性和保护意义。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和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
对于材料一,内容主要围绕大熊猫圈养和人工繁育的原因及成就展开,目的是解答公众疑问,普及科学知识。信息发布者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作为国家科研机构,其立场在于普及大熊猫保护的科学知识,解答公众疑问。故①填“原因”,②填“解答公众疑问,普及科学知识”。
对于材料二,内容主要描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在绵阳地区取得的进展,目的是宣传本单位相关工作成果。信息发布者是绵阳熊猫分局,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分支机构,其目的在于宣传本单位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中的工作成果。故③填“宣传本单位相关工作成果”。
对于材料三,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对大熊猫保护的态度及未来工作重点,目的是指明相关工作方向。信息发布者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作为负责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国家机构,其立场在于指导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未来方向。故④填“未来工作重点”。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世之弊,患在欲治天下而不立为治之地。夫有意于为治而无其地,譬犹欲耕而无其田,欲贾而无其财,虽有锄櫌车马、精心强力,而无所施之。故古之圣人将治天下,常先为其所无有而补其所不足,使天下凡可以无患而后徜徉翱翔,惟其所欲为而无所不可,此所谓为治之地也。
尝以为当今天下有三不立,由三不立故百患并起,而百善并废。何者? 天下之吏偷堕苟且,不治其事,事日已败而上不知使,是一不立也。天下之兵骄脆无用,召募日广而临事不获其力,是二不立也。天下之财出之有限而用之无极,为国百年而不能以富,是三不立也。
天下之未治也,患三事之不立。苟其既立,则患其无以施之。盖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皆可得而知也。惟其所以施之,则不可得而知。孔子之治鲁也,隳其三都,诛其乱政,可得而知也;其所以使羔豚不饰贾,男女别于道者,不可得而知也。孔子之所汲汲以教人者,在其不可得而知,而其可得而知者不详论也。曰是有意于治者能之,然而亦不可去也。故其得为是国也,必举之以为先。
由是观之,治国之地,圣人无之不得以施其圣,然而圣人之道,有所高远而不可及者矣。其于孔子之门所谓政事,而冉有、子路之所能者,治国之地也。子路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是亦自以为能为其地,而未有以施之云尔。然夫子许其能之,而不以为大贤,则夫子之道深矣远矣。夫子平居朝夕孜孜以教人者,惟所以自修其身;而其所以修其政事者,未尝言也。盖亦尝言之矣,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所重民食丧祭。是九者凡所以为政而未足也,故继之曰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是四者所以成之焉耳,其意以为既成而后以其平居自修之身施之。
当三代之治也,天下之事无不毕举。虽后世之君犹得守其法度,以为无过。古之人言治天下,若甚易然。今之人以为大言而不信,不知其有此地也,悲夫! 世之君子,孜孜以修其身,欲以施之天下,终身而不见其成,则以为古之人欺我也。莫若退而立其为治之地,为治之地既立,身修而天下可化也。
(取材于苏辙《新论》)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隳其三都 隳:摧毁
B. 其所以使羔豚不饰贾 饰贾:虚标价格
C. 孔子之所汲汲以教人者 汲汲:急切、努力地
D. 必举之以 先 举:举荐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常先为其所无有而补其所不足/所重民食丧祭
B. 为国百年而不能以富/孜孜以修其身
C. 盖君子为国/以为无过
D. 曰是有意于治者能之/而其所以修其政事者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之吏偷堕苟且,不治其事。
天下的官吏怠惰敷衍,不尽职处理政事。
B. 天下之财出之有限而用之无极。
天下的财富产出的有限而使用无度。
C. 是九者凡所以为政而未足也。
这九条都是为政的方法,但还不能让百姓富足。
D. 虽后世之君犹得守其法度。
即使是后世的君主也能遵循那时的法度。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指出吏、兵、财三方面的时弊导致了社会忧患。
B. 文中列举的孔子隳三都、诛乱政都属于“为治之地”。
C. 作者认为那些容易被人了解的治国之道是重要的。
D. 作者认为圣人之道高远精深,后人无法企及和模仿。
10. 文章第四段说“夫子许其能之,而不以为大贤,则夫子之道深矣远矣”。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6. D 7. A
