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7 2025-07-13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2026高考一轮复习考点精练:掌握八种常见的文言句式语文试题
【2026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掌握八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命题初探•微观考情】
文言句式主要包含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等。文言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不单独命题,多在文言翻译中考查。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相关题目 考查句式 命题特点
2025 新课标
Ⅰ卷 C“曷”作“为”的前置宾语,与《短歌行》“何以解忧”的“何以”结构相同。
翻译:鲁监门之女婴相从绩,中夜而泣涕,其偶曰:“何谓而泣也?” 宾语前置
固定句式(何……也) ①2025年延续了之前的考查方式,文言句式大多放在翻译题中考查,综合来看,以考查判断句为多,也考查了省略句、倒装句(含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疑问句(含反问)和固定句式等。
②2025、2023年均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宾语前置句
新课标
Ⅱ卷 翻译:公若大损眠食,可呈此箱,不尔便烧之 省略句[可呈此箱(于之)]
2024 新课标
Ⅰ卷 翻译:(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省略句[毋令(之)专乡贰师军]
判断句(……也)
新课标
Ⅱ卷 翻译:(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疑问句(何……乎)
判断句(……者,……也)
全国
甲卷 翻译:(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固定句式(所以……)
2023 新课标
Ⅱ卷 翻译:(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反问句(不亦……乎)
疑问句(斯亦……乎)
全国
甲卷 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 宾语前置句(何怨)
翻译:(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反问句(复可得乎)
【文言句式•必备知识】
掌握八大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含有“是”的句子
1.“……者,……也”。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者”“者也”。
例: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3.“也”字句。
例: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4.无标志句。
例:①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 ③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5.用“为、乃、则、皆、诚、即、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例:
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皆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登泰山记》)
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6.“是”为标志。
指示代词,这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表判断 汝是大家子。(《孔雀东南飞并序》)
二、被动句——看清标志词,译成“被”的意思
1.有标志的被动句。
“于”字句: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见”字句 见+谓语 百姓之不见保。(《齐桓晋文之事》)
见+谓语+于 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并序》)
“受”字句:受+谓语+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浏览完整试题
“为”字句:为……+动词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为……所”句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为所”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无标志的被动句。
例:①感斯人言。(《琵琶行并序》)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三、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
类型 示例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词有“不、弗、未、毋、无、莫”等) ①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 ①沛公安在?(《鸿门宴》)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以“之”或“是”为标志,用于加重语气,宾语前置。(“之”“是”无实义)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唯利是图。(成语)
陈述句中,介词“以”的宾语常常要前置;且介词的宾语是方位词的,也常会前置 ①一言以蔽之(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四、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类型 例句
省略
主语 承前
省略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蒙后
省略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对话
省略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省略
谓语 承前
省略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蒙后
省略 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省略
宾语 动词宾
语省略 而告(之)以成功。(《五代史伶官传序》)
介词宾
语省略 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省略
介词 省略
“于”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省略
“自”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自)日边来。(《望天门山》)
省略兼语 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并序》)
五、定语后置句——查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形容词、名词、代词等,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的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
类型 示例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客有吹洞箫者。(苏轼《赤壁赋》)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②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六、状语后置句——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
类型 示例
动词+以+宾语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动词+于(乎)+宾语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形容词+于+宾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七、主谓倒置句——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置。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疑问句或感叹句中。
类型 示例
表疑问语气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表感叹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八、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
类型 示例
陈述语气 有以(有用来……的)、无以(没有用来……的)、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
疑问语气 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莫不是,该不会)
感叹语气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
反问语气 得无……乎(难道……吗)、不亦……乎(不也……吗)
假设关系 诚……则……(如果……,那么……)
选择关系 与其……孰若……(与其……,不如……)
【即学即练•巩固提升】
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并指出特殊句式。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1)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2)美哉乎河山之固也,(3)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4)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5)在德不在险。(6)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7)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靡使有余,(8)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9)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10)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11)广大乎平天下矣。” (12)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13)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14)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15)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16)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17)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18)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19)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1)其犹赤子乎!
译文: 句式:
(2)美哉乎河山之固也。
译文: 句式:
(3)此魏国之宝也!
译文: 句式:
(4)德义不修。
译文: 句式:
(5)在德不在险。
译文: 句式:
(6)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译文: 句式:
(7)将奈其士众何?
译文: 句式:
(8)何如?
译文: 句式:
(9)为之奈何?
