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阅读:31 2025-05-09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2025年下学期各地模拟卷名句默写题汇编
2025高考二轮复习:名句默写专练
(1)《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成语“跬步千里”表达意思相同,告诉我们学习要坚持不懈,终究能达成目标的道理。
(2)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借草木生长茂盛来反衬国破家亡后城市的荒凉破败,姜夔在《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同样用法。
(3)“梧桐”作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着丰富的含义,其中以营造和渲染凄清悲凉的意境较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故不积跬步②. 无以至千里③. 过春风十里④. 尽荠麦青青⑤. 梧桐树⑥. 三更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魄和浩大声势。
(2)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情感表达多含蓄隽永,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看似明艳生动的春光图来点染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但其背后也隐含着落寞惆怅的情怀。
(3)古代诗歌中,用“猿”与“鸟”共同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的写法较为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黄河之水天上来②. 奔流到海不复回③. 小楼一夜听春雨④. 深巷明朝卖杏花⑤. 风急天高猿啸哀⑥. 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赞叹牛郎织女“七夕”美好的一刻胜过人间凡夫俗子千万次的相会。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视角高低变化,描写有声有色,展现了夔州秋天独特景色。
(3)“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请你从学过的古诗文中举出运用“互文”的一例:____________。
【答案】①. 金风玉露一相逢②. 便胜却人间无数③. 风急天高猿啸哀④. 渚清沙白鸟飞回⑤. 烟笼寒水月笼沙(示例二:主人下马客在船。示例三:东犬西吠。示例四: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从人的行为举例,主张无为立身,认为刻意为之反而不成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表现怀人主题的诗歌中,诗人经常采用“对写”手法,从对方着笔,婉曲含蓄地表达情感,可谓“此处思念,彼处着墨”,如“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羽扇纶巾②. 樯橹灰飞烟灭③. 企者不立④. 跨者不行⑤. 遥知兄弟登高处⑥. 遍插茱萸少一人(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1)《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从早到晚精勤修德,践行忠善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无不蕴含喜爱之情。
【答案】①. 废先王之道②. 焚百家之言③. 朝搴阰之木兰兮④. 夕揽洲之宿莽⑤. 落木千山天远大⑥. 澄江一道月分明
(1)暑假里,小明和家人一起来到岳阳楼游玩,他纵目远眺,洞庭湖的恢弘壮丽尽收眼底,不由得让他想起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
(2)小慧近日爱上了种花,十分尽心,但她的花却不如旁边“放养”的花健康茁壮,她向母亲说起,母亲引用《种树郭橐驼传》中的文句“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举道破原因。
(3)在唐诗宋词中,常通过将红绿色彩进行搭配使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如:“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吴楚东南坼②. 乾坤日夜浮③. (则又)爱之太恩④. 忧之太勤⑤. 千里莺啼绿映红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琴”是古诗文中常见意象: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两句,以琴表露自身乐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两句,借琴劝谏太宗。
(2)美术课上,刘老师展示了一幅描摹洞庭湖壮阔景象的画作,小刚直接用杜甫《登岳阳楼》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来题画,老师看了觉得很贴切。
(3)“雪”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经常被用作喻体来形容事物纯净洁白的特点,如“______,______”。
【答案】①. 鸣琴垂拱②. 不言而化③. 吴楚东南坼④. 乾坤日夜浮⑤. 小山重叠金明灭⑥. 鬓云欲度香腮雪(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在逐一反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罪名后,直接表明自己态度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_”都以水中蛟龙舞蹈来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动听。
(3)从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后代诗人还由此创造出“落木”这一意象,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至于怨诽之多②.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③. 舞幽壑之潜蛟④. 老鱼跳波瘦蛟舞⑤. 辞洞庭兮落木⑥. 去涔阳兮极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1)班会课上,李老师使用《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教育不注重细节、沉迷手机的小虎同学。
(2)暑假,成都武侯祠游人很多,再也看不到杜甫在《蜀相》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冷清清的景象了。
