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6  2025-07-2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临高县新盈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
临高县新盈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邓如环 审核人:邓如环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②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③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圈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第4章《差序格局》)
材料二:
①亲戚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们以一种逃离的心态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甚至“断亲”。这里所说的“断亲”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的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
②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我们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更多以市场经济为主。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
③另外,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导致了各种内卷。尤其是教育的内卷,使孩子的大量时间都被各种辅导班和作业消耗掉了,他们从小到大都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基本独立于扩大化的家庭。这种内卷化的社会生长环境,对于青少年而言,休闲生活被极大地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与此同时,青少年从小就以学习为主,从小就与学校朋辈同学的见面、交流、互动显著增加,使得他们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学、朋友关系替换了亲缘关系。而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
④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


浏览完整试题⑤最近几十年,中国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造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国外选择工作和成家立业。这种居住地的远距离分化,导致了表兄弟妹甚至亲兄弟妹之间也没法频繁交往。
⑥尽管互联网世代的青年呈现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独立的个性和独自生活的适应能力,“断亲”的社会环境、时代条件和家庭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随着00后世代的年龄增长,他们将成家生子,之后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结婚带来新的亲戚关系,他们要不断适应成年人的亲戚网络,也将唤起新的亲缘。我把这个称为“亲缘唤醒”效应,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唤醒。这种心理也可以扩展到亲缘关系或朋友关系认知层面,即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
⑦还有一个变化是,由于国家推行二孩三孩政策,未来很多年轻人会有二孩、三孩,独生子女的现状会有很大变化。那么他们又有了兄弟姐妹了,下一代就会有二代的表兄弟姐妹。这种回归,当然不一定是完全复原,但某种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的。
(摘编自何国盛《“断亲”青年:谁还在走亲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洋社会,“家庭”界限分明,由夫妻双方以及他们的孩子共同组成。
B. 中国人的亲属关系是一个以“自己”为中心,能涉及无穷多的人的网络。
C. 材料二所谈及的“断亲”现象更多是一种情感心理意义上的,而不是法律上的。
D. 受目前国家二孩三孩政策的影响,可以预期,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会出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费孝通先生“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的比喻形象地表明了西洋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即“团体格局”。
B. “家庭独立”的程度往往与社会的发展程度、人们生活的质量水平成正比,与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成反比。
C. 一些年轻人往往成家立业养育子女后,才会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
D. 当今社会教育内卷严重地压榨了青少年亲缘交往的时间,这是造成“断亲”现象最重要的原因。
3. 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与相应结论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老师在微信中把“工作群”置顶,然后是“家族群”,这种排序体现了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提及的“差序格局”。
B. 浙闽有的地方在富裕起来之后新建了大量的祠堂,加强了大家族之间亲缘的交往。可见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会增强人们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性。
C. 本来关系亲密的张甲和张乙两兄弟,因工作所在地相距较远而导致无法频繁交往,关系淡化,这也是一种“断亲”现象。
D. 家长们因教育孩子等问题而相互成为微信好友,关系密切,这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现在的各种“朋友圈”所替代。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亲缘唤醒”是解决当前“断亲”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谈谈有哪些方法可以“唤醒”逐渐疏远的亲缘关系。