译文: 句式:
展开余下试题
(10)使各居其宅。
译文: 句式:
(11)广大乎平天下矣。
译文: 句式:
(12)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句式:
(13)景公游于寿宫。
译文: 句式:
(14)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译文: 句式:
(15)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译文: 句式:
(16)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译文: 句式:
(17)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译文: 句式:
(18)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
译文: 句式:
(19)乃罢台役。
译文: 句式:
(1)译文:就如同对待婴儿一样!句式:固定句式,“犹……乎”,犹如,如同。
(2)译文:险固的河山太美了。句式: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应为“固之河山也美哉乎”。
(3)译文:这是魏国之宝啊!句式: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4)译文:不修养德义。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不修德义”。
(5)译文:(国家的稳固)在于修养品德而不在于险要的地形。句式:省略句,“在德不在险”应为“(国家的稳固)在德不在险”。
(6)译文:如果您不修德,那船中的人都会变成敌国的人。句式:省略句。“船中之人尽敌国也”应为“船中之人尽(为)敌国(之人)也”。
(7)译文:我们该拿那些商朝的官员和民众怎么办呢?句式:固定句式,“奈何”,拿……怎么办,如何。
(8)译文:怎么样?句式:固定句式,怎么样。
(9)译文:你看这件事该怎么办?句式:固定句式,“奈何”,怎么办。
(10)译文: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句式:省略句,应为“使(其士众)各居其宅”。
(11)译文: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句式:主谓倒装句,应为“平天下矣广大乎”。
(12)译文:君王之所以尊重士人和君子,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句式:判断句、固定句式。用“……者……也”表判断;“所以……”,……的原因。
(13)译文:景公在寿宫游玩。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景公于寿宫游”。
(14)译文:(君王)为国家有贤能的人而高兴,并且为国内那些不贤能的人感到哀伤,这是(君王)守住国家的根本。句式:省略句、判断句。“乐贤而哀不肖”应为“(君)乐贤而哀不肖”;用“也”表判断。
(15)译文:现在您敬爱老人并且您的恩惠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这是把国家治理好的基础。句式: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16)译文:于是,年老病弱的人有了供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家室。句式:省略句,“老弱有养,鳏寡有室”应为“老弱(者)有(其)养,鳏寡(者)有(其)室”。
(17)译文: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句式: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18)译文:难道这是使百姓安身立命而使自己被后世称为人君的办法吗?句式:固定句式、疑问句,“岂……哉”,难道……吗?“所以……”,用来……的办法。
(19)译文:于是停止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句式:省略句,“乃罢台役”应为“乃罢(筑)台(之)役”。
[参考译文]
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如同对待婴儿一样!圣人给饥饿的人饭吃,给寒冷的人衣服穿,扶助、养育他们,教育他们,抚育他们成长,唯恐他们不能长大。
魏武侯乘船顺着西河而下,到了河中央,回头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太美了,这是魏国之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稳固)在于德政而不在于险要的地形。从前三苗氏左边拥有洞庭湖,右边拥有彭蠡湖,(但他)不修养德义,最终大禹使他灭亡。夏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有太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面,羊肠坂在它的北面,但夏桀治政不讲仁义,因此商汤放逐了他。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的稳固)在于德政而不在于险要的地形。如果您不修德,那船中的人都会变成敌国的人。”魏武侯说:“你说得好。”
武王战胜了殷商,召见太公而问道:“我们该拿那些商朝的官员和民众怎么办呢?”太公回答说:“我听说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恨一个人而连带恨他家的篱笆。我们要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怎么样?”武王回答说:“不可以。”太公出去了,邵公进来了,武王又说:“你看这件事该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人杀死,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怎么样?”武王说:“不可以。”邵公出去,周公进来了,武王说:“你看这件事该怎么办?”周公回答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改变对旧人新人的态度,只要是仁德的人就亲近他。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国君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君王之所以尊重士人和君子,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
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景公可怜他,长叹一声说:“(现在开始)让官吏来奉养他吧!”晏子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王)为国家有贤能的人而高兴,并且为国内那些不贤能的人感到哀伤,这是(君王)守住国家的根本。现在您敬爱老人并且恩惠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这是把国家治理好的基础。”景公笑了,脸上带着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贤能的人就哀伤不贤能的人。现在请让我寻找老弱而无人供养的人,孤苦而没有成家的人,评定后供给用度。”齐景公说:“可以。”于是,年老病弱的人有了供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家室。
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并尽力施行,宽缓刑律并催促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难道这是使百姓安身立命而使自己被后世称为人君的办法吗?”晋平公说:“好。”于是停止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
上一篇:
2026高考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精准概述文言文文意选择题解题技巧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语用之正确使用成语、词语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6高考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