(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历代诗人常借山和水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或胸襟,如“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②.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④. 隔叶黄鹂空好音⑤. 落木千山天远大⑥. 澄江一道月分明(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梁柱上的钉子数量与粮仓里的米粒作比,突出了秦王的奢侈。
(2)李白曾在《寄远十二首•其四》中写道:“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高适在《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用玉箸来形容思妇的泪,表达对征人思妇的同情。
(3)小明在假期旅游时看到了“江水与天色相连”的月夜美景,他便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作为朋友圈游记文案的开场白,赢得了大家的点赞。
【答案】 ①. 钉头磷磷 ②. 多于在庾之粟粒 ③. 铁衣远戍辛勤久 ④. 玉箸应啼别离后 ⑤. 江天一色无纤尘 ⑥. 皎皎空中孤月轮(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1)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较的方式指出了秦在统一六国后,贪图享受,秦宫里面到处是音乐声。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细写诗人夜里无法入睡,次日清晨又遥闻卖花之声。
(3)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自身已然衰老,行事时机屡遭耽误。
【答案】 ①. 管弦呕哑 ②. 多于市人之言语 ③. 小楼一夜听春雨 ④. 深巷明朝卖杏花 ⑤. 叹而今登楼揽镜 ⑥. 事机频误
(1)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燕赵两国最终战败而亡是大势所趋,无力回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 手法,通过四个意象,先以声写声,再以形写声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的“鹧鸪”这个意象,常被赋予丰富的情感:或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或用来抒发爱情相思,或用来传递人生失意的深沉感喟……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②. 可谓智力孤危 ③. 昆山玉碎凤凰叫 ④. 芙蓉泣露香兰笑 ⑤. 新帖绣罗襦 ⑥. 双双金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项脊轩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以表现项脊轩书香满溢,作者安居其内感到快意无比。
(2)小明阅读《红楼梦》第十八回时,注意到“杏帘”这一词语,经查找资料,他了解到“杏帘”为“旧时酒店前悬挂的酒幌”,于是他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也有相关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经常用“流泪”“哭泣”表现悲哀之情,或表达家国之痛,或表达离愁别绪,或表达相思之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借书满架 ②. 偃仰啸歌 ③. 背西风 ④. 酒旗斜矗 ⑤. 戎马关山北 ⑥. 凭轩涕泗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1)《离骚》中,屈原将贤才比作良马,表达想引领国家走向昌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比,强调了真诚和傲慢两种待人接物方式的不同结果。
(3)古诗中有不少描写成都的诗词,请写出含有成都古称“锦官城”或“锦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乘骐骥以驰骋兮 ②. 来吾道夫先路 ③.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④.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⑤. 晓看红湿处 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他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自己长期漂泊他乡、晚年多病的愁绪。
(2)严刑峻法并不能让人心怀仁德,心悦诚服,正如魏征所说:“______,______。”这在当今也有启发意义。
(3)“蛟龙”“玉兔”“鸿蒙”“盘古”等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词语常出现于现代科技生活中,其中“蛟龙”(或“蛟”)也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3)示例: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司马迁《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同样表达不惧死亡、不畏牺牲的精神。
(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用“________”一句写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
(3)温庭筠《菩萨蛮》中借助意象,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一句是“________”。
(4)古人常借助“风”这一意象表达情感,如宋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虽万被戮 ②. 岂有悔哉 ③. 宝马雕车香满路 ④. 双双金鹧鸪 ⑤. 闻说北风吹面急 ⑥. 边上冲梯屡舞(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赤壁赋》中,作者借助“客”之口,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直观可感,生动形象。
(2)《李凭箜篌引》中,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因乐声而“________”,水中也出现了“________”的景象。
(3)中华古诗词中水与石的邂逅往往会碰撞出奇美的风景,如唐代诗歌中的“,”。
【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石破天惊逗秋雨 老鱼跳波瘦蛟舞
(3)示例一: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示例二: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1)孔子推崇“中庸之道”,他在《论语•雍也》中分析“文”与“质”的关系时便说:“ ▲ , ▲ 。”在他看来,这两种人都不能算君子。
(2)《琵琶行》“ ▲ , ▲ ”两句描绘了诗人酒后即将与朋友分别的凄然景象,令人动容。九江甘棠湖上曾依此句典建造“浸月亭”。
