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词语是组句成段的基本材料,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能否恰当地使用词语,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高考语文中,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近几年主要是成语)等考查点。重点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语境中正确使用的能力。 01正确使用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一)考查内容 1.动词或形容词的意义与用法 动词或形容词,是实词,在句中一般作谓语用。考查动词或形容词的意义与用法,主要是考查具体语言情境中,词语的语法功能及语境意义。 【跟踪训练】 (2024•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丹妙药”。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 ① ,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当然,不是每个人 ② ,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B. 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 C. 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 D.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相信”表示认为某事是真实的、可信的,表达一种推测和信任。 A.“相信”是有信心的意思。 B.“相信”是认为的意思。 C.“相信”也是认为某事是真实的、可信的,与文中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 D.“相信”是期望、盼望的意思。故选C。 2.代词的意义与用法 代词一般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用。考查代词,主要考查人称代词、物称代词与指示代词。代词的指代意义,是考查的重点。 【跟踪训练】 (2023•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 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 ②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 ③ ,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浏览完整试题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疑问代词“谁”的用法分为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基本用法表示疑问,特殊用法有非疑问用法,非疑问用法有任指、虚指和定指。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表示任指,指任何人。 A. 表示疑问,“谁主沉浮”中“谁”指什么人。 B. 表示任指,“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中“谁”是指任何人。 C. 表示虚指,“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中“谁”是指表示不能肯定的人。 D. 表示定指,“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中“谁”是指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十分确定的人。 据以上分析看出B项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B。 (二)考查形式 1.选择题。 【跟踪训练】 (2024•北京高考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振奋人心的音乐能产生千军万马的力量。②《黄河大合唱》就是这样一部庄严有力而不失热情和诗意的不朽之作,它诞生于1939年的延安。③本作品一经问世,便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唱遍大江南北。④《黄河大合唱》表现了炎黄子孙保卫黄河的英雄气概,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⑤在战争年代里,《黄河大合唱》 ;在和平的今天,《黄河大合唱》协奏着民族复兴的乐章。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的“千军万马”前可以加上“堪比”。 B.第②句的“不失”可以换为“不失为”。 C.第③句的“本”使用无误。 D.第④句画波浪线的两处可以互换位置。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A. 堪比,是指在某件事情或者事物上能比的上另一件事件或者事物,不逊色于或不亚于。在“千军万马”前添加“堪比”降低了音乐的表现力,不符合语境。故选A。 2.主观题。 【跟踪训练】 (2022•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他”是人称代词,用来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文中不使用这个第三人称代词来指代祖父,表明不曾将祖父看作“我”和读者以外的人。直称其为“我的祖父”“祖父”,能让人感受到祖孙二人的亲密关系,体会到“我”对祖父深沉的爱和深切的怀念。 【解析】首先明确两者的区别,“他”是人称代词,来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人。“祖父”特有的亲人的称谓。用“祖父”称谓可见,作者没有将祖父看作其他人,让人感受祖父二人的感情深厚,体现“我”对祖父的爱。 02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感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一)考查内容 1.副词的意义与用法 副词属虚词,主要在句中作状语。考查副词,主要是考查副词在状语成分中的内在含义。 【跟踪训练】 (2024•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天山可谓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样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个测试。你闭上眼睛,念出天山这个名字,试试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图来?在这幅全景图里,山脉或平行或交错,许多巨大的、汽车要开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间。两座威严的雪峰——托木尔峰和汗腾格里峰巍然耸立,俯视着周边十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①如果在你的脑海中,②能包罗万象地浮现出这样一幅全景图,③图上呈现了天山的任何山脉、盆地、雪峰,④还有河流、景湖泊,⑤你就算真正了解天山了。 下列句子中的要与文中加点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描绘寒风扫高木的景况,用木字要比用树字更合适。 B .莲花池边有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打了半斤酒,还要了些菜。 C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去。 D .等枣树的叶子落尽,树上的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语境义的能力。 文中“要”意思是需要。A.表示估计,用于比较。B.讨。表示希望将某种事物归自己所有 。C.需要。D.即将来临。故选C。 2.介词或连词的意义与用法 介词与连词,属虚词,在句中易混淆。考查介词与连词,主要是考查介词与连词在句中的作用,特别是介词与连词之间的区别。 【跟踪训练】 (2024•九省联考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宋名画《夏卉骈芳图》就集中描绘了几种夏天常见的花卉:粉红鲜艳的蜀葵,洁白无瑕的栀子,嫩黄清雅的萱花,在夏日的暖风里,或拔蕊怒放,或花蕾初绽,或含苞待放,让人悦目清心,为炎炎夏日增添了烂漫色彩,也给人们送来幽香清爽。 下列句子中的“给”与文中加点的“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