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6  2025-07-2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诗歌创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场景的后面。诗歌则不然。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现的对象。抒情诗当然也有对客观现实的描写,但它不是一种照相式的模拟,客观现实在诗歌中不再是独立的客体,而是渗透着、浸染着诗人的个性特征,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了。
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胡适把新诗的发生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的观念,得到了“五四”时代其他诗人的热烈回应。此后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诗的主体性常常被强调。
但是强调诗歌的主体性,以诗人的主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不意味着诗人不同层次的情感都值得入诗。抒情诗以表现诗人的情感为主,但这情感不应是褊狭、妄诞的,不应与民族精神脱离,而要经过理智的思考。
诗的主体性要求诗人真诚地展示自己的内心,因而优秀的诗篇是最富于个性色彩的。然而抒情诗是否只是纯个性,纯偶然性,而毫无普遍的意义呢?不是的。优秀的诗人在创作时决不是不负责任地自由倾泻,而是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民族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点对之进行审视,进行加工。真正伟大的诗篇,既是高度个性化的,又涵括广泛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在诗人唱出的具体的特定的歌声中,包含着超越诗人个人的,具有那一时代特色的,反映出民族性的人民的心声。为什么主体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往往会带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呢?这是由于抒情主体是一个单个的人,但同时也是处于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人类共同性中某些特征的体现者。普希金说过:“我的永远正直的声音,是俄罗斯人民的回声。”对诗人来说,自我与时代、与人民是一致的,因为诗人本身就生活在这个时代,是人民的一员。伟大的诗人往往有一种涵盖一切的气魄:我是人民!人民是我!因此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就要自觉地把自我与人民、与时代融合在一起,让自己的胸膛中流着民族的热血,让自己的脉搏和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这样,他的诗越是个性的,就越有普遍的价值。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吴思敬《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品格》)
材料二:
当前,中国新诗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称为诗人的人越来越多,写诗似乎也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随意。诗坛内热热闹闹,诗坛外冷冷清清,广大读者对新诗已由不满、失望到弃之而去。
从诗的内容方面来讲,当代的诗存在着反崇高、反共性、反意义等现象,而代之以虚拟、玩世、丑陋、庸俗等。境界是诗歌的灵魂,也是价值的最终所在,它并不浮出诗歌的表层,但却以它那不可触摸的光辉照亮全诗,没有境界的诗如珠玉失去光泽。现在有些诗不但缺乏境界,甚至以庸俗、低劣、丑恶入诗。伪道德、假崇高自然应该遭到批评,但若因此舍弃以“真善美”作为生命价值的导航,那实在是一种本质性的误导。
在全球化的今天,即使发生在遥远的天涯海角的变故,也会对全球、全人类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信息时代人们的命运比以往任何历史时代都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因此,敏感的诗人不会像一只工蚁只忙碌着经营自己的巢穴,而不预见人类共同命运的走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新诗,转向以个人的日常生活和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为主题。个人感情的抒发是诗歌的本能,但关键在于不同高度的观察引出不同高度的情感,至少诗人不应该将自己紧闭在狭小的天地间。抒发强烈的个人色彩之情并非诗歌的全部,尤其当这种感情缺乏时代感时。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诗人应当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形势的发展,多关心自己的国家和几千年的古老文化所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像古今中外的许多伟大诗人一样写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有着深远意义的诗,用自己的作品回答什么是诗、什么是诗人的责任这样重要的问题。
(摘编自章燕《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及其出路——诗人郑敏访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主体性与科学家、画家、音乐家不一样,后三者没有系统的审美观点。
B. 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得到极大认同,以至当时的诗人写的新诗都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
C. 当今中国新诗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其原因之一是舍弃“真善美”的生命价值而导致了境界不高。
D. 全球化的今天对于诗歌创作中的时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诗人创作不能转向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沁园春•长沙》中的“层林”“鹰”“鱼”等,表现诗人的意志情感,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
B. 如果诗人不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写出的作品就可能反映不出有时代特色的、民族性的人民心声。
C. 关于新诗创作中的个性色彩与时代性的关系,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两者并不矛盾,又都特别强调了时代性。
D. 只要中国新诗人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和时代,就能改变广大读者对新诗不满、失望和弃之而去的局面。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整体观点的一项是 ( )
A. “大众化诗歌率先提供一种民主开放的想象性文化空间,网络诗歌爆发出巨大的文化能量。”(光明网)
B. “我们这个时代恰恰是一个新意象新形象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时代,新的经验、新的感受与全新的视野,都和以往大不相同。”(《中国青年报》)