(3)古诗词中“鸥”这个意象内涵丰富,诗人经常借此表现远离机心、退隐江湖、闲适自在或漂泊无依等情感,如:“ ▲ , ▲ 。”
【答案】
(1)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空1分,第3题其他符合语境的符合条件的句子也可)
(1)在生活中,老师常常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玩物丧志。
(2)古人常常怀古“六朝”来表达盛衰之情,比如“________,________”。
(3)桥不仅是一种实用建筑,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象征的意象,承载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如古诗文中“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批评某些“他植者”总是养护太过,忧之太勤: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甚至会“________,________”。
(2)从《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看出,杜甫在登岳阳楼时依然在为国家时局的动荡而心忧。
(3)诗词以问句收尾,可使诗歌余味悠长,耐人咀嚼,如宋词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是此中典范。
【答案】
(1)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2)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3)示例一: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示例二: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示例三: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示例四: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绚丽,动静结合,与前面的“归帆”“残阳”等一起呈现出开阔旷远的意境。
(2)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登泰山记》中,姚鼐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洁地描绘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终归一河的景象。
(3)古诗中常有借江水与月亮来抒发人生感慨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彩舟云淡 ②. 星河鹭起 ③. 阳谷皆入汶 ④. 阴谷皆入济 ⑤. 落木千山天远大 ⑥. 澄江一道月分明(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1)思政课上,张老师引用荀子《劝学》来引导学生积累善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的就是积善成德后给人带来的变化。
(2)暮春时节,小明到成都瞻仰武侯祠,他看到碧绿的春草,听到婉转的鸟声,不禁想起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古人常常泛舟于江湖之上,这时会感到天地格外空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描写这种情景。
【答案】 ①. (而)神明自得 ②. 圣心备焉 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 ④. 隔叶黄鹂空好音 ⑤. 纵一苇之所如 ⑥. 凌万顷之茫然(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最近流行网红流水桌,大家围坐桌边,水流将一盘盘菜肴移动到客人面前,这场景颇似《兰亭集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书馆墙壁上挂着一幅画,画中那万木萧条,江水悠悠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起黄庭坚《登快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
(3)在传统古诗词中,“梦”经常被诗人用来传情达意,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 列坐其次 ③. 落木千山天远大 ④. 澄江一道月分明 ⑤. 人生如梦 ⑥. 一尊还酹江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贾谊《过秦论》通篇采用对比论证,在陈涉和九国的对比中,体现双方士卒兵力差距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一句“______,______”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3)屈原在《离骚》中借草木、美人感叹岁月无情,担心自己年华老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谪戍之众 ②.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③. 忧劳可以兴国 ④. 逸豫可以亡身 ⑤. 惟草木之零落兮 ⑥. 恐美人之迟暮
(1)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生动的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诗宋词中,经常运用夸张手法来写美酒或饮酒,常见的诗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廊腰缦回 ②. 檐牙高啄 ③. 忧劳可以兴国 ④. 逸豫可以亡身 ⑤. 金樽清酒斗十千 ⑥. 玉盘珍羞直万钱(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论语•卫灵公》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2)古代文人侧面描写音乐之妙,常常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如《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一句就是从其他船上人的反应的角度来写琵琶声的动听,而《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一句则是从动物的角度来衬托箫声的神妙。
(3)在古诗文中,“木”这一意象可以有多种解释,如“____________ ”中的“木”就是树木的意思,而“____________”中的“木”则为树叶的意思。
【答案】 ①. 己所不欲 ②. 勿施于人 ③. 东船西舫悄无言 ④. 舞幽壑之潜蛟 ⑤. 木欣欣以向荣(臣闻求木之长者) ⑥.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千山天远大)
展开余下试题
(1)化用是古人创作诗歌的常用手法,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就是由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而来。
