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7  2025-07-2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绵阳南山中学高2024级高一上期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影视作品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2023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江门作为拍摄地迅速“出圈”。电视剧《繁花》播出后,上海黄河路成为剧迷们追捧的热门景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将新疆北部城市阿勒泰展现于公众视野。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影视创作的支持力度。这种“双向奔赴”的态势,对推动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光明日报》2024年6月19日)
材料二:
“古城,变没变?”面对笔者的问题,常年从事文保工作的方楚兰答得直接:“格局一直没变。”潮州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站在城墙上望去,韩江、韩山立于前,“850多岁”的广济桥横卧江面,老城内街巷纵横,一条牌坊街成为古城文旅特色区的“中轴线”……高处有城楼城墙,近处有江水古桥,内里有小巷老厝,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自外而内,古城格局充满了“立体感”,尽显魅力。
漫步广济桥,上面的部分亭台楼阁被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演示,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
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在他看来,牌坊街的每一个牌坊都有故事,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文化根脉的跳动是实现活化利用的驱动力。一座城、一条街,要促进文旅发展、商业繁荣,就必须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文化的根、感受文化的脉。
“晚上没事了,沿着古城走一走,真是有灵气!”茶入盖碗,沸水冲泡,郭金耀一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让传承千年的文化浸润在城市肌理中,如此,古城定会绽放新光彩,持续“潮”起来。
(摘编自李洪兴《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人民日报》2024年6月18日)
材料三:
灯光渐暗,音乐渐起,江西南昌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里座无虚席。追光灯再度亮起,演出现场氛围升温。台上相声演员长褂一甩,抛出精心设计的“包袱”,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边品茶、一边互动,品味用南昌方言讲述的历史和故事,体验感“拉满”。让旅途充满“文化味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旅行时的选择。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走进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寻找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头戴簪花、身着马面裙在福建泉州古城找寻“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踪迹;跟随电影《长安三万里》在陕西西安感受大唐盛世的万千气象……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转变。


浏览完整试题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文化体验越来越成为他们注重的旅游内容。一项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的调查显示,选择旅行目的地时,超过七成的受访者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如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文旅”在“旅”也在“文”,如何更好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丰富多彩,地方文化各具特色,这也恰恰构成了各地吸引游客的独特文化魅力。因此,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需要注重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县域旅游走红,许多县城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这背后,既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域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渐成熟等共性因素,也在于不少县城不断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了游客目光、提升了旅游品质。在河北正定县,独具韵味的古城、古香古色的巡游表演,让“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在湖北竹溪县,立足非遗山二黄戏曲打造的武陵不夜城给游客带来充满国风和烟火气的独特体验。从实践来看,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不“复制粘贴”、避免同质化,才能以有活力、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激发文旅新动能。
