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诚然,律诗也是具有建筑美的一种格式;但是同新诗里的建筑美的可能性比起来,可差得多了。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这是律诗与新诗不同的第一点。做律诗无论你的题材是什么,意境是什么,你非得把它挤进这一种规定的格式里去不可,仿佛不拘是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非得穿一种样式的衣服不可。但是新诗的格式是相体裁衣。例如《采莲曲》的格式决不能用来写《昭君出塞》,《铁路行》的格式决不能用来写《最后的坚决》,《三月十八日》的格式决不能用来写《寻找》。在这几首诗里面,谁能指出一首内容与格式,或精神与形体不调和的诗来,我倒愿意听听他的理由。试问这种精神与形体调和的美,在那印板式的律诗里找得出来吗?在那乱杂无章,参差不齐,信手拈来的自由诗里找得出来吗? 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这是它们不同的第二点。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志匠心来随时构造。这是它们不同的第三点。有了这三个不同之点,我们应该知道新诗的这种格式是复古还是创新,是进化还是退化。 (节选自闻一多《诗的格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创作最为根本的性质是将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形式化,并不是把生活复现出来。 B. 闻一多对诗歌形式的强调,体现了诗学的现代性特征,标志着中国新诗在创作理念上的成熟。 C. 闻一多认为,从表面上看,新诗的格律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理解,后者为主,前者为次。 D. 在闻一多看来,汉字是象形字,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全部的印象都是靠眼睛来传达的。 2.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闻一多“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的一项是( ) A.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闻一多《红烛》) B. 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D. 今夜风静不掀起微波/小星点亮我的桅杆/我要撑进银流的天河/新月张开一片风帆(陈梦家《摇船夜歌》)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泰戈尔批判》等文中,闻一多对中国早期新诗滥用“自由”随意而作的痼疾进行了多次批判。 B. 闻一多的“三美”论,使中国新诗创作从缺乏形式规约的自发状态进入了讲究规范化的自觉时代。 C. 中国最初的新诗尽管不是闻一多所作,但是采用了西文诗分行的形式,已经体现出建筑美的特点。 D. 闻一多强调诗歌的形式,并不是说不注重内容,而是追求诗歌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相调和的美。 4. 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做诗”与“写诗”的不同之处。 5. 材料二中,闻一多先生认为他所倡导的新格律诗与旧体格律诗有哪些不同点? 【答案】1. C 2. B 3. C 4. ①“写诗”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做诗”是对自然生活的加工:对素材的修饰和思想方面的提升。 ②“写诗”主张“言语就 诗”,“做诗”要对土语白话加以锻炼选择。 5. ①旧体格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新格律诗可以有层出不穷的格式。 ②旧体格律诗的格律与内容没有关系,新格律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 ③旧体格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格律诗的格式由我们自己的意志匠心来随时构造。 【解析】 【导语】本文探讨了新诗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材料一重点阐述闻一多反对“自然流露”的写诗观,主张“做诗”需要艺术加工,提出“三美”主张。材料二则从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分析新诗格律,强调新诗相比旧体诗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性。呈现了闻一多诗学理论的核心:既重视诗歌的形式美,又追求精神与形体的和谐统一,推动中国新诗规范化发展。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并不是把生活复现出来”错误。材料一说“艺术创作并不只是把生活复现出来”,是“并不只是”,而非“并不是”。 B.“标志着中国新诗在创作理念上的成熟”错误。材料一为“闻一多对诗歌形式的强调,对诗歌创作需要修饰和打磨的必要性的阐述,标志着中国新诗在创作理念上的某种成熟”,可知是“某种成熟”,选项缺少该限制。 D.“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全部的印象都是靠眼睛来传达的”错误。材料二原文是“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并非“全部”,选项扩大范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我们才觉悟了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A.从音乐美看,押韵(“心”“因”),节奏鲜明;从建筑美看,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能体现闻一多“三美”主张。 B.主要是强调“力”,在格式上比较自由,是自由抒情诗,不能体现闻一多的“三美”主张。 C.从音乐美看,有一定的节奏;从绘画美看,“榆荫下的一潭”“天上虹”“浮藻”“彩虹似的梦”等词语营造出优美的画面;从建筑美看,诗句排列有一定的形式,能体现闻一多“三美”主张。 D.从音乐美看,押韵(“波”“杆”“河”“帆”),节奏和谐;从建筑美看,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能体现闻一多“三美”主张 。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已经体现出建筑美的特点”错误。材料二说“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所以新诗采用了西文诗分行写的办法,的确是很有关系的一件事。姑且无论开端的人是有意还是无心的,我们都应该感谢他。因为这一来,我们才觉悟了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只是说新诗采用西文诗分行写的办法让人们觉悟到有建筑美的可能,具备了能够追求建筑美的基础,不能说最初的新诗就“已经体现出建筑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