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民初建都北京之后,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政府内旧朝遗臣较多,革命党人屡被排挤。国民革命期间唐绍仪更是强烈呼吁革命后应建都他处:“今日建一新政府以重新振作精神,实为必要,盖北京帝皇之都,积习过重,凡至北京者,鲜有不被其同化。”张其昀声明支持唐绍仪的主张,称“北京为官僚渊薮,自满清中叶以来,官僚政治之腐败,达于极点,习俗移人,积重难返”“人心尘浊,共和政体难以发长”。 当时的精英人士察觉到,除官僚系统外,民初以来北京民众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依然深受数千年帝制的戕害。1921年中共一大北京代表张国焘在提交的报告中如此描述:“当中国存在着君主政体时,人们把政治看作是帝王个人的事情。革命以后,则把政治看作是军人个人的事情,即高级将领和普通军官个人的事情,看作是那些在争夺各种特权的斗争中只追求个人目的的各种政客的事情”,其原因在于“几千年来,他们处于暴政压制之下,俯首听命和从属依附的情感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心坎上”。这些人认为,民初以来的北京依然是一个受帝制时代深刻影响的城市。“北京腐化之论”久已是“社会上一种流行语言”,这对北京的民国首都地位无疑构成极大挑战。 与北京形象不同的是,南方诸地往往被视为与北方分庭抗礼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争、国民革命等均从南方兴起,而坐镇北京的军政势力则为革命的对象。曾投身革命,后来又任职南京国民政府的张奚若在1927年的描述堪称代表:十数年来“南方所希望者为真共和,北方所容忍者为旧专制;南方要实行平民主义,北方要贯彻武力统一;南方着眼在将来,北方注意在现在;南方为新进少年的活动地,北方为官僚政客的逋逃薮”。此种舆论确利于当时南北二京对立形象的建构,加之南京又是民国成立之初临时政府的所在地,而孙中山生前建都南京的主张也被国民党人视为不可更易的“总理遗教”。于是,主张建都南京者尤其是国民党人借此极力塑造和渲染南京“革命国都”的独特、伟大形象。 (摘编自高红兵《民国“国都论争”与北京城政治形象的衍化》)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即将决定首都位置时,吴稚辉以“总理遗嘱”来支持南京,但这未能消除北派学者的疑虑,于是白眉初、叶书衡等人便开始出来指摘劣势。 B. 国民党成立的国民政府在立场上是支持南京的,但引发了阎锡山、冯玉祥等北部军阀的不满,这反映出建都问题的背后存在着不同势力的角逐。 C. 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清朝专制统治结束后,北京也曾担任过某一政权的首都,但这一政权的形象较为负面,所以损害了北京的政治形象。 D. 虽然北京与南京在论争时期形成了对立局势,但在实际舆论中,北京仍处于劣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曾长期作为封建帝制文化的重要组成。 2. 下列关于论争双方人物的话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眉初认为定都南京属于偏安之举,并且纬度位置偏南,气候温润,不利于民族强健。 B. 叶书衡认为如果想让自己的言论具有说服力,必须得建立在地理天时等学理基础之上。 C. 张国焘从北京民众的思想方面受到帝制戕害展开论述,以此来说明定都南京的合理性。 D. 张奚若总结了二京的不同特征,但由于立场原因,所以话语中褒此贬彼,评价悬殊。 3. 下列最适合作为论据来佐证北京为“专制巢穴”的一项是( ) A. “民初政治家多系旧时人物,……自大总统以迄文武百官,多系旧朝之遗臣。” B. “民国十余年来军事的纷乱和政治的腐败,就是因为定都北京的关系。” C. “北京建都日久,民国新造,非迁地重营不足以扫除积年腐败之气也。” D. “北京者,为辽、金、元、明、清五代所窟宅,千年之上都也,吾国作都之久未有其比。” 