推动文旅融合,并非只是原封不动地对文化进行呈现,而是要在守住历史文脉、文化精粹之“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达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目的。比如,参观博物馆渐成风尚,许多观众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而是希望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这就要求博物馆在深入研究文物特点与价值的基础上合理布展,用好智慧导览、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新手段,以深入浅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文物故事。再比如,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借助新潮的玩法、丰富的民俗、个性的文创“出圈”,密码也正在于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守正创新,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历史文化更加可感、可知、可参与,这同样是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的内在要求。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更好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既符合广大游客期待,也将孕育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摘编自邹翔《“文旅”在“旅”也在“文”》,《人民日报》2024年6月17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狂飙》《我的阿勒泰》等电视剧的热播,使得其拍摄地迅速“出圈”,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当地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B. 作为土生土长的潮州人,郭金耀不仅热爱这座古城,更欣喜于它的点滴变化,并认为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
C. 作为江西南昌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里常常座无虚席,这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让旅途充满“文化味儿”有关。
D. 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河北正定县成功地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成为了网红旅游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座古城如果要持续地“潮”起来,就必须保护好城市文化遗存,并对其进行恰当地活化利用。
B. 现在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相较于纯粹的“看山看水看风景”,更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
C. 旅游业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推动文旅的融合,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D. 近年来,影视助力文旅的跨界融合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加入借助影视作品宣传城市的队伍中。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湖州将先民发明的筑墩栽培技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解决柑橘种植难题,让小柑橘成为“致富果”。
B. 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把水墨画表现方式和绒花制作手艺结合,设计绒花新样式,博得广泛赞誉。
C. 歙县将传统徽文化与现代戏剧演出结合,推出“徽州府有囍”沉浸式戏剧演出,激发城市商业活力。
D. 李方玉在临摹馆藏兰竹花鸟作品真迹的基础上反复实践,画出了有新面貌、新意境的竹画作品。
4. 材料二摘编自李洪兴《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古城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指什么?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小李的家乡作为一个小众旅游景点,应如何谋求自身旅游业的长足发展?请根据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黎明的河边(节选)
峻青
有一个时期,人们曾把我当成了英雄,说我在坚持昌潍平原的敌后斗争中打开了新的局面,表现得非常勇敢、顽强;可我清楚地知道:任何新的局面,都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够打开的。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那么他就什么都做不成。就拿我夜间经过敌占区从永安到河东的这一段路上所遭遇到的情况来说,如果没有小陈一家人,我即使不被敌人打死也早就被河水淹死了,哪里还能有今天?所以,每到人们要我讲斗争事迹的时候,我第一个提起来的就是小陈。
那是一九四七年的秋天。清晨的河岸并不宁静。一场激烈的风暴就要卷来了。
陈家庄那边,突然响起了一阵嘡嘡的钟声,紧接着南面的村庄也响起来了,一村连着一村,一刹那,河西沿岸的好多村庄里,都响起了火急的钟声……
一场更大的风暴就要来了。
枪声越来越近了。西边的敌人已迂回到了果树林的边沿,伏在一条离我们不远的沙丘后面向我们射击,子弹像蝗虫似的在我们身边扑扑地乱飞,溅起了壕沟沿上的泥土,打断了蓬蒿的枝叶。
我们沉着地不还一枪,等待着敌人更靠前一些。可是,敌人很狡猾,他们始终不肯离开那条沙丘。突然,他们停止射击了,一个匪徒从沙丘后面探出头来,挥舞着一块红布,喊道:“别打枪,别打枪。”我认得说这话的就是才侥幸逃回去的那个匪徒,“小陈,你来看看,这是谁?”
小陈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雪一样的苍白,站在沙丘上的原来是一个老大娘和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老大娘背绑着双手,满脸血迹,披头散发地站在沙丘上,河里的大风,把她的散发高高地扬起,把她吹得摇摇晃晃,但她用力地挺直了身子,仰着头,向着我们这边张望。那个小孩我认得是小佳,没有绑,但被折磨得面色苍白。他一只手拉着木棍子,一只手扶着妈妈,也向着我这面张望。当中有一个又黑又胖的匪徒,露着大肚子,紧挨着老大娘身边,站了起来。这时候那个挥红布的匪徒喊道:


展开余下试题“小陈,好好地听着,五爷要和你说话。”
“小陈,”那黑胖子的声音像只公鸭子,指着老大娘和小佳说,“小陈,你看见了没有?眼前有两条路:第一条,和你娘你兄弟一起死在这里!第二条,放下枪和你娘回家去过日子,你带的那几个八路,我们也保证宽大他们。好吧,给你讲清楚了,两条大路任你拣,要死要活一句话。”
我一听这话,气得头上直冒火星。我看看小陈,小陈苍白的脸色,突然变得火红,忽地端起枪来,就向着陈老五瞄准。可是,他的全身都在发抖,枪口在蓬蒿间闪闪地跳动,怎么也瞄不准,我拉了拉他的胳膊,低声地说:
“小陈,冷静点。不要放枪,别打着你娘。”
他叹了一口气,眼里涌出了两汪泪水,狠狠地用手背擦了擦,重又端起枪来。
正在这时,老大娘说话了:“孩子!”声音是那样爽朗而安静,“你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你?”
“在这里,娘!”小陈在蓬蒿丛里大声地答道。
“孩子,你站起来我看一看你。——哦,不,不!你别站起来,孩子,你千万别站起来,你只叫我一声就行了。”
小陈的眼泪刷刷地淌下来了。
“娘!”他颤动着声音叫了一声。
“哎,好孩子!好孩子,你看得见我和你兄弟吗?”
