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祖慰《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材料三: 波拉尼认为,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一种充分的原创性”。这种原创性来自将一位杰出大师的原创观点与实践、个人紧密结合起来。 科学实践本身不是科学,而是一门技艺,就像法律实践和医学实践一样,由师傅传授给徒弟。你无法单纯从书上或课堂上学会法律,你也无法这样学会医学,你更无法这样学会科学。因为在科学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万试万灵的,没有哪一个实验是终极性的证明,一切都是简化的和近似的。 波拉尼发现,科学上充分原创性的另一必要条件是信仰。即使科学成为西方的“正统”,个人仍然可以彻底或部分地自由接受它或拒绝它。“除非一个人相信科学学说和方法在根本上是合理的,并且认为其终极前提可以被无可置疑地接受,否则他不可能成为一名科学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必须深刻地信奉科学体系和科学的世界观。“任何对科学这个概念的描述,如果没有把科学明确地描述为我们信仰的某种东西,那么在本质上都是不完善的虚饰之词。”信仰科学就是科学家加入这个团体时要发的誓言。 这就是科学家如何被选中,并被纳入这一团体的。他们组成了一个受过教育的科学信徒的“共和国”,通过一个师承关系的链条,学会仔细判断他们所在的领域那难以捉摸的过前沿。 (摘编自理查德•罗兹《横空出世——核物理与原子弹的诞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阐述如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时,思考全面,视野开阔,展现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眼光。 B. 材料二第一段连续使用问句形成追问,对比中体现了说理性和层次性,增强气势的同时又引人深思。 C. “真正是斤斤计较”,说明测算过程中一点一滴、一丝一毫都要仔细计量,体现出了测算 严谨。 D. 材料三提到,在科学中一切都是简化和近似的,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自由地接受或拒绝科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够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此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B. 稳性高是造船的第一要素,重量和重心会影响船的稳性,要获得一个极好的稳性,控制重量和重心非常重要。 C. 技艺是可以通过师承关系链条来传授的,科学实践是一门技艺,科学实践可以由师傅传授给徒弟。 D. 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就要在完善地描述科学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加入对科学的信仰和对科学本质的追求。 3. 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二中“软科学”内涵的一项是( ) A. 作为项目成果的新一代超声高速加工中心,具备超声铣削、钻削以及磨削功能,为国内难加工材料的高效精密加工提供了有力手段。 B. 在研究“不同粮食功能区域促农增收关键因素识别与有效举措研究”这一课题时,某研究中心所有成员通过下试验田、驻村实践、数据整合开展研究。 C. 某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主张行为工程不应该是零散的,而应该对社会文化进行总体化的文化设计,但设计方案实施应该逐步推进。 D. 某学者有明确的历史观念,将中国哲学理解为生命的学问,将中国哲学史理解为个体生命追求理想而必然通过实践表现出来的历史过程。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中画横线部分的作用。 5. 国家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请你根据对三则材料的理解给立志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同学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 D 2. D 3. B 4. ①画横线部分通过“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名句的解析,具体展示了如何通过常规信息的巧妙综合创造出新的意境和成果,从而生动地说明了“尖端通常是常规的综合”这一观点。 ②通过文学名句的例子,增强了作者观点的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并接受“综合就是创造”的理念。 ③这一部分作为过渡,连接了前文关于尖端技术是常规技术综合的观点和后文关于如何在实际中应用这一理念的讨论,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和连贯。 ④通过文学与技术的类比,启发读者思考在不同领域中如何通过综合常规元素来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事物,从而拓宽了读者的思维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