【答案】1. A 2. D
3. C 4. ①举例论证。互联网时代,00后青年更愿沉浸在虚拟世界,造成交往惰性。
②对比论证。传统社会中,互助是人们生存的必须,而现代社会,家庭独立,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互助。
5. ①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使广大青少年有更多的时间与亲戚交往。
②引导年轻人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走出,改掉交往惰性,多与亲戚交流。
③珍视春节、清明等传统节假日,利用这些节假日进行走亲访友、祭祀祖先等活动,增进亲戚间感情。
④社会各方加大有关家族、亲缘交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营造亲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在西洋社会……由夫妻双方以及他们的孩子共同组成”说法错误,原文是“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是“未成年的孩子”,选项范围扩大。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这是造成‘断亲’现象最重要的原因”错,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内容可知,教育内卷只是“断亲”的一个原因,并非“最重要的原因”。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这种排序体现了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提及的‘差序格局’”错误。原文表述是“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可见,李老师在微信中把“工作群”置顶,然后是“家族群”,不符合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
B.“可见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会增强人们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性”错误。由个例浙闽地区新建祠堂现象推出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会增强对亲缘关系的依赖太牵强,原文表述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
D.“这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现在的各种‘朋友圈’所替代”错误。根据原文“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可知,原文并没有说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替代,只是说关系被逐渐拉远。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依据原文“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互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分析可知,文中列举了互联网时代,00后青年更愿沉浸在虚拟世界,造成交往惰性的事例,说明“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方法。


展开余下试题依据原文“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分析可知,文中将传统社会中互助是人们生存的必须,与现代社会的家庭独立,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互助进行了对比。运用的是对比论证方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尤其是教育的内卷,使孩子的大量时间都被各种辅导班和作业消耗掉了”“与此同时,青少年从小就以学习为主,从小就与学校朋辈同学的见面、交流、互动显著增加,使得他们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学、朋友关系替换了亲缘关系。而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可以看出因为教育问题导致亲情疏远,对策就是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从教育内卷中走出来,使青少年有更多时间进行亲情交流;
“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由此可以得出让青少年走出网络世界,多在现实世界中与亲戚相处交往;
“这种社会流动造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国外选择工作和成家立业。这种居住地的远距离分化,导致了表兄弟妹甚至亲兄弟妹之间也没法频繁交往”,由此可以得出,人们要利用空暇时间、节假日等走亲串友,增进亲戚之间的感情;
从整个社会分为来看,上至国家,下至街道社区、学校等机构都要重视亲情宣传教育,营造亲情氛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亲族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用左脚打开世界,写下生命之书
李灿
克里斯蒂•布朗是爱尔兰的天才作家、诗人、画家。他出生于1932年的都柏林,去世于1981年,只活了短短49岁。布朗生下来便被诊断患了先天性大脑瘫痪,四肢和身体都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正常说话,只有左脚可以活动。布朗的一生都被困在这具残疾的躯体里,但却为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画作和诗歌,尤其是他用左脚写下的自传《我的左脚》。
《我的左脚》出版于1954年,此时布朗才22岁,他传奇的人生和天才的创作在欧洲引起了很大轰动。1989年,《我的左脚》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刘易斯凭借此片成为第六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相比自传,电影增加了一些更具有戏剧冲突性的情节。文字和影像两种形式,前者宛如布朗私藏的日记本,作者在其间絮絮低语,邀请我们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后者则仿佛一个客观纪录镜头,由外而内地展现布朗的人生。于是,①在翻译这部作品的过程中,萦绕我脑海的久久挥之不去的问题是,如果我是布朗呢?如果这样的命运降临在你我身上呢?我们真正设身处地地思考过那些不曾拥有健康身体的人的感受吗?布朗的声音穿过半个多世纪抵达我们,并促使着我们去反思自己的人生。
“我驾着战车四处巡游俨然是个国王。”