8. C 9. D
10. ①作者认为,治理天下的基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还要有具体可行的施政措施,施政者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执政能力。
②子路和冉有从经济、军事等方面谈政治理想,只谈到制度层面,没有谈到具体措施及施政者加强自身修养的层面,所以孔子肯定他们的治国之能,却认为他们还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这体现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深刻而全面。
【解析】
【导语】这篇文言文出自苏辙的《新论》,讨论治理国家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及方法。文章从古今比较切入,说明当前社会三方面的弊病:官吏不作为、军队无能、财务浪费。苏辙利用孔子治国的事例,强调治国需要建立基础,并推广至修身与齐家。通过引用孔子门生的言论,文章揭示圣人之远见在于不仅关注已知治国之道,更重视身修齐德,体现了其高远的治国理念。文章整体逻辑严谨,对比鲜明,意在启发君主关注实务基础和德行修炼。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拆毁三桓的私邑。
B.正确。句意:(孔子)用来使贩卖羊猪的商人不敢虚标物价的方法。
C.正确。句意:孔子努力教别人的。
D.举:把……放在前面。句意:一定把它放在前面(作为首要之事)。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代词,“所……”构成名词性短语。句意:常常先创建那些(原先)没有的,补足那些(做得)不够的东西。
代词,“所……”构成名词性短语。句意:所重视的是民众的温饱、治丧和祭祀。
B.因此。句意:治理国家(已经)一百年,却不能因此(因为治理了一百年)而变得富裕。
连词,表目的,来。句意:勤勉不倦地修养自身。
C.治理。句意:君子治理国家。
认为。句意:认为这样做就不会有过错。
D.……的人。句意:(因为)有意治理国家的人能够做到(这些事)。
助词,与“所以……”构成“……的方法”。句意:然而他(孔子)用来整治国家政事的方法。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但还不能让百姓富足”错,这句话应解释为“这九条都是用来治理政事的,但还不够”。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后人无法企及和模仿”错。文中说“治国之地,圣人无之不得以施其圣,然而圣人之道,有所高远而不可及者矣”,只是说圣人之道高远精深,但并不是后人无法企及和模仿。后面还提到“夫子许其能之”,说明作者认为后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类似的治国境界。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①文中提到“天下之未治也,患三事之不立。苟其既立,则患其无以施之。盖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表明作者认为治理天下首先要有完善的制度,这是基础。文中“惟其所以施之,则不可得而知”,孔子在治理鲁国时“其所以使羔豚不饰贾,男女别于道者,不可得而知也”,可知仅有制度还不够,还需要具体的施政措施。根据“夫子平居朝夕孜孜以教人者,惟所以自修其身”可知自我修养是实施治理措施的前提,通过自我修养提升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施行治理天下的措施。
②子路说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表明他能在国家面临军事威胁和饥荒困境时,使百姓有勇气且知晓道义,侧重于军事方面。 冉有说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体现他能在小的诸侯国或地区,使百姓富足,主要涉及经济层面。“夫子许其能之”,因子路和冉有从经济、军事等方面提出治理国家的制度构想,有一定治国能力。“而不以为大贤”,因他们仅停留在制度层面,未深入到具体施政措施及施政者自身修养层面,如“夫子平居朝夕孜孜以教人者,惟所以自修其身;而其所以修其政事者,未尝言也。盖亦尝言之矣……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体现孔子认为治国不仅要有制度,还需具体措施及以自身修养施政,这反映孔子政治思想深刻全面,所以“夫子之道深矣远矣”。
参考译文:
当今社会的弊端,(病根)在于想要治理天下,却没有建立治理天下的基础。有意于治理好天下却没有基础,就像是想要耕种却没有田地,想做生意却没有钱财,即使有农具、车马、专注的心思和强大的能力,也没有地方使用。所以古代的圣人要治理天下时,常常先创建那些(原先)没有的,补足那些(做得)不够的,让天下大体上可以没有忧患,然后自由地做那些想做的事,而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这就是所谓的治理天下的基础。
我认为当今天下有三件事没有确立好,因为这三件事没确立好,所以各种忧患都出现了,各种善举都停止了。(这三件事)是什么呢?天下的官吏怠惰敷衍,不尽职处理政事,政事日渐败坏而上位者却不知(如何)驱策他们,这是一不立。天下的兵卒骄纵脆弱、不堪使用,招募得越来越多,可遇到战事时不能得到他们的助力,这是二不立。天下的财富产出的有限而使用无度,建国百年却不能让国家变得富裕,这是三不立。
