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文化体验越来越成为他们注重的旅游内容。一项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的调查显示,选择旅行目的地时,超过七成的受访者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如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文旅”在“旅”也在“文”,如何更好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丰富多彩,地方文化各具特色,这也恰恰构成了各地吸引游客的独特文化魅力。因此,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需要注重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县域旅游走红,许多县城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这背后,既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域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渐成熟等共性因素,也在于不少县城不断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了游客目光、提升了旅游品质。在河北正定县,独具韵味的古城、古香古色的巡游表演,让“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在湖北竹溪县,立足非遗山二黄戏曲打造的武陵不夜城给游客带来充满国风和烟火气的独特体验。从实践来看,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不“复制粘贴”、避免同质化,才能以有活力、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激发文旅新动能。 推动文旅融合,并非只是原封不动地对文化进行呈现,而是要在守住历史文脉、文化精粹之“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达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目的。比如,参观博物馆渐成风尚,许多观众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而是希望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这就要求博物馆在深入研究文物特点与价值的基础上合理布展,用好智慧导览、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新手段,以深入浅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文物故事。再比如,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借助新潮的玩法、丰富的民俗、个性的文创“出圈”,密码也正在于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守正创新,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历史文化更加可感、可知、可参与,这同样是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的内在要求。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更好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既符合广大游客期待,也将孕育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摘编自邹翔《“文旅”在“旅”也在“文”》,《人民日报》2024年6月17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狂飙》《我的阿勒泰》等电视剧的热播,使得其拍摄地迅速“出圈”,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当地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B. 作为土生土长 潮州人,郭金耀不仅热爱这座古城,更欣喜于它的点滴变化,并认为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 C. 作为江西南昌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里常常座无虚席,这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让旅途充满“文化味儿”有关。 D. 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河北正定县成功地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成为了网红旅游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座古城如果要持续地“潮”起来,就必须保护好城市文化遗存,并对其进行恰当地活化利用。 B. 现在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相较于纯粹的“看山看水看风景”,更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 C. 旅游业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推动文旅的融合,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D. 近年来,影视助力文旅的跨界融合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加入借助影视作品宣传城市的队伍中。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湖州将先民发明的筑墩栽培技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解决柑橘种植难题,让小柑橘成为“致富果”。 B. 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把水墨画表现方式和绒花制作手艺结合,设计绒花新样式,博得广泛赞誉。 C. 歙县将传统徽文化与现代戏剧演出结合,推出“徽州府有囍”沉浸式戏剧演出,激发城市商业活力。 D. 李方玉在临摹馆藏兰竹花鸟作品真迹的基础上反复实践,画出了有新面貌、新意境的竹画作品。 4. 材料二摘编自李洪兴《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古城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指什么?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小李的家乡作为一个小众旅游景点,应如何谋求自身旅游业的长足发展?请根据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B 2. B 3. C 4. ①要保留古城本来的面貌,保持其典型风格与特色不被外部世界所改变; ②活化利用时要突出古城的文化内核,讲好古城的文化故事。 5. ①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旅游品质。 ②特色资源挖掘:积极挖掘或整合自然、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质。 ③守正创新:紧跟人们的旅游需求,依托新技术新手段,对旅游体验形式加以创新。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影视作品、古城保护和文化旅游融合三方面的内容,凸显了文化在城市发展和旅游业中的重要性。材料一展示了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推广的影响;材料二强调古城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重要性;材料三则提出文化体验在旅游中的角色,强调文化和旅游的深入融合。整体上,文章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传播对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对如何创新和守正文化的思考。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 B.“郭金耀不仅热爱这座古城,更欣喜于它的点滴变化”的“更欣喜”错误,原文“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郭金耀一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并未体现他对于古城变化的看法,选项中“更欣喜”属无中生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现在人们的旅游……更注重旅游所带来的文化体验,更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错误,原文材料三第三段“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文化体验越来越成为他们注重的旅游内容。一项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的调查显示,选择旅行目的地时,超过七成的受访者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如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主要体现的是年轻人的旅游时更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选项扩大了这一人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