“看见……”小陈再也说不下去了。
“好孩子,这就行了。打吧!”老大娘突然提高了声音说,“打!不要听老五这老狗的话,打死这些强盗,打吧!孩子,朝我这里开枪!”
“哥哥,打呀!打呀!快打呀!”小佳也急促地喊起来了。
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就在这时,小陈的冲锋枪响了。
那个挥红布的匪徒,没有来得及缩回去,就应着枪声,跌倒在老大娘的脚下了。
突然沙丘后面响了一枪,老大娘痛叫了一声,身子晃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慢慢地向前扑倒下来了……
“娘啊!”小陈大叫了一声。
我的全身一阵颤抖,眼泪热辣辣地顺着脸颊直淌下来。我端起了枪,然而,沙丘上已经一个人影也没有了,匪徒们都缩在沙丘的后面,连小佳也被他们拉下去了。我看看小陈,小陈的嘴唇都咬破了,眼里冒着火一样的光,一动不动地望着躺在沙丘上的母亲。
“别打枪!别打枪!”
随着喊声,小佳又被推出了沙丘。接着,四五个匪徒,一个紧挨一个地尾随在小佳的身后,用小佳的身体挡着自己,飞快地向着堤下冲来。被匪徒们推着的小佳越来越近了,他的胸膛迎着我们的枪口。
沙丘后面的敌人又探出头来了,他们准备着冲锋。河岸上突然变得惊人的静寂,双方的枪都不响了,听得见小佳的急促的呼吸声,听得见隐在小佳身后的匪徒们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听得见河里的波浪的呼啸声……突然,在这紧张的寂静中,响起了一个孩子的清脆而坚决的喊声:
“哥哥!你怎么停着?打呀!打呀!快朝着我打呀!”
我的全身一震,血液沸腾起来了。
小陈的呼吸也急促起来了,他端起了枪。但是,我拉了他一把:“别打!”
“打!打!”小佳急速地喊道,“给娘报仇!快打呀!哥,我身后就是陈老五,朝着我开枪吧!打!给娘……”
小佳的话突然停住了,一转身扑在匪徒身上,夺下了一个手榴弹,高高地擎在头上,拉开了弦。匪徒们被这意外的变动惊呆了,都木然地立在小佳的身边,眼睁睁地看着弹柄的导火管在吱吱地喷着白烟……
我的心狂跳起来了,用力地闭上了眼睛。
手榴弹轰然一声炸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把“我”当英雄,愿意听“我”讲述战斗故事,而“我”第一个要提起的是小陈,可看出小陈一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B. 第7段写到小陈和小佳的脸色的时候都用了“苍白”一词,但原因却各不相同,前者是因为畏惧,后者是因为被折磨。
C. 这篇小说在对战斗场面的详细描写中表现军民关系,目的在表现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D. 本文重在正面描写“沙丘之战”中小陈母亲和弟弟牺牲的场景;《百合花》则完全没有正面交代战争,重心在人物关系上。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善于运用人物对话和通过激烈的冲突表现人物性格,成功地刻画了小陈一家人崇高而又壮烈的英雄形象。
B. 作者把小陈放在生与死、同志与亲人的严峻考验中,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写出了他情感世界的丰富性。
C. “清晨的河岸并不宁静。一场激烈的风暴就要卷来了”等环境描写,营造惨烈氛围,助推情节发展,预示了小陈家人的牺牲。
D. 这篇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凝练,口语化明显,整体上具有悲壮之美,洋溢着炽热的情感,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8. 人物语言折射人物心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我们需要倾听言语背后的“声音”。请仔细阅读下面这两段话,简要分析其所反映的说话人的心理。
甲:“孩子,你站起来我看一看你。——哦,不,不!你别站起来,孩子,你千万别站起来,你只叫我一声就行了。”
——《黎明的河边》(本文)
乙:(……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
——《百合花》
9.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在全文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年秋九月,公东征布。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廉。月余,布将宋宪、魏续等执陈宫,举城降。太山臧霸、孙观等各聚众,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摘编自曹操《求贤令》)
【注】张邈之叛: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背叛曹操,迎吕布为兖州牧。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兖州叛A公B曰C唯魏种且D不弃E孤也F及闻G种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遂割二州附于海以委焉”与“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委”字含义不同。
B. “公谢遣之”中的“谢”字与成语“敬谢不敏”、“闭门谢客”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C. “属以河北事”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中的“属”字含义不同。
D. “被褐怀玉”与“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被”都是通假字且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吕下邳之战,吕布亲自率军迎战曹操,曹军惨败,还丧失了猛将成廉。
B. 当家人被张邈劫持,毕谌被曹操 理解与大度感动,但最终选择离曹投吕。
C. 魏种与毕谌境遇接近,都曾离开曹操而后又被曹操活捉且被曹操委以重任。
D. 同样是表达求贤若渴之意,《短歌行》较为含蓄,《求贤令》则更为直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