无论从语言艺术、叙事方式还是故事架构等各个角度看,《我的左脚》都是一本在文学上相对“简单”的书。布朗以第一人称视角回忆自己的生平,按线性时间叙述生命中的重要场景。
仿佛一个好友坐在你的身旁,坦然而真诚地娓娓道来他的人生往事。但正是这样简单的叙事,对于内心挣扎甚至阴暗面的剖析,让我感受到了布朗巨大的勇气和他文字动人的力量。更重要的,这是仅靠夹在左脚脚趾间的笔完成的。
在《我的左脚》中,布朗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囚禁”在自己狭小的房间里的,但是他对光影和季节变换的描写可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他的生活。而许多我们司空见惯的物品或事件,在他的眼中也都具有了神奇的光辉和魅力。布朗五岁那年,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在房间里拿着一根粉笔做算术题,一根普通的粉笔,就这样打开了布朗的生命之门。②“那支粉笔格外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它细长的一根,闪烁着明黄的色泽,好像那是一根金子。”于是他完全无意识地伸出左脚,抢过粉笔,写下了人生的第一个字母“A”。
童年时一辆破旧的、锈迹斑斑的学步车,承载了布朗所有的快乐。因为无法自由行动,布朗只能坐在这辆学步车上,被兄弟们推着玩耍。他给这辆车子起名“亨利”,说自己“驾着它四处巡游俨然是个国王”。他坐着“亨利”平生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③“冬天漆黑的夜晚,当哥哥们坐在路灯下和同伴们打牌的时候,我坐在小车上,路边水沟里水流潺潺,灯光照下来,宛如黑暗中的金色河流。”
“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哪怕是那些微不足道的人。”
然而这一天终将会到来。布朗发现所有兄弟姐妹都开始正常地上学、恋爱、结婚、工作……而他却被排除在这一系列社会活动之外,他看到了镜子里自己丑陋的外形,路人也开始对他不停抽搐的身体投来异样的目光。于是,布朗开始面对他的人生中最困难也是最折磨他的一系列问题:“我”是谁?上天为什么要把“我”囚禁在一副残疾的身体里?“我”有资格去恋爱吗?“我”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这是布朗内心最真实的挣扎。甚至有那么一个片刻,他决定要自杀,但是记忆里那些美好的片段让他依然想要活下来。而这所有挣扎和努力最终没有白费,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
布朗没有停止去摸索获得自我表达的途径,从绘画、音乐,到阅读、写作。布朗热爱绘画和古典音乐,但并没有伪饰和夸张这些艺术形式给他带来的精神解脱,“除了成为一个用脚趾画画的废物,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指望?”“纵使有音乐,这幢房子还是宛如一座监牢”……直到后来,布朗从模仿自己阅读的小说开始学习写作,在他的医生同时也是他的写作老师科利斯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自己的声音,并登上演讲台,让自己的故事被更多人听到。
如果说文学艺术让布朗在精神层面和外面的世界产生了链接。那么在卢尔德旅行的经历和在大脑瘫痪诊所进行康复治疗的经历,则让他看到了更多身陷残疾痛苦中的人,也使布朗的苦难和更多的苦难联结在一起。卢尔德是法国的一处传说其圣水可以治愈残疾的圣地,然而不仅布朗没有因圣水站立起来,同行的一位19岁的女孩在他们相识的两天后就在卢尔德去世了。那一刻布朗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一直“缩在自己狭小的壳里”,还有更多遭受着更深切痛苦的人,而他,还拥有和命运抗争的力量。当然,这种力量也来自布朗身边一直爱着他的人,尤其是他的母亲。母亲始终不曾把布朗当作不正常的孩子看待,是她教布朗写字,鼓励他画画、参加比赛,甚至亲自动手建造了一座房子,为了让布朗能安心阅读和写作。是爱的力量和希望,让布朗明白“在命运的宏大布局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哪怕是那些微不足道的人”。
也正因此,布朗坐在母亲建造的房子里阅读和写作时,又一次感受到童年时那种纯净的快乐:④“冬天则更加美妙,我坐在黑暗中的火炉旁,看着红色的火光在墙上舞蹈,当光影落在书架上的书脊上,那些烫金的字在幽暗中格外的夺目。”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生只有左脚可以活动的克里斯蒂•布朗创作了许多珍贵的画作和文学作品,作者认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他的自传《我的左脚》。


展开余下试题B. 布朗的宛如私藏日记本的自传《我的左脚》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而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情节动人,极具观赏性。
C. 《我的左脚》这本貌似简单的书实际上并不简单,其不简单之处在于是身残志坚的布朗仅靠夹在左脚脚趾间的笔完成的。
D. 童年时那辆学步车“亨利”虽然破旧又锈迹斑斑,但让布朗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驾着它巡游时布朗感觉自己像个国王。
7. 下列对文中四处画横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处连续三个反问体现了作者在翻译这部作品时,代入布朗的角色,反思自己的人生。
B. ②处运用比喻 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平凡普通的粉笔对布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之深。
C. ③处对光影的描写非常到位,细腻真实地描摹出冬夜河流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熠熠金光。
D. ④处直接引用,让读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布朗阅读写作过程中的犹如童年时的那种纯净的快乐。
8. 克里斯蒂•布朗的心路历程具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9. 标题“他用左脚打开世界,写下生命之书”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A
8.
①童年时纯净的快乐:许多别人司空见惯的物品或事件,比如粉笔、学步车,在无法自由行动的布朗眼中都具有了神奇的光辉和魅力,带给他快乐。
②长大后内心挣扎甚至开始有了阴暗面:自己丑陋的外形、路人异样的目光让他痛苦;因排除在一系列社会活动之外,内心受到折磨,甚至一度想要自杀。
③努力获得一些精神解脱:不断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自我表达,让布朗在精神层面和外面的世界产生了连接。
④旅行让他开阔了视野,母亲的爱带给布朗力量和希望:卢尔德旅行等相关经历,使布朗感受到自己还拥有与命运抗争的力量;母亲陪伴他,让他安心阅读和写作。
9.