(2)期末复习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有些同学打起了退堂鼓,班主任刘老师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告诫同学们,学习要善始善终,不能松懈。
(3)小明和外国友人假期参加了洛阳古城的研学活动,为让友人领略到洛阳古城的深厚历史底蕴,小明特地引用了有关洛阳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介绍。
【答案】 ①. 春江潮水连海平 ②. 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 忧懈怠 ④. 则思慎始而敬终 ⑤. 即从巴峡穿巫峡 ⑥. 便下襄阳向洛阳(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不愿意动手操作,随意填写实验数据,老师引用苏轼《石钟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教育学生:凡事没有经过亲身实践就主观猜测论断,是不可能获得真才实学的。
(2)春和景明,小王一家趁着周末登山望远。行走在曲折的山路上,小王被山花吸引了,倚靠着石头,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此番情形让他想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善用借代是古诗词的常见特点,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事不目见耳闻 ②. 而臆断其有无 ③. 千岩万转路不定 ④. 迷花倚石忽已暝 ⑤. 谈笑间 ⑥. 樯橹灰飞烟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苏洵在《六国论》中感叹六国原本强大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挟持,最终导致六国“______,______”。
(2)唐朝自由开放、平等待人的风气使大多数仁人志士将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作为人生追求,统治者对此也予以鼓励,使其恩赏加身。高适《燕歌行》“______,______”两句便描绘了这种社会情形。
(3)《短歌行》中感慨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日削月割 ②. 以趋于亡 ③. 男儿本自重横行 ④. 天子非常赐颜色 ⑤. 譬如朝露 ⑥. 去日苦多
(1)小刚读到《孟子•尽心下》中的“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两句,想起近期学过的《屈原列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认为司马迁的这两句也是赞扬屈原的著作“言近旨远”。
(2)小刚学《陈情表》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类似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都提到“影”。但是李白表现了旷达洒脱之情,李密表达了孤独悲哀之情。
(3)“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一词也常被写进很多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③. 茕茕孑立 ④. 形影相吊 ⑤. 早岁那知世事艰 ⑥. 中原北望气如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荀子•劝学》认为人的才德要通过后天不断学习获得。“金”要锋利,需“就砺”;君子想要“______”就要“______”。
(2)黄庭坚《登快阁》中的“______,______”两句既是对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又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3)鸿雁是一种候鸟,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情思,如“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知明而行无过 ②.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 落木千山天远大 ④. 澄江一道月分明 ⑤. 鸿雁长飞光不度 ⑥. 鱼龙潜跃水成文(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强调广纳人才的必要,在苏洵的《六国论》中也有强调要用心礼待“天下奇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意象悠长,潺潺流水触动心弦,自古以来便是诗人笔下钟爱的风景,频繁地在古诗词中流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②.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 六朝旧事随流水 ④. 但寒烟衰草凝绿 ⑤. 竹外桃花三两枝 ⑥.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1)深秋的早晨,退休的周老师在公园散步,看着树上的露水不禁心有所动,他吟诵起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内心的感慨。
(2)小明同学做事总是缺少周密的考虑,事后又感到后悔,老师引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教导他要改变这种习惯。
(3)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需要英雄,呼唤英雄,“英雄”一词在古诗词中也常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两句。
【答案】 ①. 譬如朝露 ②. 去日苦多 ③. 度义而后动 ④.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⑤. 出师未捷身先死 ⑥. 长使英雄泪满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1)老师经常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鼓励学生,指出学习时只有多方涉猎并勤于反思,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2)深秋时节,古都金陵江水澄澈、山峰林立的景色,使人联想到王
上一篇: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高三下学期高考与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2025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长句短句句式变换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5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