4. 国民政府对张其昀的文章十分重视,并将其编印进了《国都南京的认识》中,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辩辞有何特色。 5. “国都论争”这一现象暴露出了当时中国的诸多忧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鹅湖传奇 刘岸 这个湖过去没名,后来湖里有了天鹅,老木便给它取名天鹅湖。再后来天鹅湖里没了天鹅也没了老木,但人们依然叫它天鹅湖。 老木是兵团八十八团场八连农工。很多年前,兵团的一支勘探队深入大漠,在大漠腹地发现了一片方圆几十公里的胡杨林,找到了林中的这片水域。于是,八连鲁连长便从羊群里找到了老木,老木就带着二胡到了天鹅湖。 四十多岁依然打光棍的老木,在枯守天鹅湖的岑寂生涯中曾经有过一个女人。女人和老木厮守了半年天鹅湖,悟出在这里撂荒自己的青春是对生命的犯罪。 “你自己在这里坐牢吧!”女人说罢便跟着送粮的车走了。 春日,老木正划着桨在湖上撒鱼苗,一群天鹅高高的掠过了蓝天。突然有只黑色鹰隼,击中了一只落伍的天鹅,天鹅沉重的笔直的朝湖畔坠落…… 老木朝鹰隼大喊着,划起双桨,冲向对岸……受伤的白天鹅姿态端庄神情沉静的孤立于湖畔的岩石上,望着老木。实际上它落地昏厥了十二秒后,便已清醒,具备了再次奋飞,追赶同伴的能力,然而它却宁静的望着老木的到来。它头顶上的一块皮毛虽已被鹰隼揭去,渗着鲜红的血。 就在一个春天里,自然和谐地让一只受伤的天鹅和一个寂寞的人相依为命了。 秃头天鹅在当年秋天就有了爱情伴侣。秋天的黄昏很宁静。金红的太阳挂在遥远的天边,上百只天鹅破天荒地第一次落到了天鹅湖畔。它们在湖边洁净的沙地和芦苇中栖息、饮水,梳理自己风尘仆仆的羽毛。 秃头天鹅在这一刻显得极为兴奋,他高声欢唱。而一只秀气的雌天鹅则调皮地闭眼张啄,似乎在学秃头天鹅雄浑却有些嘶哑的唳叫。显然,这只巧嘴天鹅对秃头天鹅有了兴致,它把秃头天鹅的欢叫学得颇为滑稽好笑……在夕阳淹没诱人的胡杨林之前,天鹅群振翅高飞遁入云霄。在天鹅群阵尾部频频回首哀叫的巧嘴雌天鹅,突然一敛她秀气而洁白的羽翅,回身向天鹅湖飘飞而来。它在湖面上绕湖三匝,犹豫地回望了三次高远的天鹅群阵,终于还是向着秃头天鹅飞了过来。 秃头天鹅在那一刻发出了响亮的欢呼声。老木望着对岸凄美动人的这一幕,缓缓拉动弓弦,凄凉地唱起了相思酸曲…… 让老木始料不及的是,在仲秋的一个午后,一个女人真实地向老木走来了。这个女人便是老木从前的女人,是坐着车来到天鹅湖畔的。
展开余下试题“你怎么来了?”这时的老木注意到了女人身边还有个小男人,脚蹬一双意大利鳄鱼凉鞋。 “旅游观光啊,”女人说,“报纸上说这地方是联合国的重点保护单位,世界上最大的原始胡杨林……”女人说话时把身边的小男人搂到了胸前。 ——老木就是这时候眼白多于眼黑的。小男人肤浅地激动着:“哎呀呀,这可真是一个世外桃源啦,——哗,这么大的白鸭子!”“是天鹅。”女人有点难为情的纠正说。 “什,什么?天鹅啦!天上的鹅肉,地上的驴肉……这位老先生啦,我给你钱啦,让我饱饱口福怎么样啊?”老木默不作声,觉得心头有一股恶臭的气体直往上涌。 “怎么样啦?您开个价啦,”小男人有点急了,“三千啦?五千?好啦,八千啦!” “滚!”老木操起身边的船桨。 老木没答应小男人想吃天鹅肉的请求。这一夜老木唱尽了他会的所有相思酸曲,但围在他身边的天鹅们却始终静静的,没有在他分岔的高音区补充嘹亮的唳叫…… 小男人找到鲁连长,对鲁连长说:“我想在你们这里投资。”“投资?”鲁连长一听眼睛就放出了两道电光。连长当即给场长汇报,场长听了说:热情接待,认真考察,积极谈判,从速达成项目。 鲁连长派人找老木要天鹅招待投资商,老木没答应,说天王老子来也不给。 鲁连长一行人是正午到的天鹅湖。“老木!”鲁连长严厉地又喊了声,脸色逐渐发白发青,“你个老木呀,你知道咱八连人为脱贫致富奋斗了多少年了?!现在好不容易有外商投资,你是不是想把全连人的好事给搅掉?啊?!”连长的话不粗暴,却使老木肃然,就像有人突然把一副铁链铐在了他脖子上。 “飞了,天鹅都飞走了。”老木嗫嚅着,把头深深地埋进了裤裆里。 “给我四处搜!”鲁连长厉声一喊,下了命令。 一小时的搜索一无所获。鲁连长又命令人四处放枪,试图惊起天鹅。然而枪声响过之后,四周依然一片静寂。 “好啊,看来你真是把白天鹅给卖啦。”鲁连长冷冷地笑了,“那就别怪我不客气!我宣布:从今天起撤销你看管这片林子和天鹅湖的权力,你马上跟我回去,接受组织处理。”太阳的光芒在胡杨林的缝隙间闪耀。黄色的沙粒在车轮下轻盈地滑动。汽车驶离湖畔,进入胡杨林。 忽然,胡杨林中响起了一片狂风大作的啸声。接着,从一株古胡杨下的形状奇异的青灰色阴影中,飞出了七只洁白的天鹅,它们凄厉地唳叫着,扇动硕大的翅膀,向着领头的吉普车直冲而来…… 几乎在吉普车嘎然而止的同时,秃头天鹅撞上了挡风玻璃。一缕天鹅血鲜红地悬挂在了老木和鲁连长的眼前,背景是一片天鹅羽毛的雪白。一瞬间,老木有一种错觉,觉得那血是一片灿烂的朝霞,正在雪山之间铺展。 “啊——”老木大叫一声,推开车门冲下去,抱起秃头天鹅,放声嚎哭…… 老木嚎哭的一幕后来永远铭刻在了女人的记忆中。在那段时间,女人真切地听到了一种来自天外的声音。那声音像古刹中透出的钟声,像彼岸卷来的海风,又似踏动冰河的马蹄声,清晰又虚渺。它顽强地令女人无从把握地陪伴了她一生,并使她至死难悟。 其实,那只是上百只白天鹅掠过天空的声音。随着老木的嚎哭,那年秋天的天鹅飞过了天鹅湖。 仨月后,老木果然独身回到了八连,在一片荒草滩上继续牧羊。 秋去春来。老木走后的天鹅湖,再也没有天鹅群降落栖息过。但天鹅湖依然叫天鹅湖。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秃头天鹅找到伴侣,老木心中不完全是喜悦的,因为他内心仍还存有对爱情的渴望,而天鹅结伴会引发老木心中的苦涩。 B. 小男人的文化认知极为低下,甚至把天鹅错认为大白鸭,但他却拥有超越常人的物质财富,两者的悬殊带来了讽刺意味。 C. 鲁连长虽忽视了环境保护,强行要求老木用天鹅招待投资商,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当地的脱贫致富,所以不完全是错的。 D. 老木抱起秃头天鹅放声嚎哭,一方面是因为他俩的感情深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预感到以后的天鹅湖再也不会有天鹅了。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人的回归为小说增添了情感纠葛的复杂性,使得老木的情感活动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 小说刻意点明自然时序,用以暗示情节发展的悲喜走向:如春日明媚,所以天鹅与老木相见;而秋季肃杀,于是有天鹅自刎。 C. 文中的女人和小男人没有具体名字,更像是一类符号,与《百合花》中的通讯员、新媳妇一样,被赋予了更广泛的象征意义。 D. 文中叙述时间有所跳跃,例如“后来永远铭刻在了女人的记忆中”“陪伴了她一生”等语句,使小说具有时间维度的纵深感。 8. 小说的首段与尾段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传奇”指的是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小说名为“天鹅湖传奇”,有怎样的传奇色彩?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初,陈埜先被执,太祖释不杀,埜先诈曰:“生我何为?”太祖曰:“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胜则人附,败则附人。尔既以豪杰自负,岂不知生尔之故。”埜先曰:“然则欲吾军降乎?此易尔。”乃为书招其军,明日皆降。 蛮子海牙、阿鲁灰等见埜先败,还驻峪溪口。诸军进克溧水,将攻集庆路。埜先之为书也,意其众未必从,阳为招词,阴实激之,不意其众遽降,自悔失计。及闻欲攻集庆,私谓部曲曰:“汝等攻集庆毋力战俟我得脱宜当与元兵合”。 太祖闻其谋,召语之曰:“人各有心,从元从我,不相强也。”纵之还。诸军克溧阳,埜先归,收余众,屯于板桥,阴与元福寿合,因为书报曰:“集庆城右环大江,左枕崇岗,三面据水,以山为郭,以江为池,地势险阻,不利步战。今环城三面阻水,元帅与万军联络其中,建寨三十余里,攻城则虑其断后。