C. “我们今天的诗人,不应以为新诗是白话体,就与古汉语无关。诗人首先要珍惜自己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赋予它当代的阐释。”(中国作家网)
D. “一方面诗是心灵的产物,另一方面心灵也必然会对时代有所感应。诗人是敏感的,他们能够凭着直觉捕捉到时代的种种风云变动。”(中国诗歌网)
4. 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假如你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准备指导同学进行新诗创作,请结合材料,列出新诗创作需要注意的要点。
【答案】1. C 2. D
3. D 4. ①文章首先提出“新诗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的观点;②接着阐明新诗主体性的内涵;③然后简单介绍我国新诗主体性的发展状况;④最后详细阐述新诗发展中需要个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主体性。
5. ①创作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出时代和人民的心声,关切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把自己与人民、与时代融合在一起)②坚持以“真善美”作为创作价值的导航,坚决抵制诗歌创作中存在的虚拟、玩世、庸俗等不良倾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后三者没有系统的审美观点”错,材料一表述是“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音乐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原文表述的是“心理气质、美学理想”。
B.“诗人写的新诗都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错,材料一表述是“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原文强调的是胡适的观点,且主体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D.“诗人创作不能转向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错,材料二表述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新诗,转向以个人的日常生活和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为主题”,原文中,早在20世纪90年代,诗人创作已经转向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只要……就……”条件关系错,材料二表述是“诗坛内热热闹闹,诗坛外冷冷清清,广大读者对新诗已由不满、失望到弃之而去”“中国诗人应当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形势的 发展……用自己的作品回答什么是诗、什么是诗人的责任这样重要的问题”,由此可知选项过于绝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围绕“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诗人应当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形势的发展……用自己的作品回答什么是诗、什么是诗人的责任这样重要的问题”论述。


展开余下试题A.强调了诗歌的大众化。
B.强调了“新意象新形象”。
C.强调了新诗与“古汉语”“传统文化”的关系。
以上三项与材料二强调的现今中国诗人的做法无关。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五段。
第一段“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明确提出了观点;
第二段“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有目的活动的特性”,阐明新诗主体性的内涵;
第三段“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此后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诗的主体性常常被强调”,简单介绍我国新诗主体性的发展状况;
第四段 过渡段;
第五段“真正伟大的诗篇……具有那一时代特色的,反映出民族性的人民的心声”,论述了诗发展中需要个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主体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优秀的诗人在创作时决不是不负责任地自由倾泻,而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民族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点对之进行审视”也就是说在诗人唱出的具体的特定的歌声中,包含 着超越诗人个人的,具有那一时代特色的,反映出民族性的人民的心声。因此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就要自觉地把自己与人民、与时代融合在一起。让自己的胸膛中流着民族的热血,让自己的脉搏和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创作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出时代和人民的心声。(把自己与人民、与时代融合在一起)
根据“从诗的内容方面来讲,当代的诗存在着反崇高,反共性等现象,而代之以虚拟、玩世、庸俗等。境界是诗歌的灵魂,……但若因此舍弃以 ‘真善美’作为生命价值的导航,那实在是一种本质性的误导”可知,坚持以 ‘真善美’作为创作价值的导航,坚决抵制诗歌创作中存在的虚拟、玩世、庸俗等不良倾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3湖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回忆
孙犁
一九四一年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部队决定休息几天。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我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样冷天,我来洗脸,反倒妨碍了人。我心里一时挂火,就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那人说。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她冷冷地望着我,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我洗过脸,回到队上吃了饭,就到女孩子家去。她正在烧火,见了我就说:
“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
屋里蒸汽腾腾,一个大娘和一个四十多岁的大伯,围着一盆火坐着。在大娘背后还有一位雪白头发的老大娘。一家人全笑着让我炕上坐。女孩子说:
“明儿别到河里洗脸去了,到我们这里洗吧,多添一瓢水就够了!”
大娘从炕角里扯出一块白粗布,说:“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剩下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
我连忙说:“叫大伯穿吧!要不,我就给钱!”
“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抬起头来,“你有钱吗?”
大娘说:“我们这家人,说了就不能改移。过后再叫她纺,给她爹赚袜子穿。早先,我们这里也不会纺线,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你家里的人,会纺线吗?”