国家未能治理好,忧患在于这三件事没有确立好。如果这三件事确立好了,就忧虑没有合适的方式去实施它们。(古代)君子治理国家,匡正纲纪,建立法度,(这些事)都是容易被(后人)了解到的。只是实施这些纲纪法度的方式,不容易被(后人)真正了解。孔子治理鲁国,拆毁三桓的私邑、诛杀扰乱政务的大夫,(这些事)容易被了解;使贩卖羊猪的商人不敢虚标物价、男女行者各遵其道的办法,不容易被了解。孔子努力教别人的,是那些不容易被人真正了解的,而那些容易被人真正了解的(则)不细说。(因为)有意治理国家的人能够做到(这些事),但也不能(因此)舍弃(它们)。所以他有机会治理国家时,一定会把这些事放在前面。
由此看来,没有治国的基础,圣人就不能够施行他们的圣贤之道。但是圣人之道,有其高远而(别人)比不上的地方。孔子学说中的“政事”,即冉有、子路所擅长的,是治国的基础。子路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冉有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这是(他们)自己也认为能建立治国的基础,但没有(相应的)方式来实施,如此而已。然而孔子肯定他们治国的才干,却不认为他们是大贤,是(因为)孔子之道很深远啊。孔子平时整天努力教别人的,是如何提高自身品德修养;而如何治理政事不曾论及。(孔子)也曾说过,(要)检验并审定度量衡,修复已废弃的机关工作,恢复被灭亡的国家,承续已断绝的后代,提拔被遗落的人才,所重视的是民众的温饱、治丧和祭祀。这九条都是为政应做的事,但(做到这些)还不够,所以又接着说“宽厚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为人诚信就能得人信任,勤勉就会有功绩,公平就会使百姓高兴”。这四条是用来成就前面那些为政举措的,他的意思是前面那些举措确立之后,再用平日里修养好的自身品德去实施它。
在夏商周三代治理天下的时候,天下的事情没有一件不被妥善处理的。即使是后世的君主也能遵循那时的法度,认为这样做就不会有过错。古代的人谈论治理天下,好像是非常容易的样子。如今的人们却认为那是说大话而不相信,不知道古人是有治国基础的,可悲啊!当世的君子,勤勉不倦地修养自身,想要把(自己的才德)施行于天下,可是终其一生也看不到成效,于是就认为古代的人欺骗了自己。不如暂且退一步先确立好那些能够治理好国家的基础,一旦这些治国的基础确立好了,修养好自身,天下也就能够得到教化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这组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雪
高适
其一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
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其三
濛濛洒平陆,淅沥至幽居。
且喜润群物,焉能悲斗储[1]。
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其四
孰云久闲旷,本自保知寡。
穷巷独无成,春条只盈把。
安能羡鹏举,且欲歌牛下[2]。
乃知古时人,亦有如我者。
注释:【1】斗储:斗米之储,形容积粮甚少。【2】歌牛下:宁戚在牛车下放声高歌,后为桓公所举用。
1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中,“寥落”一语双关,既写环境,也写诗人心境。
B. 其三中,“濛濛”既写出雪洁白无瑕,又体现了音韵美。
C. 其四中,“只盈把”写出枝条细弱,隐含着诗人的自怜。
D. 其四中,“孰云”“安能”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情感表达。
12. 下列对这三首诗的整体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苦雪”融情入景,蕴含着诗人在雪天的所思所感。
B. 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使诗人情思真切可感。
C. 三首诗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雪,生动而细腻。
D. 三首诗的风格与高适的《燕歌行》有所不同,别具特色。
13. 有人评论这组诗“失意中亦有生气”。请结合这三首诗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答案】11. B 12. C
13. 失意:①孤寂失落;
②年华逝去;
③潦倒困窘;
④功业难成。
生气:①柳树再发新枝、雪润万物,令人喜悦,表现出旷达;
②相信自己终会被赏识,表现出坚定、乐观。
【解析】
【导语】这组诗通过描写苦雪景象,反映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愁苦,同时也表现了对生活的顽强和乐观。诗中以明丽的春柳和喜悦的雪润为生气,表达出即使在失意中,仍有对希望和美好的向往。
【11题详解】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朝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课程名称: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