莫若南据溧阳,东捣镇江,据险阻,示以持久,可不攻而下也。” 太祖知其诈,以书报之曰:“历代之克江南者,皆以长江天堑,限隔南北,故须会集舟师,方克成功。今吾渡江,据其上游,彼之咽喉,我已扼之,舍舟而进,足以克捷。足下奈何舍全胜之策,而为此迂回之计邪?”埜先得书,诈不行。诸军进攻集庆,埜先遂与福寿合,拒战于秦淮水上。诸军失利,郭元帅战死。埜先来追袭,经葛仙乡,乡民兵百户卢德茂谋杀之。 (节选自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凡战,若敌人来降,必要察其真伪。远明斥堠,日夜设备,不可怠忽。严令偏裨,整兵以待之,则胜,不然则败。法曰:“受降如受敌。”后汉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于宛,降之。既而悔恨复叛,袭击曹操军,杀曹操长子昂,操中流矢,师还舞阴。绣将骑来,操击破之。绣奔穰,与刘表合。操谓诸将曰:“吾降绣,失在不便取质。诸将观之,自今以后不复败类。” (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汝等A攻集庆B毋力战C俟我D得脱E宜F当与元G兵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逮捕,与《老子四章》中“执者失之”的“执”意思不同。 B. 枕,靠近,与《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枕”意思不同。 C. 克,战胜,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的“克”意思相同。 D. 偏裨,同义复词,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谤讥于市朝”的“谤讥”构词形式相同。
展开余下试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埜先在被太祖宽恕不死后,试探性地询问原因,想洞悉对方心意。太祖则以豁达之姿明确答复,告诉他想要其部众归顺。 B. 陈埜先屡施诡计阻挠太祖大业,例如在招降部下的书信中故意激将,意图阻挠其归心;又劝太祖舍弃集庆城这一战略要地。 C. 陈埜先得到回信后,知道自己阴谋未能得逞,于是在军队围攻集庆时,与福寿在秦淮水上联军,随后亲自追击太祖的败军。 D. 张绣投降后又心生悔意,于是再度举兵反叛,而曹操却没有事先防备,致使长子遇难,本人亦中流矢受伤,只得率军撤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若南据溧阳,东捣镇江,据险阻,示以持久,可不攻而下也。 (2)吾降绣,失在不便取质。诸将观之,自今以后不复败类。 14. 材料一能否作为材料二“降战兵法”中的正面战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追和杜老 王之道 勋业休烦付考功,此生终待老山中。 宦情薄似贤人酒,诗思清於少女风。 秋雨养肥桑耳白,溪流濯出柳须红。 不堪世路频硗确,四十萧然秃鬓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开篇直抒胸臆,以决绝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淡泊态度,表明此生宁愿终待山中,也不为追求功名而烦恼。 B. 诗人分别以“贤人酒”和“少女风”来作为自身仕情和诗思的喻体,既彰明了自身情志所寄,也紧承首联意脉而出。 C. 颈联用细腻笔触呈现了秋景的生机:秋雨滋润着桑树,使得桑耳变得肥白,溪流冲刷着柳树,使柳须变得更加鲜红。 D. 诗人在尾联感叹自己前半生因为在俗世浮沉而历经了坎坷道路,已经四十岁却依旧萧然一身,鬓发斑白,颇为自省。 16. 在诗词交流会上,有同学认为此诗风格类同李白,但你认为更像陶渊明,请阐明你的理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写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来一致对抗秦国。 (2)今昔对比是诗人惯用的技法,如陆游《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与家人团聚的晚餐上,你看着满桌的佳肴和家人的笑脸,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这时你却想起古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顿感团圆不易,所以更加珍惜眼前。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各题。 人,是大地的庄稼。以父亲的说法,地能长出稻秧、麦苗、油菜、花生,长出花菜、萝卜、芥菜、南瓜,也长草长树长苹果。地就是一件宝器,什么都能长。①其实,鸡鸭猪狗也是从大地身上结出来的。它们吃谷子麦子米糠粮食,哪样不是地上长的?它们只是庄稼变了个模样。有人认不出,但它们骗不了一个真正的农民。 我是终于没能成为符合父亲标准的一个真正的农民。②我也没能把一条根深深地扎进一块田地。这些年,读书,进城,在纸上耕耘,在键盘上奔跑。离开一块田地太久了,坐在城市的上空,我感觉到了头发在疏离,关节在僵硬,太阳穴在突突地跳动,颈椎已无法直立。那些不接地气的病痛,在不接地气的日子里,一点一点地找上了我。 我在心里念着那些赤脚站立在大地上的日子:劳动,多像一件往事!这个城市,城市之外的城市,会有许多和我一样的人,在回味劳动这一件往事。在回味里挥汗如雨,在回味里与大地肌肤相亲,在回味里一遍遍重叠那个三千年不变的躬耕的侧影。白天与黑夜,星辰与大海,自一张平整的白纸涌出,像大地上长出麦子,长出谷子,长出花朵,长出诗和往事。 18. 下列句子中的“和”与文中加点的“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B. 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说出口来,所以凡有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 C. 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D. 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帮忙,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19. 文中画横线 部分,都运用了拟物手法,但又有细微差异,请指出二者不同之处,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终于”,虽不符合日常语言的使用逻辑,却收获了更为丰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考分数很重要,但并非全部。没有谁能否认分数的重要性,它决定了考生能否去理想的学校,又将在何处展开新的人生。可它终究不是人生的全貌。 ① ,但肯定不是唯一一步。从来就不存在一个能衡量所有人的标准,人的立体多面也难以被一个数字所定义。 高考只是阶段性的衡量标准。翻了无数遍的政治课本早就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演员游本昌曾在演讲里宽慰“亲爱的娃娃们”:“人生就是这样,如登山。但 ② ,上一山,过一山,山山相连的。” 从远处看,人这一辈子其实有很多个三年,考验也远不止这几张考卷能够涵盖的,一时胜负并不能概括漫长的人生。很久以后再回头看,当初那座看似挡住了前路的山,原来早成了眼中的一个模糊的点。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 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5“浙江宣传”的新年贺词中写到:“那些被视为人生的关键,不过是前路上的一个插曲。即便一时错过了,也不会怎么样,起伏不定、月亮没来,都不会怎么样。”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