“会纺!”我说,“我们那里是穿洋布哩,是机器织纺的。大娘,等我们打败日本……”
“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和这一家人熟了,就又成了我新的家。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
女孩子说:“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你看,她来查账了,”大伯说,“真是,我们也该计算计算了!”他打开放在被垒底下的一个小包袱,“我们这叫包袱账,赚了赔了,反正都在这里面。”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没有把着眼点放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上,而是选择了战斗中间相对平静的阶段,写出了军民之间的日常生活和鱼水之情。
B.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女孩口中提到“装”,既写出了乡下人的纯朴真实,又写出了部队上人的虚假,同时也表明女孩心里对作者的反抗。
C. 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处处从“我”的视角和所见所闻出发进行叙述,增添了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和主观抒情气氛。


展开余下试题D. 孙犁的小说具有散文化特点,本文取材小中见大,构思新颖别致,情感细腻含蓄,文笔清新活泼。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回忆从我到河边洗脸开始,回忆结束后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B. 小说故事情节别开生面,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结构。
C. 小说体察人民苦乐,直面人生,以博大的人道主义关怀,使作品散发出耐人寻味的清香。
D. 小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事虽然发生在战争年代,却没有刀光剑影,生活也充满着诗意。
8. 分析并概括文中女孩子的人物性格。
9. 简要分析本文的对话艺术。
【答案】6. B 7. B
8. ①性情爽朗,心直口快。从开篇女孩子骂人的话,到关心他没袜子,再到关于占领北平揶揄的语句,都反映女孩子有话不藏,热情大方,开朗直白的性格。②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从女孩主动帮我做袜子,要我去她家洗脸、吃饭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③心灵手巧,勤劳纯朴。女孩子会做袜子,一学就会织布等,说明了她的心灵手巧,做事勤快,热爱劳动。
9. ①通过对话引领主要人物出场。小说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引领了女孩子出场。②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全文中,大部分内容都是直接引语,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女孩子心直口快、善良勤劳的鲜明性格。③通过对话铺张(推动)情节。小说主要叙述了“卫生话题”“做袜子”“作运输”“买织布机”等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通过人物对话中铺展推动的。④运用对话中的伏笔、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章中两次关于“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的对话,前后相应,表现了对话语言的构思精巧与浑然一体。
【解析】
【导语】孙犁的《山地回忆》通过质朴的叙述和对话,描绘了一段战争时期军民鱼水情深的生活片段。文章以“我”的视角记录了与山村女孩的温馨互动,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人性的美好与纯真。在简洁的情节中,女孩的淳朴、热忱与责任感呼之欲出,而“我”从初遇女孩到彼此信任,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作品语言流畅自然,富有散文的清新与细腻,让战争年代的生活具诗意。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又写出了部队上人的虚假”错误,结合原文“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可知,这是女孩玩笑揶揄的话,不是要刻画部队上人的虚假。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离奇曲折”错误,小说叙事在朴素的对话中展开,全文大部分内容都是直接引用“我”与女孩子一家人的对话,无“离奇曲折”。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性情爽朗,心直口快。对待陌生的“我”在上游洗脸,女孩心直口快,直接表达了对我的不满,而且声音严厉,态度坚决。到女孩看到“我”没有袜子穿,“我给你做”,替“我”做袜子,再到关于占领北平揶揄的语句“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都反映女孩子有话不藏,热情大方,开朗直白的性格。
②心灵手巧,勤劳纯朴。女孩子会做袜子,“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一学就会织布等,说明了她的心灵手巧;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说明她做事勤快,热爱劳动。
③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女孩看到“我”没有袜子穿,说“我给你做”,主动帮我做袜子,要我去她家洗脸,吃饭等;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小说以对话引领主要人物出场,开篇“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让女孩子这一人物形象迅速出现在读者面前。
②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文中大量的直接引语如“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等话语,对待陌生的“我”在上游洗脸,女孩心直口快,直接表达了对我的不满。对话生动地展现了女孩子心直口快、善良勤劳的性格特点。
③对话推动了情节发展,从围绕“卫生话题”引发的争论,到“做袜子”的情节,再到“作运输”“买织布机”等故事情节,都是在人物对话中逐步展开的。例如,“不会求人做一双?”“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我给你做。”这一系列对话自然地引出了女孩子为“我”做袜子的情节。
④文中两次关于“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的对话前后照应,如“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体现了对话语言的精巧构思和文章的浑然一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骄,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选自《三国志•甘宁传》,有删改)
材料二:
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三国志•隆中对》,有删改)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果A禽B祖C尽D获E其士众F遂授宁G兵H屯当口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居南阳”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个“因”的意思不一样。
B. 渐,指逐步,与成语“防微杜渐”中的“渐”字意思一样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云南省迪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