14. 材料一印证了材料二曹操《求贤令》中的哪个观点?请简要回答,并据材料一举出两个例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①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颍:指颍州。皇祐元年(1049),诗人知颍州,第二年改知应天。此诗作于嘉祐三年(1058)。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在开篇交代了农夫们在春天的生活情况:忙于农耕者多,而闲居无事者少。
B. 从第二联刻画的新阳、野水等典型意象上,读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C. “吾独知之”承上,回答“田家”句提出的问题;“胡不归”启下,引出下联。
D. 结尾两句写出诗人远离官场后种田垂钓的悠闲自在,照应题目“归田”二字。
16. 诗中“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从技巧角度作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景物描写富有层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名句“______,______”,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3)“酒”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催化剂。故人相聚时饮酒助兴;遭逢贬谪时借酒消愁。古诗文中含“酒”的句子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各题。
如果说,谁最有资格见证这座古都由历史深处走来的脚步,我想除了天上的日月星辰,( 甲 )。
北京的地界儿,多古树。它们有机分布在各自的地盘。每一株,都俨然一位镇守边关的老将军。①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古老北京,②在它1641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③分布着约4万余棵古树,④它可谓地球上古树最多、⑤分布密度最广的城市之一。北京古树伴随古都古城的纵深发展,年轮不断增扩,其古韵便渐渐从内到外生发出来。
古树的落地生根,仿佛接受了上天的旨意与安排,它们所承载的功能,无可比拟。古树汲天地精华,聚日月光芒,以壮其筋骨,盈其气血。北京古树,好一派威武景象!
北京的古树大多植于辽金时期至明清两代,最早的可追溯到汉唐两朝。眼下,它们都是有“身份证”的树,每棵树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名气都很大,各有千秋:有的古树曾被古代皇帝御封;有的古树因为外形独特或拥有一段美丽浪漫的传说而得名;有的古树在有名之后,人们再度完善和丰富了其传说,使古树的气场更强大。
北京古树的生态价值尤为直接,体现在制造氧气、调节温湿度、滞尘降噪等方面、它们巨大的树冠能够遮蔽阳光直射,降低气温,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从而维护生态平衡。
北京古树的存在, A 。古树与古都相伴,古都与古树相拥。偌大的北京倘若没有了古树的装点与陪伴,确是少了些古意。古树无可替代。它的根( 乙 ),就要在它破土的地方站立几百上千年,这壮举算得上伟大了。
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北京的每一棵古树都活出了各自的气韵与风度。如果它们长有一张老北京人的嘴巴,一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北京故事。
北京现存的古树,借盛世之光,国家之兴,棵棵都精神矍铄, B 。
18.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 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 本文第三段画波浪线的部分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1. 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本文第四段中“身份证”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 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
B. 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
C. 与“五四”文学传统不同,沈从文的《边城》是一篇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散文化小说。
D. 要注意理解这些登场人物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始终处在互动中,从而让戏“活”起来。
2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总喜欢充满幻想的去生活,活出诗意,活成自己期望的模样。《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们具有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模样。《红烛》中,“蜡烛”象征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和青春模样。《峨日朵雪峰之侧》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在青春路上,有的人因时尚而美丽,有的人因奉献而光彩,有的人因知识而动人,有的人因自信而进步……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青春模样”。
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青春模样是怎样的?你希望自己的青春是怎样的模样呢?请结合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绵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