①布朗生下来便被诊断患了先天性大脑瘫痪,四肢和身体都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正常说话,只有左脚可以活动。
②布朗不断用绘画、音乐、阅读、写作这些艺术形式进行自我表达,他根据自己的经历用左脚写下自传《我的左脚》,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人与命运抗争的可贵品质。
【解析】
【导语】本文讲述了克里斯蒂•布朗,尽管患有先天性大脑瘫痪,却以顽强的毅力,以左脚为笔,创造出卓越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布朗生命历程的描绘,展示了他从童年的天真,到面对现实的苦涩,再到最终通过艺术自我救赎,找到生命意义的过程。布朗的故事传递了超越身体限制的精神力量,强调了爱的支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令人动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C.“其不简单之处在于是身残志坚的布朗仅靠夹在左脚脚趾间的笔完成的”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是“……更重要的,这是仅靠夹在左脚脚趾间的笔完成的”,可见这只是原因之一。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A.“连续三个反问”错误,反问是无疑而问,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加强肯定语气;而此处的问题需要思考、回答,应是假设疑问。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传主形象的能力。
①童年时纯净的快乐:布朗五岁时,看到兄弟姐妹用粉笔做算术题,被粉笔吸引,无意识地伸出左脚抢过粉笔写下人生第一个字母,此时他对世界充满懵懂的好奇,通过一些简单的举动开始接触外界事物,如坐在破旧学步车“亨利”上被推着玩耍,感受着外面世界带给他的新奇和快乐,觉得自己“驾着它四处巡游俨然是个国王”。
②长大后内心挣扎甚至开始有了阴暗面:当布朗发现自己与兄弟姐妹在生活轨迹上的巨大差异,看到自己丑陋的外形以及路人异样的目光时,他开始面对一系列关于自我认知的困惑问题,如“我”是谁、上天为何把“我”囚禁在残疾身体里、“我”是否有资格恋爱、“我”的人生意义何在等,内心受到折磨,甚至一度产生自杀的念头。
③努力获得一些精神解脱:布朗没有停止摸索获得自我表达的途径,他尝试过绘画、音乐、阅读、写作等;起初他对绘画和古典音乐的精神解脱作用也有过迷茫的感慨,但后来在医生兼写作老师科利斯的帮助下,从模仿小说开始学习写作,最终找到自己的声音,登上演讲台;布朗在精神层面和外面的世界产生了连接,获得精神上的一些解脱。
④旅行让他开阔了视野,母亲的爱带给布朗力量和希望:在卢尔德旅行及在大脑瘫痪诊所进行康复治疗的经历,让他看到更多身陷残疾痛苦中的人,意识到自己的苦难与他人苦难的联结,使布朗感受到自己还拥有与命运抗争的力量;同时,在母亲的爱与鼓励下,他明白在命运的宏大布局中,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人,从而在阅读和写作中再次感受到童年时那种纯净的快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①从最直观的层面看,布朗生下来便被诊断患了先天性大脑瘫痪,四肢和身体都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正常说话,只有左脚可以活动,他就是靠着这仅能活动的左脚,夹着笔完成了自传《我的左脚》等众多珍贵的画作和文学作品,实现了自我表达,真正地用左脚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所以说是 “用左脚打开世界,写下生命之书”。
②从精神和生命层面看,布朗最初被困在残疾的躯体里,面对诸多生活的限制和他人异样的目光,但他凭借左脚不断尝试探索,不断用绘画、音乐、阅读、写作这些艺术形式进行自我表达,他根据自己的经历用左脚写下的《我的左脚》,展现了自己的生命故事,找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和意义,用左脚开启了自己与外界、与内心世界沟通交流的大门,书写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历程,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人与命运抗争的可贵品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念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国成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疏奏A宪宗B怒C甚D间E一日F出疏G以示宰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本义指少年时失去父亲,后泛指父母双亡,又引申为单独,在这里指丧父。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海南省省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